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是如何对待襄樊之战投降的于禁的?

龙建源


三国时期风云变幻,英才辈出,名士将才“井喷式”爆发,共同书写波澜壮阔的三国时代。而曹魏的五子良将更是展露锋芒,为世人所惊叹。



于禁,五子良将之一,也是最早跟随曹操的将领之一,为曹操南征北战多年,立下赫赫战功,被曹操称为武力既弘,质忠性一,可以和古代名将相比。

可是于禁却在襄樊之战战败,向关羽投降。后来关羽被吕蒙打败,于禁也被孙权收押。

如何对待这位曹魏的重要将领,对于孙权可是一个不小的难题。杀了他可是会和曹魏生死不休,留着呢?又不放心,还可能养虎为患。

那么最后孙权到底如何处置于禁的呢?这里我来为大家详细解析一番。

首先来了解下当时的背景。

公元219年,关羽从南郡率军攻打曹魏所占领的襄阳、樊城,史称襄樊之战。

此战役中,关羽包围襄阳、樊城,于禁率领七军前来救援樊城,可是却被关羽水淹七军,一举击溃于禁。


《三国志·于禁传》就有记载:秋,大霖雨,汉水溢,平地水数丈,禁等七军皆没。禁与诸将登高望水,无所回避。

而于禁失手被擒,投降了关羽,被关羽送到后方荆州给关押了起来。

而后来曹操为了解决樊城被围之患,与孙权联合,让孙权从后方偷袭。孙权于是派遣吕蒙夜袭南郡,取得大胜。之后吕蒙势如破竹,关羽麾下守城将领先后向归降孙权,关羽则被孙权斩首,于禁落到了孙权手里。


对于于禁这位曾经的名将,孙权很是重视,亲自与于禁见面并为之松绑,对于禁还是比较宽容的。于禁曾骑马与孙权并行,大臣虞翻大骂于禁,说降将没有资格和孙权并行,也是被孙权阻止了。

之后孙权在多次聚会之时,也常会邀请于禁前往。只不过孙权对于禁好,但虞翻却一直与于禁过不去,常常辱骂于禁。

后来,因为关羽被杀、荆州被夺,刘备借势东征孙权。为了不腹背受敌,孙权向曹魏称臣,并将于禁送回给曹魏,以此来达到和曹魏联合之势,专心抵御刘备。

可是于禁回到曹魏之后并不好受,因为曹丕十分鄙视于禁,曹丕认为其受父亲重用,却在关键时刻选择了投降,相当没骨气。一次,曹丕让于禁参拜曹操的陵墓,特意在陵墓旁摆了一个壁画,画上是关羽水淹七军,自己俯首投降之景。于禁羞愧难当,没过多久就去世了。

一位名将,可叹到最后却晚节不保。


夏目历史君


表面看,孙权对于禁照顾得无微不至、仁至义尽!

《三国志·虞翻传》:“魏将于禁为羽所获,系在城中,权至释之,请与相见。他日,权乘马出,引禁并行,翻呵禁曰:“尔降虏,何敢与吾君齐马首乎!”欲抗鞭击禁,权呵止之。后权于楼船会群臣饮,禁闻乐流涕,翻又曰:“汝欲以伪求免邪?”权怅然不平。”

这段话,记载了孙权同于禁见面三次



第一次,“权至释之”(孙权亲自去放了于禁),孙权的态度是“请与相见”。(很有礼貌地接见,同于禁谈话)

第二次,“权乘马出,引禁并行”,就是孙权与于禁骑着马并排向前行走、聊天。此时出了一点意外,刚正不阿的的虞翻看见了,不舒服跑出了侮辱于禁是“降虏”,还要用鞭抽打于禁,被孙权大声制止了。

第三次,“权于楼船会群臣饮”,本是人家东吴君臣在游船上开宴会Party,与他人无关,但孙权也邀请了于禁,这让于禁感动得喜极而泣。还是刀子嘴的虞翻讽刺他假装感激求同情心。搞得孙权气愤不已。

从三次见面情况来看,孙权对于禁的确非常照顾!



(虞翻,此人文武双全。原王朗部下,后投奔孙策。三国时期吴国学者,也精通医术。虞翻也是东吴有名的利嘴。孙权惩罚他、把他流放过两次,也改不了他的臭脾气。偷袭荆州时,他主动要求跟随吕蒙到前线去,但怕吕蒙担心他的地位与性格碍事而不要他,自己提出以军医身份随军征战。所以他也是袭取荆州的功臣。)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照顾归照顾,照顾之中含有利用!

当时,是孙权向曹丕称番纳贡。孙权放还于禁,表面上是巴结讨好献殷勤。

可曹丕不是傻子,心里越想越不是滋味。

你孙权这哪里是俯首称臣,简直是叫板责骂我曹丕。于禁,一个被关羽打败了的被俘投降之人,够让我丢人丢面子了。你现在送给我,什么意思啊?即使交换战俘,那也是我与刘备之间的事,你这是显摆!等于是说:看,你们打不赢关羽,我们把关羽打败了。我们已经把你的人弄到手里来了,现在是我的俘虏,我孙权度量大,也不是好欺负的喔!

面对孙权还于禁,曹丕只能忍气吞声,毕竟于禁是自己的人,不能拒绝说不要。



于是,曹丕把从孙权那里受到的窝囊气,只有洒在于禁身上。派人在高陵屋子里画一幅面对关羽,庞德宁死不屈、于禁投降跪地求饶的画。

一代传奇名将,功绩与生命,就这样被吴魏的政治较量淹没了!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评论“于禁将数万众,败不能死,生降于敌,既而复归;文帝废之可也,杀之可也,乃画陵屋以辱之,斯为不君矣!”

司马光就此事,责备了曹丕“斯为不君矣”,是说对于禁,可以贬为平民,也可以杀,但如此羞辱他,这不是一个国君的应有的风范与气度!


碧水青山0


孙权对于在樊城之战被关羽俘虏的于禁,那是待为上宾,礼遇优厚。举一个例子,孙权在宴请于禁的时候,准许于禁与之并排而行,招待规格之高,无人能及。

为什么一个败军之将,孙权会那么高度重视,丝毫不敢懈怠。不仅是因为此时曹孙是联盟的关系,更是因为于禁原军衔官位巨高。由于神书《三国演义》对于禁的描述不是太多,因此于禁给普通读者的感觉存在感比较低。

于禁原为曹操哥们鲍信的部下,后来鲍信为救曹操战死,由于鲍信和曹操属于一个集团的,因此鲍信部下将士编制自动转为曹操集团,于禁就是其中一个,可以讲是曹操最早的一批将领。后来在讨吕布战张绣平青州的各个战场上,于禁攻营拔寨不为所惧,尤其是在宛城之战中,博得了曹操的重视,后来官渡之战,于禁独自统领,守住了战场前线,做实了往后“帅”将的位置,得到曹操重用。

后来官至水军大都督、左将军、假节鉞,不仅在外姓武将当中属于第一位,就是在曹氏宗亲将领中,官位也几乎无人可敌。这里我作一个说明,东汉末年,除了骠骑车骑这样大将军由皇帝认命外,最大的就是四方将军,其次是四征将军。同时期曹操集团官职最高的是前将军夏侯惇,其次就是左将军于禁,夏侯渊为征西将军,曹仁为征南将军,张辽为征东将军,张郃徐晃为杂牌将军。值得注意的是,此时于禁除了官职高,并且还有假节鉞之权,这个意思有点类似“尚方宝剑”,可以对有过错的地方官员和包括假节在内的武将先斩后奏,权利非常大。加之之前还兼任水军都督,地位高的估计让人大吃一惊。因此关羽擒于禁,才有得威震华夏的名声。

于禁就算被俘虏,在孙权眼里,于禁在曹操处的地位估计就是东吴的周瑜吕蒙,孙权怎么能不好吃好喝的供着。后来连孙权的大臣虞翻都看不惯了,怒斥道“你一个俘虏,又不能死在战场,有什么资格与我主(孙权)同行。”,孙权吓一跳,呵斥了虞翻。

关于水淹七军,也算是于禁倒霉,历史当中于禁军败,并非关羽计谋放水,而是于禁北方来没想到天灾大洪水,洪水还那么大。司马懿评价道“禁等为水所没,非战守之所失。”。并且庞德也不是被于禁坑败的,庞德一直在樊城,曹仁听说于禁增援,安排庞德去接应于禁的,谁知道没接应到,也遇到了洪水。如果于禁此战没败,或者没去,那以后吃香的喝辣的,一身又没有什么污点,美名远扬。

所以说,你可以讲于禁的投降确实有失名将之风,但是于禁的能力水平还是有的。


曹小翔xixi


于禁是曹操部将,治军严谨、勇武过人,随曹操东征西讨,屡立战功。曹操称赞他胜过古代的名将。

公元219年,蜀汉镇守荆州的关羽出师北伐,于禁奉曹操将令率军增援曹仁。关羽水淹七军,于禁归降。

吕蒙“白衣渡江”,关羽败走麦城被东吴斩杀,于禁为吴军所释。孙权为修好曹操,对于禁礼遇有加。

史书记载,孙权出巡请于禁并行,孙权大宴群臣众将也请于禁上座,一度引发孙权臣属对于禁斥责。后孙权将于禁送返曹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