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热点:我国将监管医保基金使用、6省已建医疗服务监管平台

  • 政策解析

【我国将严格监管医保基金使用】

国家医保局日前发布《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管条例(征求意见稿)》,明确对医疗保障基金使用实行严格监管。此举旨在规范医保基金监督管理,保障基金安全,提高基金使用效率,维护医疗保障相关主体合法权益。

【6省份已建成省级互联网医疗服务监管平台】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近日(4月1日)就“互联网+医疗健康”举行专题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获悉,山东、浙江、广东、四川、云南、宁夏等6个省份已经建设完成省级互联网医疗服务监管平台。去年4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明确了支持“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态度,以及鼓励创新、包容审慎的政策导向。国家卫健委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司长毛群安在发布会上介绍,据初步统计,6376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接入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1273家三级医院初步实现院内医疗服务信息互通共享,28个省份开展电子健康卡试点,144个地级市实现区域内医疗机构就诊“一卡通”。

  • 行业热点

【全国县域内就诊率达85% 逐步实现“大病不出县”】

县域和基层,一直是我国深化医改的重点。县域综合医改在全国推开以来,至2018年,全国84%的县级医院达到二级医院水平,县级医院的门诊与住院人次明显增长,全国县域内就诊率达85%左右,逐步实现“大病不出县”。4月12日,国家卫健委在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深化县域综合医改的最新进展。

辽宁省卫生健康委近日启动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对134家三级公立医院2018年度运行情况开展综合评价。该省明确,今后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将成为常规工作,按照年度实施。此次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由医疗质量、运营效率等6个方面125项指标构成,分医院自查自评、数据审核及现场复核3个部分进行考核。考核坚持政府主导、突出公益性导向,坚持分级实施、强化属地管理,坚持信息化支撑、确保考核结果真实客观,坚持部门联动、综合运用考核结果,引导公立医院落实功能定位。

【陕西三级医院全面实现诊疗服务“一码通”】

近日,按照国家卫健委电子健康卡部署安排,陕西省将建成全省统一的电子健康卡综合管理信息平台,构建电子健康卡跨域主索引系统和省域内统一支付对账系统,实现全省医疗单位、公共卫生机构和基层医疗机构的“一码通”诊疗、“一站式”便捷支付及智能化对账服务功能;并依托电子健康卡的统一身份认证功能,基于“健康陕西”APP和“健康陕西公众服务”微信公众号及医疗机构线上服务等渠道,为公众提供电子健康卡申领、预约挂号、诊间支付、开放健康档案和诊疗记录查询、检验检查结果查询以及在线签约家庭医生等医疗健康信息服务,改善就医体验,减少就诊排队时间。

【江西每位居民将有健康二维码】

近日,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出台《江西省电子健康码(卡)普及应用实施方案》提出,为每位居民生成个人唯一、全国通用的“电子健康二维码”,争取早日在跨机构之间实现诊疗服务一码(卡)通用,推动电子健康码(卡)在卫生健康、医疗保障、金融支付、第三方支付等领域的便民惠民服务应用。

【浙江已追回欺诈骗保资金1767万元】

“医保基金是老百姓的看病救命钱,关乎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近日,在浙江省暨杭州市“打击欺诈骗保,维护基金安全”新闻媒体通气会上,浙江省医疗保障局局长杨烨表示,浙江省目前已追回欺诈骗保资金1767万元,其中医保基金1575万元。

【青海:42家定点医药机构受处罚 追回医保基金314.4万元】

诱导住院、虚报费用、冒刷盗领……记者10日从青海省医疗保障局了解到,医药机构骗保手段花样翻新,42家定点医药机构遭到严厉处罚,追回医保基金314.4万元。青海省医疗保障局基金监管处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骗保手段出现各种“升级版”,部分定点医疗机构诱导、骗取参保人员住院,还存在挂床骗保行为,甚至出现虚构支出、伪造病历的情况。有些定点零售药店刷卡套取基金,销售日化品、生活用品等非药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