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藥物、免疫藥物,哪個更好?

菠蘿說

腫瘤防治宣傳週進行時,菠蘿繼續“抖科普”:今天講講靶向藥物、免疫藥物,到底哪個更好?

想看更多“菠蘿抖科普”,在抖音輸入抖音號1773289406,或搜索“菠蘿 李治中”關注即可。

----------我是欲知詳情的分割線----------

靶向藥物和免疫藥物是兩大類新的抗癌藥,目前上市的靶向藥物有幾十個,免疫藥物也有幾個,已經成為很多病種的主流治療方案。兩類藥物都還有更多正在進行臨床試驗,會在未來逐漸上市。

很多人愛問:“靶向藥物和免疫藥物,哪個更好?”

這個問題沒法回答,因為它就像問“小雞和蘑菇,哪個更好吃?”

它們不是一類東西,無法比較,更無法簡單替換。有人愛吃蘑菇,有人愛吃小雞,更多人愛吃小雞燉蘑菇。同樣的道理,有些人更適合靶向藥物,有些更適合免疫藥物,有些適合兩個同時用。

雖然很難直接比較好壞,但靶向藥物和免疫藥物確實有很多明顯區別,今天就簡單介紹一下。

作用細胞不同

靶向藥物,顧名思義,針對的是癌細胞上特定的靶點,比如某個特有的基因突變。靶向藥物和化療的目的都是直接殺死儘可能多的癌細胞。比起化療,靶向藥物理論上只會抑制癌細胞,而不會對正常細胞造成顯著傷害,因此副作用小很多。典型代表是針對白血病的格列衛(Bcr-Abl 基因突變)和針對肺癌的易瑞沙(EGFR 基因突變)。

免疫藥物,與以往藥物的邏輯截然不同。它的作用對象不是癌細胞,而是免疫細胞。這類藥物自己不能直接殺傷癌細胞,而是激活針對癌細胞的免疫系統,然後讓大量活躍的免疫細胞成為真正的抗癌武器,完成使命。目前上市的PD1 抑制劑,PD-L1抑制劑,或CTLA4 抑制劑都是如此。

靶向藥物是打擊黑勢力的警察,免疫藥物是給特種兵部隊進行動員的政委。

副作用不同

任何藥物都有副作用。由於作用機制不同,靶向藥物和免疫藥物副作用很不一樣。

靶向藥物針對的往往是對腫瘤生長非常重要的蛋白,可以說是癌細胞生長的重要食糧。靶向藥物通過抑制這些蛋白活性,從而達到“餓死”癌細胞的目的。

但由於種種原因,藥物也會“餓死”一些正常細胞,產生副作用,這點和化療有點類似。比如肺癌EGFR 靶向藥物易瑞沙,對錶皮細胞有副作用,所以患者使用後會有明顯的皮疹。

免疫藥物功能是激活免疫細胞,來對抗癌細胞。但它也有副作用,不是毫無風險的。被激活的免疫細胞除了能攻擊癌細胞,也能攻擊自身的正常細胞,這會產生暫時的“自免疫疾病”,嚴重的話是可能致命的。

目前使用的PD1 抑制劑、CTLA4 抑制劑等免疫藥物,有代表性的副作用是免疫系統活躍導致的皮疹、腸炎、腹瀉、肝損傷等,它們的臨床特徵和化療或靶向療法的副作用截然不同,要控制這類副作用需要的藥物也不同。

起效速度不同

靶向藥物因為直接針對性殺死癌細胞,起效往往比較快。如果有效,通常幾個星期,甚至幾天,就會發現腫瘤縮小,或者腫瘤標誌物降低。比如,易瑞沙平均起效時間是6 個星期,患者通常服藥第一次去醫院複查,就會知道是否有效了。

免疫藥物反應要慢得多,也要複雜得多。免疫藥物是通過激活免疫系統,而間接殺死癌細胞,因此變數比較大。很多患者用了好幾個月的藥,也不完全確定到底起作用了沒有。

甚至有患者用PD-1抑制劑超過1 年後,腫瘤大小看起來紋絲不動,醫生決定停止用藥,誰知幾年後複查癌症卻消失了。這個現象與下面要談到的“假進展”密切相關。

對“腫瘤變大”的判斷不同

臨床上“腫瘤進展”指的是腫瘤在掃描影像下體積增大,或者出現新的腫瘤。對於靶向藥物(或者化療)來說,這通常意味著藥物對腫瘤無效,標準操作是停止治療,換別的藥物。

但免疫藥物帶來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現象,叫“假進展”。約10% 使用免疫藥物的患者,用藥後CT 掃描會看到“腫瘤變大”。如果按傳統經驗,這是藥物失敗,應該換藥。但實際上後來知道,藥物是成功的,因為這10% 患者後來腫瘤又縮小。

“假進展”出現的主要原因是免疫藥物起效後,會引發大量免疫細胞進入腫瘤組織,和惡勢力鬥爭。但CT 區分不了癌細胞和免疫細胞,只是簡單發現腫瘤變大了。其實,這是免疫細胞部隊進入戰場,是大大的好事。

靶向药物、免疫药物,哪个更好?

使用免疫療法的時候,如何區分“假進展”和“真進展”非常重要,因為它涉及是繼續堅持用免疫療法,還是趕快換藥這個生死決定。

長期、短期效果不同

如果用在合適患者身上,靶向藥物有效率高,而且起效快,能迅速緩解腫瘤帶來的症狀,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一定時期內能顯著提高存活率。

但由於腫瘤的異質性和進化,一段時間後幾乎無一例外會出現抗藥性,需要換藥,極少出現長期存活或治癒。

免疫藥物目前最大問題是有效率不高,僅在10%~20%,所以對很多人來說,它是無效的。加上“假進展”現象,一開始多數人腫瘤都不會縮小。但隨著時間流逝,開始有患者出現響應,腫瘤縮小,而且很多響應的患者會長期受益,這就是所謂的生存曲線“拖尾現象”(見下圖):一小部分患者會長期存活,甚至被治癒。

靶向药物、免疫药物,哪个更好?

使用CTLA4 抑制劑的黑色素瘤患者,一旦活過3 年,80% 都能活過10 年,甚至臨床治癒!這是大家熱衷於免疫療法的主要原因。

當然,理想情況是把兩類藥物優點結合在一起,提高響應比例,同時讓更多人長期存活,這就是大量嘗試各種組合療法的原因。

目前精準程度不同

抗癌藥很貴,因此最好只用在能受益的患者身上,何況用錯藥還會浪費寶貴

的時間。

經過多年研究,很多靶向藥物的使用原則越來越清楚,一般就是攜帶某種特定基因突變的腫瘤,比如有EGFR敏感突變的肺癌,使用EGFR靶向藥物,多數會有效。有ALK突變的肺癌,用ALK靶向藥,效果也很好。目前很多靶向藥的使用已經比較“精準”。

但對於免疫藥物,預測療效還很難,加上很多患者把它當作最後的“救命稻草”,導致使用非常“不精準”。大規模人群裡面盲試,成功率通常僅為10%~20%。這是目前的狀況,而預測免疫療法療效可能是目前最熱的領域之一,希望能儘早有突破,讓免疫療法也進入“精準醫療”行列。

總之,靶向藥物和免疫藥物沒有絕對的好壞之分,不同的藥適合不同的患者。

再好的藥也不會對100% 患者有效,對患者而言,有藥物可選當然是好事,甚至越多越好。關鍵,是要認清每個藥的特性,瞭解它是否合適自己的情況,找到最“精準”,最好的組合。

“靶向”、“免疫”哪家好?精準用藥不可少!

_________

上期文章

菠蘿開始“抖科普”了,歡迎你也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