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笔下的典故:贾午与韩寿的爱情故事

李商隐笔下的典故:贾午与韩寿的爱情故事

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构思新奇,文辞清丽,意味悠远。尤其是他的《无题》诗,多以歌颂爱情的缠绵悱恻,给人一种朦胧、含蓄,又略带伤感,意境悠远。李商隐诗风的另一特点,就是善于运用典故,有些诗甚至多典并用,大大丰富了诗的内涵。从典故题材看,或神话传说,或历史故事,均有据可考。比如《无题》之一,其中即运用了三国两晋时期的两个典故,诗曰: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这是一首爱情诗,写一位闺思女子追求爱情的痛苦。颈联“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这里运用了两个典故,一是西晋时期贾午与韩寿的爱情故事,此为历史传奇;一是曹植与甄后的恩怨,此为神话传说。今先看其一,西晋贾充之女贾午的爱情故事。

李商隐笔下的典故:贾午与韩寿的爱情故事

西晋开国名臣贾充有二女。一小字南风,后为晋惠帝皇后,这位皇后虽貌丑无才,但却在西晋历史上浓墨重彩。今天故事的主角不是黑丑无德的贾南风,而是她的妹妹贾午。

西晋初年,有一位翩翩公子,风流倜傥,姓韩,名寿。他本名门之后,其祖为曹魏司徒韩暨。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久负盛名,委身西晋名臣贾充,充当幕僚。贾充好客,常召集手下幕僚宴饮为乐。

那一日,贾充又召集宾客,开怀畅饮。韩寿端坐席间,面若冠玉,满面春风,谈笑自如。他不知道,此时,一名豆蔻初开的少女站于帘幕之后,偷偷的、羞答答的看着他,脉脉含情。这位少女便是贾充的小女,名曰“午”少女目不转睛,这位姿容若画、不怒自威的美少年,一言一行,一颦一笑均映入她的眼帘。她的心如小鹿,怦怦乱跳。回到闺房,心如荒草。也许,在时间无涯的荒野,不期而遇,这应是上苍的缘分。看着窗外的姹紫嫣红,茶饭无思,相思如幻。他是谁呢?他从哪里来?他还好吗?

一连串的问题,没有解答。可心儿偏偏想要知道,一切关于他的消息。这时,贴身丫鬟递过来一杯茶。看着氤氲的茶香,思绪如缕,早已飘到窗外。丫头笑了:“小姐莫不是中意昨儿见得那位公子?”

“死丫头,胡言乱语,看我不拧你的嘴。”贾午道。

丫头察言观色,小姐嘴上虽这么说着,可一提到那位公子,眼角都笑了。她知道,说道小姐心里去了,便道:“小姐,这位公子我认识。是魏时司徒韩氏的后人,单名一个‘寿’字。”

“啊?你怎么会认识韩公子?”贾午吃惊的问道。

“小姐有所不知,我在入府之前,曾在韩家做过下人,因此有几面之缘。这位韩公子不仅姿容俊朗,且多才多艺,正人君子。”丫头不忘了给旧主人美言。

贾午听了,心内更喜。可是,怎么才能有机会认识这位玉人呢?她斜倚在床头暗自思忖:“总不能,偷偷去约会吧?要是让父亲知道了,要打断腿的。”

正在唉声叹气,丫头聪明至极,道:“小姐是大家闺秀,不便出门。而我与旧主人有几面之缘,现在又是贾府的丫头,想来能见到韩公子,不如让我去试试韩公子的心意?”

“也好。”贾午道。“不过,此事千万不能让父亲之道。”

“知道的,小姐。我去了。”丫头道。

“慢着。”贾午叫住丫头,从枕下拿出一个香囊,道:“这是西域进贡来的绮罗香,奇香无比,香囊佩在身上,经月不散。本是皇家贡物,皇帝赏赐给了父亲,父亲觉得应是女孩儿家喜欢,便给了我。你把这个给韩公子带去。”

“知道了,小姐。”丫头说着,“这是小姐的定情信物,我将当面馈赠韩公子。”

李商隐笔下的典故:贾午与韩寿的爱情故事

韩家,韩寿正日开卷诵读。听书童进得书房,道:“公子,贾家派了一个丫头过来,说有要事与公子禀报。”

韩寿十分纳闷,此前贾充有事,定是打发男丁,这次怎么会是女眷?心中想着,但还是对书童说:“让他进来吧。”

丫头进了书房,拜道:“问公子安。”

韩寿看了一眼这丫头,见她有几分眼熟,但又想不起在哪里见过。开口道:“姑娘找韩某为何?”

“公子贵人多忘事,我曾扶侍公子,明绿绮。现在贾府当差,是贾公二小姐的贴身丫鬟。”

“哦!”韩寿单手支起额头,似乎有点印象。便道:“绿绮姑娘今日所来何事?”

“公子有所不知,我家老爷那日宴饮,小姐偶然一瞥,见公子便茶饭不思,心向往之。可苦于无缘与公子相会,绿绮便自告奋勇,云是公子旧人,想着公子为人和善,便前来通禀。我家小姐花容月貌,温柔贤淑,即便西施、昭君都无以为比。”

韩寿一听,回想当日宴会,怪不得,总感觉有双眼睛在盯着自己,当时只道是喝多了,看来所感非虚。便道:“感谢小姐的一番美意,寿受宠若惊,若有佳人相念,寿必当全力以报。”

绿绮见此,便抽身拿出香囊相赠。韩寿拿在手中,心中狂喜,回身向岸上,拿起扇子的扇坠,道:“此玉一直跟随寿多年,见玉如见寿,烦请姑娘回赠你家小姐。”

良辰美景奈何天。自此,绿绮鸿雁传书。这一日,韩寿对绿绮道:“姑娘,寿仰慕小姐久矣,朝思暮想,思之一见。怎奈贾府森严,无缘相会,心中怅然若失。”

绿绮道:“公子如若真心,今日三更听来。我暗自招呼,您逾墙而过,我自当遣散其他仆从。”

韩寿大喜。韩寿第一次觉得,这一日是如此漫长,日头转了几个圈亦没有下山。好不容易等到夜半更深,韩寿一身夜行装,怎么感觉自己都像强盗。“唉,为了红颜一笑,即使死于乱棍之下,亦值得此生。”他想着,见贾府后花园,按照绿绮的嘱托,走到最矮的一截,这里就是了。韩寿好身手,一个鹞子翻身,纵入贾府。

贾府此时,下人们都睡了。值班的家丁恐怕都被绿绮想办法支走了。绿绮在暗处,见韩寿进来,赶紧碎步带他到小姐的闺房。此夜,闺房之内,两两相见,红烛相映,两情相依,风光旖旎。

李商隐笔下的典故:贾午与韩寿的爱情故事

第二天,贾午去给父亲请安。贾充见了女儿自然高兴,可总觉得女儿不同往昔,今天怎么了这是?但又说不上哪不对。但眉头若隐喜,若隐忧,若隐情。知女莫若父,贾充看着女儿,想来午儿年方二八,应该是动了春思的年龄。可,这闺思之人会是谁呢?

女儿家心事,做父亲的不好直言。可贾充留了个心眼,可是谁呢?这一日,贾充又宴请宾客。一股奇香扑鼻而来,贾充大吃一惊:“这不是小女午儿身上的香吗?怎么会从这小子身上传来?莫不是他与我的女儿私通?”

李商隐笔下的典故:贾午与韩寿的爱情故事

贾充不动声色,却暗中派心腹,道:“盯着后园,看小姐有没有异常。”心腹会意。这一晚,韩寿如约而至,可这一次,贾府非同寻常,见火光四起,韩寿修长的身影在四射的火把下一览无余。贾充走出来,道:“小子,果然是你。,说,应该怎么处置你!”

这时,贾午听见动静,已经跑过来,道:“父亲息怒。”她不顾一切挡在韩寿面前,道:“父亲,是午儿的主意,您要处罚,就处罚我吧。与韩公子无关。”

贾充一听,怒甚。道:“无耻的丫头,反了!家门的脸都让你丢尽了。好,今天我就连你一同打死为止。”

这时,贾充妇人郭氏走过来,道:“老爷息怒!我看韩公子一表人才,平日里老爷没少夸赞韩公子为人耿直,做事认真,懂得章法。他对午儿亦是真心,午儿年纪也不小了,我看道是一桩美满姻缘。”

贾充放下棍子,长叹道:“唉!我本欣赏你为人,可你向我提亲就是,何故做此偷鸡摸狗之事。”

韩寿和贾午跪在地上,低头不语。贾充心疼女儿,转头对韩寿道:“家丑不可外扬。明日派人上门提亲即是。”

韩寿大喜。

有情人终成眷属,一段良缘从此传为佳话。

李商隐笔下的典故:贾午与韩寿的爱情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