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炒菜习惯,可能正慢慢摧毁全家人的血管!

炒,可谓是咱中国人最常见的烹饪方式之一。

而炒菜最缺不了便是油,油的热点较高,菜经过加热后能缩短食物的烹调时间,同时还能让食材更加鲜美。

但炒菜“放油”的这个习惯,稍不注意,可能会摧毁家人健康。

油放太多,热量会翻倍

油,能提供人体必须的亚麻酸、亚油酸等必需脂肪酸,并且高效提供热量。


一个炒菜习惯,可能正慢慢摧毁全家人的血管!

一般油越多,食物烹饪出来也就更美味。

所以不少人为了让菜更好吃,习惯多放一点油,但是这样菜肴的热量则可能翻倍!

而食用油摄入过多

危害也是很多的:

01 影响代谢

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研究发现,连续5天食用油摄入过多,就会改变人体血液、消化等代谢情况。长期如此,更易出现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问题

02 危害心脏

研究发现,正餐中含油量过多,饭后两小时出现心脏不适的风险高出4倍。

03 影响心理

食用油摄入太多对心理健康不利,容易使人变得愈发懒惰,增加抑郁、焦虑的风险。

一个炒菜习惯,可能正慢慢摧毁全家人的血管!

多少油合适?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指出,一个健康的人一天的摄油量应该在25~30克。

像一些血脂、体重正常的人总用油量应控制在每天不超过25克,多不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基本上各占一半。

而老年人、血脂异常的人群、肥胖的人群、肥胖相关疾病的人群或者有肥胖家史的人群,他们每天每人的用油量要更低,甚至要降到20克。

但据最新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监测数据显示,我国居民每人每天平均摄入食用油41.8克,明显高于25~30克的推荐量,这将大大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除此之外,以下这些炒菜时的用油习惯也容易损害人体健康:

01 油温太高

在炒菜的时候有的人喜欢高温爆炒,每次炒菜的时候都习惯性的等到锅里的油冒烟了才放菜。

专家提醒:

这样的做法是极为不科学的。如果温度过高,会使食用油里面所含有的一些营养物质遭到破坏,并且还会产生一些过氧化物和致癌物质。

建议:

在炒菜的时候最好是先把锅给烧热了再放油,这样就既可以达到热油的效果,同时还能达到爆炒的效果,一举两得。

油的使用方法也很重要,炒菜时最好别让油“冒烟”了。烹饪不得当,再好的油也会变“坏”。

一个炒菜习惯,可能正慢慢摧毁全家人的血管!

02 只吃植物油,不吃动物油

很多人为了预防三高问题以及预防肥胖,经常在炒菜的时候都千篇一律的使用植物油,坚决杜绝动物油的掺入。

专家提醒:

如果长期不吃动物油,就会造成体内维生素及必需脂肪酸的缺乏,影响人体的健康。并不是说一味的只吃植物油,不吃动物油,就能有利于身体的健康了,其实在一定的剂量下,动物油(饱和脂肪酸)对人体是有益的。

建议:

对于食用油的学问可不止这么一点,除此之外在挑选食用油的问题上也是有着一定的技巧的,比如同种品牌的食用油,最好是选颜色较浅的那类。还有关于更多的食用油技巧,这就需要你在日常的生活中去细心的发现了。

03 买大桶油,不分装

买一大桶油,然后每天打开盖子倒油,这样做其实并不妥当。

油的氧化变质是一个链反应,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如果把新鲜的油放在旧油瓶中,新鲜的油也会较快地变质。

所以,用一个大塑料瓶来反复盛装烹调油的做法是不正确的,很容易使油加速氧化。

正确的做法是,用较小的有盖油杯或油瓶,过几天从大油桶中取一次油,平日放在橱柜当中,炒菜时才拿出来。

小油杯和小油瓶应当定期更换。尽量购买新鲜的小包装油。如果买回来了大桶油也应该放在阴凉处,把盖子拧紧。

一个炒菜习惯,可能正慢慢摧毁全家人的血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