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銷售誤導”入手,瞭解你可能大意了的投保要點

從“銷售誤導”入手,瞭解你可能大意了的投保要點

製圖:保險那點事兒

上週有一件消費者哭訴維權事件不斷登上熱搜話題,不是保險界的,是汽車界的——

西安一女子在4S店購買的奔馳汽車,還未開出店發動機就漏油,銷售以國家“三包”規定搪塞,此後還發現被欺騙付款了1萬5千元的金融服務費。

事件還在持續發酵,店大欺客,也普遍存在於汽車銷售過程中,大部分消費者對購買汽車相關知識和規定不太瞭解,最後都不了了之,如今牆倒眾人推,許多車主也紛紛曝光自身經歷。

講到所謂“銷售誤導”,在各行各業都通用,就是商家利用了消費者的信息不對稱,在銷售中出現的欺騙行為以及未盡說明義務,並且我們越重視、在意的方面,越容易被拿來做文章。

在保險中,這兩種銷售誤導情況也是保監會在《人身保險銷售誤導行為認定指引》中第六、七、九條主要分點列明的。

在批判銷售誤導行為的同時,保唄兒這篇文章要反其道而行之,將它變為我們瞭解保險、防範被誤導的途徑。

從“銷售誤導”入手,瞭解你可能大意了的投保要點

1、續保誤導

——“保證續保到100歲”

“續保”條件在短險中的重要性僅次於產品本身的保障。

重疾險和壽險以長期保障為主,意外險即便年齡大了也不用愁續保問題,所以我們主要關注續保條件的險種是醫療險,尤其是百萬醫療險。

而續保誤導最常見的一種是誇大“保證續保”,或是拿“最高可續保年齡”來偷換概念。

目前市場上最長的保證續保期限是6年,產品為支付寶的好醫保·長期醫療險,及平安e生保保證續保版,更長的,以後可能有。

從“銷售誤導”入手,瞭解你可能大意了的投保要點

這是近來最常出現在保唄兒主頁的典型誤導安利語,先來看看他們提到這款產品關於“續保”的條款吧:

從“銷售誤導”入手,瞭解你可能大意了的投保要點

說明了投保此產品前兩年都需要審核,一旦此間不符合健康告知就會被拒絕續保,也就是截圖中所說的“二核”,就這一點要求放在目前百萬醫療險市場上,並不友好,首年起就不審核的好產品不少了;

就是保唄兒要跟大家說的偷換概念,很明顯,條款中寫明的是“最高接受的續保年齡”,與“保證續保到99歲”的差別還是很大的。並且條款中並未對產品停售後如何續保進行明確約定,因此更不能百分百肯定地說“保證續保”。

所以要了解一款產品的續保條件就看2點:

1)首年甚至第二年續保是否需要審核,優先選不用審核的;

2)保證續保的時間是多長,是否被誇大。

2、消費型誤導

——“消費型產品都續保難/保費逐年遞增”

這也是保唄兒主頁老出現的誤導TOP2了。

消費型是與返還型相對應的,意味著產品一旦到期/非身故出險,是拿不回保費的。

因此消費型的產品不僅僅指一年期的短險,也包含了長期保障的定期壽險及重疾(定期/終身)。

並不存在部分代理人所講的一竿子打死的情況。

另外,無論消費型還是返還型,長期保險都有保單現金價值,也就是我們通俗理解的退保金,萬一被保險人沒有患重疾就意外去世,家人完全可以辦理退保拿回保單的現金價值,並不一定就比總保費低。這一點你可以從《 》找到答案。

認清了不同類型的產品,再根據自身需求選擇消費型或返還型即可。

從“銷售誤導”入手,瞭解你可能大意了的投保要點

這張圖保唄兒在《 》中就有分享,如果還有基本概念未弄清的夥伴,再回頭補補課吧~

3、價格誤導

——“每天保費僅x元”

通常我們的保費繳納方式有:月繳、年繳及躉繳。

躉繳即一次性付清,對經濟能力有要求;月繳則分擔了一定壓力,但總保費不一定少,具體可根據產品自行測算。

因此,我們一般都是選擇按年繳費,但產品宣傳語可能就不那麼直接,許多銷售人員會宣稱“每日僅需4元”等話術來吸引眼球。

從“銷售誤導”入手,瞭解你可能大意了的投保要點

乍一看,挺划算呢,實則都是套路,仔細一合計,年保費也得上千元。

再一看保障,一般意外保額才10萬元,非常低,這也是長期返還型意外險的通病。並且這款產品還對意外場景的限制非常嚴格,完全不如200來塊一年期的綜合意外險。

一邊是一年上千塊錢保10萬,一邊是一年200塊保50萬——對比是如此慘烈。

保唄兒痛心疾首:花這麼多錢,你到底圖個啥你心裡有數嗎?

保費自然是我們投保時考慮的重要因素之一,但不要以此作為唯一標準。

綜合考慮,多測算對比,才能掃除障礙選到自己需要的保障。

4、健康告知誤導

——“過往病史不用告知”

雖然保唄兒講了多次,但不排除還有很多小夥伴不知道【健康告知】的重要性,甚至極個別代理人會為了自身利益而誘導消費者隱瞞過往病史,進行投保,這是非常惡劣的行為了。

碰上壞人不可避免,但自我的知識武裝是有必要的。

我國保險的健康告知為“有限告知”,即要求我們本著誠信原則,問到什麼,就如實回答什麼。《 》幫你詳細瞭解。

若是惡意隱瞞,即使出險也無法獲得賠付,保費也打了水漂,到時候你去哪裡找給你拍胸脯打包票的“銷售兄弟”呢?

從“銷售誤導”入手,瞭解你可能大意了的投保要點

▲如實告知條款約定

即便看完這篇文章我們又補充了相關知識,但對於我們消費者來說,肯定還有未了解到的信息。

那麼如何在瞭解保險產品時進一步避免被誤導?

很簡單,空口無憑,請用條款約定說話,對方模稜兩可的,一定要確認清楚。

從“銷售誤導”入手,瞭解你可能大意了的投保要點

如果實在擔心,可以保留一定銷售人員的介紹證據(文字、錄音等),一旦陷入不利糾紛,可幫自己有力證明,維護合法權益。

好啦,明天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