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发展现状

我国农业发展水平大多时候处于世界领先的位置,也因此在饮食文化、茶文化、酒文化方面有着深厚的品牌积淀,形成了许多百年乃至上千年的老字号品牌。我们现在却有很多特色农产品有名品没名牌,在国际竞争中始终矮人一头。一些有传统出口优势的农产品,在国际上占据的也是低端市场。可见,农业品牌非常直接地体现出了农业竞争力的强弱水平。从目前来看,我们的农产品竞争优势不强,究其原因是生产技术滞后,品牌意识不强,质差量少,服务水平不高,多头发布和多头管理缺乏必要性等。这是我们现代农业发展的一大障碍。

我国农产品市场主体发育不良。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形式,农业生产者大多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农业产业化程度低下,农业企业数量少,实力弱,我国农业基本上是零散产业。农户和农业企业是我国农产品的市场经济主体,他们生产规模小,难以有效开展品牌化经营。因为规模小,成本则高,收益低,资金积累慢,无力进行生产创新和新技术开发,农产品的品质难以保证。另外,也无力开展市场营销活动,建立自己的市场营销渠道,宣传推广自己的品牌。

农产品种植结构相似,后期加工粗糙。我国各地区之间的种植结构十分相似,没有根据当地不同的自然条件或是技术条件合理地安排种植种类,这样就忽视了农产品的区域适应性,导致失去该地区特色的农产品。在农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大量的掺杂农药和化肥,致使土壤的盐碱性加重,农产品的食用性和美味度都大打折扣。我国农产品的加工过于粗糙,造成整个农产品的附加值太低,整体品质不高。我国目前在科技方面的投入还有很大的差距,高新技术设备不能满足农产品进行精深加工的需求。

农产品市场主体品牌意识薄弱,品牌管理落后。农户和农业企业缺乏市场经济运作观念,多年来的小农思想使他们习惯性地将农产品看作是产品而不是商品,对于品牌在促进农产品销售和加强竞争中的作用缺乏认识,更缺少品牌经营的意识。真正懂得营销,运用现代营销理论实施品牌经营的农产品生产经营者极少。即使一些农业企业有一定的品牌意识,在制定品牌经营的战略和策略、进行有效的品牌管理方面,也还有许多不足,影响我国农产品品牌的快速成长。

农产品品牌相对量少,发展速度缓慢。从农产品的相对量看,目前我国注册农副产品商标量,约占我国商标注册总数的20%,农产品品牌增长速度仅为商标总数增长速度的45%,其增长速度明显低于商标整体发展速度;我国农产品品牌化程度很低,除了传统的名优特色农产品品牌外,新开发的品牌农产品过少,市场竞争力不强,未能较好地显现名牌效应。目前国产香蕉“万顷沙”、“莞香”、“香山”、“唐”等地方品牌已相继崛起,但其覆盖范围大都仅限于所在县、市,还没有一个品牌的覆盖面能够超出自己的行政管理区。

传统品牌农产品缺少创新和保护,市场竞争力下降。我国传统的名牌、优质、特色农产品以前在国际市场有很强的竞争力,如茶叶、水果、丝绸、生猪等。但这些知名品牌大多为区位品牌,以地区来命名。这些大而统的牌子,实际上变成一种准公共资源,缺少维护和创新,加上假冒伪劣产品泛滥,严重削弱了这些名牌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另外,有些传统名牌农产品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其特色正在逐渐弱化,有些品质下降、退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