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一份審計報告,如何快速抓取有用信息,深度瞭解企業情況?

拿到一份審計報告,如何快速抓取有用信息,深度瞭解企業情況?

本人負責的需要對外披露年報的項目,昨日都已經出具審計報告,2019年報審計工作告一段落。現在又馬不停蹄的去做一個收購業務的前期財務盡職調查。前幾天收購方把擬被投資方的審計報告發給了我,說是白天一到現場就要跟企業老總,開訪談會議。那麼深夜裡,我就邊閱讀這份審計報告,邊總結一下拿到一份審計報告應該關注的哪些重點,分享給大家。

出具審計報告的事務所

出具審計報告的事務所如果是國際四大、或是國內八大會計師事務所,那麼可信度就會偏高一些;當地沒有證券資質的小所出具的審計報告,可信度大打折扣;

審計報告如果很薄,財務報表附註部分就列個明細,基本上可以確定是照搬科目餘額表;正規的審計報告,光是會計政策的描述就要30多頁紙;3頁審計正文,12頁財務報表,剩下就是財務報表附註,一份優質的財報沒有個70頁,基本可以說是臨時趕工,照搬企業賬套;

小所的組織形式,現在還是有限責任公司;大所得組織形式,都是特殊普通合夥企業

審計報告意見類型

審計意見類型有三種:標準無保留意見、保留意見、否定意見;99.99%的審計報告都是標準無保留意見,如果碰到保留意見、否定意見意見,被收購企業就存在重大問題了。

財務報表

看到財務報表部分,看錶過程如下:

拿到一份審計報告,如何快速抓取有用信息,深度瞭解企業情況?

【1】看公司的規模

例如這家公司總資產17年度金額5.09億;實收資本2個億;

【2】看資產的構成

例如這家在建工程金額2.33億(明天訪談時,詢問老總,這些在建工程何時能夠完工投產、實現效益),在建工程金額減少3000多萬,固定資產增加4000多萬,存貨5000多萬,是否是因為這個3000多萬的設備或是生產線投產所致,結合財務報表附註部分,得知存貨期末餘額主要為半成品;預付賬款大幅度增加,應收賬款基本沒有增加,可以說明公司尚處於經營準備期,尚未進入正常經營。

拿到一份審計報告,如何快速抓取有用信息,深度瞭解企業情況?

【3】看負債、權益的構成

首先看得有多少借款,例如這家企業增加了7000多萬的借款;就要考慮這些後續實施盡職調查程序時,重點關注這些貸款是否用公司資產抵押;何時到期?如果馬上到期,告訴收購方可以作為談判收款的籌碼,也可以規避收購人一些財務風險;其次,看應付賬款金額多大,其增加金額是否與存貨變動相一致;如果存貨大幅度增加,應付賬款缺大幅度減少或是維持較低水平,這家企業肯定有問題;完全不符合普遍的賒銷模式,存貨的變動應當以應付賬款正相關波動,只是各行業各公司的相關係數不一致而已;再其次,需要看應交稅費餘額情況,是否存在較大稅額未支付,警惕長期未繳納稅金,收購後可能被稅收處罰的可能。

收購收購,最終的目前是要達到控股,收購前,原股東對公司的經營承擔主要這人,收購後,收購方就需要對被併購發負責。所以很多事情都需要在收購前解決,例如原有股東大量佔用公司資金、公車私用、長期未繳稅款,存在較大稅務風險,需要完稅後再收購或是原股東做出承諾。

長期負債部分,一般除了政府補助以外,不會有其他項目,需要了解政府補助的內容、如何分攤結轉其他收益。瞭解一家公司有哪些補助,是判斷一家公司未來發展重要指標,動不動得到科技局、省財政、地方財政、街道配套資金補助,要麼就是這家企業主要負責人有威望,要麼就是這家企業的經營內容得到國家的支持。

【4】看經營情況

拿到一份審計報告,如何快速抓取有用信息,深度瞭解企業情況?

看營收規模多大,簡單計算一下毛利率是多少?像這家企業,營收規模5464.57萬,營業成本4942.95萬元,毛利率只有9.55%,明顯不合理,正常這樣的企業只能喝西北風去,毛利率不足10%,再扣掉三費之後,有沒有利潤就不知道了,餘額寶利率還能事項2%-3%,而且是純收益,對於企業來說,花費大量資金生產銷售,還需要費心去管理,淨利率沒有個10%以上,何必要去遭這個罪,一天累死累活的還要擔心這麼多員工怎麼養活。

這家公司營收規模增加一倍,管理費用增加近5倍,原因為何?需要等盡調時仔細查查。

【5】現金流量

一般三張表中,基本不會看現金流量表,內行人都知道,現金流流量表採用間接法編制;每個人編制的結果都會有所不同。不過有幾個指標還是可以參考,例如銷售收款金額、支付職工金額等

總結,財報基本的閱讀思路,就是先總體瞭解一下,然後再逐項分析財務報表的項目,分析的時候需要結合財務報表附註部分。像馬上要去的這家公司財務表中存在眾多疑點,財務表格式的還是舊格式,附註披露的過於簡單,5000塊錢搞定的審計報告財報可信度大大折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