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现有房地产规模,如果房价下跌30%是不是就会释放上万亿的购买力来促进其他消费?

每日之耕


房价下挫 30% 也不会促进消费

就以浮云君所在的苏州为例,房产均价都在两万左右,相比之下平均工资或许才只有 4755 ,别说下跌 30% ,即便是房价接连下挫 50%,或许对于不少工薪家庭而言仍旧是一个难以负担的数字。

别看新闻媒体夸耀的 GDP 总额超越了日本跃居世界第二,我们的人均 GDP 和人家根本没有任何可比性,人均可支配收入就更加不用提了。有钱人还是少部分的,大部分平民百姓还是像浮云君一样挣扎在生活与社会的边缘。



(下图为摘自国家统计局的2018年居民可支配收入数据)


2018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也不过才 2.8 万元,折合每月 2333 元。全国的房产均价大家猜猜是多少?2018年全国商品房销售均价为 8529 元,整整比同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了 3.66 倍之多。。。


高昂的房价已经是个无解命题

1、GDP 的增长已经被房地产业“捆绑”,多达数亿农民工兄弟的饭碗问题都与遍布全国的工地紧密相关,地产业相关行业牵涉到的数千万岗位也与楼市的兴衰密不可分,一旦房价下挫,楼市转凉,后果真的不堪设想。


2、收入增长跑不赢通胀的现状已经维持了多年,200 万的房子买不起,100 万的房子也同样买不起。楼市看似火热,其实大家都在透支未来的消费能力贷款在死扛。即便 200 万的房子真的变成了 100 万,很多家庭仍旧不会有多余的资金去用于消费。


3、高房价之外的医疗、教育、养老等社会问题无时无刻都在牵动着我们脆弱的神经。在这个残酷的社会中想要存活下去,没有足够的积蓄将举步维艰,任何一个潜在的风险都可能把我们脆弱的生活平衡所打破。


4、房地产之外我们还有什么可以指望的产业?代工为主的制造业都在资本寒冬中缩减编制,招聘网站上消失的那数百万个岗位就是最好的证明。似乎现实真的如同部分“砖家”所言那般“只有房地产业能够拯救中国经济”。。。




总结

高房价带不来 CPU ,也不能给科技创新营造适宜的土壤。


江南,曾经的小桥流水人家,都已经变成了一栋栋拔地而起的商品房,而焦虑的我们被束缚在自己亲手铸造的牢笼中。


浮云视界


中国房地产总市值达到65万亿美元,约值451亿人民币,这相当于美国+欧盟+日本的总和。这也意味着,大量社会财富都跑到了房地产里面去了。不过,现在也有很多人反对房价下跌,他们觉得房价若是下跌30%,无力买房的人还是买不起,愿意买房的房奴多了起来,买房的冲动更强了,反而不利于其他方面的消费,同时还容易引发断供潮,导致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

但事实上,即使是现在,房价下跌30%的城市也不在少数,并没有传说中的那样可怕。比如,厦门房价从4万元/平方米跌到2.8万元/平方米。环京三四线城市,如燕郊、通州、香河等地区的楼市房价也由原来的6万元/平方米,跌到4.2万/平方米,这也没看到发生什么重大的系统性风险。

从以上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如果仅是个别地区发生房价下跌,特别是三四线城市房价调整,对于中国房地产市场影响是极其轻微的,但若是大中城市的房价在短期内出现集中大跌,那就有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从目前,中国的消费数据来看,消费对GDP的拉动力越来越弱。只有把高房泡沫的资金从房地产市场中逼出来,国家的消费才有望真正启动。

可以肯定,如果房价出现下跌,对当地的购房需求转向消费市场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流入房地产市场的资金并不一定完全会流向消费市场,也可能流向其他投资领域。所以,盲目说房价下跌,消费需求就会上升是不负责任的。房价下跌对促进消费有积极作用,但并不代表房价下跌,消费品需求就会立即上升。那么,房价若是下跌,对促进其他消费有何明显好处呢?

第一,房价若能出现大幅下跌30%或50%,意味着后续买房者可以不用再花大钱去买房了。新晋房奴每月的还贷压力将明显减轻,就不用像现在房奴那样,要把每月工资收入中的很大一大部分都还房贷,那么剩下的钱就可以自由支配,而房奴手中的钱多了,对于促进消费的好处是明显的。

第二,目前房地产市场是投机炒作的市场,如果房地产去投机化,回归居住属性,那房价就要跟随当地居民收入增减而波动。这意味着,房地产稳赚不赔的日子就要过去,而一旦房地产投资的赚钱效应消失了,大量资金就会流向实体经济领域,促进其他领域的投资,从而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一旦很多市民找到了新的工作,他们的消费能力更强了,对于消费的拉动作用会更大。

第三,在高房价的背景下,炒房者买房喜欢买毛坯房,待价而沽,从来不会想办法去搞装修,同时,刚需购房者即使想装修也没多少余钱可以把房子弄得更精致,只能草草了事,在这种情况下,房地产的下游行业的人是苦不堪言,而如果房价跌下去了,跌到广大刚需能够承受的范围内,那不仅对于房地产市场成交有利,还会对中国经济促进消费有利。


如果可以,请点一个赞,谢谢你对我付出的肯定。欢迎关注我


不执著财经


想什么呢,下跌50%也没多少人买得起,现在高点所谓的下跌,都是毛毛雨。2017年上涨了一倍,你说现在下跌30%能下跌多少。

以我所在的北京大兴来看,原来房价每平方米3万元,已经很贵了没多少人买得起了,但如同股市飞涨一样,最后的冲锋,直接从4000多点上涨到6000多点,大兴的房价在一年间上涨100%,到6万元一平方,也就是说,即便下跌50%回到2017年左右的起点,依旧是高不可攀呀。

A股有经历,从6000多点直接下跌到1660点左右,也就是说它快速下跌到4000多点时根本没多少人接盘。

同样的道理,你以为国内多数城市动则上万元每平方米是便宜的范围吗?以为每个家庭都可以轻易出手买房入住吗?别把我们想得太富裕了。

买房子不比买股票,更不是买白菜,价格一下降就会成为抢手货,它的周期更漫长,比如涨了十多年,可能也要阴跌很多年。不是有消息曝出用竞拍得到地价出售,都卖不掉房子了,预期改变了,行为也直接改变了。

在房市后半段,基本没有刚需参与的可能,都是炒房团,都是各方势力综合的结果,没人扛得动高高在上的房子了。

下跌30%太少,下跌50%,从统计数字上看,可能也看不出来,估计会说只下跌了10%吧。

2019年,但愿有个好心情,别受遥遥不可及的房价的影响,整装待发,过好新年,过好春节吧。


财经作家邱恒明


释放万亿购买力,是指老百姓把购房的钱用于购买别的,比如汽车、旅游等。现在的情况是,即使房价下跌30%,老百姓也无法省出亿万亿的购买力。本来就没有的购买力,哪来的释放呢?因此,这个提法本身就有问题。

第一,老百姓手里没钱了,不去买房了,房价的涨跌已经与他们的购买力没关系了。现在社会有以下几个现象不容忽视:1、钱越来越往少数人手里集中,越是有钱的人,越有本钱进行再投资。越是没钱的人,只能守着死工资度日,如果工资上涨幅度跑不过消费者指数,还需要花以前攒的钱,钱会越来越少。2、生活在农村的老百姓,粮食价格不好的情况下,只能靠打工多赚点钱,没地方打工的情况下,手里的钱也会越来越少。3、生活在城市人老百姓应该有感觉,现在企业日子不好过,老百姓找工作也有困难。总之说,现在老百姓手里钱不多了,指望他们改善居住环境或者新买房很困难。即使房价下跌,也不会有人去买,更不会释放万亿购买力。

第二,有能力购房的家庭,很多把自己的房子解决了,也把孩子的房解决了。特别是生活在小县城的家庭,很早就给孩子买好房子,而这些购房者又以贷款买房居多,每月都需要还房贷,可以说刚需购房能力已经透支了。有些家庭的孩子在北上广深一线大城市工作生活,没买房也是因为实在买不起,房价下跌30%估计也买不起。我就是这种情况,儿子在上海工作,动辄几百万的访款,连首付也拿不出来,只能劝孩子离开上海回青岛工作生活。感觉,有钱的家庭,如果不是故意买房图增值,就不会再去买房了。因此,现在房价下跌了,很多不会有买房的刚需了。释放万亿购买能力的说法,也不成立。

第三,释放万亿购买力是指,老百姓在继续购买房子的情况下,省出钱来消费别的。但买涨不买跌,是中国人普遍的心态。如果房价下跌30%了,老百姓更憋着不买了,又会希望下跌50%再买。因此说,房地产上本就没有购买力,去谈为老百姓省下钱来,明显不合逻辑。

总之说,房价过高的情况,确实已经透支了大部分老百姓的消费能力,通过降房价短期内已经无法解决消费能力不足的问题,但长期看确实对增加老百姓消费能力有帮助。想刺激国内消费能力,是一项综合工程。比如:1、降低价格,比如降低景点门票价格,让老百姓花很少的钱就能玩起了。2、降低个人所得税,这一点已经正在做。3、降低企业负担,提高企业效益,让企业能给工人长工资,这是个很长的过程。4、提高农民种地补贴额度,增加农民的收益。这些,都不会短期内见效,需要时间积累。

以上是小不点的感悟,欢迎朋友们评论!


小不点333


作为一个非专业人士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房价如果照现在下跌百分之三十,会怎么样呢?还记得2016年时候,我住的附近好的小区二手房刚过四万一平,现在六万打不住,还是限制房价之后的市场价格,已经涨了至少百分之五十。那么由六万跌百分之三十,也就是四万二一平米,基本回到了2016年初的价格。



那么如果房价下跌百分之三十,是不是会释放万亿的购买力呢。先说买了房的,如果自住,房价升或者降,影响不大,该怎样还贷怎样还贷,释放不了购买力。如果炒房客,房价下跌对他们影响最大,他们的购买力应该是下跌的。那么对于没买房的人来说呢?如果买房就会比现在房价便宜百分之三十,便宜的钱不就变成购买力了么?



好像是这样。但是俗话说买涨不买跌,房价下跌,没买房的人出手也不一定那么果断,万一再跌呢,就该去售楼部闹了。再者小编觉得其实释放购买力的真正方法是涨工资呀,涨了工资才敢花钱呀,不然很多人即使不买房也养成了一个月存多少钱花多少钱的习惯,如果到手工资一成不变,也不敢过分消费呀。


其实,即使房价跌百分之三十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还是高高在上的,高高在上的房价就不可能释放购买力。除非有一天变成白菜价,随随便便都能买一套,那么肯定会释放,而且中国人绝不比美国人差,今天花明天的钱,明天花明年的钱又有什么不可能。




所以小编认为,房价下跌事解决不了消费问题的,因为工资和房价不是差了一两个等级。即使跌了百分之三十,仍然高不可攀。而且房价下跌,影响众多行业,就算工资维持不变会有所增长,,你也要想着未雨绸缪,储备粮食过冬呀,消费水平又怎么会真的提高很多呢。


江浸月茫茫


如果按照现在房价下跌30%,是不是就会释放上万亿的购买力来促进其他消费?我的观点是不会,而且如果是断崖式下跌,有可能引发经济危机!

有人可能觉得,房价下跌30%,后边买房的人就能够少很多经济负担,但是忽略了一个关键的点,就是在房价高位用3成首付买房的群体,这个群体大部分是工薪阶层,甚至有的家庭是掏空了家里“6个钱包”凑的首付当上房奴,如果下跌30%会发生什么情况呢?相当于你的首付款直接打了水漂,而且资不抵债,下边举个例子:

一套房子原来价值100万,A用首付30万买下来,70万按揭,假如房价下跌30%,这套房子只剩下70万的价值,而A每个月还需要偿还跟原来一样的贷款,再加上中国的房贷属于“无限责任”制,A不能把房子直接还给银行完事,银行还是会继续追讨你的贷款,如果A首付的这30万还是借的或是贷款凑的,换言之也就是首付贷,那情况就会更糟糕,这只会加大A断供的概率,一旦中国出现大量像A这种群体,出现大面积断供,首先受到冲击的将会是提供给A首付贷的金融机构,接着是银行将出现坏账上升的情况,这时候可能会出现金融危机了,如果因为银行出现危机影响到其他行业的融资,那接下来就是经济危机的征兆,到时候将会影响人们的就业问题,更别说释放上万亿资金来消费了。


金色的竹林


假设房价下跌百分之30 ,跟释放购买力没有太大的关系。如果真的出现百分之30的下跌房地产的的风险就凸显出来,房价的熊市可能就很的到来了。

假如房价下跌30%,有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首先:在2017--2018年买房的人基本都被套。改善需求或者刚需还好,如果是投资性的购房全部处于浮亏中。这一部分资金如果属于自有资金,或者低杠杆的资金(银行贷款)融资成本低还可坚持;如果融资成本很高加入杠杆,(例如首付款都是贷款)浮亏状态持仓人的心态发生变化,可能会出现一部分人割肉出局,卖盘增加会进一步打压房价。

其次:房地产市场几十年来一直是创造财富奇迹的地方。广大国人已经习惯了房价的上涨,对于房价的下跌没有预期,最多也就是想想而已;这样的思维惯性下,如果真的出现房价的下跌,一部分早先的投资盘(这部分投资盘处于浮盈状态)随着价格下跌会有部分平仓变现,卖盘会增加也会进一步打压房价。

再次:买涨不买跌的购买习惯。这是羊群效应在房地产市场的具体表现,当房价开始上涨不管是投资还是刚需都蜂拥而至,购买的心理很简单不买就亏了,不管多高,此时市场情绪预期决定房价的走势。但是当房价开始下跌,心理预期发生180度的转变,即使是刚需或者改善性住房也不回激进出手。很多刚需买房可能都是两代人的积蓄,心理预期是:晚买半年省下好几万甚至十几万,越晚买越划算。买方动能不足支撑不住房价的下跌。

总结:从理性的角度我们都不希望房价再上涨了,但是房地产市场出现快速下跌对于经济负面影响也很大,会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希望房价能都温和的稳中有降,大家都可以安居乐业。

对于2019年的房价,你怎么看?


  • 外汇期货全职交易员,资管团队创始人。欢迎留言交流。
  • 如果喜欢请关注,每天更新财经类问题

八位数花园


如果房价下跌30%是不是就会释放上万亿的购买力来促进其他消费?


回答是否定的,房价下跌30%表示所有的几乎首套房的首付全部亏完。


跌30%会怎么样


房价下跌30%表示所有的几乎首套房的首付全部亏完。但是业主仍然需要支付贷款的本金以及利息。也就是说,对已经购买房子的首套房业主来说,房价下跌30%,从可支配的收入来说没有改变。相反由于房价下跌造成的恐慌,消费会变得保守。


除了业主,我们再来看看其他人,比如那些在观望的人。由于国人的土地情节,我们先天对于房地产有着别样的喜好。不要看电视节目里很多明星说什么租房自由,他们租的房和一般大众租的房子能一样?体验是一样的?想要购买房子的还是大多数。在价格下跌后,可能会有一部分人进入市场,进一步降低购买力。


房地产相关行业


政府、银行、开发商、中介、建筑商、装修五金行业,房地产是一个跨度极广的行业,牵一发而动全身。到时候会有多少项目烂尾,有多少人失业?高房价造成了很多问题,尤其是畸形增长的房地产造成的社会不公平。但是处理这样的问题,不是一刀切可以解决的。


笔者所在的澳大利亚,近年来,悉尼、墨尔本等地房价的上涨造成了可负担性大幅下降,甚至影响到了租房市场。但是政府以及央行都不敢对房地产做出一刀切的过激反应,在2018年房价回落后,今年反而调整姿态,提醒房价下跌带来的风险。


日本房地产泡沫经济大萧条


如果不是很了解,大家可以百度一下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后几十年的经济大萧条。整个房地产市场即使到现在都没有恢复过来。日本主办2020奥运会也是期待可以通过奥运会促进地产市场复苏。


磊落说


房价降低30%,不仅不会提高购买力,反而会让整个经济面临极大的危险!

其实对于老百姓来说,购买力是有限的,而目前的房价对于老百姓本来就是不可承受的就算降低30%,依然很昂贵!比如长治的房价市区大约8000~10000元/平米,30%也就是降低2400~3000元,也就是说降低至5600~7000元/平米,这个价格对于老百姓来说很便宜吗?会让老百姓有闲置的资产吗?大部分人买房子都是贷款购房,可以说10年前买房的人,十年后的今天才有了一定的空余资金,或者仍然有很多房奴还了房贷就只能裹腹而已,生活品质根本谈不上!!

但是房子越降价,市场就会越不景气,买贵不买贱,就是这个道理,持币观望的人会很多,建筑业是劳动力密集型行业,涉及到大量的上下游行业,大量的劳动力,房企收不到现金流,资金链断裂,对整个社会都是灾难,大量的建材城一夜之间就会倒闭,农民工无法安置,钢材水泥企业又会陷入困境!!而大量工人没有钱挣,会陷入更加恶性循环!

所以房地产突然降价30%,不仅不会提升购买力,还是给社会完成不稳定因素!!


尺子在左笔头在右


现有房地产规模450万亿吧,也有人讲可能600万亿,下跌30%,最少也有135万亿吧。

这135万亿是资产价值的减少,不是货币的增加。比如你有套房买的时候100万,现在价值200万,下跌了30%,价值还剩140万。但你的工资没有增加,存款也没有增加。都没有增加的情况,你的消费也不会改变。



改变的是打算买房的刚需群体,计划买房的刚需群体看到房价下跌会暂缓买房计划,这部分资金用于消费的概率也不大,因为他终归是要购房的。这部分资金会流入储蓄、低风险的理财产品,或者低风险投资。没有刚需会因为房价下跌而放弃买房的念头,只是会把时间靠后。

另外一部分是投资买房的人群,这部分看到房价下跌其中一部分可能会放弃买房,另一部分会暂缓。因为投资买房人群,目的就是为投资收益。放弃买房就会把资金用于理财,这部分人的理财风险会高于刚需群体。因为这部分人群本身有住房,无太多后顾之忧。或者投资其他行业,创业等等,消费也有可能但终归不会太大。

这两部分群体能释放多大的金额不太好说,但即使不购房最后能流入消费领域的也微乎其微。



反而是第三种投资者可能会拉动消费,这部分是前期低价购房的投资者,看到房价下跌30%,会抛售投资的房产。抛售换回的现金,有利润的投资者会用于消费,改善现有生活。这部分群体本身在楼房是赚到钱的,同时也经历了房价由低到高再到低,短期不会再买房,而且自身也有房,无太大后顾之忧。所以用于消费的可能性较高。

但同样的,房价下跌开发商产业链条内企业利润会降低,会采取裁员等措施,一部分人群可能收入降低,降低收入的人群会降低消费。对消费反而是反向作用。

综合分析,促进作用的是小部分人群,而裁员带来的消费降低明显会高于促进效果。整体消费不仅不升反而会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