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法隔膜的“逆襲”

“由於補貼退坡,在降本的高壓之下,部分動力電池企業在細分產品領域應用的三元產品對於隔膜的需求將從溼法轉向幹法。”一位隔膜行業人士向高工鋰電錶示,同時,一些沿用進口乾法隔膜的動力電池企業現在也在轉向國產。

此前,在高能量密度指向性下,由於溼法制備的微孔隔膜更輕薄,“溼法+塗覆”隔膜被認為更合適於製造高能量密度的三元電池,溼法隔膜市場需求也隨之迅速攀升,打破了鋰電池領域幹法隔膜主導的市場格局。

高工產研鋰電研究所(GGII)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鋰電池隔膜出貨量20.2億平米,同比增長39.7%。其中,溼法隔膜出貨量13.1億平米,同比增長66.4%;幹法隔膜出貨量7.06億平方米,同比增長7.8%,增速遠小於溼法。

2019年新補貼政策靴子落地,“腰斬”式的退坡幅度及對產品安全性能重視程度的提升,倒逼新能源汽車及動力電池產業鏈迴歸市場化思維。由此,成本低、性能優異、薄型化的幹法隔膜也有望迎來市場“逆襲”。

高工鋰電瞭解到,目前幹法單拉隔膜應用於動力電池大規模採用的是20μm,18μm和16μm已經在規模化應用路上。2018年幹法單拉價格同比下降超過40%,今年有些偏低端幹法單拉基膜的均價已經跌破1元/平方米(溼法隔膜在1.8-2元/平方米)。

“當前三元動力電池主流採用12+4(12μm基膜+4μm塗覆)厚度的溼法塗覆隔膜,幹法單拉今年的趨勢是低於20μm,已經有部分動力電池企業開始切入18μm、16μm產品的使用。”上述人士表示,一旦16μm產品大規模使用,在成本優勢加持下,幹法單拉隔膜將在一定程度上侵蝕溼法隔膜市場。

20μm以下成動力“敲門磚”

幹法隔膜想逆襲動力電池市場,除了成本低廉之外,薄型化、高安全也是幹法隔膜企業必須考慮的突破口。

高工鋰電瞭解到,幹法隔膜在三元動力電池市場應用較少的原因在於厚度,因為越薄的隔膜能夠給電池預留更多的空間以容納活性材料,從而提高能量密度。而幹法隔膜做薄之後,強度如若降低將導致鋰電池存在安全性隱患。

但是,隨著技術工藝提升,幹法隔膜也逐漸向薄型化趨勢過渡。動力電池最初使用的幹法隔膜是32μm,而後慢慢演變成25μm、24μm、22μm,現階段主流採用的型號是20μm。

業內人士一致觀點是,2019年幹法隔膜的趨勢將以20μm以下產品為主,隨著16μm幹法單拉(與當前溼法+塗覆厚度相當)產品大規模成熟應用,加之其核心成本優勢(成本是溼法隔膜一半),這對於動力電池企業有充足的吸引力。

但是,使用薄型化隔膜不僅考驗著隔膜企業的技術實力和量產能力,也考驗著動力電池企業的技術研發與工程實力。

一位隔膜企業高層表示,幹法隔膜由晶區跟非晶區組成,呈纖維狀,這種纖維狀材料在電解液裡面會發生應力降低現象,應力降低最終導致隔膜打皺。這個問題在隔膜比較厚如20μm以上的時候,並不是很明顯,但是現在做薄以後便很快顯示出來。

“此前,並沒有動力電池企業用過16μm的單層幹法隔膜,一些隱性問題會因隔膜變薄後開始放大,隔膜打皺也成為電池企業使用16μm單層膜最頭疼的問題。”上述高層表示。

目前,國內已經有少部分隔膜企業在16μm隔膜產品上具備規模化的量產能力,並且進入了具備研發實力的一線動力電池企業的驗證體系。

降本高壓的“推波助瀾”

在傳統印象中,幹法隔膜適用於磷酸鐵鋰電池,溼法隔膜適用於三元電池,而事實上兩者並沒有嚴格的技術路線區分,如比克電池、孚能科技等三元電池企業一直沿用的是幹法隔膜;比亞迪、國軒高科等磷酸鐵鋰電池部分使用的是溼法隔膜。

“每家動力電池企業的技術工藝不同,採用的材料體系也不盡相同,主要與企業的技術體系與沿用習慣有關。由於新能源汽車產業屬於政策市,補貼從退坡到退出,在電池成本下降要求下,電池企業材料體系轉向也不是不無可能。”一位動力電池企業總工解釋到。

面對補貼政策的大幅退坡,車企已經轉換過去盲目追求能量密度的拿補貼思路,開始全面市場化的導向,基於成本和性能的綜合考慮,動力電池企業也在積極配合車企的思路腳步。

除了將部分溼法隔膜轉幹法隔膜以降低成本之外,國產化替代也成為動力電池企業降本的重要思路。

高工鋰電注意到,目前國內三元動力電池企業採用的幹法隔膜主要來源於進口,為了配合國內新能源汽車降本需求,動力電池的幹法隔膜也在逐漸轉向國產。

1月28日,孚能科技與星源材質簽訂合作協議,雙方約定2019年度鋰電池隔膜產品保供需求為不少於4000萬平方米,年度採購總量允許有20%以內的調整。若該協議保供量全部執行,預計合同金額約為1.02億元。

此外,今年幹法隔膜市場需求提升還來源於儲能市場的升溫。同時,在A00級車型、電動物流車、48V微混系統、電動網約車、電動叉車等細分領域對於磷酸鐵鋰電池的需求明顯增多,由此也帶動了幹法隔膜的起量。

中科科技CTO王向東

表示,得益於公司前期對於儲能市場的紮根與培育,今年國內外儲能市場的升溫給公司幹法雙拉隔膜帶來了可觀的增量效益,而且該部分市場的回款及賬期均比動力領域要好。

值得注意的是,國內幹法隔膜龍頭在新增溼法產能的同時,仍然保持對幹法產能的擴張節奏。而幹法隔膜龍頭的產能擴張,規模化製造勢必帶動產品成本的進一步降低。

2018年,星源材質利用在鋰離子電池幹法隔膜領域多年積累的技術經驗,規劃建設8條新一代鋰離子電池幹法隔膜生產線。該項目達產後,將形成鋰離子電池幹法隔膜年產能4億平方米。

滄州明珠相關負責人表示,隨著新能源補貼政策的逐步退出,未來新能源汽車主要看成本,因此磷酸鐵鋰電池就具備了成本的優勢,所以幹法隔膜的需求在增加,基於這方面的考慮,公司也適當增加了一部分幹法的產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