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红楼梦》为什么喜欢林黛玉?

墨溪说故事


林黛玉在《红楼梦》中,是妥妥的“女一号”。

虽然在金陵十二钗的判词中,她与宝钗的判词是合二为一的。

但是,正是因为黛玉有她独有的优点,才使得好多人都喜欢她。那么,黛玉到底有哪些优点,不由得让人如此喜欢呢?

一、漂亮。

黛玉初进荣国府,王熙凤拉着黛玉的手说:“天下真有这么标致的人物……”<strong>

作者还通过宝玉的眼睛,对黛玉进行了一番描述。

说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在宝玉眼里,黛玉是个“神仙似的妹妹”。黛玉的美,是漂亮的外貌加上独特的气质,是种惹人爱怜的美。

就是后来连整天流连花丛的呆霸王薛蟠见了黛玉,“已酥倒在那里”,可见林黛玉的美,是雅俗共赏型的美,也是一种让人惊为天人的美。

二、有才。

在元妃省亲时,黛玉本想大展身手,没想到元妃只让做一首。黛玉是“胡乱作一着五言律诗应景罢了”。但是最后元妃说独有黛玉与宝钗的诗“与众不同”。而且,后来黛玉看到宝玉还有一首诗没做出来,就“低头一想,早已吟成一律”。偷偷写在纸条上,搓成团儿,扔给了宝玉,结果,黛玉替宝玉做的这首,元妃也说“为前三首之冠”。

还有在后来的海棠诗社中的诗作,以及后来做的菊花诗,黛玉的诗一直拔得头筹。这些不得不说明黛玉在诗文方面有着卓越的才华。

后来,宝玉在黛玉房中看到的一本类似天书的“琴法”书,也说明黛玉在音乐方面有一定的造诣。才有后来宝玉和妙玉在潇湘馆窗外听琴,更是让二人久久驻足,不忍离去。

黛玉的“才”,还体现在她对贾府现状的观察。她比较早地指出贾府入不敷出的经济状况。可见,她还有敏锐的头脑与思维。

三、率真。

因为与宝玉的爱情看不到未来,黛玉心里没底,才使得她多愁善感。再加上她寄人篱下的境况,也使得她敏感多疑。

但是无论是醋意,还是敏感,都透露出了她性格的率真。她不满意某人的做法,就直截了当地指出来,虽然言辞有的时候尖刻,但却是真性情的流露。而且她不记仇,事情过了就不再计较了。

比如心直口快的湘云说她与唱戏的小旦长得相像,她当时气得不得了。但是在中秋家宴时,黛玉“对景感怀,自去俯栏垂泪”时,两人心意相通,便相约到凹晶馆对月吟诗,抒发自己的情感。

黛玉的“真”还体现在她的“善良”。紫鹃是她来荣国府以后,才被贾母派来照顾她的。仅仅一、两年的时间,她就与紫鹃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她们二人既是主仆,又像姐妹,情深意真。

黛玉对下人,也慷慨体恤。第二十六回中,贾母让小丫鬟佳蕙给黛玉送茶叶,黛玉为了感谢佳蕙,“就抓了两把”钱给她,根本没有数是多少。

四、纯洁。

黛玉在大观园的角落里弄了一个“花冢”。她把那些落花装在绢袋里,拿花锄刨一个坑,把绢袋放进去填土埋好。她说这些花如果随着流水漂到园子外面,会被污染弄脏。在黛玉的精神世界里,这些花儿都是有生命的。它们美丽、纯洁,花落则代表着生命的凋零。她对生命有一种悲悯与感伤。千古绝唱《葬花吟》,“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的诗句,让人唏嘘不已。

宝玉得了北静王的鹡鸰香念珠,想送给黛玉。黛玉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他”。但是对宝玉送的三条旧帕子,却视作宝贝,还作了“题帕三绝”。“偷来梨蕊三分白,借的梅花一缕魂”,黛玉的纯洁就像那一抹蕊白和一缕梅魂,孤傲、高贵。

五、专情。

黛玉对宝玉的爱,是非常坚定的。宝玉挨了打,黛玉哭了一夜,眼睛肿得像桃子。雨夜宝玉来看她,临走时,黛玉让他提上自己的玻璃绣球灯。宝玉说自己也有一个,怕摔坏了,就没拿。黛玉说“跌了灯值钱,还是跌了人值钱?”可见,在黛玉的心中,宝玉的安危比世上任何东西都重要。

或许,无条件地爱,才是真爱。哪怕宝玉在别人看来不懂仕途经济,不求上进;哪怕他丢了通灵宝玉,呆呆傻傻,她仍然对他一往情深。

尤其是傻大姐说宝玉要与宝钗成婚时,她便“焚稿”、“绝粒”,以生命相殉。一边是不明真相的宝玉在贾府一众人的操控下,与宝钗洞房花烛,一边是黛玉含悲忍泪,生无可恋。弥留之际,她“还是直声叫道:宝玉,宝玉,你好……说到‘好’字,便浑身冷汗,不作声了”,直至生命最后一刻,可怜的林妹妹心心念念的还是宝玉。

正是由于黛玉集美貌、智慧、才情于一身,所以她是典型的“白富美”。

再加上她性格率真,品质纯洁,而且对爱情痴情专一。因此,林黛玉得到了众多读者的喜爱。

有书君语 :有书送书季开始啦~每周会免费赠送1000本实体书给大家作为福利,本次送出的是年度必读之书《无声告白》。私信回复:福利,即可免费包邮领取书藉,本次仅剩200本,先到先得哦~


有书共读


我喜欢林黛玉,这是下面的小作:

质本洁来还洁去,袅袅娉婷舞蹁跹。

怨别离,苦爱憎,风露清愁倾城颜。



林黛玉,一个超凡脱俗的女子,“玉带林中挂”,她虽然过着“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生活,却依旧过着诗意般的生活。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她的“孤标傲世”,她的“清高自许,目无下尘”,生命中给了她许多悲伤,依旧有着自己的独特美丽。

教香菱学诗,与大观园众姐妹相处融洽,是她们眼中伶牙俐齿的林妹妹,腹有诗书气自华,虽落得一身的病,但是她的诗里并非全是悲和哀愁,如“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在《意绵绵静日玉生香》一节中,宝玉与黛玉的笑声,让我们感觉特别温暖,尤其看到天天以泪洗面的林妹妹笑起来,别有一种风情。她的美若西施“一代倾城”,若昭君“绝艳惊人”,这朵“阆苑仙葩”不只美在容貌,更美在她高洁傲逸的品格和一尘不染的心灵。



香菱想学诗,于是找薛宝钗请教,但薛宝钗先是打击她一番,说香菱学诗是得陇望蜀。

香菱看诗看得废寝忘食,宝钗说她自寻烦恼、呆头呆脑。

香菱好不容易作成第一首诗拿给宝钗看,宝钗除了批评说这个那个不好之外,没有给任何教导和意见。

在薛宝钗心里,到底觉得香菱是个丫鬟,是不配学诗的,更是懒得教。她骨子里只希望男人学诗文、女人学针线,大家都去求虚名、捞实惠,若一个女子去学诗,反而是害了她。

香菱去找黛玉请教,黛玉几乎是倾囊相授。

得了教导后的香菱又作了第二首诗,薛宝钗这时候又当着众人的面讲解起来诗的好坏。显然,她这些话并不是说给香菱听的。

至于她这么做是为了卖弄还是为了让自己在人前塑造一个乐于助人的好形象,我们就不得而知了。相比宝钗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黛玉对人的尊重显得愈发珍贵。



终生还泪的绛珠草,世外仙姝寂寞林,灵河岸上的绛珠草,为了报答奇石的灌溉之德,常想若下世为人,将把她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绛珠草”为传说中的仙草,世上本无此植物,后来也有人解释为灵芝。灵芝,外形呈伞状,菌盖肾形、半圆形或近圆形,喜潮湿环境,生长在阔叶树干上,为大型的腐生真菌。

黛玉的居室像书房,并非只有金石笔墨的厚重,贾母用“银红的霞影纱”替黛玉糊窗子,茜纱窗使绿色的潇湘馆更加和谐柔美。

黛玉的淑女气质,来自她的书香氛围,也来自她诗意盎然的精神生活。

林黛玉这位“世外仙姝”的花容月貌,其实是集中国古典诗词于一身的。林黛玉的“还泪”,有宋词中“寸寸柔肠,盈盈粉泪”的外在情态,更有唐诗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内在情韵。



情人眼里出西施,宝玉不止一次地把黛玉比作西子,小说中众口一词地认为黛玉的模样像“多病西施”,宝玉为黛玉取字“颦颦”,宝钗也常叫她“颦儿”,其实都是在称赞黛玉胜过西施的美妙情态。她的病,动情时也动容,经作者的精心安排,呈现出“人面桃花相映红”的朱颜。

从日常生活所表现出的礼仪以及高雅情趣可知,林黛玉是一位书卷气十足的淑女,一举一动都显现出大家闺秀的气派。


歌尽古风


人们常说,一百个人眼中有一百种故事主角,然而林妹妹,想来一百个人眼中只有两种你吧,九十九个人的眼中,你是极美的,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但又如此娇弱,病如西子胜三分,走几步路都会喘气,又如此敏感爱哭,泪光点点,娇喘微微,每天都要哭上几回。

剩下的一人,比如六甲番人的眼中心里,你却是个纯粹任情的,外人看似刻薄任性,其实是他们不懂,刻薄者,心中无情有欲,但求一时痛快,而林妹妹,你无意间说的那些伤人的话语,原本并非有所指向,或是七窍玲珑心看破了迷障,或是不盲从人云亦云而已。

因为聪慧,因为任情,也因为体察入微,所以你是孤独的,整个红楼世界,没有一个人真正懂你,贾家那个二呆子只会一味示好,他并不懂你的内心的色彩斑斓,他甚至并没有真正的爱你疼你,一个男子,如若真是爱上一个女子,那是可以牺牲自己的,贾二呆什么时候为你牺牲过?

姐妹们也有聪慧的,薛家表姐、史家表妹和贾三丫头都是,然而她们并不愿意走进你的内心,亲情友情也有,但也就是一湾清浅水,清澈见底,开个口子,一会就干干净净,所以你愈发孤独了,所以你的眼里皆是冷清。

于是大家认为你是不能亲近的,然而你的遗世独立,却是六甲番人心中所爱的,你的美好,仙灵脱俗,你的纯粹,譬如玉露,都是不带丝毫烟火,不属于人间,更不会属于任何人。

不恨世人不懂你,唯恨自己无法走进红楼世界,做一个懂你的人。

我是六甲番人,更多精彩,敬请关注。


六甲番人


其实如果认真读书,客观看待书中人物,没有人真正喜欢林黛玉。包括书中宝玉,更多的是可怜她。宝玉倾心的人是秦可卿那种美貌和顺温柔周到有情趣的人。但是人的同情心可以无限发酵到不分是非不辨黑白的地步。

就因为她是孤儿,体弱多病,就有权利得到最多的关爱、呵护、谅解、甚至骄纵?可以任性、可以刻薄、可以目空一切、可以怨天尤人?全书对黛玉的描写大部分是她如何怜惜心疼同情自己、辖制关注歪派宝玉、奚落挖苦嫉妒宝钗、嘲弄取笑排挤湘云。对于其他人的生死病痛离散,丝毫不闻不问,也漠不关心。她活得很自我,因为不想分时间给那些跟她爱情归宿无关的人。她活得很诗意,在她的世界里只有冷月和花魂。她只喜欢她自己,对着镜子,流着泪,酝酿着孤芳自赏的情绪,感叹着花容月貌青春年华的流逝。这种写意人生只能维持在永远幼稚的13/14 岁。

这种人也只有糊涂犯贱的富二代才会迁就。如果黛玉不早死,试想宝玉要跟她生活一辈子,会不会厌烦到疯掉?

有人说不会呀,黛玉很有趣很幽默。是的,不分时机场合的冷笑话高手非她莫属。而且每次玩幽默都要刻薄一个人为代价

  1. 取笑史湘云爱和二不分
  2. 取笑探春是芭蕉叶下的鹿
  3. 取笑惜春作画耗时费力
  4. 取笑宝钗开作画用具单子是嫁妆
  5. 取笑宝玉替彩云顶盗窃罪
  6. 取笑袭人做了姨娘跟晴雯争粽子吃
而且她还是神补刀。

  1. 宝玉被宝钗讥讽跟黛玉唱了一出负荆请罪。黛玉忽然补刀宝玉活该遇到厉害人了。
  2. 紫娟替黛玉求薛姨妈做媒被薛姨妈调侃急着想嫁人。黛玉补刀活该,臊了一脸。
  3. 李嬷嬷劝宝玉不能喝酒太多,怕老太太、老爷、太太怪罪。薛姨妈出来表示做担保,黛玉补刀李嬷嬷拿姨太太当外人,说话没力度呀。

再看看她如何最擅长扫兴唱反调。

  1. 大家要办诗社,她泼冷水说不敢写诗自称诗翁。
  2. 大家夜宴庆生,她说以后还有脸说别人夜聚饮博吗?
  3. 史湘云跟宝玉起头儿烤鹿肉大家吃得兴起,她说那里找这一群花子去!怪云丫头作践了诗社。

有人说黛玉善良。体现在哪里?

  1. 她开口闭口骂刘姥姥是母蝗虫,鄙夷而刻薄之极。
  2. 宝玉跑出去祭奠金钏,她阴阳怪气地奚落宝玉哪里随便祭拜一下就好,何必费那心思?
  3. 袭人跟她提起尤二惨死,她不咸不淡地说不过是东风压倒西风。
  4. 薛姨妈出于关心劝宝玉不要喝冷酒,宝钗说服了宝玉。为了压过宝钗,黛玉借刁难丫头雪雁挑拨宝玉只听宝钗的话。这不分好歹只为自己痛快的做法,让人无语。
  5. 每次跟宝玉赌气都逼得宝玉赌咒发毒誓才罢。难怪宝玉会责问她是故意想咒他天诛地灭。同样关心亲近宝玉的史湘云不屑让宝玉发誓赌咒、袭人不忍听宝玉发誓赌咒。只有黛玉乐此不疲。用她自己的话说她是为了她的心。宝玉如果不善待她重视她的心意,让她心里不痛快,就该天诛地灭不得好死。
对喜欢的人尚且如此,遑论他人?

所以黛玉不爱,也不懂爱一个人。


燈籠果



常常被问及红楼十二钗中最喜欢谁,若是十几年前第一次读《红楼梦》,那一定会毫不犹豫的答出林黛玉或者薛宝钗。然而读了这么多遍红楼之后,对于这个问题,反倒不知该如何作答了。

红楼梦读了很多遍了,从来不敢说自己读明白了。只是稍稍理解了一点点作者的用心,对于每一个红楼人物的用心,对于读者的用心。红楼中人,无论大小,都倾注了作者全情的爱和悲悯以及深刻的理解,所以才能那么活生生的立在我们面前。

回首之前的读红之路,忽然发现,红楼十二钗,好像每个人都曾经被我那么深刻的爱过。爱过黛玉的才情和灵动,爱过宝钗的圆润和周到,爱过妙玉的孤高与脱俗,爱过凤姐的泼辣和才干,爱过湘云的豪爽和可爱等等。可是好像也分别有过那么一个时间,忽然不喜欢某一个人了。慢慢才发现,原来这才是曹雪芹厉害的地方。他笔下的人物都是活的,活在现实中,活在我们的身边,就是我们曾经的同学、同事或者昨天才认识的某一位朋友。


有人把红楼中的女孩子分为两派,以林黛玉为首的玉派,和以宝钗为首的金派。若是真的这样分的话,我想应该是感性派与理性派,空灵派与现实派,或者也可以说是哲学里的道家派与儒家派吧。

少年时期读红楼的时候,会很容易喜欢上林黛玉,因为她的空灵和天外飞仙一样的孤傲气质,是我们从未见过的,于是心向往之。后来渐渐涉入世情,会慢慢喜欢上宝钗,因为她的周到与圆融是我们所不具备却又那么需要的。等到了历经一些世事沉浮,经过一些人际变迁后,会再次爱上黛玉。这才发现,作者赋予林黛玉的并不是简单的空灵与才气,孤傲与高洁,而是一份至情至性的纯真。见多了宝钗们的圆融和妥贴,看惯了凤姐们的精明和算计,到头来还是觉得能拥有那一份率直的真性情,能够简简单单全情投入的去爱去恨才是人生最幸福的事!

所以有人说,什么时候能重新爱上林黛玉,才算真正的开始读《红楼梦》了。毛泽东把《红楼梦》当作历史读,说没有读五遍以上就不要随便发言。胡适把《红楼梦》当作哲学读,台湾的美学教授蒋勋说他把《红楼梦》当作佛经在读。我想都无可厚非,这也许就是《红楼梦》的魅力和伟大的地方吧。



《红楼梦》里到处都是哲学,贾宝玉和林黛玉生活在一个被儒家思想统治着的现实世界中,道统之下,到处都是被禁锢的思想和灵魂,周围生活着太多的薛宝钗和贾雨村。而林黛玉则如同一股清流,她是生活在这浑浊世界里的竹林七贤,是所有宝钗们视为异类的人,她追求自由,活出自我,是那个独自躺在河边梦蝶的庄周。所以,她吸引着贾宝玉,吸引着读者,吸引着我。只因为她的独特,她的率真,她的不与世俗同,以及她知世故而不屑世故的孤傲之心。然而,这又何尝不是她悲剧人生的根源呢!

读红楼越久,越来越深的体会到作者对于林黛玉这个人物的深切热爱,以及对这个人物所倾注的心血。很多人说《红楼梦》是作者曹雪芹自传性的小说,所有的人都认为男主人公贾宝玉自然是作者的化身。然而,谁又能说,林黛玉不是作者的化身呢?黛玉那高出所有人的思想境界,看尽人世间的冷暖人心、世态炎凉,洞察一切世情人心,却仍旧执着于心中的那份至情至性,愿意并敢于毫无保留的付出感情,至死不渝。这份历经沧桑后仍旧纯情率性的善与美,才是作者身上最闪光的地方。用现在很流行的一句话,这就是真正的: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若是再问我十二钗最喜欢谁,我想我会说:每个人身上都有我喜欢的地方,也都有我不喜欢的地方,但是还是最喜欢林黛玉。因为,现实生活已经太累了,充斥着太多的薛宝钗、贾雨村和王熙凤。那么,虚构的幻想世界中,就让我肆无忌惮的爱一回那个不在现实里的林黛玉吧!

(作者:流云,欢迎大家关注头条号“云语红楼”,分享更多精彩的红楼品读文章。)


云语红楼


林黛玉真可谓是运气最好的孤女,出身名门、美若天仙、才华出众、超凡脱俗。并且林黛玉还有贾母这样的贾府最高精神领袖贾母做靠山, 有贾宝玉这样又帅气、又文艺的“第一暖男”鞍前马后、细心呵护。

然而人性的本质就是,总是想要得到更多。锦衣玉食的林黛玉不缺物质,但求情感。林黛玉在贾府“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贾母为了外孙女儿将嫡亲的孙女三春都靠后,黛玉的衣食起居一如最爱的嫡孙宝玉。

林黛玉的美丽与才华在贾府“四个女孩儿”中间数第一,然而“即生黛、何生钗”。忽然来一宝钗青春美丽、健康聪明、温柔大方、博学多识,样样都比黛玉强,成为贾府“人气王”。

唉……!

在人生中,我们总是会遇到这样情形。

那一个孩子不是自己的父母娇生惯养的?那一个孩子不会有一天要经历学业、工作、情感方方面面的竞争?

这时的林黛玉,让我们照见自己。照见我们内心中那个可怜、孤苦、无助的小女孩。

我们对黛玉的心疼、喜爱、欣赏,无不是在肯定自己心中的那个小小的、无助的、孤寂的自我。毫无疑问的说,我们爱黛玉,就是在心疼心中的那个自我。

我们同情被世界委屈和挫败的黛玉,其实我们在同情那个被世界委屈和挫败的自己。

黛玉是幸运的,因为她的生活中不仅仅只有连下人都知道“明里一把火、暗里一把刀”的凤姐,冰雪聪明的黛玉也知道凤姐是“打花胡哨”的人。黛玉的幸运,是她的生活中还有“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宝钗、湘云同龄人真诚的友谊。

黛玉最大的幸运,当然是她曾经拥有一份最纯美的青春初恋。

黛玉又是如此的不幸,她生于两百多年前的封建时代,并且她不幸的爱上了一个完全无法保护她的“妈宝男”宝玉。

黛玉最终是绝望的,她的单纯、美好、以及最终的绝望让爱她的我们心碎了💔……


阿丹151014015


林黛玉,是作者寄予感情最深厚的主人公,她的一颦一笑,无不牵动着读者的心灵,千古绝唱唱千古!对林黛玉的喜欢,是一种怜爱。

她的凄凉身世,她的冰雪聪明,她纯情善良,她的才女才情,她的一尘不染,她的高贵典雅,都使人怜之爱之。她的人生旅程中的烦恼忧愁,生活中的一颦一笑,都令人关注,心生爱怜之情呵护之意。她的人生悲剧,爱情的破灭,都让人扼腕叹息!



而怜爱不等于爱情,这位天才少女的身上,也有其天然缺陷。温室中成长的仙葩,经不起风雨,滚滚红尘中难以自适。不蒙尘的美貌,清贵的书香,令人敬仰,而所思所想,都是空山松子落、流水落花音,更有忧郁的气质。

俗话说,相爱容易,过日子难,人生旅途,既有风花雪月,也有风霜雨雪,就连声势显赫贾府本身,最终也淹没于社会风雨,一个脆弱的生命,心中毫无丘壑经纬,何能经得起生活中难以预料的变故!



人间是复杂,神仙都有自己的难处,凡人就更有太多太多的无可奈何!食人间烟火,为了生存,为了生活,奔竞红尘,谁人没有一把辛酸泪,谁人没有自己的离骚赋!只是有人能写出来,有人写不出来,有人写出来有人看,有人写出来无人看,有人说出来有人听,有人说出来无人听!试想一位眼里容不得一点尘埃的小公主,谁人能伺候得起?

林黛玉的小性子,常有的使气任性,贾母自然看在眼里,明在心中,对这位嫡亲外孙女的爱,只能在怜爱的范畴,为宝玉的婚姻选择,最终确定于薛宝钗,是一位大家族掌门人的必然选择。至于涉世未深的宝玉,舍不下林妹妹,那是他的不成熟的问题。

凡小说中的正面人物形象,大多有浪漫主义色彩,曹公的《红楼梦》自不待说,路遥的绝唱《平凡的世界》,更有理想主义色彩。而现实生活中的人,食五谷杂粮,就要考虑现实中的问题,不会在梦的世界里生活。

对婚姻的选择很务实,温柔端方的薛宝钗,是梦寐以求的恋爱象,高贵优雅的林黛玉,反而令追求者望而生畏。作为早年一个追求完美的理想主义者,自幼有执著的理想追求,经历很多坎坷后,我不得不认同了现实。

社会在发展,观念在更新,当代人的生活观念,已非上一代那么刻板保守,生活模式多样化。追求事业的白领,才、财、貌兼备,而高处不胜寒,选择配偶时要求很高,找不到如意伴侣,可能会选择独身,思想解放的新一代,结了婚的人也可能不要孩子,上述情况比比皆是。说远了,就此住笔,再会!谢谢阅读😊



因为很早就开始接触《红楼梦》,小时候似懂非懂,看的是太虚幻境神一般的情景,那时候心里满满都是绛珠草和神瑛侍者的故事,以至于心里眼里都是贾宝玉和林黛玉。要说为什么喜欢林黛玉,因为她是仙草转世来还泪的,所以就算是林黛玉有多敏感多爱哭,在我看来都是情理当中的,且值得推敲的。


后来长大了这在看《红楼梦》,就会和同龄人或者同看过此书的人讨论,当被问到红金陵十二钗当中最喜欢谁时,我会说两个人,林黛玉和薛宝钗,要问为什么?答案很简单,她们本就是一个被掰成两个的人设的妙人,薛宝钗深谙人情世故,得体落落大方,甚至堪称完美;

林黛玉美得无以言表,诗情画意堪称绝妙,并且她还是唯一一个敢于与时代抗争的纯粹女子,个人觉得她是那个时代的英雄,当然也可以说是与时代抗争的炮灰,无论怎样,她的勇气值得被歌颂。



现在要问我,为什么还是喜欢林黛玉,我想说,世间之物最难能可贵的就是人情中的专,从始至终她的世界里只有一个人,只为一个人而来,且敢于活自己。虽然在旧世界她注定没办法有好归宿,但是她待人接物从来都是这样至纯至性至善,有什么说什么从来不背后使绊子。这一点在只有门前的石狮子才是干净的荣国府里是绝无仅有的,无论太太小姐甚至丫鬟都打着自己的小九九,只有她,活像一杯透明的清泉;再加上她那位居榜首的绝妙的诗情,美若天仙的气质容颜,此人唯有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啊!如此妙人又会有几个人不喜欢呢?


梦归秦淮


看《红楼梦》为什么喜欢林黛玉?

  在贾宝玉眼里,神仙妹妹是曾经见过的,是上辈子的缘份。作者证明,他的确是与林妹妹有缘。他看她,自然比其他姐妹多了一份亲密。这点,其他人根本比不了,哪怕就是旁人说破大天,他也会认为林妹妹也是第一。

  而我(们)呢?为什么喜欢林黛玉?

  我想,是因为对诗的向往,而林黛玉,是个诗人,她过的是诗一般的生活。

  相较于其他姑娘而言,林黛玉诗人的气质更多一些。她的房间,是个最上等的书房,她从小读书,探花郎和千金大小姐进士老师教导出来的她,有着不俗的个性。看的书多,却没有因为杂书而改变,她从书里找知音,她听得“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的戏文,感叹戏里也有好文章;众人议论破荷碍事,宝玉率直说怎么还不叫人拔去,宝钗笑着替人分辩,林黛玉道:“喜他‘留得残荷听雨声’……”宝玉忙说果然好句,以后咱们就别叫人拔去了。(宝玉完全以林妹妹为中心啊,偏心得很,嘿嘿。)凄美淡然的东西,她总是爱的。

  她的诗词一贯的高标,是清冷的。从海棠到菊到柳絮,以诗为心,花鸟,春秋,万物,在她笔下,都是哀的,纤巧的,悲伤的,看着她写的诗,总觉天地万物都有情,让人不知不觉中就沉静了下来,思索生命的终极意义。

  她的真率,是诗化的。黛玉爱琴棋诗书,文人气质,大观园里有诗会,她一定会参加,就是没有诗会,她一个人也会不自觉得吟唱,什么“每日家情思睡昏错”,什么秋风秋雨的,世人过花神节,她独自葬花,唱出长篇《葬花吟》,直到“冷月葬诗魂”……

  她的伤春悲秋,是怜悯万物的易逝,她并不仅专注于爱情,而有对世界的感慨与思索。这一点上,她和宝玉相似,宝玉平生最爱护花,最终却因无力守护,走上了悲剧的路。黛玉给自己设定的未来,是“质本洁来还洁去”,她早就做好了死的准备。

  她的爱情很纯。她和宝玉青梅竹马,可以坐卧不避嫌,她自视清高,人事未开,所以宝玉对她,也是从没有造次。她给宝玉的,是自己全部的感情,自然,她也要求宝玉给她最清纯的,不掺任何杂质的爱,因此,一旦宝玉有了异样的念头,她便生气,冷嘲热讽闹脾气,后来两人说开了,她也就走向了恬淡自安了。

  林黛玉过的是诗化的人生,她要的是诗化的爱情。纯而美的东西,我(们)总是羡慕的,虽然我等过不上那种生活,但向往向往,总是可以的。正因为难得,我(们)会借此喜欢过着这种生活的她。悲哀的是,黛玉“一抔黄土掩风流”,宝玉应了承诺出了家,宝黛终成了悲剧,美终成了凄惋,或许也因此如,才让人更加同情她,因而喜欢她吧。

  她说“花魂鸟魂总难留”,果然,他们注定是一场悲剧,其实就算成了亲,走在一起,也未必能过上幸福的生活,《钗头凤》和《孔雀东南飞》或许就是他们的未来。

  当然,这不影响我(们)对她和他的喜欢,喜欢一个人,其实也不需要太多的理由,向往美好就够了。(宛如清扬)


宛如清扬


喜欢林黛玉的弱,更喜欢林黛玉的强。

黛玉无疑是贾府上流社会中的最弱者,一个娇娇女孩,母亲早逝,父亲远离,无兄弟姐妹,体弱多病,寄人篱下,就凭这一点,就能让所有富有同情心的读者予她以足足的怜爱之情了,也会包容甚至忽略她所有的缺点,不忍一丝一毫予她以伤害,像疼爱自己的小妹妹一样。

但另一方面,黛玉又是强者,骨子里她不惧任何人,更不向世俗低头,喜怒哀乐都以极致表现,而不计后果,何况还敢做自己的青春梦,并任着性儿去追求,真是大胆强者。这一点,又令所有喜欢她的读者生敬佩之情。黛玉,究其实质,是一种自由无畏的精神与意志的象征,也是一面烛照真善美的人性之镜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