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战争初期,美军步兵班和日军步兵班综合实力差距大么?

军武文斋


我想,看过HBO那本《太平洋战争》的哥们会对瓜岛战役中有这么个片段,美军马润吐槽陆军拿到新枪(M1加兰德),而自己还在用爷爷辈的M1903大栓。

世纪上也差不多,瓜岛战役发生在1942年8月。陆军差不多已经完成了M1加兰德的列装,而马润...要在瓜岛战役结束之后才开始普遍装备M1,所以直接看早期马润和日军的班组对比就好。

上面这张图是马润晚期的,已经装备了加兰德。所以把加兰德换做M1903就差不多是早期马润的配置,一个班分三个组+一个班长,班长带M1卡宾(早期是汤普森)每个组四人,一个组长+一个步枪手+一个枪榴弹手+一个自动步枪手(BAR) 。

而日军的话 三个3人步枪小组、一个4人机枪组、一个班长,当然还有不占编制的掷弹筒(不过正常来说,掷弹筒是排属的火力班)


所以,即便是美军马润早期只有爷爷辈的1903。但是三把BAR的存在以及枪榴弹压制还是稳压日军一头的。而日军只有一挺轻机枪、早期的步枪也还是6.5mm的三八。


疯狗的轻武


太平洋战争初期,日本陆军第25军在山下奉文(时任陆军中将)率领下,登陆马来半岛,横扫了东南亚的英美荷等西方国家的军队,名将麦克阿瑟倘若不是乘早从菲律宾逃之夭夭,绝对将成为日军的战俘。

当时,美军步兵班装备的枪械,与日本步兵枪械相比较,并不存在什么技术优势,双方可谓旗鼓相当,撇开其他因素,唯有技战术性能好的一方,才能打败对手。

美军步兵班仅装备1把20发弹匣供弹,配有两脚架的M-1918A1勃朗宁自动步枪,由于美军历来都没有正式装备轻机枪,事实上是将此枪当作轻机枪来使用的,7.5公斤的重量,两脚架的配置,有外界以为此枪就是一挺轻机枪。

此外,美军步兵手中装备的都是M-1903式春田步枪,口径7.62毫米,5发弹仓供弹,就是一把需要拉大栓的手动步枪。

日军步兵班装备基本上是以三八式栓动步枪为主,口径6.5毫米,采用5发弹仓供弹,有效射程450米,枪身较长加上30式军刺,非常适合日本军人拼刺刀,为了有效对付日军玩命的板载冲锋,美军给士兵配发了M-1919A1科尔特11.43毫米大口径手枪。

班组支援和输出火力,是1挺歪把子轻机枪,口径6.5毫米,与三八式步枪的子弹通用,每个步兵携带的120发子弹中,有一半即60发提供给歪把子轻机枪使用。

采用6只5发弹夹,一次性压进漏斗,实施连发射击时,由于供弹机构比较复杂,需要副手定期给子弹和机匣刷油,保证歪把子轻机枪的正常射击。

因此,在太平洋战争初期,美军步兵班的制式装备并不比日军先进,加上日军单兵的技战术性能,普遍优于美国大兵,在双方步兵枪械大致对等的态势下,射击和拼刺水平都在美军之上的日军,就常常击退美军,美军兵败如山倒。

1942年,瓜岛战役结束以后,美军才开始换装,步兵班装备了1把M-1903A3式春田步枪,具有高精度枪管,改良型枪托, 2.5倍观瞄镜,成了一把精准射击步枪,也有人称其称为狙击步枪。

班长则换装了一把采用20/30发弹匣供弹的M-1汤姆逊冲锋枪,口径11.43毫米,具备短小轻便,射速高,火力猛的特点。

其他步兵换了M-1加兰得半自动步枪,这把枪是二战名枪,被巴顿将军誉为二战最好的一把步枪,是美国大兵的象征,凭借此枪强大的火力,打败了日军手中的三八式步枪和德军手中的毛瑟98K。

此枪口径7.62毫米,采用8发漏夹弹仓供弹,有效射程将近800米,是威力巨大的一把半自动步枪,足足领先日军三八式步枪和德军毛瑟98K手动步枪一代。

换装的美国步兵班火力如虎添翼,远在以栓动步枪为主的日军之上,为了有效对付日军,美军增加了一挺M-1918A2勃朗宁自动步枪,一具M-3火焰喷射器,加了一把15发弹匣供弹的7.62毫米M-1式卡宾枪,美军步兵班的火力,足以吊打日军。


国平军史


这是《风语者》剧照,这实际上是美军换装完毕后的装备了,影片的背景是1944年6月的“塞班岛战役”,而美国陆军和陆战队在1943年2月份“瓜岛战役”结束后全面换装,从图片里可以看到尼古拉斯.凯奇拿的是“汤姆森”冲锋枪、“纳瓦霍人报务员”用的是M1卡宾枪、至少有4名其他陆战队队员拿着M1918A1自动步枪(当轻机枪用),剩下的拿着“加兰德”半自动步枪…到了1944年的美军陆战队一个班有13个人,班长拿着“汤姆森”或者M3冲锋枪,另外12个人分成4个作战小组,每一个小组的武器为:一支M1918A1自动枪和两支“加兰德”半自动步枪,甚至还要配备一名使用“春田狙击步枪”的狙击手,这样强大的火力完全碾压太平洋岛屿争夺战中的日军步兵班。


《风语者》当中日军步兵班的火力配置,当时日本步兵班的人数也是13名,主要武器就是“三八枪”和九六/九九式轻机枪,但一个班只有一挺。

日军步兵班直到战争结束武器装备也没有什么变化,在太平洋战争刚爆发时与美军步兵班装备没有太大差距,当时的美军步兵班也只有一支M1918A1自动步枪,其它人拿的都是“春田”栓动步枪,当时虽然有部分连队使用“加兰德”半自动步枪,但是全军没有普及…也是到了1942年6月份陆军大部分换装完毕,陆战队是在1943年2月份才换装完毕,同时,配备了冲锋枪和M1918A1的数量…这才占有了明显优势。



《风语者》当中一名陆战队员居然拿着一支“温切斯特”M1912霰弹枪,这种“大喷子”与鬼子遭遇战当中是非常管用的!几十米的近距离要比“三八枪”威力大了很多,而且子弹发射和重新上膛的速度都很快。
这张图片里是美军二战期间步兵班的装备,里面确实有“霰弹枪”,甚至可以临时配备一支“巴祖卡”火箭筒…总体火力配置水平甩了日军50条大街!

美军装备好、火力强大得益于美国工业能力的强大和国土面积大资源丰富,加之华尔街资本雄厚,有钱为步兵班装备数量多质量好的武器装备,甚至到了有些变态的地步,同时美国人口基数也要比日本多,这样就可以放开征兵数量,美国陆军在珍珠港事件爆发后只有168.5万人,比其他主要参战国都少了许多,但是美国进入战时体制后仅过了三年时间陆军人数就达到了829.1万人!庞大的军队数量再加上先进的武器装备就是一台“高效的战争机器”!
九九式輕机関铳,有些ZB26 的特点,要比“歪把子”好了一些。

反观日本,在任何战争潜力方面都没法和美国相比,随着战争的极大消耗,物资储备也枯竭,更加没有条件给步兵班更换装备…步兵班装备都差距巨大,到了营连或者团以上装备差距就更大了!二战就是工业能力和工业产能的较量,没技术、没资源、没产能…甚至人力资源也低,最后只能是战败投降。


皇家橡树1972


经常有些喜欢看战争片的朋友问:“电影中二战期间西方士兵都是突突突的冲锋枪和半自动步枪,而日军的三八大盖都是那种拉栓的步枪,为啥落后那么多?”三八大盖这款枪,在我国可是家喻户晓的,每部抗战电视剧中都有很高的上镜率,但要更正下的是,太平洋战场上日军使用的大都是99步枪。

日军经常发起的“万岁冲锋”

99式步枪是日军针对三八式威力不足而设计的步枪,使用7.7毫米口径弹药,因此在威力上有相当的提高,而且延续了三八式精度好的特点,是日军战争后期,特别是太平洋战场上经常使用的武器。

日军单兵装备轻武器

在太平洋战场上,日军的轻武器装备没美军那么丰富,他们的主要装备除了99式步枪外,还有:南部 14手枪、94式手枪、99式狙击步枪、百式冲锋枪、99式机枪、93式火焰喷射器和100式火焰喷射器、92式重机枪、89式掷弹筒。至于38大盖和歪把子在太平洋战争中已经基本上被99式步枪和99式机枪所取代。

日军班组

日军每个步兵班有13人, 包括班长,4名机枪射手和8名步枪兵。有一挺轻机枪组,编制四人:指挥官、射手、两名携弹药的副射手,这四人是配备自卫手枪的,在战斗中有时也携带步枪,主机枪射手除外。 其余八名步枪兵,每人一支99式步枪。另外火焰喷射器和92式重机枪一般是战时特殊情况下才加强。而冲锋枪呢?只在战争末期少量实验性的装备过一些部队百式冲锋枪,可以说,日军的一般步兵连中压根就没见过自己的冲锋枪。

美军单兵装备轻武器

这样的火力在太平洋战场和美军死磕当然吃亏了,日军的栓动步枪是打一枪上一颗子弹。日军的机枪数目不多,和美军相比,在步兵班的火力配置方面完全处于劣势。双方对战的时候,坑道里的日军被美国人的火力压得抬不起头,还被美国人推土机和喷火器压死的压死,烧死的烧死,吃亏吃大了。而美军战争中后期大规模装备冲锋枪,火力也就开始全面压制住了日军。再加上美军后期攻岛的时候,在人数上也是占了绝对优势。

太平洋战场

但是好莱坞电影为了展示火爆场面效果,也夸大了西方的火力强度,虽然他们装备了一定数量的冲锋枪和半自动步枪,比如M1加兰德。但是在二战初期,美海军陆战队也只是大量装备了栓动步枪的,比如美国的春田步枪,只是到了后期陆战队的装备才一步一层楼,也不是电影中那样人人都使用自动和半自动武器。


淚321


实力差距非常大,美国陆军除了火力稍强一点之外,其他方面完全被日本碾压。战斗素养,战术协同,作战意志更是糟到不行。实战经验更是跟在战场上摸爬滚打数年的日军天上地下。战争初期日本步兵质量优于苏联英国与美国,一句话,战争初期美军一个步兵班完全打不过日军一个步兵班


猫爪锋利


!.


宇宙大判官


日军三八大盖加掷弹筒,中国军队就很难扛得住。美军M1全面碾压,火力十足。日军伤亡很大。美军领先是全面的,日本国力太小,什么都精打细算。普通士兵在对抗现代化美军时很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