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如何影響你的人格?請對號入座!

我們無法決定自己的經歷,但可以決定這些經歷對我們的意義。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奧地利心理學家,1870-1937)

原生家庭如何影響你的人格?請對號入座!

偶有幾個和老友推心置腹的時刻,談到一些重要的選擇和感悟時,不免會提到原生家庭對他們的影響。而原生家庭到底有什麼樣的魔力?到底如何影響了我們的人格形成?怎麼樣才能讓自己的孩子不再踩坑?

其實人格心理學家們早就對人格形成因素展開了大量研究,其中很重要的部分就是家庭對人格形成的影響。

以下,總結了三條家庭對人格形成的重要因素,請務必對號入座,舉一反三。

1. 父母教養方式:最好的教養是對孩子有要求有愛

閉上眼睛,回想一下童年時期,你的父母是怎麼對你的?

他們是否一直對你有很高的要求?

是否總覺得你還小,沒長大?

是否在你達到他們的期望之後才能獲得認可和接納?

還是無論任何時候,父母都接納你,是你溫暖的港灣?

上面四種不同的場景其實對應的是不同的教養方式。

美國心理學家戴安娜·鮑姆林德把父母教養歸為兩大維度,一類是情感態度(接納-拒絕),另一類是控制程度(控制-容許)。

持拒絕態度的父母,對孩子的愛是有條件的。

只有你滿足了父母的要求和期待,父母才會給予一定的認可。

而大部分時候,這類父母的要求是高到夠不著,多到完成不了的,所以孩子從小就知道父母的愛是有條件的,需要很努力才能獲得父母的認可,否則你會很焦慮沒有安全感。

以至於長大後的你,可能做了很多自己都不知道為什麼做的事情,甚至也不知道自己是否真正喜歡做什麼,唯一能確定的就是,這是你父母希望你做的事。

原生家庭如何影響你的人格?請對號入座!

對孩子有諸多控制的父母,常常會培養出兩種類型的孩子。

如果父母是對孩子溫暖的,父母對孩子的控制就會讓孩子形成順從、依賴、守規矩的人格。這類孩子,其實很常見。

乍一看這類人格不挺好的嘛,他們看起來很隨和,基本上你說一,他不會說二,很守時也很規矩。可是,你會發現他們缺乏創造力,他們很擅長做“聽話”的孩子,但是他們無法創造出新東西。因為從小爸爸媽媽就很嚴厲的要求,只能做這個,只能做那個,想象力早就在童年中被扼殺了。

另一類孩子,父母不僅控制多還經常帶著攻擊和敵意,可想而知孩子會變得很害羞,因為害怕而在與人相處時畏縮不前,甚至在沒有愛沒有認可的極端情況下,開始自我攻擊。

不管是拒絕還是控制,都是一種很悲哀的教養方式。

特別是中國老一代父母,常常用“孝順”來綁架孩子,不聽父母的話,就是不孝順,不按照父母的意願走就是不孝順。

孩子的身體是父母給的,然而思想和靈魂是孩子自己的。

原生家庭如何影響你的人格?請對號入座!

就如紀伯倫在《論孩子》中所述:

你們的孩子,都不是你們的孩子,

乃是“生命”為自己所渴望的兒女。

他們是借你們而來,卻不是從你們而來,

他們雖和你們同在,卻不屬於你們。

你們可以給他們以愛,卻不可給他們以思想,

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你們可以蔭庇他們的身體,卻不能蔭庇他們的靈魂,

因為他們的靈魂,是住在“明日”的宅中,那是你們在夢中也不能想見的。

所以,我們更推崇一種理性民主的教養方式,就是對孩子有要求也有愛。

這種教養方式,通常對孩子有無條件的愛。

這種愛不因為孩子考試不及格而排斥孩子,也不因為任何藉口忽略孩子的需求;父母會一直耐心地傾聽孩子,尊重孩子的意願。

這種無條件的愛,讓孩子打心底裡尊重父母,反而樹立起父母的權威。

原生家庭如何影響你的人格?請對號入座!

在營造溫暖開放的環境下,父母對孩子提出明確的要求,對孩子不同行為獎懲分明,能讓孩子有更好的獨立性,能夠自我控制並解決問題。

個體心理學家阿德勒在《自卑與超越》中有大量童年經歷對人格形成的論述,其中有一段關於母愛和安全感的論述非常精彩:

“對於一個母親來說,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讓孩子感覺她是一個值得信任的人,然後把這種信任感擴大,直至讓孩子相信,身邊的任何事物,都可以找到一種安全邊際。”

從小在有愛和信任的環境長大,這類孩子不會缺乏安全感,也不容易過度焦慮,往往讓孩子能夠有更獨立完善的人格,去走好他們自己的一生。

2. 出生順序:老大責任心強,排中間脾氣最溫和,老么最富創造力

出生順序的不同,對孩子的人格也有影響。這一點,相信有兄弟姐妹的讀者,都有相同的經驗和感受。

阿德勒認為,一個家庭的最佳教育方式就是,讓年紀稍大的孩子照看弟弟妹妹,這樣既可以培養他們的合作精神,也會讓他們關心新成員,為家庭承擔一部分責任。

一般來說,老大會成為最有責任心的孩子,因為他們在兄弟姐妹中處於權威地位,為弟弟妹妹承擔著責任,所以她們會表現得很嚴肅,似乎她們的生命揹負著某個使命。這個擔當老大的經歷,也會賦予他們成為出色領袖的潛質。

原生家庭如何影響你的人格?請對號入座!

排中間的孩子們,夾在兄弟姐妹中間,沒有老大的地位也沒有老么被寵的權利。在上上下下接連好幾個同性姐妹或者兄弟的情況下,往往還會被忽視。

然而排中間的孩子一般脾氣都比較溫和,甚至在這個不被重視的角色上自得其樂。

研究表明,這類孩子往往可能發展為出色的談判者,能夠在不同的利益者中周旋,畢竟從小就得跟上面的和下面的打好交道嘛。

排最小的老么,通常會覺得自己很特殊,不用像老大一樣有太多負擔和責任,往往會更任性,不守常規,按照自己的方式行事。這種優越感可能會讓他們天真地以為,他們是眾人的中心,如果過分被溺愛的話,可能導致驕縱和自私。

然而,正因為他們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行事,他們很可能極富創造力帶來一些發明和改革。

3. 家庭結構和氛圍:父母離婚比父母死亡對子女人格發展影響更大

這個標題很嚇人,家庭破裂竟然比父母死亡對子女人格形成影響更大,這可叫要離婚的父母怎麼辦?還不如死了?(開玩笑,別當真)容我解說原因。

研究表明,父母死亡會引起周圍人的同情,而父母離婚則會受到一些人的歧視,特別是離婚後的再婚,反而對子女人格發展更不利。所以,如果你離婚後還能給予子女完整的愛,保持良好的親子關係和家庭氛圍,會大大減小對子女的負面影響。

原生家庭如何影響你的人格?請對號入座!

夫妻關係是人類社會關係中最持久、最密切、最全面和最豐富的關係。

夫妻關係影響著其他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也影響孩子的人格發展。

如果家裡父母經常吵架,凡事對抗,那孩子會覺得很沒有安全感,會提心吊膽,擔心受到懲罰,也擔心父母離異。

長期處在緊張家庭關係的孩子,會更容易產生緊張、焦慮和一些情緒問題。相反,如果家裡面父母很和諧融洽,孩子會很開心地呆在家裡,心情會很愉悅,安全感也很強。

另外,由於經濟壓力等原因,很多時候是母親陪孩子時間長,父親經常在外賺錢,養家餬口。

母愛對於孩子的人格形成,不言而喻。然而父親在人格成長方面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父親為男孩提供模仿同化的榜樣,男孩會覺得男人就應該像我爸那樣,潛移默化地會學習爸爸如何做一個男人。而爸爸,是女孩認識的第一個男人,和爸爸相處,給女孩提供了一個很重要的和異性成人交往的機會。

如果幼年時期和父親接觸不多的孩子,在性別社會化方面,可能也是不完全的。所以,不管爸爸再忙,也要多抽空陪陪孩子,父愛和母愛都不能缺席。

原生家庭如何影響你的人格?請對號入座!

以上關於原生家庭對人格的影響,是希望大家看到自己成長的影子。

所有的問題,當你看到了,就已經解決了一半。

當你知道你為什麼這麼沒有安全感,當你知道你焦慮的源頭來自哪裡,當你知道你為什麼那麼渴望被認可時,你應對外界事件做出情緒和行為反應的時候,就會喚起你所意識到的部分。

你的自動化反應可能就會延遲,第一次等上3秒鐘,第二次等上5秒鐘,第三次等上7秒......慢慢地有更多的自我覺察,慢慢地減少自動化反應,讓身心更平和安詳。

因此,關於原生家庭的一切,都不是你逃避問題的藉口,而是尋求改善的一條出路。

畢竟你的父母是第一次當父母,他們的人格也受上一輩父母的影響,也沒有人教他們要怎麼做個好父母,他們只是按照他們的方式去愛你。

這些童年的經歷絕不是成敗的唯一原因。經歷的衝擊並不能真正的傷害我們,所謂的“創傷”只會讓我們知道自己更需要什麼。

就像阿德勒所說:“我們無法決定自己的經歷,但可以決定這些經歷對我們的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