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廣南:多元“造血”助鄉村“消薄”

本報記者 王冰 通訊員 胡俊 秦文揚報道

  “我們把縣裡扶持的錢投入到合作社,現在每年可分紅2.5萬元。”雲南省廣南縣底圩鄉底圩村委會主任張春堯說,2017年,村“三委”班子決定將40萬元的扶持資金投入到合作社,用於生態茶園建設,擴建包裝車間,採購QS認證生產線設備,目前發展形勢喜人。

  曾經的底圩村是當地出了名的“空殼村”,村集體經濟收入為零。如今,一個高原生態茶鄉呼之欲出,已搶佔市場一席地位的“底圩茶”,將為村民們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2018年,底圩花街茶葉農民專業合作社銷售收入1412萬元,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69戶262人實現增收。

  底圩村的變化,成為廣南縣集體經濟薄弱村轉化的生動註解。近年來,廣南縣全面開展“消薄清零”行動,科學合理地選取項目點並制定實施方案,通過試點帶動,以點促面,消除“空殼村”、壯大“薄弱村”,統籌推進村級集體經濟建設。

  該縣合理利用1000萬元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試點縣扶持資金,採取“龍頭企業+基層組織”等模式,實施覆蓋7個鄉鎮17個村委會365個自然村小組的“清零行動”,共帶動3718農戶1.93萬人增收致富。在此基礎上,又整合中央、省委補交黨費資金30萬元和涉農資金4560萬元,按照每個村不低於30萬元的資金進行扶持,採取扶持產業發展、入股龍頭企業等抱團發展方式,實現了村集體經濟發展從“單純性輸血”到“多元化造血”。

  以廣南縣高原特色農業投資有限公司為例。去年7月,該公司聯合24個脫貧出列村抱團開發“母之山泉”,每個村用30萬元的村集體經濟扶持資金共720萬元入股,公司佔股60%,村集體佔股40%,採取“保底分紅+股權分紅”的模式,每個村每年可實現保底分紅2.4萬元。

  “今年預計可實現利潤150萬元以上,每個村集體約有3萬元的分紅。”公司總經理龔傑說。

  “消薄清零”行動不僅帶來了田間地頭新氣象,還讓鄉村振興之路越走越寬。2018年,廣南縣174個村委會、社區,村集體經濟“空殼村”全部清零,實現村集體經濟收入416萬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