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醫療格局初定 平安好醫生(01833)市佔率超70%

政策紅利不斷釋放,“互聯網+醫療健康”行業發展勢頭持續高漲,“互聯網醫療第一股”平安好醫生(01833)通過提供便捷的、優質的在線醫療健康服務,在流量端形成了著強大的吸附力,市場佔有率超過70%。

4月15日,中國領先的大數據機構易觀發佈最新一期(3月)App Top 1000榜單。榜單顯示,3月,醫療領域APP用戶流量呈整體回暖態勢,共有平安好醫生、好大夫在線、微醫3家APP進入榜單。其中,平安好醫生在用戶數量、活躍度及市場佔有率等核心數據維度均遙遙領先。

互联网医疗格局初定 平安好医生(01833)市占率超70%

數據顯示,平安好醫生的月活躍用戶數(MAU)相當於榜單內其他同類APP總和的3倍多。同時,在行業最主要的在線問診市場,平安好醫生的市場佔有率超過了70%。

據智通財經APP瞭解,易觀在今年1月發佈的行業分析報告中認為,平安好醫生的持續高速發展一方面源於市場的擴大,另一方面則是平安好醫生構建的“一站式”的醫療服務模式,滿足了用戶日益增長的優質醫療健康服務需求。

透過美國還是中國的新經濟企業發展軌跡可以看到,被互聯網深刻改變的行業最終都會呈現“贏者通吃”的格局,這個邏輯也將在“互聯網+醫療健康”領域得到印證。筆者觀察平安好醫生的發展路徑,流量端的馬太效應越來越明顯。

易觀最新的數據顯示,平安好醫生在“互聯網+醫療健康”領域已經處於“一家獨大”的地位。事實上,“互聯網+醫療健康”行業經過野蠻生長已經迴歸理性,整個行業經過一輪又一輪的洗牌,優質資源不斷向頭部企業集中。而平安好醫生有望憑藉龍頭地位進一步提高市佔率。同時,幾經沉浮,用戶的使用習慣也變得穩定,而平安好醫生通過線上和線下醫療醫院的整合,為用戶提供了一站式醫療服務解決方案,滿足用戶對於便捷優質的在線醫療健康服務的追求。這也意味著,平安好醫生在流量端已經處於強者恆強的不敗之地。

據智通財經APP瞭解,2018年,國務院出臺《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18]26號)(以下簡稱《意見》),明確支持“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直接激發了整個行業的活力。據中投顧問產業研究中心預測,我國互聯網醫療市場規模未來五年(2018-2022)年均複合增長率約為40.12%,到2022年將達到人民幣1754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醫療資源分配不均、分級診療建設緩慢的背景下,“互聯網+醫療健康”成為破解我國國民“看病難”的關鍵,而平安好醫生通過“互聯網+人工智能+自有醫療團隊”的組合,有效助力緩解國民看病難的問題,並以“一站式”的醫療服務模式,滿足用戶對高效優質醫療服務需求,提升用戶體驗。

其中,家庭醫生服務作為核心業務,一直是平安好醫生髮展的重點。根據國際經驗和國內實踐,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是我國政府推動分級診療、緩解“看病難”的關鍵一環。平安好醫生通過“AI Doctor”輔助的自有醫療團隊和外部醫生,為用戶提供涵蓋24X7在線諮詢、轉診、掛號、住院安排、第二診療意見及1小時送藥等一站式服務,整體上打造了家庭醫生服務的綠色通道,以“讓每個家庭都擁有一個家庭醫生”為目標。

據平安好醫生透露,截至2018年12月31日,平安好醫生的自有醫療團隊達1196人、簽約合作外部醫生(均為三級甲等醫院副主任醫師及以上職稱)5203名、覆蓋近400家中醫診所、1300多家體檢中心、1200多家牙科診所和120多家醫美機構。

值得一提的是,平安好醫生的“AI Doctor”人工智能醫療系統由200多位世界頂級人工智能專家組成的AI團隊研發,並經過平安好醫生超4.1億人次諮詢數據的訓練強化,可以覆蓋超過3000種常見疾病,相當於一個24小時在線的全科家庭醫生,可以彌補現實中醫師資源匱乏的不足,滿足用戶日益增長的醫療服務需要和提高醫療服務的效率。

受惠於平安好醫生所提供的便捷的、優質的基礎醫療服務,我國國民的醫療健康習慣也正在悄然改變。據智通財經APP瞭解,平安好醫生2018年全年日均在線諮詢量達到了53.5萬,較2017年增長45.4%,相當於53個大型的三甲醫院日諮詢量的總和,有效緩解了社會醫療資源緊張局面。同時,平安好醫生的付費用戶有2017年的127萬人增加至2018年的236人,實現86.2%的大幅增長,且用戶年付費率由2017年的2.7%提高到2018年的3.6%。

反應到財報上,便是平安好醫生強勁的業績增長趨勢。據年報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12月31日,平安好醫生的年度營業收入達人民幣33.38億元,創歷史新高,同比增長78.7%。其中,平安好醫生的家庭醫生業務的收入達到人民幣4.11億元,創歷史新高,同比增長69.6%,增幅保持在高位。

憑藉著業績的強勁增長,平安好醫生在發佈上市後首份年報後,獲得花旗、摩根大通、匯豐、瑞銀、大和、麥格理證券等知名國際投行的關注,一致認為該公司仍處於早期增長階段,預計隨著用戶數目逐步增加,經營數據也將繼續提升,紛紛給予“增持”或“買入”評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