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皆是籠中鳥,精神病院就是翻版的人間

世人皆是籠中鳥,精神病院就是翻版的人間


你認識的人裡面,有精神病患者嗎?

你對精神病患者,最真實的感覺是什麼?

你對精神病康復醫院,又有什麼樣的印象?

在自己以前的印象中,精神病患者不是正常人,他們一會痛苦哭泣,一會又放聲大笑,肢體動作誇張詭異,說起話來前言不搭後語,瘋起來的時候,五六個壯漢不能近身。

上學那會,在縣城的街道上,總能看到幾個的乞丐模樣的男人,像從土堆泥巴里鑽出來一樣,他們會出其不意的從小巷裡竄出來,撿拾垃圾桶裡殘留的事物,緊跟著婦人和小孩,把他們嚇的蹲在原地,嚶嚶地打開哭腔。

時間久了,路邊擺攤的大姨和開店面的大叔,會告訴人們,這是哪個鎮哪個村的小夥子,考大學沒中,就瘋了,或許也有另外的版本,快要結婚的媳婦跟別人跑了,人一下子接受不了打擊,就變成了精神病。

那時候,人們的經濟情況不好,刨過一家人吃飯日用和孩子教育的費用,家裡再出一個精神異常的人,對一個家庭來說,不僅僅是心裡的痛楚,更會讓整個家庭蒙羞。

條件好一點的家庭,會把人送到精神病康復醫院,但因為醫學對於重度精神障礙的治療並沒有痊癒的辦法,加上精神障礙類疾病康復的週期漫長,即便治療好轉,出院後也不能夠保證不再復發。

一些家庭,會把久治不愈的重度精神障礙患者,長久地託付給精神康復醫院,讓他們度此殘年。

經濟上實在無力承擔的家庭,從醫院接回無法繼續治療的病人,在保證他們吃飽穿暖的同時,任由他們自由活動。

日子久了,父母去世,一些重度精神障礙的患者,即便兄弟姐妹和親友仍在,卻遺忘了在外流浪的他們。


1.籠中鳥的隱喻


學生時代,跟老家的同學嬉戲打鬧時,常會冒出一句:“是不是某某院的牆倒了,把你放出來了。”這個某某院,就是老家的精神病康復醫院。

玩笑的話語,卻築起了一道冷漠的高牆,精神病患者被劃入那個另類的區域,困守在遠離人群的牢籠。

而提起精神病康復醫院,很多人眼前浮現的畫面是高牆電網、強制鎮定、電擊治療、五花大綁,讓人心生畏懼,而精神病醫院對於世人來說,更是一個神秘的存在。

幾天前,看了這部時長53分鐘的記錄片,對精神病康復醫院,才有了不同於以往的概念。


世人皆是籠中鳥,精神病院就是翻版的人間


“我們每個人都是一隻小鳥,或在天空,或在牢籠。”這是記錄片中,一位精神病患者對人的解讀。

世人皆是籠中鳥,精神病院就是翻版的人間



世人皆是籠中鳥,精神病院就是翻版的人間



人如果小鳥,可以高飛,卻要躲避偷獵者的槍口,還有暴曬與雨淋。

如果是小鳥,可以棲息,卻先要找到一個能提供食物與水的土地。

任何想要得到的同時,都需要克服諸多的障礙,這些障礙,都是束縛的牢籠。

而活著的人,時時刻刻,無一例外,皆在牢籠。


2. 活著的意義


活著是為什麼,人生的意義是什麼?

這是一個我們在刻意逃避的問題,面對這樣的拷問,我們要麼在心裡給出一聲”呵呵“,要麼把它上升到虛無縹緲的高度。

而精神病患者的回答,乾淨利落,更像是一股清流,沒有一點人工痕跡。

世人皆是籠中鳥,精神病院就是翻版的人間


世人皆是籠中鳥,精神病院就是翻版的人間


世人皆是籠中鳥,精神病院就是翻版的人間


世人皆是籠中鳥,精神病院就是翻版的人間


世人皆是籠中鳥,精神病院就是翻版的人間


他們反而比所謂的正常人,看的更通透,活得更明白。

世人皆是籠中鳥,精神病院就是翻版的人間


世人皆是籠中鳥,精神病院就是翻版的人間


世人皆是籠中鳥,精神病院就是翻版的人間


世人皆是籠中鳥,精神病院就是翻版的人間


世人皆是籠中鳥,精神病院就是翻版的人間


3.家是什麼


對於家的概念,受訪的精神病患者跟大部分人的理解,出奇的一致。

世人皆是籠中鳥,精神病院就是翻版的人間


世人皆是籠中鳥,精神病院就是翻版的人間


世人皆是籠中鳥,精神病院就是翻版的人間


世人皆是籠中鳥,精神病院就是翻版的人間


他們的回答中,也不缺乏柔軟和溫情。

世人皆是籠中鳥,精神病院就是翻版的人間


世人皆是籠中鳥,精神病院就是翻版的人間


世人皆是籠中鳥,精神病院就是翻版的人間


世人皆是籠中鳥,精神病院就是翻版的人間


4.被遺忘的人


世人皆是籠中鳥,精神病院就是翻版的人間


世人皆是籠中鳥,精神病院就是翻版的人間


他,本是擅長歌舞的演員,卻在這裡困了三十年,從二十四歲的靈活的肢體,到五十四歲略顯僵硬的動作。

紀錄片沒有講述,他到底經歷了什麼樣的人生變故,以及在這裡一萬多個白天黑夜的時光是如何度過的。

只知道,病情好轉的他,再也沒有走出這個與世隔絕的空間。

世人皆是籠中鳥,精神病院就是翻版的人間


世人皆是籠中鳥,精神病院就是翻版的人間


住了十年的他,因為酗酒造成的精神性障礙入院,病情已愈,有兒有女,卻沒有人再接他出去。

養老院的十年,一年兒女只來看他一次,一次就來幾個小時。

剛開始,住院的費用還有人繳,到後來,連醫院的欠費,都沒有人理會,更不用說還能再見上一面。


5. 弱肉強食的法則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會有資源的爭奪,也避免不了以強凌弱的事情,而精神病康復醫院,同樣不是化外之地。

世人皆是籠中鳥,精神病院就是翻版的人間


世人皆是籠中鳥,精神病院就是翻版的人間


世人皆是籠中鳥,精神病院就是翻版的人間


世人皆是籠中鳥,精神病院就是翻版的人間


鏡頭裡,沒有刻意隱去攻擊性的東西,也不予評價,只是用鏡頭客觀地記錄下來。

即便是有傾向性的觀點,都是通過精神病患者的自我表達和日記,來抒發出來。


6. 因為愛情


世人皆是籠中鳥,精神病院就是翻版的人間


世人皆是籠中鳥,精神病院就是翻版的人間


世人皆是籠中鳥,精神病院就是翻版的人間


世人皆是籠中鳥,精神病院就是翻版的人間


世人皆是籠中鳥,精神病院就是翻版的人間


這位老人,患有雙向情感障礙,已經痊癒,卻因為哥哥患有嚴重的眼疾,不能接她回家。

在精神病康復醫院,一住就是34年,如果沒有意外,她的餘生也將在此度過。

而對於愛情,即便在這裡的被限制自由的環境裡,她對愛情的態度,足以讓我們慚愧。

比照深陷情感糾葛裡的健康人,她要勇敢和坦蕩很多。

後記:

精神病患者,和患其他病的人一樣,需要耗費社會資源,進行自救和他救,僅此而已。

疾病,是個人的災難,家庭的重創,更有利益的算計和不理解的目光。

疾病,透射出不完美的人性,卻也包含著珍貴的微光。

如果生命的終點都是一樣,願現在病痛中的人,和以後也將深陷病痛的我們,永遠心懷希望,給必然走向衰老和死亡的過程,多留下一點意義。

圖片來自:紀錄片《人間世》之《籠中鳥:揭秘精神病患者的生存狀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