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信號生變?重提“管好貨幣供給總閘門”,劃重點,央行重磅會議還說了啥?

天天財經獨家,速關注

作為下季度貨幣政策走向的風向標,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第一季度例會於4月12日召開。

這也是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履新後首次參加的貨幣政策委員會例會。中國政府網11日消息,易會滿擔任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

值得注意的是,央行12日公佈的3月金融數據顯著好於預期,但今日滬綜指高開逾40點卻最終翻綠。在央行今日掛出的例會通稿裡,蘊藏了哪些變化和重點呢?

與去年四季度例會相比,此次例會關於貨幣政策的表述有所調整,貨幣總閘門的說法再次出現在貨幣政策委員會的例會中,會議強調要“把好貨幣供給總閘門”。在2018年四季度例會時並未提及貨幣供給總閘門的相關說法,此前在2018年三季度例會時曾提出要“管好貨幣供給總閘門”。

政策信号生变?重提“管好货币供给总闸门”,划重点,央行重磅会议还说了啥?

重點一:

重提“把好貨幣供給總閘門”

本次會議指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鬆緊適度,把好貨幣供給總閘門,不搞“大水漫灌”,同時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廣義貨幣M2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要與國內生產總值名義增速相匹配。

去年四季度例會的提法: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註重鬆緊適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保持貨幣信貸及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

3月金融數據全面超預期,市場上有觀點認為是在“大水漫灌”。綜合專家觀點來看,3月金融數據超預期的主要原因是前期政策見效的結果,結合此前央行闢謠4月1日降準的消息來看,央行貨幣政策穩健的基調並未改變。

恆大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認為,前期寬信用政策逐步見效,民營經濟座談會講話、兩會期間減稅計劃公佈、科創板註冊制改革、新一輪開放進程加快等提振企業信心,股市房市回暖,信貸傳導渠道逐步疏通,信貸供求均開始恢復,利率傳導渠道逐步通暢,貨幣市場利率下降,廣義流動性較為充裕。

與此同時,隨著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進,也必然會形成信用的釋放。華泰證券首席宏觀研究員李超表示,金融供給側改革通過擴大供給方式解決實體融資需求,金融供給側改革必然導致信用的釋放。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也強調,不搞“大水漫灌”的含義並非是放水與不放的問題,而是要不要走老路的問題。不能簡單拿貨幣供應量增長、社會融資規模,尤其是一些月度指標過度解讀。

重點二:

穩妥推進利率等關鍵領域改革

本次會議指出,繼續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健全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政策雙支柱調控框架,穩妥推進利率等關鍵領域改革,進一步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渠道。

去年四季度例會的提法:繼續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健全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政策雙支柱調控框架,進一步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渠道。

進一步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渠道,是貨幣政策一段時間內的重點。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推動利率逐步“兩軌合一軌”,從利率層面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顯得至關重要。

當前我國在形式上已基本完成利率市場化進程,但實際利率運行中仍未實現完全市場化。有專家認為,我國在儲蓄習慣和監管要求導致的存款利率剛性、貸款定價不完全科學合理等方面,仍應進行一些“疏通”。

國信證券首席銀行業分析師王劍認為,實現利率並軌,不是央行簡單宣佈取消存貸款基準利率,更需要從堵點著手,尤其是在銀行內部打造更科學合理的信貸定價機制和考核機制。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表示,迄今為止,央行還在發佈商業銀行的存貸款基準利率,這與市場化原則不符。金融機構在自主經營中的定價行為,由貨幣當局的行政方式來替代,顯然應該成為下一步利率市場化改革要解決的問題。利率並軌的實質應該是逐漸取消官方確定的存貸款基準利率,金融機構的存貸款利率應在市場的供求關係影響下和貨幣政策的引導下,由金融機構自主確定,這應該是利率市場化最後一公里要完成的任務。

就如何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中國人民銀行瀋陽分行行長朱蘇榮在接受中國證券報(ID:xhszzb)記者採訪時表示,一是強化央行政策利率體系的引導功能,完善利率走廊機制,增強利率調控能力,重點疏通政策利率向市場利率和信貸利率的傳導,提升金融機構貸款定價能力,適度增強市場競爭,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二是繼續培育市場基準利率和完善國債收益率曲線,健全市場化的利率形成機制。三是積極推動存單市場有序發展,發揮好大額存單承接理財資金、結構性存款的作用。同時,規範存款創新和資管產品,維護市場競爭秩序。

重點三:

進一步擴大金融高水平雙向開放

本次會議指出,進一步擴大金融高水平雙向開放,提高開放條件下經濟金融管理能力和防控風險能力,提高參與國際金融治理能力。

去年四季度例會的提法:進一步擴大金融對外開放,增強金融業發展活力和韌性。

近年來,我國金融業開放提速。隨著銀行、證券、保險等金融領域的多項措施不斷落地,對外開放成績斐然。當前,我國金融業開放仍有很大潛力和提升空間。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此前表示,針對當前金融開放水平仍有待提高的局面,要做以下五點考慮:

一是堅持金融服務業開放、金融市場開放與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相互配合,協調推進。

二是全面實施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

三是完善金融業開放的制度規則,實現制度性、系統性開放。

四是改善營商環境。

五是完善金融監管。

中國光大集團董事長李曉鵬強調,金融高水平開放對優化金融格局將會發揮重要作用。金融開放會意味著市場競爭更加激烈,市場更開放後,會有更多金融機構,特別是更多新的金融機構湧現在中國金融市場。高水平開放會增加更多融資渠道。金融開放後會進一步完善和豐富銀行體系,增強資本市場韌性,使融資渠道更加暢通,降低融資成本。

與此同時,開放也意味著要進一步完善我國金融風險防控體系。易綱認為,一是充分發揮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的統籌協調作用,統籌把握各領域出臺政策的力度和節奏,形成政策合力。二是健全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政策雙支柱調控框架。三是加快金融市場基礎設施建設,做好金融業綜合統計。四是健全問題金融機構的處置機制。

重點四:

注重在穩增長的基礎上防風險

本次會議指出,要繼續密切關注國際國內經濟金融形勢的邊際變化,增強憂患意識,保持戰略定力,堅持逆週期調節,進一步加強貨幣、財政與其他政策之間的協調,適時預調微調,注重在穩增長的基礎上防風險。

去年四季度例會的提法:要繼續密切關注國際國內經濟金融形勢的邊際變化,增強憂患意識,加大逆週期調節的力度,提高貨幣政策前瞻性、靈活性和針對性。

此前中國人民銀行黨委、外匯局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2019年第二次集中學習會上明確指出,進一步平衡好穩增長和防風險的關係。要注重在穩增長的基礎上防風險,強化貨幣政策的逆週期調節作用,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堅持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防範化解風險。

中國人民銀行2019年金融穩定工作會議也強調,2019年,金融穩定面臨著更加光榮而艱鉅的任務,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平衡好穩增長和防風險的關係,控制重點領域信用風險。

此外,本次會議還指出,按照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以金融體系結構調整優化為重點,優化融資結構和信貸結構,努力做到金融對民營企業的支持與民營企業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相適應。綜合施策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質效,改進小微企業和“三農”金融服務,推動穩健貨幣政策、增強微觀主體活力和發揮資本市場功能之間形成三角良性循環,促進國民經濟整體良性循環。

去年四季度例會的提法是,按照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優化融資結構和信貸結構,努力做到金融對民營企業的支持與民營企業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相適應,綜合施策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推動穩健貨幣政策、增強微觀主體活力和發揮資本市場功能之間形成三角良性循環,促進國民經濟整體良性循環。

➤全市場最牛的基金經理怎麼看當前市場?怎麼選股票?(附金牛獎榜單)

➤【科創板頭條】40家企業已獲問詢;投資者畫像:開戶者超半數炒股十年以上;券商靜待分拆上市細則落地;會計師事務所努力當好“看門人”

➤13萬股東注意,今天是最後一天,忘記這件事或無辜虧掉20%!

➤【高端訪談】朱平:科創引領未來 科技股牛市會很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