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聖母院起火,痛惜世界人文瑰寶

What has time, what have men done with these wonders? What would we not give for all this Gaulish history, this Gothic art?

“時間和人使這些卓絕的藝術遭受了什麼樣的摧殘?關於這一切,關於古老的高盧歷史,關於整個哥特式藝術,現在還有什麼存留給我們呢?”

- Victor Hugo 《The Hunchback of Notre Dame》

雨果 《巴黎聖母院》

願悲劇不再 | 巴黎聖母院起火,痛惜世界人文瑰寶


巴黎聖母院突遭大火

巴黎聖母院對於法國有重要的文化象徵意味。這座大教堂因為雨果的經典小說《巴黎聖母院》而聞名世界,每年都吸引數以百萬計的遊客。

但是,據法新社16日消息,當地時間15日下午6點50分左右,巴黎聖母院發生嚴重火災,著名景點——尖塔已倒塌。

願悲劇不再 | 巴黎聖母院起火,痛惜世界人文瑰寶

此時東半球的我們絕大多數人還在睡夢裡,一覺醒來,各種關於巴黎聖母院大火的新聞鋪天蓋地,當看到93米塔尖的上半截像散了架的椅子一樣掉下來的時候,相信很多人心中充滿哀傷。

而在當地,無數巴黎居民和外國遊客,從最初的驚恐到隨著火勢蔓延和對巴黎聖母院的吞噬而落淚哭泣,目擊者紛紛跪在地上為之唱頌祈禱。

全世界人民,都在為巴黎聖母院的巨大火災而惋惜。

願悲劇不再 | 巴黎聖母院起火,痛惜世界人文瑰寶

重大普世文化價值

巴黎聖母院大教堂1163年開工,那年辛棄疾剛開始為南宋做官;1345年竣工,那年朱元璋剛開始當和尚。

聖母院以哥特式的建築風格,祭壇、迴廊、門窗等處的雕刻和繪畫藝術,以及堂內所藏的13~17世紀的大量藝術珍品而聞名於世。雖然這是一幢宗教建築,但它閃爍著法國人民的智慧,反映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與嚮往。

願悲劇不再 | 巴黎聖母院起火,痛惜世界人文瑰寶

聖母院的主立面是世界上哥特式建築中最美妙、最和諧的,水平與豎直的比例近乎黃金比1:0.618,立柱和裝飾帶把立面分為9塊小的黃金比矩形,十分和諧勻稱,後世的許多基督教堂都模仿了它的模樣,它也是法國人心中的驕傲。

願悲劇不再 | 巴黎聖母院起火,痛惜世界人文瑰寶

從聖母院到雷峰塔

時至今日,聖母院依然是法國哥特式建築的曠世傑作,並幾乎保持了最初的原始風貌,展現了哥特式教堂的發展史。可是,這座人類藝術史上的無價瑰寶,今天一場大火,就要毀於一旦。

對於此次的突然失火,路透社稱教堂內部進行的翻修工程可能是起火原因。聖母院的火難救,跟它的年紀、結構與材質都有關,美麗的木質結構,在烈火的包圍中顯得那麼脆弱。

願悲劇不再 | 巴黎聖母院起火,痛惜世界人文瑰寶

然而不僅僅是巴黎聖母院,世界各地的古建築都面臨著火災的隱患。

西湖邊的著名景點雷峰塔也曾受過火魔侵擾。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朱炳仁在重建雷峰塔時,找到了把銅的預氧化工藝與塗層工藝完美結合的新方法,獲得了比木漆色彩更鮮豔也更持久的多種銅色彩,且能確保銅質百年不受侵蝕,故穿上此種銅衣的雷峰塔更不易著火,還能有效防雷、防蛀。

願悲劇不再 | 巴黎聖母院起火,痛惜世界人文瑰寶

文化藝術是沒有國界的,毫無疑問,這是一場人類文明的浩劫,也更加提醒我們要保護好和珍惜目前擁有的文化遺產。

希望人類再也不會有歷史的任一部分”失火“,我們永遠不再像今天這樣被動。

願悲劇不再 | 巴黎聖母院起火,痛惜世界人文瑰寶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法新社·人民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