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商行在我國有134家,篇幅有限肯定不能每家都說,我們就從去年的明星城商行說起!

2015年的平安夜對於鄭州銀行的員工們來說是無比驕傲的,因為就在平安夜的前一天:12月23日,鄭州銀行成功登陸香港,敲響了上市的鐘聲。鐘聲蕩氣迴腸,雖稱不上動聽,但足夠令人激動,因為這一聲鐘響宣示著河南終於有銀行上市了。鄭州銀行成為了河南第一家上市銀行。
2016年12月證監會受理了鄭州銀行A股首次公開發行申請,這離鄭州銀行在香港上市,才剛剛過去12個月。
2018年5月,距離鄭州銀行申請登陸A股過去了17個月,鄭州銀行成為2018年首家過會銀行。從那個時候起,河南幾乎所有鄭州銀行的廣告語都加印上了“鄭州銀行,全國首家A+H股上市城商行”。

鄭州銀行上市敲鐘儀式
青島銀行也是2018年過會,但就晚一步,所以只能在廣告語上添加“全國第二家A+H上市城商行”。不要以為登上A+H很簡單,目前國內的城商行只有這兩家。而且在奔赴A+H路上就死掉的,不乏有很多大型城商行,比如徽商銀行(9552億)、哈爾濱銀行(5719億)、盛京銀行(9579億),這些城商行的體量均比鄭州銀行(4436億)和青島銀行(3176億)大。
鄭州銀行在2018年上半年全國城商行綜合實力排名中佔第16位,在全國134家城商行的比拼中有這樣的排名確實不簡單。城商行中的“老大哥”北京銀行(24856億),從資產規模上來看幾乎是鄭州銀行的5倍,而鄭州銀行的資產規模又是同在河南的平頂山銀行(814億)的5倍。可見在城商行發展中“貧富差距”極大。這家明星城商行雖然排名靠前,但是實力卻與頭部城商行差距很大。
根據資產規模,我簡單粗暴的將全國城商行分為三類:
金領城商行
這些城商行已經進入萬億俱樂部,或者正在叩響萬億俱樂部的門,屬於城商行金字塔的最頂端。代表銀行如北京銀行(24856億)、上海銀行(19187億)、徽商銀行(9552億)。這類城商行大致有12家(包含部分農商行,如重慶農商行(9086億))。金字塔頂端銀行中資產規模最少的是錦州銀行(7483億)。
白領城商行
拋開北上廣,去掉蘇浙等金融密集區,較發達地區城商行的翹楚便是這一梯隊的中流砥柱。代表銀行如,鄭州銀行(4436億)、貴陽銀行(4773億)、哈爾濱銀行(5719億)、中原銀行(5450億)等。這一層級城商行中有很多資產規模不俗,但是並沒有上市,比如蘭州銀行(2708億),洛陽銀行(2317億),包商銀行(5608億)等。
藍領城商行
較發達地區城商行中的第二梯隊,欠發達地區城商行的第一梯隊,資產規模在千億左右的銀行均屬於這一類銀行。這類銀行中也有上市銀行,比如張家港銀行(1009億),無錫銀行(1399億)。當然更多的是沒有上市的銀行,如大同銀行(414億),平頂山銀行(814億)等。
城商行該怎麼發展?
每家銀行的行長都有自己的想法但不外乎以下三種:
發展金融科技
很多人也都認為金融科技將是城商行彎道超車的法寶。由於監管機構對城商行在外地開設分支行管理較嚴,城商行要想快速發展,大量獲客,只能通過互聯網。既然物理網點不能外延,那我就在互聯網上攻城略地。雖然監管也對互聯網貸款進行了些許指導,但很多城商行發揮了不等不靠的拼搏精神已經開啟了金融科技的大投入。他們認為在政策尚未明朗的當下,抓緊時間跑馬圈地才是上策。這些城商行的資產規模普遍較大。
銀行未來將成為具有銀行功能的科技公司。
深耕當地經濟
這類城商行最老實也最務實,他們很明確的認識到,金融科技的投入是巨大的,不是一般銀行能夠承受得了的。大銀行拿出每年利潤的10%投入金融科技,換算到小城商行來說,可能就到了利潤的50%甚至更多。互聯網的流量就像水一樣,哪裡地勢低就往哪裡去,金融科技投入不夠就會處於高低,互聯網流量是過不去的。這類城商行很注重與當地政府,企事業單位搞好關係,立足本地,發展本地,不求做大做強,只求做平做穩。
打造特色銀行
沒有實力從互聯網獲客,更沒有當地深厚的關係,但銀行還是要發展怎麼辦?最好的辦法就是找特色,有的銀行深耕物流行業,有的銀行深耕旅遊行業。別人淺嘗輒止,我卻深挖價值。這樣的銀行資產規模不一定會很靠前,但業績一定會很出彩。
焦作中旅銀行行長遊翔認為:大行追求大而全,城商行專注於小而精、小而專,避免陷入同質化發展的泥潭
以焦作中旅銀行為例,這家銀行提倡“做旅遊行業的金融專家,做金融行業的旅遊專家。”特色明顯,在旅遊圈知名度較高。據瞭解,2018年9月,這家銀行憑藉著762億的資產規模,竟能做到資產、負債、貸款、存款增速均位居河南省5家城商行榜首的成績。這就是特色的力量。
城商行是中國銀行業大拼圖中的關鍵一塊,也是保衛地方經濟的排頭兵,到底什麼樣的城商行才是好城商行呢?
現在的城商行往前追溯幾乎都可以與當地過去的城市信用社扯上關係。上個世紀80-90年代,全國大大小小的城市信用社一共五千多家,但是隨著金融業的發展,城市信用社也暴露出了諸多風險,於是這五千多家城市信用社搖身一變,成為了134家城商行。
城商行的組建是為了整肅城市信用社,化解地方金融風險。從1995年第一家城商行(深圳市城市合作銀行)組建到現在已經過去了24年。城商行的使命已經基本完成,城市信用社遺留的不良資產已被消化殆盡。現在的城商行發展良莠不齊,有的已經進入全球銀行500強,而有的卻仍僅有幾百億的資產,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也活的瀟灑。
城商行不同於國有銀行,可以到處開網點,也不同於一般企業,唯一目標就是要做大做強。城商行的前身城市信用社成立時的業務定位就是:為中小企業提供金融支持,為地方經濟搭橋鋪路。規模再大的城商行如果沒有實現這個基本功能,那就是不及格。規模再小的城商行如果實現了這個功能,那就是優秀城商行。
閱讀更多 銀行研究僧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