攔截巡航導彈和彈道導彈都需要什麼樣的武器?

皇家橡樹1972


首先我們得知道什麼是巡航導彈,什麼是彈道導彈,巡航導彈簡單點說就是全程依靠發動機推進,並主要在大氣層內飛行的導彈,常見的反艦導彈、反坦克導彈、防空導彈都是巡航導彈。而彈道導彈則是依靠火箭發動機推升至大氣層外的最高點,然後以一定角度做自由落體運動,加速墜落到預定彈道終點,這就是彈道導彈,彈道導彈一般都是攜帶核武器進行打擊的戰略導彈,只有少數像飛毛腿那樣的地對地戰術導彈。



目前全世界所有的防空系統主要防的都是巡航導彈,而攔截彈道導彈特別是洲際彈道導彈現在仍舊是各大軍事強國正在研究的課題,只在理論上具備這樣的能力。很多高端的防空系統,比如S400、標準3、愛國者3等,都將攔截彈道導彈作為自己的最大賣點之一,然而截止目前為止,除了中美俄三國進行過幾次有限的遠程彈道導彈攔截試驗外,還沒有類似的實戰戰例,即使是海灣戰爭中對於伊拉克的短程飛毛腿彈道導彈的攔截,效率也是低的驚人。
(S400防空導彈系統)

(海灣戰爭中被攔截的飛毛腿導彈殘骸,成功率不足50%)

巡航導彈之所以好攔截,主要原因還是速度太低,目前主流的巡航導彈在巡航段基本都是亞音速飛行,只在最後的攻擊段才會開啟超音速衝刺,但即使衝刺,速度也很少超過3馬赫,因此就有充裕的時間進行目標捕捉和反導攔截。以美國阿利伯克級驅逐艦為例,遠程擁有標準2防空系統,近程有海麻雀防空導彈,末端則有密集陣近防系統,這些導彈和機炮都能夠有效攔截巡航導彈,只要不是超飽和打擊,很難有反艦導彈可以突破這層層防線。事實上在二戰時,德國的V1地對地巡航導彈有很多都是高射機槍和戰鬥機機炮打下來的,可見攔截巡航導彈難度並不高。


(近防炮攔截導彈也是so easy!)

而彈道導彈之所以很難攔截,同樣是因為速度太快,防空系統難以捕捉目標,攔截彈也很難追上並有效命中目標。在大氣層再入段,洲際導彈都是直接拋掉髮動機利用地球引力buff做持續加速墜落運動,速度可以達到20馬赫以上,一秒鐘幾千米甚至十幾千米,怎麼攔截?沒等反應過來,導彈都已經落地了。目前先進點的洲際彈道導彈動不動還攜帶十幾枚分導式彈頭,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攔截誰都不知道。更可怕的是,像是白楊M和東風41這種頂尖高手,還具備彈頭末端機動變軌能力,超高速加分導式彈頭加末端變軌,攔截再入段洲際彈道導彈?基本無解!



(分導式彈頭再入,簡直就是一道道閃電!)

那麼對付遠程彈道導彈只有一種方法,那就是在起始主動段和大氣層外中段時進行攔截,這個時候彈道導彈速度還沒有離譜到幾十馬赫那麼誇張,攔截起來相對容易,但是有一個缺點,那就是要求攔截方必須具備過硬的偵查能力,你需要發現對方什麼時候發射彈道導彈,彈道導彈什麼時間飛行到什麼階段,在什麼位置。目前只有中美俄的大型遠程陸基警戒雷達具備這樣的實力,其中以鋪路爪雷達最為有名,而美國的薩德系統也是新晉選手,其在韓國的部署對於中俄的彈道導彈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威脅!


軍史吐槽君


一個是鑽石段位賽,一個是最強王者挑戰賽。你說哪個攔截難度更大一些呢?

用比較通俗易懂的說法,攔截巡航導彈那就是鑽石段位賽;而攔截彈道導彈,尤其是洲際彈道導彈,那就屬於最強王者挑戰賽了!

如果要攔截巡航導彈,大致需要遠程預警雷達-用來提前發現巡航導彈載機和處於高空航段的巡航導彈,中程警戒雷達和低空補盲雷達-用來具體偵測巡航導彈可能行徑路線,攔截武器很多元了,從遠程防空導彈到中程彈,再到近程彈炮合一,最後末端的彈炮合一外加密集陣等都可以攔截。最主要是需要完善的野戰防空體系,而且還需要有足夠觀察哨位才可以,再細緻的雷達網在飽和打擊情況下都可能會出現漏洞,這個時候人眼會更可靠一些。

(沙特攔截也門飛毛腿類導彈的戰術是成功的...但是效費比一般國家受不了!)

但是要攔截彈道導彈,這裡說的彈道導彈,分為兩類:一個是“飛毛腿”這樣的戰術彈道導彈,這個其實是最簡單的,如果參照我們上面所屬的攔截巡航導彈體系,攔截個飛毛腿這類戰術彈道導彈也不困難。最顯著的例子就是美軍愛國者攔截飛毛腿,儘管海灣戰爭時期攔截效果並不佳。但是在近期沙特攔截也門彈道導彈的過程中,表現出眾,起碼沒有讓彈頭有效命中目標。

(美軍反導體系簡圖)

第二類其實是最難的,那就是攔截洲際彈道導彈,這需要攔截方具備從發射段-中段-末端全程偵測攔截能力。一般這類國家目前就美、俄、中三國才有。這可以說是最難的反導攔截戰了。從天基衛星到陸基、海基遠程雷達,中段、末端反導攔截彈等等都需要達到全球頂尖水平,最終融合到一個系統內,才完成相應的反導任務。

以上內容僅為個人一些簡單的認識和想法,供拋磚引玉,歡迎更多討論和交流互動。

軍事天地



這張照片是去年四月份“美英法聯軍”空襲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時的情景,天空中的規則光線是敘利亞軍隊的俄製“山毛櫸”中程防空導彈正在攔截來襲的巡航導彈,“山毛櫸”連續做了四次大垂直角機動才將來襲的巡航導彈擊落!

從現在的技術層面來說,攔截飛航式導彈(巡航導彈)要比攔截彈道式導彈相對容易一些,主要原因是飛航式導彈飛行速度較慢,目前的飛行速度都在3馬赫之內,這就給攔截提供了相對寬裕的時間。

“空警500”中型預警指揮機,機背上有源相控陣雷達的性能非常強大,要超過先前的“空警200”和“空警2000”預警指揮機,據說飛行在萬米高空可以探測到400㎞外的飛機、300㎞外的飛航導彈。 以目前高速計算機和精確探測雷達的水平來看,可以在500㎞外精確的探測到來襲的飛航導彈,甚至根據所掌握的特徵知道它是什麼型號的導彈,可以使用用數據鏈將目標的方位座標通知所有可以攔截飛航導彈的:各種射程的地空導彈系統和近防炮系統。



艦載“紅旗–10”近程防空導彈擊落“鷹擊83”反艦靶彈圖片,可以看到掠海飛行的“鷹擊83”導彈已經是超低空突防了,距離海面5米左右的高度,但是“紅旗–10”仍然將其擊落!

就算是有反艦導彈突破了防空導彈的攔截,那麼艦上的多管近防炮以每分鐘10000發的射速仍然可以將其擊毀。 總體來說,目前陸上/艦載的防空導彈和小口徑高射速高炮都具備打擊飛航式導彈的能力!攔截率還算較高……但是,目前攔截彈道導彈的能力需要提高,原因是彈道導彈飛行太快了,彈頭飛行末端達到了5~8馬赫的速度,這樣快的速度雖然可以發現、可以跟蹤,但目前有很高把握攔截它們技術還不成熟!



美軍攔截1000㎞射程內彈道導彈的“薩德”防空系統,算是目前比較先進的攔截近程彈道導彈的裝備,也通過了靶場實驗,但是靶場與實戰完全是兩回事兒! 雖然攔截近程彈道導彈的防空系統也有不少,但目前真正進行過實戰的僅有美軍“愛國者1型”在海灣戰爭中攔截過伊拉克軍隊的“飛毛腿”導彈,“愛國者1”1980年代末的技術水平對“飛毛腿”1950年代末的技術水平,也是攔截率低下,根據以色列公佈的資料顯示,攔截率連15%都不到!

從目前來看,對於1000㎞內的1980年代水平的彈道導彈防禦能力再繼續提高當中,有可能在今後10年內趨於完善……對於4000㎞內射程的彈道導彈攔截目前只有兩個國家在做,也取得了一定成果,而5000㎞以上的則只是在初始研究階段,暫時還沒有能力做到攔截,不過掌握射程超過5000㎞彈道導彈的國家都是世界大國,彼此之間相互發射導彈的概率太低。


新式的、可機動變軌的洲際導彈彈頭或者其他高性能太空飛行器給目前導彈攔截系統帶來了極大的壓力!

導彈的突防與攔截是現代戰爭中的必修課,唯有先進的作戰體系才能做到有效突防和有效攔截,這需要大量的國家投資才行,作戰體系越完善國家的安全度也就最高!將來的戰爭就是體系化戰爭,完善的一方可以獲得更大的戰爭優勢,而體系化低的一方有可能再也沒有勝率了。


皇家橡樹1972


巡航導彈更像是一個具有動力的無人機,依靠低空飛行來躲避敵方防空網的突防,來實現精準打擊敵方軍事目標的打擊任務,也具備對流動目標的精確打擊能力。例如我國的長劍和鷹擊系列導彈就屬於巡航導彈,通常優勢表現為精確率高,更傾向於攜帶常規彈頭(也可攜帶核彈頭)。巡航導彈的弱點是速度慢,容易被攔截,如果早期被發現,被高射炮攔截都是有可能的。
彈道導彈是利用火箭將導彈送到一萬多公里高空,利用自身重力將經過特殊處理的彈頭(能耐2000多度高溫),加速到高超音速狀態(5馬赫以上),甚至達到20馬赫的高速滑翔到打擊目標執行打擊任務。通常彈道導彈攜帶的是核彈頭,可攜帶多枚分彈頭(目前最多可攜帶12枚分彈頭),一般作為戰略威懾力量存在。


目前
全世界的防空網,在面對超音速彈道導彈的時候都可輕鬆攔截,但是面對高超音速彈頭的時候幾乎都成了形同虛設。雖然彈道導彈的打擊精確率略遜色於巡航導彈,但是在彈道導彈的強大破壞力下,這麼小的誤差也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我國的東風家族導彈就屬於彈道導彈系列,最近俄羅斯試射成功的高超音速武器,也屬於彈道導彈的最新技術突破。
像美國的“愛國者”、“薩德”、“標準3”系列防空導彈,俄羅斯的S-200、S-300、S-400防空導彈,以及中國的紅旗和海紅旗家族系列防空導彈,都屬於攔截導彈和空中目標量身訂做的防空武器,只不過誰的性能更勝一籌,也只有實戰之中見真章啦!


老兵帶我學軍武


攔截導彈是個技術活,要有一整套完整的防禦體系才行。這一套體系包括探測系統、跟蹤系統,打擊系統和干擾系統。

探測和跟蹤系統包括太空裡的各種偵察衛星、預警衛星,部署在空中、地面和海上的預警機、偵察機、遠程警戒雷達、紅外/光電跟蹤系統,制導雷達等等。打擊系統就是各類防空導彈、空空導彈、艦空導彈,高炮、速射炮,未來可能還有激光武器、微波武器、粒子束武器等等。干擾系統主要包括電子干擾、紅外/光電干擾、箔條幹擾等。

無論是巡航導彈還是彈道導彈,要攔截都可以分為起飛助推階段攔截、中段攔截和末端攔截三種模式。

一般來說,導彈在起飛階段速度比較慢,是最容易攔截的階段。但有個缺點,那就是你要深入敵方縱深。這對於有一定縱深的國家來說,你要想悄無聲息的深入敵方國土去攔截它是不可能的。但對於一些小國或者小的地區來說倒可以做到。比如說新加坡、科威特、巴林、卡塔爾這些袖珍型國家,一旦和他們爆發戰爭,你派出打擊力量在它周邊巡視,只要它的導彈一露面,你就可以將它摧毀在發射臺上。

中段攔截就比較困難了。因為在這一階段,它的速度已經加速到最大,如果是彈道導彈的話,它都已經飛出大氣層了。而且有些彈道導彈還具備空中變軌、多彈頭突防、釋放假彈頭欺騙等技術 所以要想攔截它是非常困難的。目前掌握彈道導彈中段攔截技術的國家也就只有中美俄三家。不過,即便是強大如美國,他也不敢保證能百分百成功。

末端攔截是導彈防禦的最後一個防線,如果攔截不成功,就只能挨炸了。這一階段一般是導彈、高炮、速射炮和各種干擾系統一塊上。像美國的“愛國者”系列導彈,俄羅斯的S300、S400和安泰2500系統,我國的紅旗9、紅旗15,歐洲的“紫苑”系統、以色列的“箭”系統、“鐵穹”系統都屬於非常有名的末端反導利器,其中美國的“愛國者”系統和以色列的“箭”“鐵穹”還在實戰中實打實的擊落過來襲的導彈和火箭彈。除了導彈以外,還有自行高炮、近防速射炮也能大顯身手。像美國的“密集陣”,歐洲的“守門員”和我國的730、1130速射炮能在極短的時間內打出幾千發甚至上萬發的炮彈,組成一個彈幕,任何導彈想要穿過這個彈幕都需要冒著被擊落的危險。電影《紅海行動》中“臨圻”艦的730近防炮就是在短時間內打出一片彈幕將來襲的火箭彈擊落的。如果來襲的是導彈,也必然要冒著被擊落的危險。

如果這些攔截武器都失敗了,那就只能寄託於最後的各種干擾手段了。這些干擾手段包括電子干擾、紅外/光電干擾、煙霧干擾、箔條幹擾等。這些干擾手段可以讓來襲導彈失效,分不清目標或者可以讓它提前引爆,偏離目標等。如果連干擾手段也失敗的話,就只能捱揍了。

一般來說,巡航導彈比較容易攔截,因為它主要在大氣層內飛行,而且速度比較慢。例如大名鼎鼎的“戰斧”巡航導彈,它最快也就0.8馬赫,和客機速度差不多,而且一般飛得還挺低,只要被發現了,用速射炮或者集中大量的高炮集火射擊都可以把它打下來。當然,巡航導彈也有飛得快的,如我國的長劍10,俄羅斯的KH55都是超音速巡航導彈。而彈道導彈就比較難攔截了。因為它飛得快,一般都有四五馬赫以上,有些甚至十幾二十馬赫;二是飛得高,多數都是飛出大氣層以外,絕大多數的防空導彈都夠不著它,你發現了也只能乾著急。三是難干擾。彈道導彈一般都是按照既定的彈道飛行,除非你把它擊落了,要不然想要靠電子干擾、紅外/光電干擾、煙霧干擾和箔條幹擾等手段干擾它是不可能的。四是突防能力強。就像前面提到的,現代的彈道導彈可以空中變軌,可以多彈頭突防,還可以釋放假彈頭欺騙,特別是機動發射和在深海潛艇上發射的彈道導彈,更是令人防不勝防。

攔截導彈的方式就是這樣:一旦開戰,就調動太空中的各種衛星以及出動預警機、偵察機和地面、海上的雷達、紅外/光電探測系統對敵方進行24小時不間斷的監視,敵方的導彈一露面,最好能第一時間將它摧毀在發射臺上;如果它已經發射了,各種探測、預警、跟蹤系統就源源不斷的將它的信息傳回到指揮控制中心,導彈防禦體系立即啟動,根據系統傳回的信息鎖定它,待它進入反導導彈的射程之內,就發射導彈將它摧毀。這些導彈論射程,有遠中近,論射高有高中低,末端還有高炮、速射炮和各種干擾系統,它們組成一個完整的防禦體系,相互協調,取長補短,才能將來襲導彈摧毀在半道上。


血染戰旗紅


首先肯定是攔截彈道導彈要困難得多,因為不管是短、中程彈道導彈還是遠程、洲際彈道導彈。它們都有自己的突防“本領”。短、中程彈道導彈由於從發射到擊中目標的時間很短,所以留給反導系統的反應時間就少,而遠、洲際彈道導彈不僅命中目標的時間少,而且末端速度達到了十幾馬赫,這更加難上加難了。往往是需要完整的導彈預警體系和先進的攔截彈才有可能攔截成功。比如美國在用愛國者攔截伊拉克的飛毛腿短程彈道導彈是就具備天基紅外早期預警衛星和PAC3block2攔截彈,所以成功率蠻高的。而攔截巡航導彈就容易多了,一方面它的速度不快,一般是高亞音速,最多不超過2馬赫。另一方面它的飛行時間要多得多。甚至單兵肩扛式火箭筒就能攔截它們。

攔截巡航導彈需要跟蹤制導雷達、攔截彈,必要時還需要高射炮來進行彈炮結合。

攔截彈道導彈則需要早期預警衛星、攔截彈、制導雷達。


雙武次位面


對於巡航導彈的攔截有多種手段,譬如美國的戰斧巡航導彈是一種亞音速的低空突防巡航導彈,如果在這些巡航導彈的航路上就可以通過使用高射炮或者肩扛式防空導彈來擊落。

戰斧巡航導彈一般在陸地上是按照地形匹配技術飛行,也就是沿著地形的起伏躲避雷達探測。使用高炮打擊巡航導彈有些偶然性。而使用預警機對低空飛行的巡航導彈進行探測,再使用戰鬥機進行攔截也是一種方式。不過這個前提是掌握了制空權。



對於攔截反艦導彈之類的巡航導彈有兩種方式,距離遠的就是用防空導彈,距離近的就使用近防系統。但是近防系統打擊超音速導彈和隱身導彈有很大的難度。


而對於彈道導彈的反擊就需要複雜的過程了,反導系統包括陸基和海基等,目前美國的反導系統比較晚上,海基有標準3IIA這類大氣層外反導系統等。


航空君


這個問題相對來說比較簡單,我們先看看這兩款導彈的區別:

巡航導彈是指依靠噴氣發動機的推力和彈翼的氣動升力、主要以巡航狀態在稠密大氣層內飛行的導彈。

彈道導彈是在火箭發動機推力作用下按預定程序飛行,進入太空,關機後按自由拋物體軌跡飛行的導彈。其飛行彈道一般分為主動段和被動段。主動段(又稱動力飛行段或助推段)是導彈在火箭發動機推力和制導系統作用下,從發射點起飛到火箭發動機關機時的飛行路徑;被動段包括自由飛行段和再入段,是導彈按照在主動段終點獲得的給定速度和彈道儀角作慣性飛行,到彈頭起爆的路徑。現在部分型號的彈道導彈具備變軌跟多彈頭能力。

那麼到底哪款導彈更不容易攔截呢?攔截一款導彈需要兩個過程,探測以及攔截手段。如果從這兩樣來區別,彈道導彈因為發射高度比較高,更容易探測。而巡航導彈一般裝備地形匹配系統,飛行高度比較低,容易在地面雷達的盲區突防。所以探測上,彈道導彈容易探測。

那攔截手段呢?我們知道彈道導彈雖然容易探測,但是其飛行中段,末端動輒10幾,20倍音速的速度,在組織攔截的時候對雷達的精確度,對計算機的精確計算能力,攔截導彈的性能要求都極具苛刻。加之現代彈道導彈具備機動變軌能力,多彈頭突防能力,攔截就更難上加難。一般國家生產那個高度的防空導彈都不可能,何況彈道導彈。

其次就是巡航導彈,巡航導彈一般是高亞音速,飛行高度比較低,可以規劃飛行路線,躲避敵方雷達探測。但是因為飛行速度跟高度都比較低,而且不具備規避措施,所以只要被發現,攔截的概率是非常高的。一般的地面防空導彈,高射炮,甚至便攜防空導彈都具備攔截的能力。

所以總結來說就是彈道導彈更容易探測,但是巡航導彈更容易攔截。





阿飛和他的刀


低技術的軍隊相對還是容易攔截巡航導彈,因為沒有相應的反導彈系統對彈道導彈的攔截概率根本是0,而巡航導彈至少理論上可以用任何防空武器對付,包括高炮。不過我說“理論上”可以攔截並不是說就好攔截了:整個戰爭中總共發射了297發戰斧,而且戰斧是沒有什麼強化生存力的手段的。不像ACM和今天的JASSM但是現在彈道導彈防禦技術進步得很快,探測的話,如果有適當的預警系統其實是不難的。在伊拉克戰爭的攔截成功率已經接近100%了,短距離彈道導彈的威脅越來越小了。而有些情況下對低飛的巡航導彈並沒有這麼好探測,即便是在天上飛的雷達。加上現在很容易集成的隱身技術,如果沒有末端的短距離防空很可能連攻擊的機會都沒有。而末端攔截根據防空系統的水準成功率也能上下差不少。


用戶105617525451


黑牛回答這個問題相對來說比較簡單,我們先看看這兩款導彈的區別

巡航導彈是指依靠噴氣發動機的推力和彈翼的氣動升力、主要以巡航狀態在稠密大氣層內飛行的導彈

彈道導彈是在火箭發動機推力作用下按預定程序飛行,進入太空,關機後按自由拋物體軌跡飛行的導彈。其飛行彈道一般分為主動段和被動段。主動段(又稱動力飛行段或助推段)是導彈在火箭發動機推力和制導系統作用下,從發射點起飛到火箭發動機關機時的飛行路徑;被動段包括自由飛行段和再入段,是導彈按照在主動段終點獲得的給定速度和彈道儀角作慣性飛行,到彈頭起爆的路徑。現在部分型號的彈道導彈具備變軌跟多彈頭能力

那麼到底哪款導彈更不容易攔截呢?攔截一款導彈需要兩個過程,探測 以及攔截手段。如果從這兩樣來區別,彈道導彈因為發射高度比較高,更容易探測。而巡航導彈一般裝備地形匹配系統,飛行高度比較低,容易在地面雷達的盲區突防。所以探測上,彈道導彈容易探測。

那攔截手段呢?我們知道彈道導彈雖然容易探測,但是其飛行中段,末端動輒10幾,20倍音速的速度,在組織攔截的時候對雷達的精確度,對計算 機的精確 計算能力,攔截導彈的性能要求都極具苛刻。加之現代彈道導彈具備機動變軌能力,多彈頭突防能力,攔截就更難上加難。一般國家生產那個高度的防空導彈都不可能,何況彈道導彈。

其次就是巡航導彈,巡航導彈一般是高亞音速,飛行高度比較低,可以規劃飛行路線,躲避敵方雷達探測。但是因為飛行速度跟高度都比較低,而且不具備規 避措施,所以只要被發現,攔截的概率是非常高的。一般的地面防空導彈,高射炮,甚至便攜防空導彈都具備攔截的能力。

所以總結來說就是彈道導彈更容易探測,但是巡航導彈更容易攔截!!!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