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土岁月短,家乡情怀长

有一种思念叫牵肠挂肚,

有一种相思叫望穿秋水,

更有有一种乡愁叫梦里依稀是故乡。

故土岁月短,家乡情怀长

小时候,体会不到乡愁是什么滋味,也明白不了乡愁是什么内涵,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那种萦绕心头,挥之不去的惆怅和伤悲就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每逢独在异乡为异 客时,那种对故土芬芳的依恋就愈发浓厚,每每见到一个故人,看到一张旧照,甚至是听到一句乡音,埋藏在内心深处的乡愁就会情不自禁的滋生出来,然后弥漫整个思绪。

我不知道这种感觉从何而生,也不知道这种感觉究竟会去往何处,唯一知道的就是这种感觉会灼热全身,它就像一种鸦片,伴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的积聚,慢慢的发酵,直到有一天,你再也斩不断,挥不去,忘不掉。

我出生于一个叫沙铺的小村落,这里依山傍水,人杰地灵。

尽管这里没有万丈高楼平地起,但这里却有小桥流水宜人家;尽管这里没有车水马龙喧闹景,但这里却有风景如诗美如画。在这里,我完整的度过了童年,少年乃至青年,然后迫于生计的需要,背井离乡。

渐渐的,我开始习惯于城市的灯火霓虹,也开始慢慢褪去与生俱来的浓浓乡音,故土雕琢的痕迹渐渐被城市的足迹所湮灭,一切的一切仿佛都在远离那个原始的自我。

慢慢的,我开始不自觉的以一个城市人的身份自居,也开始按照城市人的标准行事,但每当夜深人静之时,再回首,才蓦然发现,无论城市是多么的繁盛喧嚣,也无论都市的景色是何等的精致华美,当所有的一切归于平静之后,我才发现,这儿终究不属于我们,我们顶多算是个过客罢了,而对于过客而言,最大的伤悲的不是路过,而是这儿永远不会有家的感觉。

有时候,我常常在想,小村于我是什么,我于小村又是什么。除了这儿是生我养我的故土外,我想,最重要的就是小村承载了我所有的寄托。我特别害怕有那么一天,我不小心弄丢了这份寄托,我想,那时,我的人生将一片晦暗。

《舌尖上的中国》红遍了大江南北,更唤醒了无数身在异乡的游子对故土的思念。

对于我们来说,节目本身的绚丽多姿并无多少吸引力,真正使我们沉迷于其中的则是食物背后的故事。每当听到解说员用极富磁性的声音将食物的前世今生娓娓道来时,那种对故土的魂牵梦萦就油然而生。我一直觉得《舌尖上的中国》最大的成功之处不在于它所带来的轰动和震撼,而在于它用味觉抚慰了身处繁华闹市间游子那颗躁动不安与思乡之切

的心。

因为他们深知,味道是最容易深印在脑海里的,吃或许是缓解乡愁最便捷也是最有效的办法。

与朋友闲聊时,我问他,当你老了,走不动了,择一城而居时,你会选择哪里,朋友沉思良久,才缓缓的说出这样一句话:无论城市多么的诱惑,亦或是未来的生活多么美好,我依然会遵从内心最初始的呼唤,那就是我从哪里来,我还回哪里去。

是的,只有认清明天的去向,不忘昨天的来处,才能真正的找寻到人生的真谛。很多时候,人生就像一个圆,转了一圈,只有回到原点,这样的人生才算圆满。

有人曾问我,为什么你对故乡有着这么深的情感,难道故乡真的有那么大的魅力吗?我点点头道:树高千丈,落叶归根。我的故乡早已在心底生根发芽,相思的种子也早已在柔软的心房开出一片灿烂。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故乡与我之间已不再是单纯的乡愁,而是如恋人一样如胶似漆。就像艾青的那句诗词: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席慕蓉女士曾说: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就像游子一样,无论飞的在高,走的再远,那份对于故土的思念,绝不会随着时光的推移而变得越来越淡,反而会像烈酒一样,越酿越纯。所以,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如今,虽然高铁拉近了我们与故乡的距离,但心的距离依然遥遥无期。有时候,我们总是在想,尽管我们能耐住寂寞,忍得住清贫,但那份剪的断,理还乱的乡愁却让我们无所适从,或许,重新回到原点,回到那个月是故乡明的土地,才是一了相思愁最有效的办法,也是让心停止流浪的灵丹妙药。

春来秋往,又到了一年春好处。短暂相聚的游子又将别离父母,告别家乡,踏上远去的行程。伴随他们的又将是一份说不出道不明的乡愁,或许,正是这份乡愁,才让芸芸众生有了对故土的朝思暮想,才让千里之外的游子多了份寻寻觅觅的故乡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