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泊、水库,鱼类养殖技术,合理放养,这些你需要了解

内陆大水面是内陆大型水域(相对于池塘等小型水域)在渔业上的俗称,主要包括江河、湖泊、水库等。大水面养鱼的方式可分为粗放式鱼类养殖(放牧式养殖)和集约式鱼类养殖两大类。粗放式鱼类养殖(主要是湖泊、水库粗放粗养方式)是大水面养鱼的主体,集约式鱼类养殖(主要有大水面网箱、围栏等有孔圈养方式)是大水面养鱼的补充。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保护意识的强化,大面积的集约式鱼类养殖由于容易造成水域的富营养化,在大水面渔业经营上已逐步受到限制。下面主要就湖泊、水库粗放式鱼类养殖的技术和原理进行阐述。

湖泊、水库,鱼类养殖技术,合理放养,这些你需要了解

一、大水面养鱼合理放养的原理

大水面粗放式鱼类养殖的原理是在不破坏天然饵料资源再生产能力的前提下,.依靠天然饵料生产力获得鱼产品,并保证鱼产品持续高产。

因此,在养鱼前必须根据具体水体的自然条件,确定合理的放养对象、鱼种规格、放养比例和放养密度,结合拦鱼防逃、控制凶猛鱼类、合理捕捞等管理措施。

所谓“合理放养”就是根据大水面粗放式鱼类养殖的原理,采用合理的放养指标和运用合理的管理措施的概括。

湖泊、水库,鱼类养殖技术,合理放养,这些你需要了解


二、大水面养鱼合理放养指标的确定

合理的放养指标主要包括合理的放养对象、合理的鱼种规格、合理的放养比例和合理的放养密度等。

(一)合理的放养对象

放养对象选择原则应除自身生产性能,如经济价值、生长速度、苗种易得性等外,主要要考虑:水体的物理化学性状是否适应放养对象的生存;水体的饵料基础能否保障放养对象形成较大的种群生物量。我国大多数湖泊水库的理化条件适合大部分常规经济鱼类的生存,其天然饵料主要由浮游生物、底栖生物、有机碎屑和水生高等植物等组成,其中浮游生物和有机碎屑是水体中天然饵料的主要成分。

湖泊、水库,鱼类养殖技术,合理放养,这些你需要了解

因此,目前我国大多数湖泊水库的放养对象主要有鲢、鳙、草鱼、鲂、青鱼、鲤、鲫等温和性经济鱼类。它们均具有良好的生产性能,并与湖泊水库的饵料基础相适应,能充分有效利用水体的空间和时间,种间关系和谐互补而不直接竞争。另外,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水体的富养化。在适宜的放养品种中,鲢、鳙多被选择作为大部分湖泊、水库的主体鱼。其原因主要有:;鲢、鳙是世界上淡水鱼类中利用浮游生物效率最高的鱼类;鲢、鳙生长快,个体大,经济价值高;鲢、鳙为中上层鱼类,喜集群,容易捕捞;鲢、鳙的人工繁殖技术和鱼种生产技术成熟,苗种来源有保障。在搭配品种中,草鱼、鲂、鳊为草食性鱼类,中层;鲤、鲫为以底栖动物为食的杂食性鱼类,底层;青鱼为以底栖螺蚌为食的鱼类。

湖泊、水库,鱼类养殖技术,合理放养,这些你需要了解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内陆水域环境条件存在一定的差异,故在放养品种的选择上还需因地制宜。如西北地区的某些盐碱湖泊,其环境条件较严酷,鲢、鳙、草鱼、鲂等在此环境中或生长速度慢,或难以存活。开发这类内陆盐碱水域,瓦氏雅罗鱼和青海湖裸鲤则是可供选择的对象。另外,鲮是我国南方地区(以两广为主)重要的养殖鱼类,该鱼要求水温在7℃以上。有些水体自然经济鱼类种群庞大,如太湖的太湖新银鱼和北方某些水域的湖沼公鱼,其中太湖新银鱼的产量占太湖渔获量的40%~60%。这类水体在选择放养品种时应尽量避免放养与其有较大竞争性的品种。

湖泊、水库,鱼类养殖技术,合理放养,这些你需要了解

(二)合理的搭配比例

各品种的放养比例主要视水体的饵料基础状况而定。

1.鲢、鳙作为主体鱼占总放养量的比例

由于我国湖泊、水库一般比较肥沃,浮游生物种类繁多,非常适于将滤食性的鲢、鳙作为主体鱼养殖。我国绝大多数湖泊、水库中鲢、鳙的放养量占总放养量的60%-80%,有些水库在90%左右。

2.鲢、鳙之间的放养比例

理论上,鲢、鳙之间的放养比例主要依据水域浮游生物组成比例和鲢、鳙自身的生长特性而定。在实际养殖中,它们之间的放养比例是通过生产效果而逐步调整的。大量生产实践证明,我国大部分湖泊、水库中鳙的生长好于鲢,且水体越大,鳙的生长优势更大。这样鲢、鳙两种鱼都能有较好的生长率和肥满度,渔产量也比较高。但在水体富营养化水平高,藻类的生产力和生物量优势大的水域,就应相应提高鲢的放养比例。

3.其他鱼类的放养比例

在以鲢、鳙为放养主体的同时,搭养鲴、鲂、草鱼、鲤、鲫等鱼类,可以充分利用水体的其他各类饵料等资源。放养比例总体在20%~40%。湖泊底栖生物较丰富,搭配比例可相应高些;水库尤其是新建水库和大型水库底栖生物相对贫乏,有时搭配比例不超过10%。具体比例视水域的条件进行调整。

湖泊、水库,鱼类养殖技术,合理放养,这些你需要了解

对于“藻型湖(库)”来说,搭配鱼类在总放养量中的比例大体在20%左右。鱼类种类以鲤、鲫、鲴等底栖杂食性鱼类为主,控制草食性鱼类如草鱼的投放。对于“草型湖”和平原型水库来说,这些水域水生植被茂盛,底栖动物丰富,而浮游生物则相对较少。搭配鱼类在总放养量中的比例大体在40%左右。搭配鱼类中可适当增加草食性鱼类的放养。但水草增殖能力低,过多的草食性鱼类尤其是草鱼的放养会严重破坏水草植物资源,造成水域由“草型湖”向“藻型湖”的转化。长江中、下游多数养鱼湖泊的历史变迁都有类似的经历。因此,草鱼的放养数量必须严格控制,或以“温和”草食性鱼类团头鲈代替草鱼。底栖动物如螺类在过多放养青鱼时也有类似的情况。

湖泊、水库,鱼类养殖技术,合理放养,这些你需要了解

(三)合理的放养规格

鱼种的放养规格主要与其在大型水域的成活率和生长率有关。通常,鱼种的培育多在池塘或库湾、湖汉里进行。在相对小的水体中,环境因子相对单纯,加上人工呵护,对鱼类的竞争能力要求不高。进入大水体后,由于大水体环境复杂,如水深面阔流急,风大浪大,有的可能还有复杂的流态,这要求鱼种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天然敌害多,要求鱼种有较强的避敌能力;饵料生物密度相对低且变化大,要求鱼种有较强的觅食能力和竞争能力。

湖泊、水库,鱼类养殖技术,合理放养,这些你需要了解

一般来说,鱼种规格越大对大水面生活环境适应力、索饵能力越强,对敌害的抵御力就越强。同时大规格鱼种生长较快,生产周期短,水面利用率高,资金周转快。另外,拦鱼具孔栅大,材料成本低;过水面积大,受水流冲刷强度轻,设施寿命长。(图片来源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