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州案意在京東?路透社疑成“幫凶”

據路透社報道,當地時間4月16日,美國明尼蘇達大學一名學生嚮明尼阿波利斯法院提起民事訴訟,訴訟要求超過5萬美元的賠償金,並將劉強東和與其執掌的京東列為被告。這名學生名叫Liu Jingyao。

其實早在去年,這起案件就引起了國內外的強烈關注,但隨著案件細節的不斷流出,輿論也從一邊倒的傾向於女方,變成了深深的思考。而在這起案件被爆出的第一時間,女生就巧妙的利用社會對於女性的同情心,利用媒體引導輿論,表面維權,實為勒索。這波操作,細思極恐。

明州案意在京東?路透社疑成“幫兇”

冤屈背後還有"實力被坑"?

案件剛剛曝光時,美國媒體就集體將該事件放在"頭版頭條",向世界廣而告之劉強東的"罪行"。但這也變相讓大家瞭解到了案件的內幕。有好事吃瓜群眾統計過,從報道內容來看,該女生至少有7次逃生的機會,卻被自己"浪費"掉,聲稱"喝醉"卻不停發微信直播、清醒的保留"床單"證據。

路透社於去年9月份報道,女生髮微信告知朋友"在車裡劉開始對我動手動腳";而之後的文章則寫到"在晚宴結束時,她(女生)已經喝醉,需要有人送她回家"。試問,處於醉酒狀態的人如何做到清醒的發微信並記錄細節?

再如去年9月份的報道提到,女生稱"我不願意,明天我會想辦法逃走";之後的文章則寫到,"劉在女生公寓待了將近4小時,洗了澡"。敢問,為何不抓住一切機會逃走,偏偏要等到"明天"?哪有準備強姦的人會先洗個澡?

由此看來,"被強姦"的真相極可能是自願,甚至是女方設置的"圈套"。

路透社引導輿論,疑似劍指京東

從案件剛剛爆出,路透社就曾在9月24日和11月22日兩次發佈所謂獨家爆料細節的文章,文章大量引用了諸如"床單"之類引人入勝的細節,但疑點和衝突卻貫穿始終。之後路透社在一篇報道中描述了眾多未經證實的"案件細節":"劉的女助理想坐在女生和劉之間,但被劉呵斥'別妨礙我'""拉女生一起沐浴"……成為不明真相吃瓜群眾的又一"談資"。

隨著關鍵證據的公佈,如路透社一般的媒體紛紛被"打臉",所謂的獨家公佈的案件細節,更像跳樑小醜的自我表演。而作為一個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媒體,在沒有獲得事實證據之前,就憑藉自己的臆想去給別人"定罪",其實是不道德的,更是有違專業素質的。

而這一切被媒體"臆想"出來的報道,直接導致了京東的股價下跌。對此,國際問題專家李牧對此有一段點睛之語:"路透社錘爆劉強東,全部信息不僅來自受害人口訴的筆錄,還採用了受害人律師的信息,後者是公開利益導向的。路透社做為金融媒體,在法律審判之前,這麼做就是直接打壓京東股價,毫不避諱。 "

由此看來,被美國明尼蘇達州檢方認定無罪的劉強東,在這次"性侵"風波中,更像是入了別人的"圈套"。諸如路透社一類的媒體則成為了此人的"劍",直指劉強東。而京東作為與劉強東密不可分的一部分,無疑是遭受了無妄之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