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景視覺集中起訴山東十餘家企業 一張圖索賠一萬多數“打包”和解

全景视觉集中起诉山东十余家企业 一张图索赔一万多数“打包”和解

15日,全景視覺官網顯示已暫停關閉。

全景视觉集中起诉山东十余家企业 一张图索赔一万多数“打包”和解

全景視覺2017年年報截圖

4月15日,一批“侵害作品信息網絡傳播權案”在濟南中院開庭,案件原告均為北京全景視覺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全景視覺”),被告則是來自山東的十餘家企業,涉及多個行業,當天絕大多數案件,雙方選擇“握手言和”

齊魯晚報記者 馬雲雲 崔巖 時培磊

保全上百張圖片每起案件只起訴一張

據此前的開庭公告,被告方包括浪潮、韓都衣舍、濼口服裝城、金象山等十餘家山東本土企業。15日,由於案件數量多,這批案件分上、下午兩場進行。

兩名被告企業代理人向記者提供的起訴狀顯示,全景視覺案由為侵害作品信息網絡傳播權糾紛。該公司認為,作為中國本土領先的視覺內容生產及授權機構,視覺內容授權是其主要盈利來源。目前網絡中對視覺內容的盜版使用、非法轉載等侵權行為嚴重影響到該公司的生存和發展,為此全景視覺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財力進行維權,但仍不足以彌補盜版侵權給原告造成的損失及影響。

記者從幾名被告企業處獲悉,雖然全景視覺指出其有數十甚至數百張照片侵權,並已保全,然而在4月15日的法庭上每起案件卻僅僅起訴了一張。全景視覺代理人拒絕了記者的採訪要求。根據起訴狀,就侵權的一張圖片,全景視覺方面要求判令被告立即停止使用原告享有著作權的攝影作品;判令被告在其微信公眾號就侵權事實向原告發文公開致款;判令被告賠償原告著作權侵權賠償金及其他費用共計人民幣10000元。

“說我們侵權500多張,怎麼只起訴一張?”對於其中一名被告代理人的疑惑,一位業內人士表示,起訴單張照片的訴訟成本更低,同時又可以將其他侵權的照片一併打包處理,對全景視覺來說,可以節省不少費用。

不僅如此,與此次濟南中院集中開庭的十餘起案件一樣。全景視覺常用的手段就是批量訴訟,往往要在一個城市攢夠十來起,對一家企業也會集齊幾十張侵權照片再起訴,這樣可以有效節省成本。

絕大多數照片以打包價“握手言和”

濟南本土某知名公司代理人王雷(化名)曾與全景視覺打過交道。去年,該公司也曾被全景視覺方面起訴,“當時保全了差不多50張照片,也是起訴一張。”王雷介紹,當時對方曾提議和解,但王雷所在公司堅持由法院判決。後來法院判決全景視覺勝訴,其公司賠償600元。

然而,令王雷公司意想不到的是,通過去年的訴訟,解決的僅僅是一張照片。該公司今年再一次收到法院傳票。此次全景視覺同樣是起訴一張照片,同時保全了該張圖片在內的47張圖片。記者看到,起訴的照片2016年2月21日用於該公司企業微信公眾號中一篇養生類文章。“這些圖都是網上搜的,沒有標註版權聲明,也沒有打水印。”在王雷看來,自家企業微信公眾號並沒有多大人氣,沒想到卻引來了全景視覺的起訴。”

不只是王雷,當天這些涉及侵權圖片的網頁閱讀量很多都是幾十到幾百的閱讀量。

15日,在看到大多數案件調解或撤訴後,王雷也做出了同樣選擇。“這次再賠一張,剩下的呢?再打官司?”最終,王雷此次包含已保全在內的所有照片以打包價格“握手言和”。據悉,這類案件中,打包價格一般遠低於單張價格總和。值得一提的是,下個月還有一場與視覺中國的官司在等著他。

記者梳理已公開的裁判文書發現,在全景視覺起訴的案件中,法院基本不會全額支持全景公司主張的賠償數額,而是根據實際情況判決賠償數百元至數千元不等。並且在大多數情況下,雙方和解,全景視覺撤訴或按撤訴處理。

多位被告公司負責人表示,與法庭判決相比,全景視覺更傾向於調解。一位常年接觸知識產權案件的律師分析,調解率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全景視覺訴訟手段合法,證據鏈條完整,為節約資源,企業也願意息事寧人,接受調解。“徹底解決,不想留後遺症。”一家被告企業代理人說。

賠償不是目的“他們想要的是合作”

受視覺中國事件影響,作為同類型網站,全景視覺也進入大眾眼簾,被發現售賣國旗、黨旗、黨徽圖案以及偉人肖像等圖片。

此事讓被告企業重新審視全景視覺。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被告代理人說,之前有人網絡上曝光稱,在全景視覺起訴自己企業的保全資料中,竟然有國旗照片。如果企業確實侵權了,願意賠償,但此事發生後,他也會考慮,對方保全的是不是別人不知情的照片?照片到底是誰拍的?

多位業內人士透露,其實每起案件的幾千元賠償還不是全景視覺最想要的。“他們想要的是合作”,也就是“維權式營銷”,雙方庭下調解或簽訂制式合同,約定圖片授權的範圍、使用期限、什麼渠道、費用等,比如某個企業用某一類照片較多,可以簽署特定這一類合同,將對方發展為客戶、雙方成為合作伙伴,侵權一事就不再追究。

“怎樣才能不侵權?”現實中,有這樣疑惑的人不在少數。一家企業在百度上就能搜到可免費使用的字體,在公號中使用後不久,就收到了律師函和傳票。業內人士說,這可能有兩種渠道:一則可能是著作權人故意把產品散播出來,造成所謂“釣魚式維權”;二則可能是被第三方侵權後放到了網上。對普通人而言,簡直防不勝防。

對於著作權人的“緊追不捨”,山東眾成清泰(濟南)律師事務所律師張嶸林認為,這是社會進步的表現,但權利方和使用方意識提升的腳步並不一致,權利方的維權意識非常強了,而使用方的意識還沒跟上,用法律武器維權,也是鼓勵個人或企業尊重知識產權,鼓勵國家智力成果的蓬勃發展。不過也應當有合理的邊際,尤其對於侵權人不存在惡意的,或者聯繫不到作者本人等情況,不建議動輒提起訴訟。

律師說法:

不過,並不能否定視覺中國事件的積極意義。資深攝影師張新明(化名)曾與某圖片庫合作過,簽約後,照片一旦被第三方平臺使用,圖片庫方會為其返利。他告訴記者,一味指責圖片庫方盜圖現象,其實傷害的還是整個圖片行業。該攝影師也曾有過多次圖片被盜用的情況,但並未進行過維權,“成本太高,也麻煩。”他說,如果將所拍攝圖片授權給圖片庫,一旦被侵權會由圖片庫為其維權,的確可以更好地維護其合法權益。

“不能因為‘維權式營銷’這種手段,就不去保護正當權益者。”多位被告企業直言,用了侵權照片的確應當付出相應成本,尤其視覺中國事件發生後,讓他們開始正視版權問題,版權意識在提升。“以後我們會盡量用原創照片,用其他渠道的也會小心。”想到將來,王雷表示會更加謹慎。

山東新亮律師事務所律師王新亮也認為,儘管公司的行為涉嫌用維權的方式來營銷,但如果使用人確實侵權了,而且版權所有方要求的賠償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起訴侵權的行為本身是沒有任何問題的,當然至於起訴方主張的賠償額度法院會不會採納,則要根據實際情況來看。而如果起訴方沒有版權,就沒有辦法主張權利。王新亮建議,使用人在使用圖片時要加強版權意識。

山東大明律師事務所律師王振東則對攝影師和創作者提出建議,他認為目前這一群體的自我保護意識還較低,建議及時將作品申請作品登記。齊魯晚報記者 馬雲雲 崔巖 時培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