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武隆區概況

武隆,周、春秋為巴國屬地,戰國為枳縣所屬。

重慶武隆區概況

武隆區

秦漢時期,為枳縣管轄,隸屬巴郡。

蜀漢,後主延熙十二年(249年),置漢平縣,隸屬涪陵郡。

東晉,穆帝永和三年(347年),漢平縣併入枳縣。

南北朝,南齊至北周復置漢平縣,隸屬涪陵郡。

隋朝,文帝開皇三年(583年),徙漢平縣於涪陵。開皇十三年(593年),改名涪陵縣,隸屬巴郡。

唐朝,高祖武德二年(619年),涪陵縣分置武龍縣。

宋朝,北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改名枳縣。南宋高宗紹興元年(1131年),複名。

明朝,太祖洪武十年(1377年),武龍縣併入彭水縣。洪武十三年(1380年)復置,改“龍”為“隆”,更名武隆區,隸屬涪州。

清朝,聖祖康熙元年(1662年),省武隆區入涪州。康熙七年(1668年),改武隆區為巡檢司。宣統三年(1911年),改為涪州第五分區,區署設羊角磧。

民國時期,民國三十年(1941年)五月,劃為武隆設治局。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復置武隆縣。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於1949年12月5日成立武隆縣人民政府,隸屬川東涪陵區行政專員公署。1984年,涪陵設市,武隆縣為涪陵市下的一個縣。1997年1月,涪陵市由重慶市代管,武隆區成為重慶市下屬的一個縣,由涪陵市代管。1997年重慶直轄後,武隆縣由重慶市直管。[3]

2016年9月6日,重慶市第四屆委員會第九次會議今天審議通過關於梁平縣、武隆縣撤縣設區的建議方案。12月2日,重慶市四屆人大常委會通過《重慶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梁平縣武隆縣撤縣設區有關事項的決定》。經國務院批覆同意,重慶市調整部分行政區劃。按照相關法律法規,重慶市人大常委會決定設立梁平區人民代表大會和武隆區人民代表大會。[4]

2017年1月13日,武隆區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2017年10月,武隆區通過國家專項評估檢查,由重慶市人民政府正式批准退出貧困區縣。

武隆區位於重慶市東南邊緣,在武陵山與大婁山結合部,屬於中國南方喀斯特高原丘陵地區。地處東經107°13'-108°05'、北緯29°02'—29°40'之間。東西長82.7公里,南北寬75公里,幅員面積2901.3平方公里。武隆區東連彭水,西接南川、涪陵,北抵豐都,南鄰貴州道真,距重慶市區139公里,處於重慶“一圈兩翼”的交匯點[5]

地質

武隆區地質構造雛形由燕山期第二幕形成,屬新華夏構造體系和南北徑向構造體系,川黔南北構造帶。江口等地區屬川鄂湘黔隆起褶皺帶,褶皺構造形成一系列背斜和向斜。構造成南北向的主要有接龍場背斜、甘田灣向斜、大耳山背斜、羊角背斜、三匯背斜、車盤向斜等。背斜核部出露地層多為二迭系、三迭系,其中接龍場背斜多為寒武系。向斜軸部為三迭系中上統地層。構造形態多為短軸構造,兩翼岩層傾角差異較大。斷裂構造發育,多與背斜伴生。其性質為衝斷層、正斷層、逆斷層。主要斷層有芙蓉江衝斷層、土坎正斷層、三匯衝斷層、煤炭廠逆斷層、四眼坪逆斷層。[6]

地貌

武隆區屬渝東南邊緣大婁山脈褶皺帶,多深丘、河谷,以山地為主。地勢東北高,西南低。境內東山菁、白馬山、彈子山由北向南近似平行排列,分割組成桐梓、木根、雙河、鐵礦、白雲高地。因婁山褶皺背斜寬廣而開闊,為寒武系石灰岩構成,在地質作用過程中,背斜被深刻溶蝕。烏江由東向西從中部橫斷全境。烏江北面的桐梓山、仙女山屬武陵山系,烏江南面的白馬山、彈子山屬大婁山系。木棕河、芙蓉江、長途河、清水溪、石樑河、大溪河等大小支流由南北兩翼匯入烏江。由於深度溶蝕形成的深切槽谷交錯出現,構成武隆區崇山峻嶺,崗巒陡險,溝谷縱橫。仙女山主峰磨槽灣海拔最高,達2033米;大溪河口海拔最低,海拔為160米。除高山和河谷有少而小的平壩外,絕大多數為坡地梯土。土壤多屬黃壤、黃棕壤,其次紫色土。

氣候

武隆區屬亞熱帶溼潤季風氣候,氣候溫溼,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5℃~18℃,年極端最低氣溫零下3.5℃,最高

重慶武隆區概況

龍水峽地縫

人口

2017年,按公安戶籍統計:全區年末戶籍總戶數為141195戶,總人口412680人,男女性別比為109.7:100。其中,城鎮人口116261人,鄉村人口296419人。出生人口4126人,死亡人口4872人,人口自然增長率-1.8‰,出生男女性別比為109.8:100。全區遷入人口1435人,遷出人口2424人,淨遷出人口989人,人口機械變化率-2.4‰。

2017年,全區常住人口34.72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4.82萬人,城鎮化率42.68%。按常住人口計算(含往年補報),政策內人口計劃生育率97.3%,較上年提高0.4個百分點。按戶籍人口計算(含往年補報),政策內人口計劃生育率97.4%,較上年提高0.4個百分點[7]

民族

至2015年,武隆區有13個民族,人口以漢族為主(佔79%),其次為土家族(佔11%)、苗族(佔6%)、其他民族(佔4%)。少數民族主要集中在浩口、鐵礦兩鄉。

土地

武隆區有草場174萬畝、耕地面積2.95萬公頃、林地19.05萬公頃。

礦產

武隆區探明的礦產有鋁土礦、大理石、煤、鐵等22種,其中煤礦儲量達4000萬噸,大理石出露面積約43平方公里,重晶石儲量300萬噸,鋁土礦探明儲量1.6億噸。[29]

水能

武隆區有大小河流50多條,水能蘊藏量240萬千瓦,可開發量190萬千瓦,已開發55萬千瓦,是重慶市水力資源最為豐富的縣之一。

生物

武隆區以中亞熱帶植物為主,植被類型有常綠闊葉林、常綠針葉林、常綠針闊混葉林、竹林、常綠闊葉與落葉闊葉交混林、灌木林、疏林草地及灌叢草地。植被中有速生優質樹種馬尾松、杉木、鐵尖杉、白花泡桐、香椿等;有屬國家一級保護樹種的銀杉、珙桐、水杉,二、三級保護樹種的鵝掌秋、胡桃、銀雀樹等;還有經濟樹種油桐、茶、漆、獼猴桃等。

動物有哺乳類4目12科34種,爬行類2目2科14種,兩棲類2目3科12種,鳥類18科26種,魚類7目8科34種,包括國家一、二、三級珍稀動物金錢豹、小熊貓、大鯢、白腹錦雞、中華鱘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