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清的上層統治階級審時度勢,想一統天下,並籠絡了許多中間力量

明朝晚期東林黨人佔著江浙一帶中國最富庶的地方的大量土地,而士紳是不用納糧服役的,即使有也會打折扣,所以明朝收不上來稅。直到魏忠賢的出現,對東林黨大開殺戒,情況才得到了改善,東林黨為什麼恨魏忠賢?真的因為忠?那朝廷沒錢要滅國了都一分錢不出?像周奎那類人最後錢被李自成抄家抄了也不肯拿給崇禎。中國歷史上比魏忠賢權勢大的人多了去了,但是你見過有幾個全國各地爭著給他建祠堂?

滿清的上層統治階級審時度勢,想一統天下,並籠絡了許多中間力量

我不是說魏忠賢是好人,魏忠賢肯定不是好人,好人在那種環境下肯定活不長。魏忠賢倒黴在他的對手掌握著筆桿子,他是什麼樣的人由想置他於死地的人決定。在我看來起碼大明在他手裡沒有亡,袁崇煥那一幫遼東經略都跟他關係很好,這就說明他比崇禎強。清朝後來也遇到明朝同樣的問題,開始通屠城搶劫,後來雍正通過士紳一體改革解決。清朝晚期也不行了,一邊賣國一邊西方貸款,也是爽歪歪。

滿清的上層統治階級審時度勢,想一統天下,並籠絡了許多中間力量

總之,崇禎被言官忽悠,沒搞清宦官和皇帝的關係,搞了魏忠賢,使得皇權力量大大削弱,他想幹的事兒,還沒幹就黃了,別說收稅了,逃跑人家都不讓他逃。財政問題說到底是人的問題。殺唄。殺光了就沒有問題了。十塊錢一百個人分不夠分,殺掉九十個就夠分了。崇禎再壞好歹會考慮,這些奴隸都是祖宗傳下來的,殺多了不好給祖宗交代;李自成再壞好歹會考慮,都殺光了我當誰的皇帝?不成了張獻忠了?

滿清的上層統治階級審時度勢,想一統天下,並籠絡了許多中間力量

滿清沒有這方面的考慮。不高興了殺高興了也殺,大不了退回關外。因為滿蒙聯盟。大清立國的根基就在於滿蒙聯盟,為了維持這個聯盟,皇帝娶了大量蒙古貴女,皇室的那些格格們跟不要錢一樣往蒙古送。準葛爾就因為準備斷了滿蒙聯盟,結果康雍乾三代君王就在西北死磕。這個軍事貴族聯盟的存在,讓滿清有信心和能力對士大夫階層動手,而且還不擔心過分的反撲。江南地區的賦稅只要能夠正常收取,維持王朝又有什麼困難的。

滿清的上層統治階級審時度勢,想一統天下,並籠絡了許多中間力量

後來雍正對士大夫階層改革那麼嚴厲,換其他的王朝,江山都沒有了,結果文人除了寫段子編排雍正,還能幹啥?李自成如果不是選擇西進陝西,並在自身實力不足的情況下北伐的話。南下湖廣,依託湖廣的魚米之利,建立一個效忠自己的軍功集團的,那麼天下未必不能去爭。崇禎代表的是明朝二百多年後的士大夫和地主階級,不管他自己願不願意,事實上是這個皇位所帶給他必然的位置,哪怕他的名字不是朱由檢。

滿清的上層統治階級審時度勢,想一統天下,並籠絡了許多中間力量

而李自成代表的是傳統的農民階級滿清當時代表的是自己的利益想明白這方面的事情,這個問題就好回答了。說白了,就是傳統的階級矛盾達到了頂峰,社會貧富差距已經達到了不可逆轉的程度,這也是我們傳統的封建社會矛盾的必然性。是不以人意志為轉移的,這不過到崇禎的時候已經集中爆發了。崇禎想解決,可是他下面的官員不支持,而官員代表的是地主階級,又沒有或不願用其他稅收手段來補充財政。

滿清的上層統治階級審時度勢,想一統天下,並籠絡了許多中間力量

而李自成代表農民階級由於小農階級的侷限性,眼光格局都很短視,他們的目的說白了能吃飽就行,沒有什麼高大上的長遠目標。於是滿清就鑽了空子,因為它本身就是個獨立的集團,開始時並不需要依賴中原的任何勢力,不會有顧忌,同時滿清的上層統治階級也審時度勢,想一統天下,並籠絡了許多中間力量。這時的滿清既有軍事實力,又有政策謀略,於是就解決了。當然全國差不多武力統一後,後面的事兒就再說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