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认为,SCI使得科研被人操纵,学术生态扭曲,投入浪费巨大,你怎么看?

61535423146


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无论国内外刊物,无论sci与否,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因为:创新始于继承,创新需要检验,知识需要共享。

问题出在将sci及其影响因子作为尺子,作为荣誉获取、授予,资源分配,个人待遇,乃至仕途升迁等的标准。因此,成了指挥棒,且是位置最高的指挥棒,造成对国家利益日益严重的损害。


地理行摄


结合这两天《冰川冻土》事件,谈谈我的看法,正因为大家质疑国内期刊的公正性,才有了国外sci这把尺子。sci虽说不能完全反映科研评价的公正作用,只能说在国外的期刊杂志对国人应对来说评价更加公平一些。就好比没有人认为高考是完全公平的,但是如果没有高考则更加不公平。

科学有一个所以人必须遵守的规则,就是同行评议,论文能否发表首先要通过同行评议,未经同行评议发表的论文,如民科公开发表的内容,都不算科学一部分。一个期刊的好坏,其实是由审稿人决定的,投稿人达不到审稿人的要求,论文就不可能发表。审稿后还要再经过编辑这一关。国际期刊就一般由具有国际视野的编委会和审稿人组成。所以一般发表在国外sci期刊评价要比国内一般期刊高,因为前者获得国际同行认可,后者仅仅是国内同行。这也是学术评价认可sci的重要原因

尽管学术期刊对中国人普遍严格要求,但基本上尺度是一致的。避免了国内近亲繁殖,如自己弟子文章更容易在自己主编期刊上发表论文。人们质疑《冰川冻土》正是质疑的这个。这些负面事件严重影响众人对国内期刊的认知,希望国内期刊知耻而后勇。


kyle5862


中国在基础研究领域的投入不大。

关于基础研究领域的学术生态,创新几乎没有;大多都是为晋级而写的论文,或者是为结题拼凑的急就文章,破绽百出。

基础研究领域是西方人的天下,中国人要在基础研究领域创新,就要质疑、批判,建立自己的学术体系。事实上,张海亭先生提出来的“铁镁质橄榄岩和菱镁矿”的陨落成因、杜乐天先生提出来的“石油的无机成因”、武汉地质大学教授李德威先生提出来的“层流”说,都是地质学、物理学、化学领域基础理论创新的突破口。可是这些突破口由于会损害某些“国内外学术集团”的利益,被刻意回避,无人问津。

看看今天中国的某些研究,不是大陆漂移,就是板块下插;要么就是光速不变,高能粒子对撞;或者今天讲澳大利亚研究团队发现上地幔熔融的铁镁质橄榄岩“踪迹”,明天又说该国的研究人员认为地幔岩浆会产生岩石的相变。这些研究者全然不顾张海亭先生指出来的“板块假说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也不会顾及杨振宁先生指出来的“高能粒子对撞的研究方向错了”,更不记住丁肇中先生指出来的“高能粒子对撞机的研究”违背了它的“初衷”!











金童希瑞


真正的科研是当你发现了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你又想到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可能途径和方法的时候,你去用实验验证并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而现在中国的科研是国家发布了一个科研经费申请指南,你根据这个指南发挥写本子的水平,写出一个感天动地的本子,最后成功地拿到了科研经费,经过一二年全身心地努力,把科研经费聪明地花完了,还产出来了论文,尤其是产出来了SCI论文,顺利地完成了科研项目。这是一个没有任何价值的所谓的科研,可这却是中国的科研现实。


学生求识


确实需要制度得改变和完善,但目前还是和高考类似,不是最公平的,但是相对是公平的。


东泽子鱼


要唯也是应该唯创新,唯重要性。


GYH26


无聊瞎掰级,根本不值得讨论。我们科研问题症结在哪儿,大家心知肚明,那篇文章硬是把这罪过加给SCI,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呀!


风声流过


应该以国内权威期刊为准,限定所有论文必须有中文版。科技类的原则上都发表在国内权威期刊上,人文社科类的不做限制可以在国内发表后同步到洋人刊物上。

完善中文知识库,建立国内权威,是百年大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