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头皮屑的四个误区,劝你别再“错下去”了!


关于头皮屑的四个误区,劝你别再“错下去”了!

关于头皮屑的四个误区,劝你别再“错下去”了!


头皮屑有两个特点:一是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调查表明,在进入青春期时,有接近一半人会出现头皮屑增多的状况;二是带来了巨大的商机——只要看看电视广告、超市货架,就会知道“去屑”这个市场有多大。

虽然关注者和市场都颇为庞大,但关于头屑,人们仍然有许多误会。在2011 年5 月底的第22 届世界皮肤科大会上,上海市皮肤科医院副院长王学民教授,宝洁公司科学家、瑞士巴赛尔大学博士雷内·拉斯特(Rene Rust),代表学术界,对流传甚广的头皮屑相关传言给出了更为严谨可信的观点。


关于头皮屑的四个误区,劝你别再“错下去”了!

误会一:食物中的“发物”会使头皮屑更多

中国民间饮食中向来有“发物”的说法,例如羊肉、葱、韭菜等都被列为“发物”。很多人认为头皮屑会受到“发物”的影响,似乎吃了“发物”,头皮屑就会“发作”、“发展”得更加严重,这还真是让喜欢吃大葱、韭菜的人“发愁”呀。

对这个问题,王教授曾进行过专门的研究,他发现“发物”这个词是对许多不同机制、不同领域的刺激源的笼统称呼。有一些“发物”是过敏原,会导致皮肤红肿、瘙痒等过敏反应;另一些则可能是通过味觉刺激等(例如一些“辛辣”的食物)让人产生瘙痒感,不断去搔抓,而搔抓的物理刺激才是症状加重的直接原因。显然,把这些刺激源一概论之为“发物”是不合适的。王学民说,像“发物”等中国传统医学的观点,很多属于经验的总结,需要现代医学对它们进行分析、研究,才可以善加利用。

事实上,目前并没有研究证实食物对头皮屑产生有直接影响。拉斯特认为,从头皮屑的发作机制上来看,真菌才是根源:真菌的过度生长刺激了头皮细胞,产生大量不成熟的角质细胞,聚集脱落成为头皮屑。


关于头皮屑的四个误区,劝你别再“错下去”了!

误会二:头皮屑可以用偏方治愈

老人们常说“偏方治大病”,头皮屑虽然不是什么大病,但针对它的偏方也是俯拾即是。 “用阿司匹林兑水洗头”、“吃碱性的食物”、“陈醋洗头”等各种“偏方”遍布网络,这些方法真的管用吗?

王学民教授认为,尽管有些偏方在某些患者身上有一定的效果,但是作为一种治疗手段,需要具备疗效的稳定性和治疗过程的规范性,而在这两方面,偏方还尚未被透彻地研究和了解。只有经过严格的科学研究,找到其背后的科学原理之后,偏方才能得到科学的支持。

在头皮屑问题上,如前面所说,医学界认同“真菌是导致头皮屑的病因”。一种治疗方法如果不是对症地从抗真菌着手,它的效果就很值得怀疑。很多头皮屑偏方都涉及用一些奇怪的东西洗头,而洗头本身就可以洗去一部分真菌和油脂,所以即使可能会短暂地表现出“疗效”,但效果不持久,也比不上具有抗真菌功能的去屑洗发剂。


关于头皮屑的四个误区,劝你别再“错下去”了!

误会三:洗头不必频繁,一周一次即可

来自中国和外国的两位专家都一致表示:天天洗头并使用适当的洗发剂才是正确的做法。

“每天洗头”也代表了医学界的主流观点。洗头本身就可以起到一定的清除真菌、油脂和多余的角质细胞的作用。如果使用含有抗真菌成分的洗发剂,更能进一步抑制真菌生长,对头皮屑产生治疗效果。而且去屑洗发剂只会特异性地作用于真菌,对人体并无副作用,可以放心使用。

王学民特别指出,洗头时水温要适宜,一般略高于体温、40℃左右为宜。过热的温度会刺激皮脂的分泌,而过冷则影响洗发效果。此外,有头皮屑的人,在洗头时最好不要过于用力,因为搔抓等物理刺激也会促使头皮屑产生。


关于头皮屑的四个误区,劝你别再“错下去”了!

误会四:人会对去屑洗发水产生耐药性,越用头屑越多

这种说法并无科学依据。在美国皮肤病研究者的一项针对常用去屑成分吡硫嗡锌的科学研究中,两组测试者分别使用了6 个月和12 个月的ZPT 洗发剂。与安慰剂对照组相比,ZPT洗发剂在整个使用过程中持续产生疗效,两组均没有表现出耐药性。拉斯特说,对于具有头皮屑困扰的人,长期使用具有去屑功能的洗发水是最有效的解决办法。

不过,去屑洗发水也要通过正确的使用才能产生应有的效果。除了应每天使用外,还应保证洗发水接触头皮足够的时间,令药物充分起效。如果在洗发中同时使用护发素等产品,应注意选择同样具有去屑功能的护发素。这是因为在洗发后,具有抗真菌功能的去屑成分还需要在头皮上保留一段时间,以发挥作用。而如果紧接着使用了护发素或其他头发、头皮护理产品,这些去屑成分大部分会被洗去,因而严重影响去屑效果。因此需要使用本身也含有去屑成分的护发素,以保证洗发后去屑成分在头皮上的保留量。

相关推荐


关于头皮屑的四个误区,劝你别再“错下去”了!

《 过日子要有技术含量 》

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内容简介

有技术含量,生活才有质量。用技术服务生活。衣食住行是我们最日常的生活,看似平淡,但如果你想要更好的生活质量,那么多了解其中的技术信息,消除一些技术方面的误会,就很必要了。穿衣打扮要了解日用化学品的性质;饮食健康要了解肠胃、细菌、食品工业;居家舒适要了解电器有多智能,环境可以怎么改造;出门在外要了解交通工具和路况——最普通的生活离不开最基础的科技。果壳网用通俗的语言为你提供这些信息:享受生活需要有技术含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