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貼:買房選樓層該“何去何從”?

很多人的思維是,既然買的是高層住宅(通常指總高18層以上),當然要買樓層高一些的房子啊,住得高看得遠嘛;再說,在高層住宅中買低樓層的房子,採光也不太好啊。不知道什麼原因,這種思維竟然還很有市場!

那麼,樓層到底該怎麼選?只要是個人都能給你建議:買中間樓層啊。這當然沒錯,但更值得關注的是,樓層選擇跟價格變量緊密相關。具體怎麼選,我還是羅列幾條吧:

技術貼:買房選樓層該“何去何從”?

1、 除非只有高樓層才能看到足夠稀缺的風景,否則,傻子才買高樓層

買高樓層,坐電梯的時間都要久一些。如果住上幾十年,累加起來的時間都夠你談好幾場戀愛了。一旦電梯出故障(這當然是小概率),爬樓梯更是要累死你。很多高樓層的房子,風大得要死,甚至連窗戶都吃不消打開。當然,住高樓層的利弊可以說出很多,但如果樓層越高單價越貴,那就非常不值得買了。在這種定價法則下,除非只有高樓層才能看到足夠稀缺的風景,或者你迫於無奈,否則,傻子才買高樓層。不過,這世界傻子永遠不會滅絕,只要你不是就好了,我們管不了其他人。

2、樓層越高單價越貴,是最扯淡的定價法

一些地產商正在調整定價法,由“倒金字塔形”變為“橄欖形”。通常,由於單價更高,高樓層的房源賣得比較慢。一些市場嗅覺靈敏的地產商,開始調整定價法。原來都是“倒金字塔形”定價法,即樓層越高單價越貴;現在慢慢變為“橄欖形”定價法,即中間樓層最貴,單價往高低兩端逐漸變低。一些地產商的實踐表明,“橄欖形”定價法反而能使房子賣得更快。在這種情況下,對於購房者來說,高樓層還是值得選擇的。

3、最划算的其實是4-6層,那是欣賞小區景觀的最佳高度

無論哪種定價法,我傾向於認為最划算的是4-6層。這個樓層採光基本上已經不受影響,而且恰好是剛剛越過樹梢的高度:在自己家裡望出去,小區裡的綠意經過眼睛透視的變形,能獲得最大化的欣賞效果。住得太高,再美的小區景觀,看起來都像是乏味的小小盆景。

4、買低樓層,要注意一些因建築設計帶來的弊病

只要是住宅用地的樓盤,哪怕是一樓,採光或日照還是必須滿足國家規範的(冬至日滿窗連續日照不低於2小時)。但這是最低要求,如果你對採光和日照特別在意,那就不要買一樓或二樓的房子。即使你對日照沒那麼嚴苛的要求,買低樓層的房子也要注意其他一些問題。比如,有些樓宇底下是商鋪,頂上的平臺可能會放置商鋪的空調外機,這就會對你造成噪音干擾;再比如,低樓層可能會有一些建築構件(為了所謂的美觀),就橫在你的窗外,雖然這不違反國家規範,但畢竟看著難受,因為你買的可能是期房,不太會想到有些弱智的建築師會這麼玩。即使買高樓層也要注意,有些建築師會在那裡設計幾條建築腰線,很可能會導致你的陽臺或窗戶變形(陽臺護欄變得奇高無比,窗戶變小)。

5、最好別買頂樓,漏水是大概率事件

頂樓漏水一定是大概率事件。我們的地產商,現在已經跑到世界各地蓋樓,有的甚至已經成為全宇宙最大的房企,但是頂樓漏水仍然無法徹底解決。沒辦法,建造工藝還很落後。現在,地產商更喜歡討論“互聯網+”“多元化”等等時髦的話題,但是漏水這種最基礎的問題,只有極少數房企在認真研究。所以,房地產行業還大有可為,因為現在這個行業還非常粗放。

6、所謂“揚灰層”,純屬扯淡

有一種說法流傳很廣,即“建築物的9至11樓是揚灰層”。謬論!“大氣中的大顆粒物通常越靠近地面濃度越高;只有對於小顆粒物,在外力的作用下,有可能在某一高度存在一個最大濃度區。但更重要的是,不同高度間顆粒物濃度只是略有差別而已。”穹頂之下 誰也無法置身事外

7、所謂“樓層越高噪音反倒越大”,不能一概而論。

噪音是個奇怪的東西,受各種因素影響,任何簡單的結論都會出錯,因為你的房子所處的小環境千變萬化。所以,對於噪音問題,基本上你只能碰運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