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背信弃义?且看他是如何韬光养晦 鹰视狼顾 审时度势


司马懿背信弃义?且看他是如何韬光养晦 鹰视狼顾 审时度势

司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三国时期魏国政治家、军事谋略家,魏国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

208年,强行辟为文学掾。曹操封魏王后,帮助曹丕在储位之争中获得胜利。曹丕临终时,令司马懿辅佐魏明帝曹叡。明帝崩,托孤幼帝曹芳以司马懿和曹爽。249年,发动高平陵之变夺取权力,诛杀曹爽。251年,司马懿病逝,谥号宣文。次子司马昭封晋王后,追谥司马懿为宣王;司马炎称帝后,追尊司马懿为宣皇帝,庙号高祖。

司马懿是三国时代特别能的人,是大政治家,大军事家,可以说得上他是三国时代最杰出的影帝,特别能装疯卖傻,而且辅佐过四代魏国天子(曹操、曹丕、曹睿、曹芳),并且是西晋帝国的奠基人。司马懿一生忽悠过的人很多,其中就有曹操,曹操当年招仲达出仕的时候,他就是装中风硬是躲过一劫,后来曹爽权倾朝野派人调查司马懿,结果属臣就说司马懿这个人就像是行尸走肉完全没威胁,到最后曹爽就被他杀了,司马懿最大的功绩就是活活熬死了诸葛亮。司马懿城府之深,演技之高在三国时期无出其右者

司马懿背信弃义?且看他是如何韬光养晦 鹰视狼顾 审时度势


公元249年,高平陵之变。

从正月初六到正月初十,司马只用了五天就把曹魏事实上的最高统治者——曹爽给办了。在之后的几个月,有五千多人因受到“曹爽谋反案”的牵连而命丧黄泉。

顷刻间,曹魏的政治格局大洗牌。曹爽一党歇菜了,而原本“奄奄一息”“命不久矣”的司马懿则摇身一变,成了帝国最有权力的人。两年后,司马懿去世,他的长子司马师接过权柄。就这样,在司马氏父子的经营下,曹魏上下已尽为司马氏所把持。

魏蜀吴三国中,最强的曹魏竟然最先事实上“灭亡”,这真是历史的滑稽之处。而更吊诡的是,在当时的人们看来,曹魏落得如此境地,那是活该。据《三国志·魏志·王凌传》记载,其时司马懿诛灭曹爽一党三族,“同日斩戮,名士减半,而百姓安之,莫或之哀”。

高平陵之变,举国的精英,联合起来反对以曹爽为代表的皇室宗族。

如果说曹操当年秉行法家之道,尚有济世救民之德;那到曹丕、曹叡之时,面对世家豪族,其所作所为无一不为集权。

手中的权力大一点,再大一点,如此统治者心里更安心,也更开心。而同理,随着权力愈加被侵夺,世家豪族们却是越来越不安心:

丧失了手中权力,自身的利益如何得以保全呢?

当洛阳城门被司马懿等朝中重臣关闭,郭太后下诏弹劾曹爽的消息传到高平陵时,曹爽惊慌失措。他乱了阵脚。

司马懿背信弃义?且看他是如何韬光养晦 鹰视狼顾 审时度势


智囊桓范用计得以出城投奔曹爽处,并劝曹爽兄弟将皇帝曹芳挟持到许昌,调动军队反击司马懿。

然而听着司马懿派来的使者口中说,司马懿指洛水发誓,只要曹爽去职就不伤其性命的承诺;又看着送来的蒋济亲笔写的劝降信。曹爽心中犹豫不决。想来想去,终于曹爽投刀于地:“我亦不失作富家翁!”

主簿杨综闻此大惊:难道要放弃挟天子的大权,跑去东市被人砍头吗?

但曹爽最终还是决定投降。

桓范痛哭:“曹真这样有才能的人,怎么会有像你们这样如笨牛一般的儿子!”

曹爽谢幕了,曹魏的天下也就此谢幕了。

皇室宗族受到如此严重的打击,时人居然不当回事,一点也不同情。而从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轻松取胜也可以看出,当时满朝文武,数得着的世家大族,几乎都站在司马懿这一边。如此看来,与其说高平陵之变是司马懿老奸巨猾、心怀鬼胎要打曹魏江山的主意,倒不如说这是司马懿顺天应人之举。

公元266年,在高平陵之变17年后,历经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两代三人的酝酿,司马炎行魏晋禅代,曹魏作古。

一个属于世家豪族的时代开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