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农村的荒地越来越多,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山农村民笑哈哈


农村荒地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三农问题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也是严重影响农村发展的关键一环,究其原因:

1.科学技术的发展,必然淘汰落后的生产力。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粮食短缺问题已经基本不存在,当年朱镕基总理在答记者问时,中国的粮食库存可以满足中国13亿人口三年不吃不喝,这么多年过去了,中国的粮食库存只会更多,供求关系的变化决定了粮食价格,粮食价格又直接影响了种植面积,从而导致撂荒率的增加。

2.农村空心化,粮食的收益率不足以满足农村生活所需导致农村壮劳力全部外出打工,剩下的全是老龄人口无法从事繁重的劳动,从而导致土地荒芜。

3.农业基础设施年久失修,目前农村的水利基础设施都是五六十年代兴修的。几十年来,国家在农业基础设施上的投入不够积极。农民靠天收的局面没有解决,常年的入不敷出导致农民种地的积极性越来越低。

4.土地的零散化不适合农业的集约化,现代化,生产率极其低下,这也是国家最近几年提出家庭农场的主要原因。

那么撂荒解决的途径又有哪些呢?

1.科学规划,实施土地的集约化,农业的现代化,打造高标准农田。鼓励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实施产权,所有权,经营权三权分立。

2.大力兴修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补上短板,实现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3.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养老,有机食品等循环农业,激活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活力和动力,鼓励返乡农民创业,努力开拓农产品外销渠道以达到可持续发展。


溪沟纪哥


我家是农村的,首先是种粮食,我们这一年两熟,小麦亩产1100斤左右,玉米亩产1300斤左右,小麦和玉米每年价格基本差不太多,每亩收入2000元左右。

再说成本,浇地每亩150元左右,化肥每亩200元,收割机每亩130元,播种机每亩70元,刨地机每亩80元,农药每亩30元,种子钱每亩300元,总计960元。不算人工。

也就是说每亩地一年收入1040元,而且是按产量中上等,没有算自然灾害。2018年我们这因为冬天干旱,小麦平均亩产500斤。

我们这每个人1.8亩地,在全国来说地应该不算少。也就是说一个人每年收入1872元左右,赶上年景不好,收入更低。

年轻人随便在城里找个工作每月收入2000元不难吧?一个月收入比种地一年都多,谁还愿意种地。所以现在村里种地的都是55岁往上的人,还有就是残疾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这批人都种不动了,肯定就没人种了。地就荒了。土建施工的工人也一样,年轻人越来越少,基本上没什么年轻人再愿意学,愿意干。


紫葡萄叶子


以我的观点来看,造成这个问题的是农村老一辈的种不动,而年轻人不愿意种,而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农村人经济压力也在不断上升中。


记得我小时候家人在家也就种个地,偶尔在周边打个零工,虽然挣得也不多,但是生活等开支完全够用,那时上学费用也比较低,也不用进行补习班什么的,结婚彩礼也不是很多,结个婚也就盖个新房子用一些成本,其他的都不是很多,医疗什么的也相对便宜一些,老一辈人也钟爱种地。


而再看下现在,老一辈人已经上年纪了,已经种不动地了,而年轻一辈的人不愿意种,一是因为种地对他们来说也挺辛苦,二是种地对的收入对他们来说远远不够,小孩从出生到结婚,哪一步都需要不少的钱,尤其是农村呢结婚风气,房子彩礼都是一大笔开支,种地的那点收入远远不够,而对他们来说,外出打工一月份工资可能比他们在家种一年的地收入都要多一些,而辛苦程度跟在外打工区别也不是很多,这样谁还愿意种地呢?

所以说,农村种地收入主要是因为低才导致的许多人不种,而外出打工,导致的土地大面积荒废。

各位看官,您有不同看法吗?


凤凰号


造成农村抛荒的越来越多的根本原因是分田到戶造成的,我们先来看一看凡是没有分田单干,仍然走集体化道路的村队有谁把土地抛荒的?又有多少村民外出打工的?当年分田单干前很多地方社办村办企业如同雨后春笋般的出现。可以讲农民农忙时企业放假务农,我们这里每个大队都机耕队,犁田基本都是机械化,种田基本不太苦,农忙后农民又回来务工,留少数人在田间管理就行了,农民既解决了种田,又有务工的收入良性循环。分田单干的出现,首先集体经济垮了,农机具分了,人心散了,没有文化的,不懂机械的种田就遭罪了,出现了用最原始的办法用钉耙翻地,大田分成若干小块,原先的水渠配套遭损坏,大小水塘的污泥没有人清了,蓄水量越来越少,农民经常为用水大打出手,如果不是当年修造了哪么多大的水库,分田单干一天也搞不下去,农民很辛苦,农资年年涨,粮价上不去,种田又费力,又没有其他的什么收入来源,农村没有能吸引人留住人的地方,所以农民抛荒外出是在预料之中的事。如果不搞分田到戶,仍然走集体化道路,今天的中国农村将是一番新天地。


手机用户54672166301


今天亲戚开车一起由成都去蒲江西来镇,沿途所见,农村繁荣兴旺,并非有人讲的凄凉破败景象,也没有发现大片撂荒的土地。道路两旁,绿树浓荫,田园禾苗青翠,油菜已花落结籽,小麦正生长拔节。一方方园林,铭牌昭然。有草莓园,葡萄园,金桃园,樱桃园,还有观光农业基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园内林木成阵,暖棚成行。在田间劳作的农民三五成群,旁边整齐地摆放着轻型摩托,田间小路上,农用车耒来往往,一旁的挖土机正在平整土地。古镇街道上人群熙熙攘攘,饭店里食客滿座。将近一公里的河边茶座人滿为患,游客们品茗闲聊,显然十分开心。河上廊桥內有人打牌助兴,有人在桥边观赏河中游魚,气氛祥和而平静,不时还有西方游客在桥上指指点点,嬉嬉哈哈。沉思良久,感从中来。想想战火粉飞的中东,内斗不断的南美,我们还不是生活在太平盛世吗?


陈老师224723857


1.粮食价格低,化肥,农资,人工费用高,不挣钱,种一亩三分地还不如工地搬砖强。

2.土地碎片化,东一块西一块,机械化程度低,费时费工,经济效益低。

3.水利设施滞后,农村中大部分水利设施都是毛泽东时代修建的,损毁严重,无人维修,各地水利部门成为摆设,农田基本上无水可用。

4.即使有部分农民想耕种土地,现有家庭承包制严重制约土地成片化经营,从经济层面算,划不来。

大概是这几种原因吧。


18971775590


关注【乡村关中】分享新锐思想,解答实事求是,评论有理有据。洞察社会万象,打开脑洞天窗,开启新生思维。

现在,农村大批青壮年进城务工,农村出现“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的现象。年轻人不愿意种地,也不会种地,老年人种不了地,从而导致出农村荒地越来越多。这主要是农村传统种植效益伴随着经济发展逐年降低,根本原因是农民种地受传统耕种方式等影响,农民种地也仅仅是维持最基本的生活需求,而无法达到经济宽裕,且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为农民进城务工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这样农民进城务工收入远远超过种地收益,且报酬也比较丰厚。我是【乡村关中】,职业农民,农技从业者,“三农”问题民间观察员。相比,在农村艰辛耕种无法获得与付出相应的回报,因而更多的农民,尤其是青壮年农民抛弃土地到城市生活工作。造成这种现象最直接的原因是粮食价格低迷,农民种植成本不断增加;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民仅仅依靠种地的收入是无法发家致富的,这也就导致出从事农业劳动人口锐减,进城打工农民增多,土地荒芜现象严重。作为“三农”问题民间观察员的【乡村关中】认为主要问题如下:

第一,是因为粮食价格持续低迷。

我们看到,农民生产的粮食价格一直低迷,而相应的社会物价却不断增长,直接造成农民种地收益低微,或无利可图,导致出城市与农村收入的差距越来越大,在这样的情况下,大批农民抛弃土地选择外出务工,这样农民耕种土地的积极性受到严重打击。但一些因为各方面原因,留守家中的农民为了维持生活,增加收入,补贴家用,不得不继续耕种土地,种地最起码能保障基本的口粮生活。我们也注意到,这部分农民农闲时务工,农忙时回家耕种收获,但可以肯定地说,久而久之,这部分农民因为年龄增大,收入减少,最终也会选择放弃土地,并且这种现象也将越来越严重。

第二,是因为农民耕种土地成本高涨。

粮食价格太低,种植成本不断上涨,农民种地一年投资的化肥、农药、种子、机耕费和人工成本等过高,每年的收入也只能维持生活,而进城打工挣钱比在农村种地收入高出很多,因此,许多农民都纷纷外出打工,一些偏远地区的农村也只留下老人和小孩。其实根本原因是,耕种土地成本高涨、劳动力不足也是农民抛荒土地的主要原因;同时,农民种植传统的农作物品种收入确实低,这些综合因素导致农民耕种土地的积极性受挫。

第三,是因为农村产业结构发展不完善。

现在许多地方,农民耕种土地还是过着看天吃饭的日子,遇到风调雨顺的好年景,他们收入多一些,遇到天干地旱,辛苦一年也没收入。所以,现在农村产业结构单一,农民依靠种地生活,没有发展特色种植、养殖,或小型加工业、手工艺产品加工等这些可以走向市场的产业。现代社会的发展,农民可以通过这些产业增加收入,也把种地兼顾上,就不会出现抛荒现象。如何结合当地农村实际情况,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并做好扶持和推广,让农民留在土地,这是很重要的。

第四,是因为规模农业和特色农业没有取得发展。

我们看到,现在农业发展规模化经营和特色农业是有利可图的,农民通过规模化种植、机械化耕作,提高耕种效益,降低劳动成本,把农村产业化发展激活,确保粮食生产,也不致于土地抛荒;同时,农民世代种地的艰辛,都不希望子女留在农村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艰辛日子,都希望子女多学技能,留在城市工作,改变自己及家庭命运。这样农村发展的潜力和人才的逐渐减少,规模化农业和特色农业就很难取得发展,这也是导致农村土地荒芜的重要原因。

第五,乡村振兴为农村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期。

现在,农村产业化发展成为趋势,大力扶持农村多项产业化发展,让打工的农民返乡创业挣钱,通过发展特色农业、经济农业、果园农业、观光农业,及手工艺品、加工业,小吃餐饮业等,农村荒地也能得到了合理的发展和利用,让农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随着农村产业的发展,乡村也会繁荣起来,农民就会成为最令人羡慕的职业。

总之,农村的发展才是解决当前农村土地荒芜的关键,直到今天,从事农业生产的人虽然减少,但粮食产品却逐年提高,农民没有人愿意把土地荒废,或许通过土地流转等形式,让农村耕地规模化经营,特色产业兴起,职业农民将成为农业耕种的主体,农村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这是肯定的。

条友们,对这个问题有何高见?我们留言评论区恭候。


本问答权属【乡村关中】,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本题作答:职业农民、农技培训师“三农”问题民间观察员基哥。


乡村关中


土地撂荒现象在农村很普遍,种地不赚钱!以成传统种植统一认知,我国农业,农村落后贪富差距之大,土地资源浪费与区域有关系!同时也与我们政策,制度和社会发展有一定联系!农业农村改革应加大力度!土地资源整合!资本!技术!品种改良!一,二,三,产业融合等等!农副产品有量无质!种养缺乏区域品种和质量规划!跟风种养!供大于求,打击了一产业发展信心!老龄化时代来临!先进生产资料无法普及应用!80后不种地!90后不会种地,10后坚决不种地!农业生产效益低下!土壤种成土!对土地投入不重视!地方政府!和农村基层有待提升和应重视现时农村现状,科学认真地实施中央1号文件!不能让1号文件在纸上!到了地方在嘴上!让1号文件精神在土地上!才能阻止撂荒土地恶性现象! 总之!一产业强!国家才强!


清尘清心1


剖析农村土地荒芜问题的原因,大体有以下几点:

一、当下土地荒芜的背景。四十年前,改革开放之初,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使农民摆脱了缺吃少穿的困境,进而使城乡农副产品供应充裕。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就推动了城镇改革的步伐,促进了城市基本建设。当城市现代化建设速度远快于农村时,劳动力虹吸现象出现,大量青壮年农民进城务工,获得意想不到的经济收入,越来越使农村人看到在城市谋生的艰难程度低于脸向黄土背朝天。同时,政府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找出路,以政策性引导农民进城务工,大量农民告别故土涌向大中城市。之后,国家财富积累到足以减免农业税,再度激励农民远离农业生产。土地荒芜现象渐次出现。

二、农作物连年丰收,使国库粮油储备充裕,不能否认重城市建设轻农业生产的思想主导地方政府行政理念。城市的繁荣奠定着官员升迁的基础,GDP增长率考核刺激主政者,农业经济规模和总量不抵城市。官员的政绩观决定了他们的取舍,土地荒芜现象不影响个人前途。盲目扩大城市规模,强力推动房地产市场发展,使农村土地荒芜进一步严重。

三、农产品经济价值低,农民种植收入受限,弃地经商成为新追求,导致厌烦农业厌恶农村。

四、国家在教育、医疗等诸多方面利好城市,到大中城市安家就业是新一代农村人梦寐以求的响往。没有主流媒体宣传引导年轻人接老一辈农民的班。土地荒芜在这种大环境并不令人奇怪。


老篾匠813


一、老年人多了,年青人少了!就是计划生育造成的后果。再说了,年青人大多打工,又有一部份当兵。

二、中国开始从农业大国向工业大国转化,如果把世界各国比成农村的话,中国就是城市!因此中国的粮食都是从各国(农村)进口的,中国人都快变成市民还用种地吗?

三、以前的中国不但工业不发达,而且农民也要交公粮,如今中国农民有福了,不但不交公粮了,而且还有补贴。交公粮的权力,让给外国人了。

四、在不久的将来,无人工厂在中国大把的出现。有人工厂的人力资源来自外国,不但中国农民交公粮的权力让给外国人,打工的权力也让给外国人了!我们除了游山玩水,就是吃饱了等着饿!个个都是少爷!那时每个中国人都是高高在上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