西沙群島自然資源概況

根據2011年統計資料顯示,西沙群島的植被屬於熱帶植被類型。其陸地總面積為7.6047平方公里,林業面積約為1.0352平方公里,約佔總面積的13.61%;其植被的總面積為3.3251平方公里,覆蓋率為43.72%。森林類型為珊瑚島熱帶常綠林。海域珊瑚島熱帶常綠林中喬、灌木林的面積不大,約為2.8678平方公里。其中喬木林0.7974平方公里,灌木林1.8326平方公里,海灘沙生草本及匍匐藤本植物0.3681平方公里,其餘為無植物生長的海灘和礁盤。

根據2011年統計資料顯示,西沙群島植被以麻楓桐、海岸桐、銀毛樹、羊角樹等為主,多呈斑塊分佈的單優群落,主要的人工林有木麻黃和椰子。

動物資源

西沙群島自然資源概況

動物資源(3)

西沙群島珊瑚礁為世界上著名的四大高生產力區域類型之一。西沙群島的珊瑚礁魚類有432種,佔本區海洋魚類種數的81.3%。海域海洋底棲生物類的棘軟珊瑚科有6屬6種,水螅珊瑚2屬7種,屬於潮間帶腔腸動物類的鹿角珊瑚科有11種,蜂巢珊瑚科5種,濱珊瑚科3種,杯形珊瑚科3種,木珊瑚科3種,石芝科3種,類尖柳珊瑚科有3種,菌珊瑚科有2種,軟柳珊瑚科有2種,褶葉珊瑚科有1種,梳狀珊瑚科1種,枇杷珊瑚科1種,丁香珊瑚科1種,鐵星珊瑚科1種,奇軟珊瑚科1種,叢柳珊瑚科1種,鞭柳珊瑚科1種等。[15]

西沙海域共發現底棲甲殼動物41種,隸屬13科28屬,其中以短尾類種數最多,共25種,隸於5科15屬,主要的蟹類有扇蟹、蜘蛛蟹、梭子蟹、磁蟹、蛙蟹、王蟹、菱蟹等,以扇蟹科種類最多,共6屬11種。蝦類資源約有200多種,主要品種有錦繡龍蝦、密毛龍蝦、中國龍蝦、黑吉對蝦、日本對蝦、近緣新對蝦、大額仿對蝦、鷹爪蝦、磷蝦、糖蝦。[15]

西沙群島海域已發現的底棲軟體動物19科25屬26種,僅次於甲殼類動物,列西沙海域底棲生物種類總數的第二位。在雙殼類中,鳥蛤科有3屬3種,簾蛤科2屬3種,銼蛤科2屬2種。潮間帶軟體動物51科287種。西沙礁盤區域游泳魚類平均生物密度平均密度比外海高;梅鯛類生物密度最高,主要密集於東島、永興島、七連嶼等海區。

[15]

能源資源

西沙群島常年多風,風力資源豐富,年平均風速達5~6米/秒以上,是風力發電的最佳風速。全年各月的月平均風速在4~8米/秒之間,年靜風頻率<3%,有7個月以上的月均風速超過5米/秒,有效風速(3~20米/秒)時數6000~8000小時,平均每天可達16~18小時。有效風速時數以冬季最多,夏季次之,春季最少。最高為11月,月有效風速時數達到590~700小時,平均每天20小時;最低為4月份,月有效風速時數也有380~435小時,平均每天13~15小時。[16]

西沙群島的有效風能密度年平均為180~285瓦/米,月有效風能密度在75瓦/米以上,最高可達495瓦/米;年有效風能在1050千瓦時/米以上,永樂群島高達1800千瓦時/米,全年各月有效風能超過29千瓦時/米,永樂群島在58千瓦時/米以上,最高達345千瓦時/米,全年有8個月有效風能在100千瓦時/米以上,其中3個月達到210千瓦時/米以上;宣德群島有6個月有效風能在100千瓦時/米以上,最高達173千瓦時/米。按中國風能區劃指標,西沙群島及其所在海區屬風能豐富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