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州柿村吹响军民共建美丽乡村“冲锋号” “造血式扶贫” 结出累累硕果


华州柿村吹响军民共建美丽乡村“冲锋号”     “造血式扶贫” 结出累累硕果

“我当兵这三年是家乡变化最大的三年,也是部队来村扶贫的三年,作为一名退役军人,别提多自豪了!”华州区高塘镇柿村刚退伍回村的赵浩辉站在村里刚落成的远程卫生室前感慨道。

华山脚下的柿村是方圆有名的革命老区、渭华起义的发源地,这片红色热土,多年来因耕地资源少等因素限制,经济条件极差,2015年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26户446人。2016年9月,军委后勤保障部将柿村选为定点扶贫村,并将联勤保障部队驻陕某部政委高海科选为帮扶抓建的主责人,在这片红色土地上吹响了军民共建美丽乡村的“冲锋号”。

华州柿村吹响军民共建美丽乡村“冲锋号”     “造血式扶贫” 结出累累硕果

官兵给柿村设计建设的党建活动室内景

扶贫先扶志

贫困户自觉当宣传员

“起先我也迷茫过,但高政委和咱部队上的同志鼓励我,让我参加猕猴桃种植技术培训……”站在自家猕猴桃示范园里,村民郭铁栓说。“以前咱哪敢想什么致富啊,啥产业扶贫咱都不懂!”郭铁栓说。“扶贫工作刚开始时真是困难,当地村民积极性调动不起来,生怕辛辛苦苦挣得钱打了水漂……”高海科回忆说。

起初村民们都认为部队扶贫是走个形式。为改变村民疑惑,高海科深入田间地头请教老农耕种学问,带头宣讲国家精准扶贫的优惠政策;让致富带头人讲述脱贫故事;组织贫困群众代表和镇村干部到河南兰考等地参观学习,帮助大家开阔眼界、坚定信心。

如今的郭铁栓已有三四十亩猕猴桃,成了远近闻名的致富带头人,还自觉担任了军地携手脱贫攻坚工作的义务宣传员。

产业扶贫

村民领取分红乐呵呵

贫困户脱贫自信心树立起来了,如何实现“输血式扶贫”到“造血式扶贫”的转变,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循环产业的现实问题又成了悬在官兵们心头的一件大事。

在高海科的积极协调下,由军委后勤保障部投资175.5万元、政府扶贫专项资金200万元、贫困户自筹资金100万元,占地18亩的500KW光伏发电站如期竣工并入国家电网。2018年4月起至今已为100户贫困户连续3次分红,户均收益5000元以上。

“以前我全年收入不到两千元,这下光伏项目就能分4000元,生活再也不愁了!”63岁的郭庚戌高兴地说。让老郭更想不到的是部队还帮村上建起了网络信息中心,他家两亩多的猕猴桃还未挂果就有商家主动找上门来收购。此外,由部队投资436万元还建成了160亩清水莲菜生态园扶贫工程;投资109万元的60亩扶贫柿子林预计今年就能挂果。目前,该村贫困户由三年前的126户446人减少到现在的16户36人。

自帮扶以来,作为军委后勤保障部和郑州联勤保障中心两级定点扶贫抓建主责人的高海科政委成为“编外第一书记”。高海科告诉记者,以党建扶贫模式吹响扶贫工作“冲锋号”,光伏发电站与清水莲菜产业示范园让革命老区焕发“新面貌”,投建爱心超市和具备远程医疗的村级卫生室,让帮扶政策真正“暖民心”,发挥部队特有优势,精准扶贫,帮扶解困,为陕西省脱贫攻坚工作贡献了力量。

柿村党支部书记郭焕民告诉记者,目前部队已先后投入扶贫资金930万元用于村上建设,在部队的帮扶下,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三年来,联勤保障部队驻陕某部官兵参与扶贫开发打造的扶贫示范村已成为驻地脱贫攻坚工作的样板,官兵曾经许下的帮助脱贫致富诺言,也正在逐一变成现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