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越長大越不聽話?父母不懂孩子心,6招輕鬆消除孩子逆反心理

孩子小的時候一點小小的進步都能讓寶爸寶媽歡呼雀躍,而如今,孩子動不動就發脾氣,故意跟家長對著幹,家長的耐心被磨得所剩無幾,每每總羨慕別人家的小孩:他們都能乖乖吃飯、按時睡覺、自己整理東西,感嘆自家孩子怎麼這麼不聽話呢?

孩子越長大越不聽話?父母不懂孩子心,6招輕鬆消除孩子逆反心理

孩子的經歷與閱歷,決定了他們對於外界的分析和認知,他們隨著自我意識的覺醒,就想如同大人一樣想要掌控自己的行為,就會對家長的一些行為產生質疑,這應該是最初孩子“不聽話”的主要來源。

孩子越長大越不聽話?父母不懂孩子心,6招輕鬆消除孩子逆反心理

其實家長想要化解親子之間的這種矛盾,不僅僅要擁有超人的耐心和熱情,還需要用心的去了解孩子的心理,與孩子鬥智鬥勇,慢慢從中掌握一些相處的技巧。一定要相信那句: 孩子犯錯,是教育的最佳時機!面對孩子的這種“不聽話”的逆反,爸爸媽媽可以這樣做。

一、誇讚孩子要具體,給孩子自信

孩子越長大越不聽話?父母不懂孩子心,6招輕鬆消除孩子逆反心理

一般提倡對孩子進行鼓勵、表揚的教育方式,但家長們往往只用“你真棒”“你好乖”“你好聰明”之類的話來表揚孩子,看似沒有問題的誇獎,卻因為裡面包含的信息量太少,並不足以增強孩子自信心,對平時的一些行為習慣的改善也起不到促進作用。

家長採用鼓勵教育,首先要讓孩子知道受到鼓勵、表揚的具體點在哪裡,是因為孩子成績比上一次提高了,還是上次出錯的單詞這次寫對了,或者這次主動地將玩具自己收拾好了,等等,家長用具體、形象的的語言描述欣賞孩子哪一點。因為家長們對孩子的努力給予相信、肯定和鼓勵,那麼孩子一定會克服困難,不斷堅持,不斷地努力改善自己的行為。

孩子越長大越不聽話?父母不懂孩子心,6招輕鬆消除孩子逆反心理

很多家長天生就會挑刺,總感覺有別人家的孩子作對比,自家的孩子怎麼看都不對勁,這樣長期下去,孩子會感覺自己怎麼都做不好,反而更加逆反、不聽話。其實,家長可以適當地給孩子一些暗示,讓他自己找出錯誤,讓孩子擁有獨立思考的機會,這樣下去也會提升孩子的自信心。


二、先認真肯定後委婉拒絕

孩子越長大越不聽話?父母不懂孩子心,6招輕鬆消除孩子逆反心理

孩子與成人擁有著很大的差異性,所以每個家庭在孩子生活習慣中,不免會產生衝突,想要避免爭端,就要提前與孩子約定好,讓他們選擇,最後根據孩子自己的選擇來執行。家長們和孩子之間的紛爭是永遠都分不出勝負的,只要吵架雙方都是失敗者,和孩子有了共同的約定,給孩子一定的選擇和自由,然後持之以恆地堅持下去。

有個很典型的例子:媽媽提醒小明上英語課的時候到了,小明卻不想聽從安排,他想繼續玩。如果這時媽媽說:快停下來,我們現在就得走了,不然會遲到的。小明會說:就不,我要畫完這幅畫再走。畢竟,沒有哪個孩子願意在玩得很好的時候,立刻停下手上的玩具去上課,這樣自然引發了親子衝突。

孩子越長大越不聽話?父母不懂孩子心,6招輕鬆消除孩子逆反心理

其實,改變一下說話的方式,哪怕簡單的一句話也會讓結果與眾不同,比如,媽媽如果說:等一會上課回來我們還可以接著畫,可以嗎?家長答應孩子的一個要求並同時給他另一個選擇的時候,孩子會覺得受到了尊重,當然會非常樂意合作,自然也就不會出現矛盾了。

各位爸爸媽媽們,想讓孩子乖乖聽話其實是有竅門的,那就是不要說“不”。你只要堅持這樣做,你就會成功,既達到了孩子乖乖聽話的目的,同樣孩子感覺自己得到了尊重並得到了選擇權。


三、家長自我控制情緒並理解孩子

孩子越長大越不聽話?父母不懂孩子心,6招輕鬆消除孩子逆反心理

很多情況下,孩子的要求雖然合理,但由於某些原因並沒辦法答應他,比如孩子在超市非要買某個玩具,如果當場拒絕孩子的請求,孩子不免會產生一些不好的情緒,或者會大哭大叫,或者滿地滾爬,家長就會感覺很尷尬,不滿足不合適,滿足了就會違背本心,該怎麼辦呢?

這時家長可以用這些小技巧,避免發生此類的情況:首先跟孩子解釋你的難處,讓孩子慢慢地接受眼下這個事實;其次用比孩子聲音低一些的音量解釋你當下的需求,但是並不批評孩子;最後讓孩子知道你的拒絕是深思熟慮的。

孩子越長大越不聽話?父母不懂孩子心,6招輕鬆消除孩子逆反心理

做完了這些,孩子可能並不會立馬就會接受這樣的事實,那就不要吝嗇你的擁抱,並告訴他你很同情他現在的狀態,也為這種情況感覺難過,但是依然還是因為某些原因沒有辦法滿足他的要求。孩子留意到你的存在以及提供的一些選擇,孩子或許會更容易贊同你的安排。

孩子越長大越不聽話?父母不懂孩子心,6招輕鬆消除孩子逆反心理

當家長和孩子生氣時,家長首先讓自己冷靜下來,只要一小會兒的時間,孩子們就會同意與家長合作。等到大家都冷靜下來的時候,家長再與孩子進行情緒的釋放,趕走體內的壞情緒,可以試試用下面的辦法來釋放怒氣。

1.活躍身體,大聲唱歌或蹦蹦跳跳,做運動,丟沙包,撕一些廢紙等等;

2.暫時離開,回房間休息,放鬆情緒,並清楚知道如果以後再發生類似事情,怎麼在第一時間恰當的應對這些負面情緒;

3.自我檢查,家長要學會自我反省,冷靜下來時,與孩子談一談當時的情況怎麼才可以更好,並教會孩子怎麼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緒;

4.轉移注意力,情緒湧上來的時候,會衝昏理智,家長先進行深呼吸,讓注意力轉移,把怒氣吐出來,等孩子處於放鬆的狀態下,再與他們討論。

當然,對於小孩子來說控制自己的情緒有些困難,但並不妨礙家長用愛的方式進行引導,正如美國作家歐瑪龐培所說,“孩子在最不值得愛的時候最需要愛”。

孩子越長大越不聽話?父母不懂孩子心,6招輕鬆消除孩子逆反心理

愛和自由是孩子們健康成長快樂的源泉,家長們在寬鬆、愉悅的環境下,讓孩子們擁有自己獨立的空間和時間,對自己的生活有所掌控,讓他們在不斷的反覆試錯過程中學習,同時給予正面的關注和尊重,讓孩子產生強烈的自我滿足感,這是非常有益於孩子健康成長的!


四、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孩子越長大越不聽話?父母不懂孩子心,6招輕鬆消除孩子逆反心理

孩子的天性就是跑跑跳跳,外面的世界總是像磁鐵一樣吸引著他們。家長帶孩子出去玩,但是戶外活動結束想要回家的時候,親子矛盾就產生了:家長想按照計劃趕緊回家,而孩子正玩的興高采烈,不願意乖乖回家。

為了避免以後發生此類,定規矩迫在眉睫,且切實可行,事前預防總比事後控制要好得多,並不是任何事情都是可以隨心所欲的,比如公園關門,比如約人出行,等等。

孩子越長大越不聽話?父母不懂孩子心,6招輕鬆消除孩子逆反心理

不論是家長還是孩子,如果提前瞭解接下來可能會預見的一些事情,每個人心態上會很放鬆,並且事情真的發生的時候,也願意配合與合作。

家長想要建立合理人性化的家庭規矩,需要家庭全員一同參與,給予孩子足夠的尊重,並講清違反需要承擔的後果,以及如何降低後果。

孩子越長大越不聽話?父母不懂孩子心,6招輕鬆消除孩子逆反心理

制定的規矩,要符合孩子年齡段的正常生長髮育以及家庭成員都能夠遵守。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好的行為習慣轉化成一種本能,孩子更容易堅持下去,整個家庭也會更快樂和諧。


五、家庭成員要學會道歉

孩子越長大越不聽話?父母不懂孩子心,6招輕鬆消除孩子逆反心理

孩子做錯事情,無論他是有心還是無意,可能事後會後悔並希望能儘量彌補錯誤。這時家長就應該給孩子一個大大的擁抱,稱讚他已經是長大了,並給孩子一個改過的機會,讓孩子的心理不產生負擔。

當然,家長也會犯錯,請給孩子一個指出錯誤的機會,不要跟孩子說“大人說什麼都是對的”之類的話,這樣孩子會感覺不公平,即使道歉也是被強迫,心中充滿大寫的“不服”。

孩子越長大越不聽話?父母不懂孩子心,6招輕鬆消除孩子逆反心理

家長為了實現某一個計劃或目標,應該多引導孩子獨自思考這件事對他人造成了什麼影響,也應該考慮下這件事的前因後果,讓他自己發自內心的反思、真心實意的彌補自己的錯誤並道歉。

家長要學會做減法,事情處理好就過去了,直接翻篇拋到腦後,避免孩子天天提心吊膽,害怕往事重提,尷尬、羞愧,形成心理壓力。


六、學會“置身事外”,放手孩子自己處理

孩子越長大越不聽話?父母不懂孩子心,6招輕鬆消除孩子逆反心理

現在國家開放二胎,很多家庭都有了兩個孩子,和諧的家庭關係將是影響孩子一生的一個重要因素。家長對孩子們儘量做到一碗水端平,並讓孩子們學會互敬互愛,互相包容,共同分享,避免出現嫉妒和傷害對方的情況。

家長想要公平的對待每一個孩子,就需要充分了解孩子的自身需求,並有針對性的滿足,對於一些特殊情況給予特殊對待。父母要做到日常生活中多觀察孩子們的細微變化,避免出現怨恨,責怪家長偏心。

孩子越長大越不聽話?父母不懂孩子心,6招輕鬆消除孩子逆反心理

孩子之間偶爾出現爭吵實數正常,家長要本著非必須裁決,非必須干涉的小事項,堅決不干涉,更不刻意偏袒,將更多的精力放在關注孩子成長上面。孩子發現家長不干涉,他們自然會冷靜獨立的解決問題,並且孩子們互相之間也不會產生隔閡,反而隨著時間推移越來越親密。

家庭中二胎如此,戶外的人際交往也是如此,以家庭看大處,平時多與孩子一起討論解決問題的辦法,與孩子們冷靜分析並糾正錯誤的想法。如果擔心這種辦法可能會引起爭吵,家長可以單獨與每個孩子在一起,針對性討論,並給予有益的積極的指導。

孩子越長大越不聽話?父母不懂孩子心,6招輕鬆消除孩子逆反心理

孩子們的“不聽話”只是暫時的,或者說只是某種特定情況下的必然,如果家長能夠給予孩子足夠的重視與尊重,孩子會越來越信任家長,願意與家長一起解決問題,並且自身也得到了改善。

孩子們越來越自信,是因為孩子感受到了家長的肯定和關愛,感受到了家庭的溫暖,慢慢的,我們的孩子也會變成大家口中別人家的孩子。


【文/布丁媽媽私享會】四歲男娃職場媽,多平臺邀約原創作者,專注育兒、親子,親子閱讀踐行者,健康育兒倡導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