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網4月16日報道
“王建軍最喜歡‘作秀’,一作作了十八年。”有人如是評價山西省長治市沁縣人大代表、縣市容環衛中心主任王建軍。這位在沁縣市容環衛中心18年的“老黃牛主任”,被人稱為“掃地聖手”“馬路潔神”。
沁縣人大代表、縣市容環衛中心主任王建軍。 閆正英 攝
2001年,王建軍競選為沁縣環衛隊隊長,自此開始了自己的環衛生涯,並對環衛工作的改進機制進行深度思考。
環衛工人用一把掃帚,一個簸箕,一輛清掃車,“5+2””晴+雨”“白+黑”,他們用一雙雙佈滿老繭的手創造清潔的水城環境。 閆正英 攝
“定點定時倒垃圾,早晨夜晚運垃圾。”起初有很多民眾對隨時隨地扔垃圾習以為常,對這項規定極不滿意。王建軍用“死看硬守”戰術,與職工們同吃同住,每天早晨5點至晚上12點看垃圾,一個地方、一份地段死守,並苦口婆心地勸說居民要理解環衛工人的辛苦,要為水城的環境整潔著想。經過40天的死磨死守,亂倒垃圾的現象得到大力改善。
出臺定人、定時、定段、定任務、包乾負責“四定一包”新管理辦法。王建軍親自測量路段長寬平方面積,重新核定工資酬勞標準,由原來每月300元降到140元,並嚴格兌現,有位正式工因此而離職。
“獎勤罰懶,公正嚴明,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環衛工人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王建軍的帶領下,沁縣縣城的衛生環境大變樣,垃圾成堆、紙屑飛揚的現象得到根治。在他上任半年後,長治市組織的全市愛國衛生大檢查中,沁縣環境衛生100%的合格率得到檢查團的充分肯定。2005年省市愛國衛生檢查沁縣市容環境衛生100%滿意,達到省級衛生縣城標準。
2001年,王建軍競選為沁縣環衛隊隊長,自此開始了自己的環衛生涯。 閆正英 攝
王建軍表示,環衛工作是系統工程,單靠自身力量遠遠不夠,單憑人治方法效果也難以持久。所以需要深入思考改進機制,做出創新“三級跳”舉動,包括設立“不文明曝光臺”、追求機械化清掃、走城鄉一體化道路。
在設立“不文明曝光臺”中,充分發揮輿論的力量向一切不道德、不文明的行為開戰。每天早晨騎自行車,手拿照相機,把一些不文明行為拍攝下來製成版面,設立“不文明的人和事曝光臺”,放在十字路口櫥窗內,用社會公德的正義抨擊之聲規勸這些人文明行事、愛護公物、保護環境、人人有責。
2018年,在沁縣委縣政府支持下,環衛進入機械化作業時代,早晨清掃車清掃馬路,環衛工人從繁重勞作中解脫出來。同時,王建軍提出破解環衛六大難題,實行“五到一線”工作法,走城鄉一體化道路,打造環衛特色品牌。為克服環衛工作“政企不分,手段落實”的種種弊病,大膽創新,走出去參觀學習環衛先進經驗,借外地成功之經,開沁縣環衛新篇。
18年來,王建軍沒有在家吃過一頓早飯,沒有過一個完整的節假日,沒有看過一次完整的春晚,除夕夜、春節都在單位值班。每天早晨5點起床沿城大街小巷巡查一番成他生活習慣;發現髒亂差批評指導,並順手撿起廢物放入垃圾箱已成為日常動作。
王建軍對每天的環衛情況瞭如指掌。環衛工作做到“檢查不檢查一個樣,大街小巷一個樣,平時過節一個樣,一年四季一個樣”。
“工人冷暖掛心間。”在王建軍的積極協調下,為200多名環衛工人解決了養老保險等“三險”,系長治市乃致全省第一家清運車全部入保。同時,為工人配發了春夏秋冬及雨衣5套工作服,工資福利逐年增長,由最初的300元增到1000元。
18年來,每天出車、回車進行“三查三保養”工作,每年開展“百日安全無事故”競賽活動,18年清運車沒有發生過重大事故。環衛工人用一把掃帚,一個簸箕,一輛清掃車,“5+2””晴+雨”“白+黑”,他們用一雙雙佈滿老繭的手創造清潔的水城環境。
“有人說我作秀,誰會連續作秀18年?人民選我為代表,我當代表為人民,18年來我可以向社會各界講,我無愧於人大代表光榮職務和稱號。”王建軍如是說。(來源 丨 中國新聞網)
記者 丨 楊傑英 衛智慧
閱讀更多 三晉都市報長治記者站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