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是自己的CEO

每個人都是自己的CEO

致親愛的你:

Hi,見信如面!一名優秀的管理者,必然首先是具有強大內驅力和紮實自我管理能力的人。而如何才能有效管理自我、管理公司呢?與您探討一二!歡迎開啟閱讀,當然,更期待你的精彩留言。

願每日微小知識激發你的深刻思考。

(全文共計3370字,建議閱讀時間:8分鐘)

那,我們開始吧

一、管理者需要摒棄浮華

“管理得好的工廠,總是單調乏味,沒有任何激動人心的事件發生。”

這是近幾年來對我影響最深的團隊管理箴言之一。

誓師大會總是會讓人激動萬分,彷彿聚集了全世界所有的激情,而人們對於一個好團隊的期待似乎總是“每個人每一天都應該自備雞血,為所在的團隊事業奉獻力量”——尤其是創業團隊。

包括之前的合夥人,也有這樣的執念,以至於對團隊的表現日漸不滿。

不得不說,這實在是最大的誤解。

團隊管理,尤其是創業團隊管理,一定要避免這種激情滿滿的狀態。

用力過猛不僅容易沒有後勁,更可怕的是,它會讓所有人陷入一種不切實際的虛妄當中。

創業,實在不是一件只有情懷和夢想就可以的事情。

固然,情懷和夢想是啟動創業的一個火花,是必不可少的內在驅動力。

但是在創業的過程中,你需要將情懷與夢想收起來,藏在心底,然後把腳踩在大地上,踏踏實實地通過每一天的實際行動,通過解決每一個日常的問題,通過良好的團隊管理達成的統合綜效以及敏銳的市場嗅覺找到的利潤區域,來真正實現價值創造。

創業不是讓全社會或者資本方為你的夢想買單,而是通過你和團隊的努力來真正創造價值,然後在這個價值的基礎上找到自己的利潤點並得以生存和發展。

對於創業者來說,找到利潤區是定義企業的基礎,而成為一名真正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則是企業內生力量的源泉。

一名有效的管理者,首先要摒棄浮華。

二、管理者需要自我管理

管理者必須要卓有成效。而在知識型組織中,要使得管理有效的第一要務就是管理者的自我管理——腦力工作者彙集的現代企業中,管理哲學已經發生了本質的變化。

管理者是企業的關鍵因素,凡是可以通過他人對企業的最終成果產生影響的人都是管理者——它不由職務定義。

其內在邏輯是:

企業的命運繫於成果,成果源於外部的機會和組織的有效決策,也源於對團隊成員的長處的發現和發揮,以及企業對人自我發展的激勵——而這一切都基於管理者自我管理的有效性。

一個人的才華,也只有通過有目的、有條理、有系統的工作,才能有所成效。

才智和知識水準很高的人,並不一定可以成為有效的管理者。

對於個人而言,管理已經被用在幾乎所有我們在乎的地方,比如:自我管理、時間管理、精力管理、知識管理、情緒管理、行為管理…它滲透在我們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無處不在。

大家對它既愛又恨——愛是因為管理代表井井有條、代表天天向上,恨自然是因為人們天然不喜歡條條框框的束縛。

作為個人的管理尚且如此,作為企業的管理者是否就更為困難呢?

是的!因為管理者本身的工作績效依賴於許多人,而他必須對這些人的工作績效負責。

不過,團隊管理者的要義是基於良好的自我管理基礎上的,所以我們完全可以從管理者的自我管理說起。

管理者需要培養的習慣有以下幾點:

1、掌控自己的時間

“自己的時間”對於一名管理者來說是一個非常奢侈的詞。

CEO在上任之後很容易變成一名救火隊員,所以有不少朋友感慨說“哪是團隊在為我打工啊,分明是我在為他們打工!……”

管理者的時間往往只屬於別人,而不屬於自己——他簡直是一名組織的囚徒。

每一個人都可以隨時來找他,他的時間被嚴重分割,繁複的日常事務往往使他疲於應付。

可悲的是,能力越強的管理者往往越容易陷入這個大坑,因為他即使可以應付這些繁重的事務,也是在浪費自己的知識和能力,消耗自己才能中最應該發揮的有效部分。

於是,越忙,越沒有成效。

曾經有一位朋友詢問,如何有效掌控自己的時間。

我給出的建議是,先記錄和觀察(可以參考奇特的一生這本書)。

做這樣的建議不是因為我崇尚過時的時間管理,而是因為一個事實:對於自己的時間,人們往往會有很大的認知誤差,人的心理偏向會讓我們朝著理想的方向補齊。

比如某公司的董事長非常確定自己的時間大致分成三部分:1/3用於和公司高級管理人員研討業務;1/3用於接待重要客戶;1/3用於參加各種社會活動。

而真實的記錄是,他幾乎沒有話多少時間在以上任何一方面,而是花在調度工作上,比如處理客戶訂單,或者催貨等。

那三個方面知識他認為“應該”花時間的工作而已。

作為管理者,調度工作必不可少,但這類緊急事務往往會讓我們將“重要不緊急”的事務無止境地向後拖延。

有一個簡單的方法是:專門劃出一個固定時間段來做這些事情。

比如我就以半天為單位劃分時間,除非有不能調整的安排,我的上午時間一定會留給自己處理重要不緊急的事務。

2、注重對團隊的貢獻

管理者應該經常這麼向自己的團隊提問:“為了便於你為團隊做出貢獻,需要我做些什麼?需要我在什麼時候,以什麼形式提供這些貢獻?”

真正的有效的管理者一定是一個懂得授權並且善於賦能的人。

他非常清楚加強溝通、團隊合作、自我發展和培養他人的關係,而與此同時,注重自己對團隊的貢獻,是避免管理者過分依賴他人的一個方式。

雖然管理者通常是通過他人來實現績效,但其實他的職責不應該只是發號施令或者事後監管,要使管理有效,管理者必須注重自己可以為團隊貢獻什麼價值。

3、要事優先

這是怎麼強調都不為過的一個自我管理重點。

首先要排序,把重要的事情放在最前面,其次要精簡,每一次,一定只能只做一件事。

用時髦的話來說,一定要避免低效甚至無效的勤奮。

有太多的人勤勤懇懇一輩子,卻還是一事無成,其本質就是因為他們的人生毫無重點。

對企業來說更是如此。

企業是一個具有極強目標性的組織,其使命及其需要達到的利潤值就是最確定的目標。

如果一家企業的管理者無法做到要事優先,那將是最大的悲劇。

確定優先次序是一件最複雜最困難的事情,它需要對企業自身和市場環境的深刻理解,需要快刀斬亂麻的決絕、智慧和勇氣,也需要有所擔當的責任心。

一名管理者除了做好自身管理,必須同時要做好的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用人和決策。

三、管理者需要做好決策

管理者需要掌控好自己的時間、注重對團隊的貢獻以及做好要事優先,這一切都是從自身出發,發揮自己最大的價值。

而他的作用當然不止如此。

用人和決策,是他的重要職責。

1、要用人所長

這個道理看起來很簡單,而且毫無疑問是管理者的一項基本功,不過在現實的組織中一切往往不盡如人意。

很多的時候,我們會陷入面面俱到,只看到每個人的缺點而忽略其長處。

這裡要講兩種常見的現象。

一種是“因事用人”,很多時候管理者往往會認為他們首要的任務在於因事用人,先設置一個職位,再物色人選來出任這個職位。

這樣的步驟往往會造成這樣的一個結果:物色的對象一般都是一位“最不至於出差錯”的人,也就是“僅合乎最低要求”的人,這樣自然都會是平庸的人選。

另一種是“因人設事”,這簡直是一個更加糟糕的錯誤。因人設事不僅是一個職位的問題,它最不靠譜的一點在於為了替一個人安插一個職位,讓一大群人受到牽累,因為組織是相互依存的,必然會牽一髮而動全身。

最好的辦法是在設立職位的時候考慮到整個組織的目標,設計幾套方案來確保目標的實現,並且在具體人員到位後做一段時間的磨合調整。

千萬不能完美主義,硬要讓人削足適履,而對職位人員的要求也不能從“不出錯”的角度來考慮。

比如:一個偏執狂肯定不適合做運營,但是有可能是一名好的產品經理。

2、有效的決策

和用人一樣,有效決策是管理者最重要的任務之一。

但是在一個企業中,並不是所有的決策都應該是管理者來做,其實管理者要做的一定不是面面俱到,而應該是隻做少數的、重大的決策。

而大量的決策應該落實到一線員工。

要做好決策並不容易,但是最可怕的就是不做決策。

為了做好決策,其實有一套系統的方法和規則,就能讓決策的有效性有一定保障。

首先要了解問題的性質,找出其規律;其次很重要的一點是需要找到界限,也就是邊界條件;第三要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案及其所需要的條件;然後決策方案一定是可落地可執行的;第五要重視反饋和驗證,及時調整。

以我的經驗和教訓,一定要正視決策,決不能總是“我們再研究研究”的心態。

如果說決策有可能帶來風險,那麼不決策就是最大的風險。

很多時候你會發現,決策如果真的有困難,十有八九是出在不必要的細節上。

有膽識、有勇氣,是成為一名優秀管理者的必要條件。

無論是經營一家公司、管理一個部門還是作為一名普通的知識工作者,都需要做好自我管理,安排好自己的時間、做到要事第一、重視自己對組織的貢獻,並且用好別人的長處、做好每一步決策。

管理者,必須卓有成效。

而真正卓有成效的管理,不是教會的,而是學會的。

你需要從實際出發去理解,去實踐和試錯,然後找到自己企業最適合的道路——真正的有效性一定是自己找到的。

因為,“借來的火,點不亮自己的心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