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清的上层统治阶级审时度势,想一统天下,并笼络了许多中间力量

明朝晚期东林党人占着江浙一带中国最富庶的地方的大量土地,而士绅是不用纳粮服役的,即使有也会打折扣,所以明朝收不上来税。直到魏忠贤的出现,对东林党大开杀戒,情况才得到了改善,东林党为什么恨魏忠贤?真的因为忠?那朝廷没钱要灭国了都一分钱不出?像周奎那类人最后钱被李自成抄家抄了也不肯拿给崇祯。中国历史上比魏忠贤权势大的人多了去了,但是你见过有几个全国各地争着给他建祠堂?

满清的上层统治阶级审时度势,想一统天下,并笼络了许多中间力量

我不是说魏忠贤是好人,魏忠贤肯定不是好人,好人在那种环境下肯定活不长。魏忠贤倒霉在他的对手掌握着笔杆子,他是什么样的人由想置他于死地的人决定。在我看来起码大明在他手里没有亡,袁崇焕那一帮辽东经略都跟他关系很好,这就说明他比崇祯强。清朝后来也遇到明朝同样的问题,开始通屠城抢劫,后来雍正通过士绅一体改革解决。清朝晚期也不行了,一边卖国一边西方贷款,也是爽歪歪。

满清的上层统治阶级审时度势,想一统天下,并笼络了许多中间力量

总之,崇祯被言官忽悠,没搞清宦官和皇帝的关系,搞了魏忠贤,使得皇权力量大大削弱,他想干的事儿,还没干就黄了,别说收税了,逃跑人家都不让他逃。财政问题说到底是人的问题。杀呗。杀光了就没有问题了。十块钱一百个人分不够分,杀掉九十个就够分了。崇祯再坏好歹会考虑,这些奴隶都是祖宗传下来的,杀多了不好给祖宗交代;李自成再坏好歹会考虑,都杀光了我当谁的皇帝?不成了张献忠了?

满清的上层统治阶级审时度势,想一统天下,并笼络了许多中间力量

满清没有这方面的考虑。不高兴了杀高兴了也杀,大不了退回关外。因为满蒙联盟。大清立国的根基就在于满蒙联盟,为了维持这个联盟,皇帝娶了大量蒙古贵女,皇室的那些格格们跟不要钱一样往蒙古送。准葛尔就因为准备断了满蒙联盟,结果康雍乾三代君王就在西北死磕。这个军事贵族联盟的存在,让满清有信心和能力对士大夫阶层动手,而且还不担心过分的反扑。江南地区的赋税只要能够正常收取,维持王朝又有什么困难的。

满清的上层统治阶级审时度势,想一统天下,并笼络了许多中间力量

后来雍正对士大夫阶层改革那么严厉,换其他的王朝,江山都没有了,结果文人除了写段子编排雍正,还能干啥?李自成如果不是选择西进陕西,并在自身实力不足的情况下北伐的话。南下湖广,依托湖广的鱼米之利,建立一个效忠自己的军功集团的,那么天下未必不能去争。崇祯代表的是明朝二百多年后的士大夫和地主阶级,不管他自己愿不愿意,事实上是这个皇位所带给他必然的位置,哪怕他的名字不是朱由检。

满清的上层统治阶级审时度势,想一统天下,并笼络了许多中间力量

而李自成代表的是传统的农民阶级满清当时代表的是自己的利益想明白这方面的事情,这个问题就好回答了。说白了,就是传统的阶级矛盾达到了顶峰,社会贫富差距已经达到了不可逆转的程度,这也是我们传统的封建社会矛盾的必然性。是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这不过到崇祯的时候已经集中爆发了。崇祯想解决,可是他下面的官员不支持,而官员代表的是地主阶级,又没有或不愿用其他税收手段来补充财政。

满清的上层统治阶级审时度势,想一统天下,并笼络了许多中间力量

而李自成代表农民阶级由于小农阶级的局限性,眼光格局都很短视,他们的目的说白了能吃饱就行,没有什么高大上的长远目标。于是满清就钻了空子,因为它本身就是个独立的集团,开始时并不需要依赖中原的任何势力,不会有顾忌,同时满清的上层统治阶级也审时度势,想一统天下,并笼络了许多中间力量。这时的满清既有军事实力,又有政策谋略,于是就解决了。当然全国差不多武力统一后,后面的事儿就再说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