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和物聯網的融合——沃爾頓鏈(Waltonchain

中文名:沃爾頓鏈

英文名:Walton/WTC

上架交易所:20家

總髮行量:70,000,000 WTC

當前價格:¥22.71

流通量:40,144,099 WTC

流通市值(數據截止至2018年11月1日,下同):¥910,993,656≈$130,769,187≈20,644BTC

市值排名:第54名

價格趨勢:

區塊鏈和物聯網的融合——沃爾頓鏈(Waltonchain/WTC)項目分析

簡介:

沃爾頓鏈獨特地將區塊鏈技術與RFID技術結合,致力於推進區塊鏈技術由互聯網向物聯網貫通,實現價值物聯網的概念。沃爾頓鏈的目的是搭建一條底層的商業生態公有鏈,在此鏈上,商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建立各式各樣的子鏈。這條商業生態鏈的主要特徵是所有的數據(含物權歸屬數據,商品流轉數據等)真實可信,不可篡改,帶有時間戳,如此就能夠建立一個誠信真實可靠的商業生態圈。

團隊擬通過自主研發的讀卡器芯片和標籤芯片來實現線下實物商品在流轉過程中的所有數據能夠自動快速上鍊的目的。避免人為的干擾,最大程度地降低了數據篡改的可能性。這樣就有辦法實現對每一個商品流轉狀態的溯源及監控。

第四季度路線圖:

區塊鏈和物聯網的融合——沃爾頓鏈(Waltonchain/WTC)項目分析

項目概況:

“沃爾頓”三字源於查理·沃爾頓(Charlie Walton)。查理生於美國加州,於2011年11月30日離世。作為 RFID(射頻識別)技術的發明人,他的一生為RFID技術的發展奉獻了畢生的精力,早在1973年他就收到了第一項涉及RFID技術的專利,並最終積累了超過50餘項的發明專利,開創了RFID事業的新紀元。

沃爾頓鏈生態系統採用“母鏈+子鏈”的總體架構,其中母鏈為waltonchain,其中用於流轉和支付的代幣叫做waltoncoin(WTC)。 沃爾頓母鏈是沃爾頓區塊鏈的主幹鏈,起始於沃爾頓鏈創世塊,它的功能包括但不限於管理 Waltoncoin(WTC)的交易、管理子鏈、假名、帳戶控制等。

創建者將可以根據應用需求定製子鏈的細節、功能和子鏈代幣具體信息,如生產子鏈、倉儲子鏈、物流子鏈、銷售門店子鏈等等;

創建子鏈需要扣除 一定的 WTC(包括創建費與手續費)在母鏈上記錄發佈;

之後子鏈就將作為一條獨立的區塊鏈, 記錄子鏈內各種業務邏輯對應的交易記錄和相關數據;

母鏈的運行獨立於子鏈。在母鏈上運行的節點,只需要保存母鏈數據,也只進行WTC交易區塊的共識和驗證。WTC 這種靈活的子鏈創建機制,決定了子鏈是可裁剪的,子鏈的狀態對母鏈功能的完備性、和安全性無影響;除了記錄子鏈的描述信息,其他子鏈的相關數據不會對母鏈產生影響。

子鏈上所有的幣均可以在母鏈中的去中心化交易所交易流轉。其中用於充當中介的數字貨幣即為 WTC ;

通過定製,子鏈可以支持子鏈原生代幣交易、子鏈代幣與母鏈代幣交易、 以及跨子鏈代幣交易。 在跨鏈交易中,不同幣種應當實現自動轉換的功能;

生態系統(以服裝行業為例):

區塊鏈和物聯網的融合——沃爾頓鏈(Waltonchain/WTC)項目分析

此生態系統不限於服裝行業的應用,同時也適用於倉儲、物流、電子車牌、資產管理等領域。

團隊:

發起人:

都相赫(韓國發起人):韓國籍,中韓文化交流發展委員會(文在寅總統自 營機關)副會長,韓國標準產品協會理事,韓國中小企業委員會城南市會長,韓國NC科技株式會社會長。IT TODAY新聞社資深大記者,NEWS PAPER經濟部門大記者。韓國電子新聞社(ET NEWS)理事。

許芳呈(中國發起人):中國籍,企業管理專業畢業,七匹狼公司供應鏈管理總監,天使投資人。

顧問:

金錫基(物聯網):韓國籍,韓國電子行業的領軍人物,工學博士(畢業於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韓國高麗大學教授,曾任職于貝爾實驗室、美國霍尼韋爾公司,擔任過韓國三星電子公司副總裁,集成電路設計領域的資深專家,IEEE 高級會員,韓國電氣工程師學會副會長,韓國半導體科學家及工程師協會主席。 發表學術論文 250 多篇,擁有發明專利 60 餘項。

朱延平(區塊鏈):中國臺灣籍,工學博士(畢業於臺灣成功大學),臺灣雲端服務協會理事長,中興大學資訊管理系主任。曾獲得臺灣教育部青年發明獎,臺灣十大資訊人才獎。多年來對區塊鏈的應用有著深入的研究,帶領區塊鏈技術團隊開發系統應用於健康大數據和農業溯源項目。

首席專家:

莫冰(物聯網):中國籍,工學博士(畢業於哈爾濱工業大學),韓國高麗大學研究教授,中山大學特聘研究員,物聯網專家,集成電路專家,中國微米納米技術學會高級會員,IEEE會員。發表論文20多篇,申請發明專利18項。 2013年開始接觸比特幣,比特時代、韓國korbit最早的用戶之一。2013年作為韓國高麗大學的技術負責人,與三星集團合作完成“基於對等網絡的多傳感器數據交互及融合”項目。致力於將區塊鏈技術與物聯網相結合,打造可真正商業化應用的公共鏈。

魏松傑(區塊鏈):中國籍,工學博士(畢業於美國特拉華大學),南京理工大學副教授,網絡空間安全工程研究院核心成員,碩士生導師。區塊鏈技術專家,研究領域為計算機網絡協議與應用、網絡與信息安全,發表論文 20 多篇,申請發明專利7項。在美國期間,曾經就職於谷歌、高通、彭博社等多家高科技公司,擔任研發工程師和技術專家職務,具有豐富的計算機系統設計、 產品開發和工程項目管理經驗。

總結評價:

沃爾頓鏈有出色的團隊,團隊成員在區塊鏈及物聯網行業背景深厚,有豐厚的人脈和技術資源。

項目標籤化了產品,將實體轉化為方便管理和分析的數據,自動化門店,從清點產品、顧客選擇產品到收款整體的過程都提升了效率,類似大多數針對供應鏈商業流程的區塊鏈項目,理論上能做到準確追溯產品源頭,保證正品。

根據官方發佈的白皮書,沃爾頓鏈沒有突出體現“物聯”這一概念,物與物之間的交互並不明顯,相比更像一些專注於商品溯源流程的區塊鏈項目,加入了物聯的概念,反而將溯源防偽過程變得更加複雜化了。而且目前的物聯網技術尚未成熟,設備的協作和交易只能由同一個物聯網運營服務商提供或者進行授權驗證,無法保證不同的子鏈和母鏈之間、子鏈和子鏈之間的信息交互無障礙。

成本方面,雖說降低了人工成本,但每個商品從都有一個唯一的RFID標識,每個字節點都有一個讀寫器,無形中增加了增加了系統研發、運營、維護、安全成本。例如服裝行業,產品數量種類較多,基本為量產,大量的RFID標籤在同一空間內需要更精準的識別技術和大量的讀寫器,很難做到產品的準確識別和設備成本的整體最小化。

技術方面,達到產品防偽目的的前提是RFID標籤和節點數據不被修改和篡改,即數據的絕對安全。區塊鏈技術可以一定程度上的保證讀寫器及後端數據庫的數據不被修改,但不能保證標籤的免於攻擊(如偽造、拒絕服務和物理攻擊等),也不能準確追蹤脫離讀寫器範圍內的產品的實時狀態(如運輸途中)。

代幣方面,WTC代幣存在的意義更像是用於平衡和統一合子鏈的價值生態,但跨鏈間的代幣價值自動轉換的標準如何確定官方並沒有明確說明。另一方面,假設由官方團隊制定標準,那麼就違背了區塊鏈的去中心化和去信任化的本質。

自白皮書公佈至現在一年多的時間裡,雖官方聲稱已有項目落地,但技術代碼仍未開源。



本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任何直接或間接基於本文章所做出的投資行為,需要您自行承擔全部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