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对阵曹军时能够以少胜多,打败于禁、庞德,威震华夏,为啥在215年东吴入侵荆南时无作为呢?


这个问题有点长,不如我们先看看215年东吴入侵荆南时,魏蜀吴三方的局势如何?

公元215年,也就是东汉建安二十年。这一年,刘备打败刘璋攻取了天府之国益州。孙权向刘备索还荆州诸郡,刘备不还。孙权大怒,遂命吕蒙带兵攻取长沙三郡。刘备闻知派关羽夺回三郡。与此同时,孙权也进驻陆口亲身督战,又使鲁肃率兵万人驻屯益阳(今属湖南)以拒关羽,两边大战剑拔弩张。

但这时候发生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北方的曹魏又开始用兵了

据史料记载,已经进位魏王的曹操闻听刘备已经取下西川,兵锋正在向汉中移动,于是亲率大军征伐汉中的张鲁并且很快取得了胜利,曹操的旗帜插满了汉中各地,刘备对此十分忧虑,于是向孙权讲和,割让荆州一半包括桂阳,长沙,江夏给东吴,孙权也就就坡下驴的退兵了,至于关二爷嘛,这一次没有他出战的机会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电视剧里看历史


【据实回答每一个问题】

第一,关羽打败于禁,斩杀庞德,威震华夏,是在建安24年。这是关羽主动向曹魏一方,发起的襄樊之战。

第二,公元215年,是东汉建安20年,这一年里,东吴一方和刘备一方,就荆州归属问题,发生了冲突。

01.赤壁之战以后,荆州各郡的势力分布情况:

赤壁之战以曹操失败,孙刘联军的胜利而告终。

一场胜仗之后,就是关于荆州诸郡的利益分配。刘备使用诸葛亮的计策,最终占据了荆州五郡,分别是南郡、长沙郡、零陵郡、桂阳郡、武陵郡。曹操的势力占据南阳郡,孙权的势力占据江夏郡。

但是,孙权觉得自己在赤壁之战中,出力最多,却只得到江夏郡,心中甚是憋屈。于是,刘备和孙权在荆州诸郡的分配问题上,一直存在分歧,甚至一度剑拔弩张。

后来,刘备西定益州,曹操又逼近汉中,刘备担心益州有失。再加上孙权派兵强占了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出于双方联盟的需要,最终商定南郡、零陵郡、武陵郡以西归刘备,江夏郡、长沙郡、桂阳郡以东归孙权。

根据《三国志》中的记载:

权令诸葛瑾报,更寻盟好,遂分荆州长沙、江夏、桂阳以东属权,南郡、零陵、武陵以西属备。

至此,荆州各郡的势力分布情况为:刘备占据荆州的南郡、零陵郡、武陵郡;孙权占据荆州的江夏郡、长沙郡、桂阳郡;曹操占据荆州的南阳郡,与刘备占据的南郡接壤。

02.建安20年,东吴侵夺荆州诸郡时,关羽为何显得没有任何作为?

原因很简单,当时荆州的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已经被东吴派兵占据,并且孙权为了防备关羽的军队,也派了鲁肃、吕蒙等人驻守巴丘。

据《三国志·吴主传》记载:“权大怒,乃遣吕蒙督鲜于丹、徐忠、孙规等兵二万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使鲁肃以万人屯巴丘以御关羽。权住陆口,为诸军节度。蒙到,二郡皆服,惟零陵太守郝普未下。会备到公安,使关羽将三万兵至益阳,权乃召蒙等使还助肃。蒙使人诱普,普降,尽得三郡将守,因引军还,与孙皎、潘璋并鲁肃兵并进,拒羽於益阳。”

这是第一个原因: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已经被东吴派兵占据,关羽想要出兵阻止,但是,被鲁肃等人所阻拦。

与此同时,曹操正派兵进攻汉中郡,刘备担心益州有失。所以,想要尽快结束和东吴的荆州归属纠纷。

这是第二个原因。

第三个原因,迫于蜀汉和东吴双方的联盟关系。因此,在荆州归属问题上,蜀汉和东吴双方,都不愿意让事态继续升级,使得曹操从中获利。

所以,在建安20年,东吴侵夺荆州诸郡时,关羽显得没有什么作为。

03.建安24年,关羽在襄樊之战中,为何能够威震华夏?

有三个原因:

第一,关羽进攻襄樊的时机,把握得很好。

当时曹操和蜀汉之间,就汉中郡的归属问题,引发战争。最终,以刘备一方取胜,占据汉中郡而结束。

与此同时,刘封和孟达两人,也乘势占据了上庸郡。如果关羽进攻襄樊地区,在侧翼可以得到上庸郡的援助。

再加上,孙权正在对合肥地区,发动进攻,而曹操为了防备孙权进攻合肥,正调兵遣将,导致襄樊地区曹魏势力的防备力量,出现短暂的薄弱空档期。

第二,关羽很好地利用了地形、气候条件因素,大败于禁、庞德。

据《三国志》记载:“秋,大霖雨,汉水汎溢,禁所督七军皆没。禁降羽,羽又斩将军庞德。梁、郏、陆浑群盗或遥受羽印号,为之支党,羽威震华夏。”

第三,荆州西部三郡,自赤壁之战后,都并没有发生比较大的战事。关羽屯兵荆州西部三郡,整日操练兵马,养精蓄锐。因此,关羽所率领的荆州兵,对比当时驻守襄樊地区的曹魏军队而言,战斗力要更加强一点。

所以,建安24年,关羽在襄樊之战中,才能威震华夏。

04.总结:

比较关羽前后两次的表现,我们可以发现,古代历史上,发生的每一次战争,背后都有很多的政治因素。而将领们想要取胜,也需要因地制宜,采取相应的策略。



参考文献:《三国志》

老爹有话说


这个问题描述的很绕口,换个叙述方式或许会比较好理解一点——公元215年吕蒙袭取荆州长沙、桂阳、零陵三郡时,镇守荆州的关羽为什么没有反制措施

为什么呢?下面就来说说这个问题。

周瑜病死后,孙权碍于防线拉的太长,他既要在东线防备徐州的曹军南下,又要在西线防备襄阳的曹军南下,他当时还无力双线作战,于是他便把周瑜生前刚刚拿下不久的荆州南郡和武陵郡借给了刘备。


所谓“刘备借荆州”的典故,就是因此而来。

这里要注意了,孙权只是借出了南郡以及一部分武陵郡,他并没有把周瑜攻取的所有地盘都送给刘备。比如

江夏郡和长沙郡的一部分(长沙郡北部),他就没借给刘备

而没有借江夏郡和长沙郡北部,这就为后来吕蒙袭取三郡,奠定了一个很坚实的基础。

为什么这么说呢?看地图就知道了。

江夏郡在哪?在现在的湖北省东部,包括武汉市、咸宁市等。

长沙郡北部包含了哪些地区?大概就是现在的湖南省岳阳市。



孙权当时捏着武汉和岳阳,这很明显,他就握有了沿长江水路向西,再由洞庭湖城陵矶沿湘江向南,进攻长沙、桂阳、零陵三郡的交通便利性和主动权。

孙权握有压制刘备的主动权,那么刘备当时有没有反制措施呢?

没有……

刘备当时坐镇南郡,他确实握有了向西进攻益州的便利性,但由于他的战略重心在西面和北面(要防备曹操),所以刘备实际上对荆州南部的两个半郡——零陵郡、桂阳郡以及半个长沙郡的控制,是不牢靠的。

孙权只要铁了心的要来取这两个半郡,刘备仅靠部署在当地的少量守军,根本守不住。

这一点,看地图也能知道。


刘备当时又要防曹操,同时又想吞益州,他仅有的几万军队,都要部署在南郡,所以对距离南郡较远的长沙、零陵和桂阳三郡,也就只能是仅以较少兵力驻守了。

后来,刘备入川,留下诸葛亮、关羽、张飞等守荆州。再后来,因益州战事吃紧,刘备召诸葛亮、张飞等入川,把关羽单独留在荆州。于是刘备对三郡的控制就更弱了,孙权拿下三郡的优势就更大了。

孙权只要想拿,根本就不费吹灰之力。

当然,由于“曹贼势大”的原因,孙权不敢跟刘备翻脸。所以尽管他握有偷袭荆州的主动权,但他也没干这种背盟的事。

不过由于孙权屡攻合肥不利,再加上刘备在公元214年拿下了成都,孙权眼红了,于是他也就跟刘备挑明了他想收回荆州的想法。

一开始,孙权想来文的,也就是派人直接跟刘备讨要。刘备答复孙权,说等我取了凉州后,到时就归还荆州。

孙权听完,当然心里冒火,他觉得自己好言好语的说,刘备不听,太欺负人了,于是他就令吕蒙带兵去取。然后他和鲁肃二人分别在陆口和巴丘堵住关羽。

前面说了,孙权借荆州时,他握有了长沙郡北部的汉昌、陆口等地,有战略主动权。所以当吕蒙袭取长沙、桂阳、零陵时,关羽就被孙权和鲁肃堵在了南郡,无法增援荆南



为了打破僵局,关羽想了一些办法。比如他煽动孙权后方的吴砀、袁龙造反,逼迫孙权分兵回去镇压,无暇专心对付自己。但是吴袁二人的叛乱很快就被鲁肃、吕岱镇压,所以关羽的调虎离山之计失效了。

还比如,他与鲁肃谈判,历史上鼎鼎有名有名的“单刀赴会”,就是这次谈判。

不过,由于双方的分歧太大,鲁肃坚持要求收回整个荆州,因为他认为荆州是东吴拿下的,而关羽则认为拿下荆州,自己一方也有贡献,不同意归还整个荆州。所以双方最后谈崩,再次兵戎相见。

PS:关羽并不像演义小说里描写的那么深入虎穴、大义凛然,鲁肃也没那么猥琐。这只是一场谈判,双方都是单刀赴会,谈的也都是自己当年为拿下荆州做出的贡献,应该如何瓜分荆州。



后来关羽碍于兵力不足、地缘不利、东吴占先手的多重不利情况下,只得弃守荆南,专心确保南郡水路,坚持到了刘备到来,使得双方在益阳一带形成了对峙局面。

公元215年7月,刘备亲率5万士卒,从成都顺江而下,抵达南郡,为关羽撑腰。有了大哥撑场子,关羽底气也足了,于是他带兵欲突破孙权的包围圈,收回三郡。孙刘双方剑拔弩张,大战一触即发。

不过后来的事,想必大家也都知道。孙刘火拼期间,曹操击败张鲁。刘备闻知曹操已经攻占了汉中,大有进军益州之势。形势比人强,刘备无法两面作战,便只好在东线收缩阵地,与孙权媾和。

最后,孙刘双方协定:以湘水为界,以东的长沙、桂阳二郡属孙权,以西的零陵、武陵二郡属刘备。


这次火拼事件,对孙刘双方的伤害其实相当的大。从结果上看,孙权占了点便宜,夺了刘备在荆州的一半土地。但实际上,孙刘联盟之间信任已经完全坍塌,连最后的一块遮羞布也被撕掉了。两年后,鲁肃去世,东吴内部最大的联盟支持者不复存在。鹰派的吕蒙替换了鸽派的鲁肃,双方的关系更是每况愈下。孙刘两家能做的,仅仅也只是维持表面上的和平而已。

总的来说。关羽在公元215年的火拼事件中无作为,主要是因为刘备打益州,带走了荆州大部分兵力。而吕蒙夺三郡,表面上是吕蒙指挥的,可实际是孙权亲自指挥的。他本人拖住了关羽,而吴军本身又握有兵力和战略双方的双重优势。关羽没有作为,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换而言之,孙权以江东的国力优势,完虐了只握有半个荆州的关羽。开战前,孙权暗中部署计划,打了关羽一个措手不及,让关羽首尾不能呼应,开战后,只能是战略性放弃三郡,断臂求生,重点守卫南郡,以待刘备的增援


Mer86


公元211年之后,刘备、诸葛亮、张飞、赵云先后入川作战,荆州只剩下关羽一个大将。关羽经过数年的励精图治,成效显著。他在孙权和曹操两方的夹缝之中,不但没有被吞并,还建立一支能征善战的水陆两栖军队。他于公元219年开始北伐,势如破竹,很快便将曹仁包围于樊城,吕常包围于襄阳。

随后,关羽利用汉水暴涨,水淹前来支援的于禁、庞德七军,全面包围樊城的曹仁,大有一举而下的形势。此时,陆浑民、孙狼等人苦于徭役,听从关羽的号令,发生叛乱。许都以南的很多山贼也接受关羽的改编,配合关羽作战。关羽凭借自己一己之力,做到了威震华夏,吓得曹操差点迁都,以避锋芒。

然而,在关羽“威震华夏”的4年前,也就是建安二十年(215年),孙权得知刘备已夺得益州,希望收回借给刘备的荆州。刘备这个“老赖”却说道:“须得凉州,当以荆州相与。”刘备三番五次推脱,明摆着不想还孙权荆州(南郡)了。

孙权听了之后,火冒三丈,发誓一定要夺回荆州。他派出当初力主借给刘备荆州的鲁肃,前去向关羽索要荆州。鲁肃和关羽在两军阵前商讨,各说各的理,最后不欢而散,这就是历史上的“单刀会”。

“单刀会”后,孙权下达了武力收回荆州的决定,他派主战派吕蒙进攻荆州南部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同时派鲁肃带领一万军队将关羽牵制在益阳。刘备听闻老家荆州危险,于是从益州带兵回援。当时关羽大概有三万军队,他亲自带领五千精锐从上游渡河,驰援南部三郡,却被驻扎益阳的鲁肃一万大军阻拦,急切间过不去。

此时,吕蒙传檄长沙、桂阳,兵不血刃夺取这两郡,仅剩下零陵还未沦陷。零陵太守郝普坚守城池,等待关羽和刘备援军。吕蒙在平定两郡后,路过酃县时,找到了郝普的好朋友邓玄之,让其劝说郝普放下武器,归顺东吴。郝普本来准备和零陵共存亡,由于受到好朋友邓玄之的蒙骗,打开城门,放下武器,被吕蒙占领了零陵。

其实,此时刘备亲自带领五万大军风尘仆仆地赶到荆州,再僵持下去,东吴很难占得便宜。关羽和鲁肃相持,大战一触即发。此时,刘备得到了曹操进攻汉中张鲁的消息,怕曹操占领汉中后,威胁益州。

因为汉中是益州的门户,要想守住益州,必须保住汉中,占领汉中。刘备于是迅速和孙权讲和订立盟约,划分了疆域,平分荆州,即分荆州的江夏郡、长沙郡、桂阳郡属于孙权,分荆州的南郡、零陵郡、武陵郡属于刘备。

《三国志·刘备传》:权忿之,乃遣吕蒙袭夺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先主引兵五万下公安,令关羽入益阳。是岁,曹公定汉中,张鲁遁走巴西。先主闻之,与权连和,分荆州、江夏、长沙、桂阳东属,南郡、零陵、武陵西属,引军还江州。

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好多朋友惊讶,在关羽威震华夏的4年前,东吴大军侵入荆南时,手握重兵的关羽为何“无所作为”,丢失了荆南三郡?大概有下面两个原因,分析如下。

第一,关羽没想到盟友会突然反目成仇,突袭自己。

无论换做谁,一般也不会对盟友多防备的,关羽也是这样考虑的。他的主要精力在樊城的曹仁这边,而不是刚刚和自己并肩作战不久的东吴。关羽认为和东吴有点小摩擦,是可以通过谈判解决的,没必要刀兵相见。公元219年关羽败亡,也是因为自己轻视了东吴,将大部队带到前线,攻打樊城,被吕蒙趁虚而入的。

第二,东吴倾国之兵,想要武力收回荆州。

公元215年,东吴举倾国之力,准备一鼓作气,收回荆州。孙权派鲁肃带领一万大军,在益阳挡住关羽,吕蒙带领两万大军攻打荆南三郡。三万军队应该是地广人稀的东吴能够派出的大部分军队了。赤壁之战,周瑜率领的军队,也只有三万大军。

结语

公元219年的形势和215年的形势是不一样的,219年,刘备刚刚在汉中取得胜利,士气正盛,关羽趁热打铁,誓死北伐,才取得了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等一系列战果。在215年,关羽根本没有想到与自己并肩作战的盟友东吴真的说翻脸就翻脸,突然对自己动手,打了自己一个措手不及,才陷于被动,才无所作为的。


魁哥说历史


赤壁之战后,刘备运用高超的政治和外交手腕,从孙权那里得到了很大的好处。他先是带兵占领了荆州的江南四郡,又趁周瑜之死,通过鲁肃的斡旋,跟孙权借来了南郡。

这样一来,孙权耗费钱粮兵马,最后只获得了荆州一郡之地,而刘备则占有五郡,曹操占领了剩下的两郡。这样一来,刘备到成了赤壁之战最大的受益者,孙权成了给刘备打工的冤大头。

孙权当然不会愿意。尤其孙权也是有志天下的君主,他也想统一中原。如果没有机会统一中原,退其次也要自保。因此,上游的荆州是他最低的底线。孙权先是企图控制拉拢刘备,想让刘备为己所用。

可是当刘备进军益州的时候,孙权明白了刘备决不会屈居人下,就决定将刘备的势力驱逐出荆州。这样一来,才能保证自己的自身安全。于是,公元215年,也就是建安二十年,当孙权得知刘备已经平定益州的时候,就派诸葛瑾找刘备索要荆州诸郡。

老奸巨猾的刘备怎么可能答应。他推脱说,等到打下凉州再将全部荆州归还孙权。孙权说,刘备这是不想归还荆州,只是用虚辞来拖延时间。于是,孙权直接派人去接管长沙、零陵和桂阳三个郡,可是被关羽的部下赶走了。

孙权因而大怒,派吕蒙率领两万人马取这三郡。刘备急忙亲自率领五万人马从成都赶到公安,派关羽率领三万人马争夺三郡。孙权也亲自进驻陆口,派鲁肃率领万人屯益阳抗拒关羽,吕蒙占领三郡后也率领主力到益阳和鲁肃相会合。

在益阳,鲁肃和关羽进行了著名的“单刀会”。鲁肃和关羽带领诸将都带单刀相会。在会晤中,关羽说在赤壁之战中刘备也出了力,理应得到土地。但是,鲁肃说明当时的情况,指出刘备不讲信义的举动,让关羽无言以对。恰恰在此时,曹操准备攻打汉中。为了保住益州,刘备与孙权讲和。双方最后约定,以湘水为界,湘水以东属于东吴,湘水以西属于刘备,重新缔结盟好。

在这场冲突中,关羽并没有表现出他在日后襄樊之战时的威风。在那次襄樊之战中,关羽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他在这次冲突中,唯一做出的举动,还是刘备派他去争夺三郡。在此之前,他眼睁睁的看着吕蒙占领三郡。在此之后,他率领三万人马,和鲁肃的一万人马相持益阳,可以说是无所作为。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刘备集团对孙权集团拿回荆州的决心认识不清,过于轻视大意。

刘备和孙权在刚结盟的时候,为了得到孙权的帮助,对孙权加意笼络。孙权也一时被刘备迷惑,将妹妹嫁给刘备,并且把荆州大部都交给了刘备。

但是,双方的盟好是建立在互惠互利上的。当孙权发现自己被刘备利用的时候,不平之心油然而生。而刘备方面则不管不问,只是一意孤行。他们和孙权的理念不同,打着正统的旗号。认为自己是汉室嫡系,以匡扶汉室为号召。

他们并没有看到孙权也有称帝的野心,只是把他当成一般的军阀。刘备、关羽在心中对孙权是鄙夷的,甚至把他们当下属看待。这是孙权不能忍受的。

因此,孙权最后决定实行自己的全据长江的战略,把刘备的势力彻底赶出荆州。他接回孙夫人,派人去索要荆州。在索要无果的情况下,就主动派人去接管三郡。

情况到了这个地步,刘备集团还对孙权的态度不以为意。他们根本就没有想到孙权会付诸武力。在整个事件中,荆南的郡县都被吕蒙传檄而定。这是关羽无法对东吴的军事行动做出反应的根本原因。

二、双方都有意识的避免冲突过于激化,行动谨慎小心。

在这个时候,虽然双方已经刀兵相见,但是,双方还是希望和平解决。东和孙权是《隆中对》里的战略策略,而孙权方面的军事统帅是主张盟好的鲁肃。因此,双方虽然采取了军事行动,但还是以对峙为主,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流血冲突。

在这个时候,双方的主要敌人还是曹操。如果双方发生内讧,只能让曹操渔翁得利。孙权也明白这一点,因此才会对鲁肃的“单刀会”的举动表示默许。

有了鲁肃的斡旋,孙权和刘备的主观需要,双方的军事行动以恫吓为主,没有造成不可挽回的局面。关羽虽然领兵三万和鲁肃和吕蒙对峙,可是在道义上理屈词穷,也只得放弃武力解决的办法。

三、刘备的战略态势不利,难以与孙权进行争夺。

在当时,刘备自己带了五万兵马,而关羽带了三万人马,孙权在前线只有鲁肃和吕蒙的三万人马。刘备占有数量上的绝对优势,可孙权为什么敢和刘备进行正面的冲突呢?

除了孙权在道义上占上风,刘备的不利态势使得刘备进退两难。当时,刘备虽然已经占领益州,可是,汉中还没有拿到手里。西川没有汉中,如同开着房门的屋子一样,随时会被人闯进来。

在荆州,关羽的主要据点是南郡的江陵。可是,江陵孤悬在长江北岸。江陵和襄阳步道四百里,江陵没有襄阳的屏蔽,就如同西川没有汉中一样,受敌不立。

所以说,刘备这个时候所占据的地盘,都面临着曹操的强大压力。虽然他率领着八万人马,可是在战略态势上,反而不如率领三万人马的孙权。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刘备的五万人马到来前,关羽不敢冒着遭受曹操和孙权两方面夹击的危险,轻举妄动。只有刘备到来后,才接受命令,出兵与鲁肃对峙。这个时候,江南三郡都已经被吕蒙所得,为时已晚。

四、曹操参与,双方握手言和。

曹操当然不会放弃这个机会。他趁孙刘两家对峙的机会,出兵关中,染指汉中。由于上述的原因,如果和孙权火拼,刘备将面临着灭顶之灾。

曹操如果夺取汉中,刘备刚打下的西川马上就暴露在曹操的兵锋之下。这样,西川丢失,荆州再陷入曹操和孙权的夹攻,刘备就没有立锥之地了。

因此,刘备不得不和孙权讲和。这个时候,孙权和曹操也处于敌对状态,也不想让事态扩大。这样,双方以湘水为界平分江南土地,比较公平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但是,刘备率领主力入川去争夺汉中,却没有重视孙权的态度。他一厢情愿的以为问题已经解决,没有亡羊补牢。在孙权投降曹操时都毫不知情,最后导致了关羽被杀,荆州失守。

结语:

关羽虽然军事才能出众,在对曹军作战中屡建战功。但是,他为人自矜,狂妄自大,这使得他对东吴过于轻视。这造成了他对东吴的战略意图,军事野心都毫不在乎。使得在建安二十年,也就是公元215年的这一场与东吴的冲突中无所作为。

更为可悲的是,当这一次军事冲突结束后,关羽依然没有接受经验教训,亡羊补牢。结果在襄樊之战中,虽然他取得了辉煌的战果,可却被孙权偷袭,落得个兵败身死的下场。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历史笑春风


赤壁之战后,刘备攻取了荆南四郡:武陵郡、零陵郡、长沙郡、桂阳郡,因为战略发展的问题,刘备用原来占据的半个江夏郡向孙权借来了南郡,虽然没有明文记载双方的政治交易是什么?但可以肯定的是,刘备最重要的南郡的确是向孙权借来的,既然是借,就一定要还。

刘备在公元211年率领庞统、魏延、黄忠等将领进入益州后,荆州就由关羽、张飞、诸葛亮、赵云等人留守,在刘备与刘璋争夺益州的战争发生后,刘备又召诸葛亮、张飞、赵云入川支援,于是留守荆州的主帅就是关羽一人。

关羽作为镇守荆州的主帅,控制着荆州原来七郡当中的五个郡:武陵郡、零陵郡、长沙郡、桂阳郡以及南郡,总面积约20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70~80万人,关羽手上的所有军队合起来不过四万人。

赤壁之战前,孙权与刘备结盟,共同抵抗曹操,孙刘联军在赤壁之战和南郡之战大败曹军,双方的这种联盟一直维系到公元219年前后,从公元207年到公元211年这三年中,双方处于蜜月期,关系非常好,孙权不仅把自己的亲妹妹嫁给了年过半百的刘备,而且还把周瑜占据的南郡借给了刘备。

南郡是荆州的核心地区和战略要地,北通襄樊,南至南海,东达江东,西到益州,是荆州最为重要的地区,孙权都肯借给刘备,除了孙权有一定的政治目的外,可见双方当时正处于蜜月期。

可自从刘备拿下益州后,根据双方的约定,刘备得归还南郡给孙权,而孙权见到刘备拿下益州后,也开始对刘备势力有所忌惮,派人向刘备讨要南郡,刘备对孙权的使者说:等我拿下凉州再归还南郡。

从刘备说话的语句中就能看出三点:

1、刘备借来的南郡是要归还的。

2、刘备并不否认南郡是借来的。

3、刘备并不想归还南郡给孙权,反而想抵赖。

当孙权知道刘备说的这句话后,很明显就非常生气,换了谁也会气,南郡是周瑜和无数东吴士兵付出生命代价拿下来的战略要地,刘备居然不想还,于是孙权就开始以军事压力的手段想要收回南郡,这就是发生于公元215年湘水对峙。

摊开整个荆州地图,你会发现,当时关羽的防区与孙权的领土从江夏郡一直到桂阳郡都是交界的,双方的边境线相当于从今天的湖北武汉到广西桂林,长达1800里。

由于孙权和刘备表面上还是联盟的关系,关羽镇守荆州五郡时主要的防守方向就是北边的曹操,关羽荆州五郡的重兵应该是布置在南郡与曹魏襄樊的交界处,同时关羽也要防守与东吴长达1800里的边境线,关羽手上包括郡县兵总共只有4万人。

从军事部署图来看,关羽作为主帅应该是驻扎在江陵城或公安城附近,因为这里既是战略要地又离前线较近,同时又能兼顾后方,刘备当年占据荆南四郡时就是驻扎在公安,孙权很明显知道关羽在哪里,但孙权以军事手段逼迫刘备就范时,是派出了吕蒙率领二万士兵攻取长沙郡、零陵郡与桂阳郡。

同时孙权还派出了鲁肃率领一万士兵驻扎在益阳与关羽对峙,说明当时的关羽也在益阳,当吕蒙传檄而定长沙郡与桂阳郡时,远在成都的刘备也得到了孙权派兵入侵的消息,于是刘备自率5万士兵赶到公安支援关羽。

现在就能明白了为何吕蒙轻取三郡而关羽却无所作为,根本原因就是关羽的荆州主力被鲁肃的一万东吴士兵所牵制,由于双方的过境线太长,有1800里,关羽兵力又不足,只有4万人,既要防备北方的曹操,又要与鲁肃在益阳对峙,所以根本没有人手和时间去对付吕蒙,吕蒙所要对付的只不过是刘备在当地的郡县兵,是无法抵挡吕蒙2万精兵的,所以最终三郡都投降了吕蒙。

关羽也并非无所作为,至少挡住了鲁肃,保住了南郡,同时没让北方的曹军找到机会南下,在刘备率领5万士兵到达荆州后,形势发生了逆转,刘备在荆州的军队总数达到了9万人,与孙权在荆州击边的力量相当,双方都不想让事情扩大化,毕竟面子上还是联盟,还要共同抵抗曹操的,所以刘备在得知曹操攻打汉中后,担心益州会有威胁,于是迅速与孙权和谈,割让长沙郡与桂阳郡给孙权,以代替南郡,双方理论上扯平。

所以尽管湘水对峙是关羽这边输了,但这是基于政治上的考量,双方并没有发生军事冲突,况且在长达1800里的过境线上,让谁防也防不住,但关羽北伐所发动的襄樊之战则完全不一样了。


任何战争在发动前都必须保证已方的绝对安全,关羽的南边是交州,暂时没有威胁,关羽的西边是益州,自家人,也没有威胁,关羽的东边是孙权,可能有威胁,关羽的北边是曹魏的襄樊,也就是关羽北伐的目的地。

换句话说,关羽北伐只要东边的孙权不攻击自己,就没有其他的外在威胁,关羽就能安心地对付襄樊地区的曹魏军队,事实上关羽也做到了,在攻打襄樊的战争中,关羽是水陆并进的,沿着汉水一路向北攻打到襄樊地区,并依靠水军断绝了襄阳与樊城的联系,并同时配合陆地围困了襄阳守吕常和征南将军曹仁。

于禁和庞德的失败一方面在于忽视了天气原因,关羽打到襄樊是七月,而每年的八月到九月是汉水流域的雨季,当时雨水较多,当然也不排除关羽是故意为之,因为关羽有强大的水军,而曹魏没有,另一方面,于禁和庞德将军队驻扎在低洼处,由于雨下个不停,汉水猛涨,于禁和庞德的营地全部被淹,所以于禁被俘虏,而庞德不愿意投降被斩杀。

于禁、庞德的失败让曹魏举国震惊,要知道于禁和庞德率领的军队是曹魏最精锐的中央军,三万人的军队成建制地被俘虏,在曹魏的建国史上还没有出现过,于禁和庞德一下子折损两员大将,同时在曹操多年的征战中,同样也没有再现过,同时曹魏的荆州方面军统帅曹仁也被围困在樊城,只能自保。

关羽起初能派出前线的军队不过三四万人,还要留下一部分军队防守可能会有威胁的东吴,因为关羽一支偏军打得曹魏襄樊地区不得安宁,围困了曹魏中部战区统帅,消灭了曹魏一支三万人的中央军,同时折损了曹魏两员大将,这样的战绩,放在整个三国,都是难得的胜利和震憾。

如果关羽再进一步,拿下襄阳和樊城后,就能直接威胁曹魏的中原地区,只要快马加鞭,三四天就能冲到许昌城下,五六天就能冲到洛阳十万下,这也就是曹操想要迁都的原因所在了。

而这一切的前提就是东边的孙权不要攻击关羽的后方才能做到的,一旦攻击,无论是明是暗,关羽都面两线作战,都会失败的,即使是战神,两线作战也是要失败的。所以湘水对峙关羽的失败与襄樊之战前期关羽的胜利有着本质区别。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关羽在公元219年发起的“襄樊战役”,困曹仁于樊城,又“水淹七军”,杀了庞德,活捉了于禁,“威震华夏”。当时把曹操吓得一面安排徐晃领兵救援樊城,一边商议迁都的事。


关羽虽然是“威震华夏”,但是半年以后,荆州就被东吴占据,关羽被杀。使刘备的蜀汉集团遭受巨大损失。同时,关羽发起北伐,并没有刘备的命令,可以说是私自出兵的。这与之前215年的荆南之争是完全不同的情景。

公元214年(建安十九年),刘备占领益州。公元215年,孙权派诸葛瑾到成都讨还荆州。刘备说等取了凉州再还,孙权盛怒,派官员直接去接收三郡(长沙-零陵-桂阳),不料被关羽驱赶出境。

“权大怒,乃遣吕蒙督鲜于丹,徐忠,孙规等兵两万去长沙,零陵,桂阳三郡;使鲁肃以万人屯巴丘以御关羽。权住陆口,为诸军节度”。孙权派兵武力解决问题了。


孙权动武夺三郡,刘备没想到,关羽也没想到。刘备急忙亲率五万大军从益州进驻到公安,派关羽领兵三万南下益阳攻击鲁肃。

但是,一切都没能挽回,荆南三郡还是被东吴占据了,关羽与鲁肃在益阳形成对峙。这时,曹操已经攻取汉中的消息,使刘备不得不坐下来与孙权讲合,因为曹操占据汉中,意味着曹操到了益州家门口了,他必须退兵回防益州。

同时,刘备的大军在荆州有八万之多,孙权虽的三郡,却也没有十足把握打败刘备,也不想把仗打的太大。这样条件下,有鲁肃提出,与关羽举行了一次谈判,就是被不断演绎的著名的“单刀会”。

“单刀会”,实际不是鲁肃与关羽的单独会议,而是“诸将军单刀俱会”,规模较大。并且,双方会晤地址是一个中立的地方,双方都有军队做安全保障。所以不纯在,鲁肃设伏的事。反而,以关羽当时的武力来看,鲁肃显然处于危险之中,因为他明显打不过关羽。


最终,刘备与孙权讲和,荆州又一次划分。所以,关羽在刘备身处荆州,并同意讲和的背景下,他只能听从执行,却不可能像在襄樊战役时那样有所作为,毕竟他还是要听从于刘备的。


路遥lgy


作为熊虎之将,关羽找到了在荆州战场对抗曹军的方法,让曹军有力使不出!

作为背后酝酿的“盟友”,孙权也找到了对付关羽的方法,让刘备、关羽有力使不!

其中道理,或许对我们能有所启迪!

关羽在两场较量中截然不同的表现

1、南三郡之战中的“窝囊”。

215年,在和平交涉失败后,孙权采取武力手段夺取南三郡。

吕蒙移书长沙、桂阳,两郡望风而降,随后,吕蒙又以信息欺诈,“骗取”零陵。

刘备率军5万抵达公安,令关羽进攻益阳,准备夺回南三郡。

孙权令鲁肃率军1万,在益阳抵御关羽。

在益阳,关羽“怂”了一把。

后随鲁肃镇益阳,拒关羽。羽号有三万人,自择选锐士五千人,投县上流十余里浅濑,云欲夜涉渡。肃与诸将议。宁时有三百兵,乃曰:“可复以五百人益吾,吾往对之,保羽闻吾咳唾,不敢涉水,涉水即是吾禽。”肃便选千兵益宁,宁乃夜往。羽闻之,住不渡,而结柴营,今遂名此处为关羽濑···——《三国志.甘宁传》。

后来,因曹操攻取汉中,刘备与孙权讲和,各自罢兵。

此战,关羽可谓“窝囊”!

(1)、南三郡,几乎没有作太多抵抗,就迅速沦陷!

(2)、益阳前线,关羽拥有绝对优势兵力,却不敢一战!

2、“水淹七军”中的神勇。

219年,关羽北攻襄樊,曹操遣于禁、庞德来救。

此战过程大家都很了解,不再赘述:水淹七军,关羽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

同样一个关羽,为何表现差异这么大呢?

作战决心差异不是主要原因

我认为:南三郡争夺中关羽作战决心不强不是主要原因。

1、刘备当时率五万军队来公安,争南三郡的决心很强!

当时的刘备,刚夺取西川,不但汉中未夺取,连三巴都不稳,他却率仅有的机动力量迅速东移,其决心可见一斑!

2、面对东吴的袭击,关羽毫无还手之力不只出现一次。

事实上,219年的“白衣渡江”与这次事件的进程极为相似!

(1)、东吴以政治手段夺取关羽地盘。

吕蒙以袭击、诱降、威慑等手段,兵不血刃夺取公安、江陵,手法与夺取南三郡极为相似!

(2)、关羽有力使不出。

219年,江陵、公安沦陷后,关羽手中仍有数万军队。

可是,关羽却没有办法组织起一次像样的反击,就败走麦城!

可见:东吴之所以能不断“占关羽的便宜”,是抓住了关羽固有的软肋!

因此,要解释关羽在两次事件中表现的差异,还是要从关羽军团的优势和软肋着手分析!

关羽的优势,使他在对曹操进攻时如鱼得水

荆州战场,汉水、长江、湘江,及各支流纵横其间。

因此,得水师之利者,无需为补给线担忧,随处都可以补给、机动。

但对于没有水师之利者来说,整个战场支离破碎,有力使不出!

但是,如果仅仅有水师之利,陆战不行,像“孙十万”一样,在合肥城下被人打得出洋相,那也是不行的!

因此,以水师之利占据机动之便,以陆战之能随处站得住脚,就能在战场上占据优势!

而关羽,全面的水、陆两栖作战能力,正是曹军的噩梦。

这一点在“水淹七军”之战中显得十分明显。

在陆战中,关羽与庞德大战,并没有讨到便宜。

后亲与羽交战,射羽中额。时德常乘白马,羽军谓之白马将军,皆惮之。——《三国志.庞德传》

但是,由于关羽的陆战能力强悍,于禁军也占不到便宜,双方打成僵持。(如果是孙权,可能已经被打回江陵了)

大水来临时,于禁、庞德军失去行动自由,只能避于大堤,面对关羽乘船来攻,无法部署力量,毫无抵抗之力!

正因为关羽的机动之便,因此,即使后来被徐晃击败,依然能以水师封锁樊城,占据主动!

很多朋友认为,是于禁不知兵要,扎营失误,其实不尽然。

当时,汉水水涨已不是一天两天。大水对战局的决定性影响,只是双方战场运动能力差距的最终表现。

关羽的优势,在对孙权时大打折扣

可是,这种机动之便,在对孙权时,就打了个大折扣。

关羽的水军骨干,来源于207年刘琦担任江夏太守后,一起搭建的水师。

早在荆州时期,坐拥荆襄九郡的荆州水军面对江东水军就没少吃亏。

此时,兵源大幅缩水的关羽水军,更难以与江东水军争雄。

因此,南三郡争端中,关羽3万军队与鲁肃1万军隔江对峙,关羽因无水师之利,难有作为!

而在后来的“白衣渡江”中,吕蒙派蒋钦沿沔水阻击关羽水军,也是剥夺关羽的机动之便!

正因在与东吴的角力中,关羽军没有机动之便,因此,一旦有事,往往补救不及!

关羽的软肋,被孙权把握

关羽的软肋:兵力不足,只能集中。

214年,刘备召诸葛亮、张飞、赵云入川作战,各军奉命出征。

值得注意的是:关羽原本就是驻于江陵。而北面曹操压力一直存在(曾与乐进在青泥交战)。

因此,诸葛亮、张飞、赵云所率的军队,应当主要以南方各处军队为主!

如此,215年时,关羽在南三郡各处兵力极为薄弱!

而南三郡各处的地方官为何不抵抗呢?

我们看看唯一一个“略微抵抗”的人物——郝普。

郝普原本想抵抗。吕蒙找到了郝普的朋友邓玄之。捏造了一个假消息:刘备、关羽都被牵制,过不来了,吕蒙马上就能破城。你的抵抗有意义吗?你的老母,还有一大家子,怎么办?

郝普遂被诈降!

看来,由于刘备集团在进入荆州前一直武强文弱,因此,留在南三郡的,多是荆州本地士人。

他们在荆州利益盘根错节,当面临威胁时,很容易动摇。

由于关羽在荆南兵力薄弱,无法保护当地,而地方官员又有许多利益需要保护。

当对手是吕蒙这种善于把握心理,对荆州人物关系烂熟于心的人物时,迅速投降,也就不足为怪了!

因此,孙权、吕蒙,每每以军事威慑+恫吓迅速夺取关羽后方,而关羽因无机动之便,往往有力使不出,陷入被动!

总的来说,关羽的水陆两栖作战能力,使他在与曹操集团在荆州战场的较量中如鱼得水。

可是,综合实力上的欠缺使他顾得了头就顾不了尾,不可能两面为敌!

当面临东吴的袭击时,水师劣势使关羽的机动能力被剥夺,一旦出问题,根本来不及补救!

如果刘备想充分发挥关羽在荆州战场对曹操的优势,至少应该加强关羽的后方防御!

可惜,刘备并未从215年的“窝囊”中吸取教训,219年的襄樊之战中,关羽大军北上,从威震华夏到大意失荆州,不过短短一瞬!

不发挥优势,就无从发展!

只看重优势,不注意保护自己的软肋,就可能陷入危机!

不可不慎!


喝下这口历史的鸡汤


这个问题其实关系到刘备对于荆南四郡实际控制力的问题!

南方地区的控制在古代历朝始终是个老大难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三个方面造成的。首先,相对于一马平川的北方来说,南方丘陵密布,河道纵横。相互之间的交通阻隔,加大了统治者对地方的控制难度。一直到现在我们依然还能直接体会到南方地区“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的特点。例如在我的家乡浙江,虽然只是一镇之隔,方言却会有很大区别。那可想而知在古代,外来势力统治和管理的难度有多大。

沟通不畅造成的信息不对等,是双方产生误解,乃至敌意的主要原因。于是这就导致了南方郡县难以控制的第二个原因,地方的排外性极强。就古代的教育以及人才的稀缺程度而言,统治者肯定不可能在每个地方都派驻懂得当地方言和习俗的官员,自然就导致了历代南方政权只能重用当地人维持地方统治。可想而知,这些南方郡县在经过长期的自治后,就逐渐对外来势力产生排斥心理。

想要移风换俗,改变这种情况是需要很长的时间和巨大成本的,历史上第一个统一了南方的政权楚国自然不会选择这么做,而他的政策更是进一步促进了这个问题,产生了第三个原因。

楚国在征服南方各地的时候,并没有像其他诸侯国一样,消灭当地的统治者后派遣官员管理,而是选择将其打败后连地带人一起纳入自己的版图。如夏商周三代一样,只需要承认楚王室的共主地位,他们依然掌握着对当地的实际控制。

从部落首领转变为楚国的贵族,这反而为他们在地方的统治提供了法理支持和武力保护。于是在楚国八百年后,他们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宗族势力,甚至秦汉的郡县制也不能撼动他们在当地的影响了。

而这种情况,到了东汉末年,在大汉朝廷对地方失去控制后变得更加的严重。司马彪《战略》中我们可以看到:

刘表之初为荆州也,江南宗贼盛

后来刘表在蒯氏、蔡氏等荆州大族的支持下才站稳脚跟。所以我们看《三国演义》中的刘表软弱无能,是个妻管严,可实真实情况是历史上的刘表仅比傀儡好点有限,蒯、蔡、张、黄等大族才是真正的荆州之主。

刘表名称“八骏”,作为“吉祥物”很受荆州士族的喜欢,从公元190年单骑入荆州,到208年去世,整整统治了荆州18年之久,但是他的统治还是集中于荆北地区,对荆南四郡的控制极其薄弱。

就在曹操和袁绍在官渡对峙之时,荆南四郡便曾发生过大规模的集体叛乱:

长沙太守张羡叛表,【英雄记曰:张羡,南阳人。先作零陵、桂阳长,甚得江、湘间心,然性屈强不顺。表薄其为人,不甚礼也。羡由是怀恨,遂叛表焉。】表围之连年不下。羡病死,长沙复立其子怿,表遂攻并怿,南收零、桂,北据汉川,地方数千里,带甲十馀万。

张羡,有观点认为就是写出《伤寒杂病论》的名医张仲景,因此他在荆南地区名望极高,此次叛乱不仅是他统治的长沙,更得到了桂阳、零陵、武陵三郡的响应,持续约一年时间,直到张羡病死,刘表才算是平息叛乱并真正控制荆南四郡。

可结果呢?曹操来了之后,荆南四郡还是未发一矢,望风而降。

再之后,曹操遭到赤壁之战,退回北方,刘备又来了。《三国演义》中收荆南是一段非常精彩的故事,但实际历史上:

先主表琦为荆州刺史,又南征四郡。武陵太守金旋、长沙太守韩玄、桂阳太守赵范、零陵太守刘度皆降。——《三国志·先主传》

刘备只是带着赵云往荆南走了一圈,四郡又纷纷投降了。仿佛对于他们来说,从来不知道“忠”为何物。

因为对于他们来说,这种事情实在是见多了,从楚到秦,再到汉,还有现在的刘表、曹操、刘备,和未来的孙权,都只是交保护费的对象不同而已。谁来就换上谁的旗号,完全谈不到忠不忠的问题。

刘备占据荆南四郡后,基本保持了四郡的原貌,因为他也没有那么多人来直接控制四郡。不过《三辅决录》记载:

金旋字元机,京兆人,历位黄门郎、汉阳太守,徵拜议郎,迁中郎将,领武陵太守,为备所攻劫死。

具体经过历史并无记载,只知道金旋在投降后,不知道什么原因和刘备发生冲突再次背叛,然后就被刘备攻杀。

刘备杀死金旋后,桂阳太守赵范可能暗中有牵连,或者只是害怕,逃走不知所踪。事后刘备以赵云为桂阳太守,又以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

这里就有一件很奇怪的事情,诸葛亮督荆南其他三郡,却唯独少了金旋的武陵郡,这是为什么?在《三国志·吕蒙传》中:

是时刘备令关羽镇守,专有荆土,权命蒙西取长沙、零、桂三郡。蒙移书二郡,望风归服,惟零陵太守郝普城守不降。

孙权命令吕蒙夺取的也是长沙、零陵、桂阳三郡,没有武陵郡,又是为什么?难道是孙权厚道,只要三个郡就够了,显然是不可能的。要不就是武陵靠近益州,孙权没信心夺下来,要不就是武陵这块地方不是那么好拿的。

《三国志·马良传》:

及东征吴,遣良入武陵招纳五溪蛮夷,蛮夷渠帅皆受印号,咸如意指。

《三国志·吴主传》:

是岁,刘备帅军来伐,至巫山、秭归,使使诱导武陵蛮夷,假与印传,许之封赏。於是诸县及五谿民皆反为蜀。

三年春二月,遣太常潘濬率众五万讨武陵蛮夷。

可见,武陵郡当时可能只是在名义上属于刘备,但实际上却在五溪蛮的控制之中,各县有很大的自治权利。即使在孙权控制武陵后也没有多少改变,知道公元231年,潘濬率五万大军讨伐武陵蛮夷,斩杀数万人,五溪蛮才算是真正衰弱下来。

同时四郡中武陵郡最靠近益州,而长沙、零陵、桂阳三郡都与东吴势力犬牙交错,甚至长沙有一半一直是在东吴的实际控制中。也就是说刘备占据的荆南四郡,其实只是一座孤岛。

这就可以理解,刘备为什么在已经占据荆南四郡后,依然要不惜一切的“借荆州”,以高利贷的风险向孙权换取江陵。

之后刘备入蜀,不仅先后带走了庞统、诸葛亮、张飞、赵云等人,更是投入了约三万兵力。要知道,赤壁之战前,刘备手下只有关羽一万多水军,刘琦江夏一万多兵力,合计两万余。

入蜀可以说是几乎带走了刘备所有的本钱,再后来襄樊之战中,关羽又以三万兵力北伐,两者相隔只有大约五年时间。可以想像,关羽是把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了荆北地区额,无暇也无力解决武陵蛮夷,相当于荆州四郡都属于半自治状态。

我们看到,在刘备平荆南之后,只记载了刘备任命了武陵郡临沅人廖立为长沙太守,入蜀时又以义阳人郝普为零陵太守,至于武陵和桂阳的太守完全没有任何记载。而在吕蒙袭取荆南四郡的时候,廖立就直接逃跑了,只要郝普进行了抵抗。

可见,在荆南四郡中,除了刘备亲自外调任命的郝普对零陵有一定控制力,如廖立等荆南四郡人对刘备没有一丝忠诚可言。

而关羽作为名将,却并不擅长内政,尤其是“善待卒伍而骄於士大夫”的性格特点又与控制荆州的士族最不和。所以在吕蒙奇袭荆南四郡的时候,关羽连反应的时间都没有,各郡就纷纷投降了。

除此之外,当时孙刘之间主要的敌人依然是北方的曹操,而负责荆州事务的正是赞成借荆州,并一直主张联合刘备的鲁肃。《三国志·鲁肃传》记载:

及羽与肃邻界,数生狐疑,疆埸纷错,肃常以欢好抚之。

由于鲁肃长期的克制和容忍态度,也使关羽松懈,将重心放在了北方曹操身上。

就在这个时候孙权不顾孙刘联盟,以及虎视眈眈的曹操,突然发动了对荆南四郡的偷袭,也许不光关羽想不到,恐怕刘备等人都想不到。于是威震华夏的关羽,却在此事上没有作为。


潘不安讲究史


兵力不足的关羽军被鲁肃军堵住了——即著名的单刀赴会时,吕蒙正在南方攻打刘备的长沙三郡

《三国志 吴主传》对此记录很清楚:

“权大怒,乃遣吕蒙督鲜于丹、徐忠、孙规等兵二万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使鲁肃以万人屯巴丘以御关羽。”

由于鲁肃军堵在巴丘,关羽不能去救长沙三郡,只能和鲁肃对抗,保住公安和江陵等地——这才是荆州的根本。

除了鲁肃军在巴丘挡路之外,关羽还面临大部分荆州军已经在214年被诸葛亮、张飞、赵云率领入蜀,攻占刘璋的巴蜀之地,关羽手中没有足够的士兵,只能防守,不能立马出击。

事实是:只有率领5万兵的刘备到了公安后,关羽才率领3万兵进攻巴丘的鲁肃以收复长沙三郡。


《三国志》对215年孙刘荆州之战的记录

《先主传》:

“权忿之,乃遣吕蒙袭夺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先主引兵五万下公安,令关羽入益阳。是岁,曹公定汉中,张鲁遁走巴西。先主闻之,与权连和,分荆州、江夏、长沙、桂阳东属,南郡、零陵、武陵西属,引军还江州。遣黄权将兵迎张鲁,张鲁已降曹公。”

215年如果没有孙权抢夺刘备的长沙三郡,刘备应该很轻松的招降张鲁,不战而胜的夺取汉中——刘备派遣招降张鲁的黄权比曹操慢了一步,就因为刘备因为孙权的进攻,不得不到公安应战。

《吴主传》:

“遂置南三郡长吏,关羽尽逐之。权大怒,乃遣吕蒙督鲜于丹、徐忠、孙规等兵二万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使鲁肃以万人屯巴丘【巴丘今曰巴陵。】以御关羽。权住陆口,为诸军节度。蒙到,二郡皆服,惟零陵太守郝普未下。会备到公安,使关羽将三万兵至益阳,权乃召蒙等使还助肃。蒙使人诱普,普降,尽得三郡将守,因引军还,与孙皎、潘璋并鲁肃兵并进,拒羽於益阳。未战,会曹公入汉中,备惧失益州,使使求和。权令诸葛瑾报,更寻盟好,遂分荆州长沙、江夏、桂阳以东属权,南郡、零陵、武陵以西属备。备归,而曹公已还。”

孙权借给刘备的是江陵,长沙三郡是刘备从曹操手中夺取的,要求刘备还荆州的孙权,要的却是长沙三郡。

孙权亲自在陆口坐镇,以鲁肃在巴丘堵住关羽,以吕蒙分三路攻取长沙三郡。

刘备到公安坐镇,替代关羽镇守后,派遣关羽到益阳收复长沙三郡,但因曹操攻打张鲁、威胁巴蜀而被迫分割长沙三郡一半给孙权。

刘备和孙权分割完毕后,曹操已经降伏了张鲁,刘备错失机会。

《鲁肃传》:

“备既定益州,权求长沙、零、桂,备不承旨,权遣吕蒙率众进取。备闻,自还公安,遣羽争三郡。肃住益阳,与羽相拒。肃邀羽相见,各驻兵马百步上,但请将军单刀俱会。”

《吕蒙传》:

“而备自蜀亲至公安,遣羽争三郡。权时住陆口,使鲁肃将万人屯益阳拒羽,而飞书召蒙,使舍零陵,急还助肃。”


对215年孙刘荆州之战的模拟

刘备方的部署:刘备在公安、关羽在江陵;张飞、赵云、诸葛亮、黄忠、马超等都在巴蜀,只有关羽一人镇守荆州。

孙权方的部署:孙权在陆口、鲁肃在巴丘(益阳)、吕蒙率军夺取长沙三郡。

巴丘,是为岳阳楼前身,在岳阳市区。

下图是公安、巴丘、陆口、长沙、桂阳、零陵等地的位置图:

白色线是关羽要要收复长沙、桂阳、零陵三郡的进军路线。

可以看出,关羽要收复长沙三郡,就必须经过鲁肃把手的巴丘——这是关羽从水路进攻的最快、最便捷的进军路线。

刘备到了公安,派遣关羽率领3万人攻打巴丘的鲁肃,并收复三郡,这才有双方战前单刀赴会的故事:

“备到公安,使关羽将三万兵至益阳,权乃召蒙等使还助肃。”

关羽军3万人,鲁肃军只有1万人,因此孙权才急速要吕蒙放弃攻打不投降的零陵而北上援助鲁肃。

如果关羽在刘备夺取汉中后,不是向北发动樊城之战,而是经零陵南下,夺取士燮的交州,更有发展前途。



每天原创,给你有价值的观点!随手关注,你的支持才是动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