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油翁》被選入教科書,卻刪減了最後一句,這究竟是為何?

我們都知道,選定教材,是一件需要非常謹慎的事情。因為你需要對孩子做出良好的指導,所以,在選擇課本的時候,一定都要是積極正能量的。在義務教育中,有一篇叫做《賣油翁》的文章,引起了眾人的關注。因為他被選入教科書之後,卻神奇的消失了最後一句話,這究竟是為什麼?

《賣油翁》被選入教科書,卻刪減了最後一句,這究竟是為何?

其實,我們得首先來看看賣油翁這篇文章講得是什麼。這是在說宋朝有一個叫做陳堯諮的官員,他這個人其實是不錯的,只不過有些時候會很急躁,還有一些盛氣凌人。他在射箭的場子裡射箭,覺得自己的本事非常厲害,是沒有人能夠媲美的。但是,在旁邊看著的買油的老翁,卻只是看著他搖了搖頭,這讓陳堯諮有些不滿,他想,這人是不是瞧不起自己。於是乎,他就向這個老翁發問。

誰知道,老翁聽到之後,就說,這個憑我倒油的經驗中其實就可以懂得了。之後,老翁就拿起自己的葫蘆放到了地上,然後把一個銅錢放到了葫蘆的口上,之後,他就開始倒油。老翁的油倒進葫蘆裡面,但是錢幣卻沒有被弄溼。做完這一切,老翁淡定的說,沒有什麼別的奧秘,就是手法熟練罷了。然後,明白這個道理的陳堯諮,就笑著將老翁送走了。

《賣油翁》被選入教科書,卻刪減了最後一句,這究竟是為何?

以上就是我們學習的課本中的知識。在課本中,這個故事到這裡就結束了,而我們從這個課本中瞭解到的,就是關於熟能生巧的故事。這似乎在告訴我們,有些時候,我們不必懷疑自己,因為有些事,是可以逐漸練熟被別人掌握的。但你以為這就是賣油翁最後的結尾了嗎?其實,在原版中,歐陽修還有總結性的一句話,那就是:“此與莊生所謂解牛斫輪者何異?”

這其實與文章內容是非常搭的,他們三個典故中,表達的中心思想也都是一樣的,那為何這句話就被刪了呢?我們可以想想,如果這句話存在,那就意味著孩子們,不僅僅需要學習這個典故,還需要學習一下何為庖丁解牛以及那個輪扁斫輪。可以說,如果這樣,一來二去的,孩子們的學習負擔又會加重,所以,同樣都是熟能生巧,有一個故事就夠了。

《賣油翁》被選入教科書,卻刪減了最後一句,這究竟是為何?

這下,你是不是可以理解為何要刪掉這句話。這句話對於大多數成年人來說,接受它是輕而易舉的,但是對於小朋友來說,學習這個內容,還是很痛苦的,雖然掌握的典故好是一件好事,但超出自己能力範圍的可以割捨的是應該割捨的,不是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