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带领十人发动玄武门之变,这十人最后都是什么下场?

乡村播报橙二狗


玄武门之变十个人参与,虽然政变成功了,但不是每个人都有好下场;

玄武门政变对于李世民来说,一场重要的政变,对他有着重要的意义,李世民带着十个人发动了这次政变,杀了自己的大哥,得到了大权,也逼迫自己的父亲让贤个他,继承了大业。虽然李渊有着四个儿子,但是当时宫中只有两个党派,一个是以李建成为首的太子党,另外一个就是以李世民为首的秦王党,太子时刻担心秦王会抢了他的皇位,所以便想在玄武门除掉秦王,不料却被反杀。

今天我们也不是将这次事变的因果关系,所以玄武门事变也就不多说了,我们主要是讲一讲发起政变的十个人最后都是什么结局。

第一个、长孙无忌

他是长孙皇后的哥哥,自然是与李世民关系不浅,长孙家和李家本就是世交,所以两人也是从小玩到大的伙伴,李家起兵以来,一直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也是劳苦功高之人。当时发生政变之前,李世民一直在犹豫要不要除掉大哥,也正是因为长孙无忌的劝说,才让李世民下定了决心。

政变成功之后,李世民自然是当上了皇帝,对这位功臣也是不能亏待的,所以赐封了长孙无忌为宰相,甚至李世民临死之时还托孤给他,并将朝中大事交由他管理。虽说他官位显赫,风光无限,但是到晚年之时反对立武则天为皇后,遭到了武则天的迫害,最后还被逼的自杀了,结局也还是挺悲惨的。

第二个、尉迟恭

虽然他是跳槽过来的,但是却很受重用,前期战场上也是表现卓越,在玄武门事件中一箭射死了太子党派的李元吉,之后更是入宫逼迫李渊退位,李世民能当时皇帝,他可是第一功臣。但是他却居功自傲,和其他的大臣不和,所以还是遭到了李世民一些打压的,晚年之时更是足不出府,再也不过问政事。

第三个、程咬金

他因该是所有功臣里面活的时间最久的,虽然玄武之变后也有过几次出征,但是在平定突厥之后,他便再也不问政事,解甲归田,回家养老了。

第四个、房玄龄

玄武政变前夜,李世民心有不安,便召见房玄龄,房玄龄便说“王之功绩,当承大业。”应该正是因为这句话,李世民才坐上了皇位,后来也成为了朝中的忠诚,多次给李世民纳谏。

第五个、段志玄

这个人对秦王那是十分忠心,当时太子党还有人来游说过他,给来他一大笔钱财,但是他却不为所动,一口回绝了。但是后来出本不利,大败而归,官职被降,不过,李世民也还是念及旧情,没过多久将他官复原职了。

第六个、张公谨

他因为去世的太早,所以也没有关于他过多的记载,当时他在平定突厥之后,就一病不起,回朝后便病逝了,也被追封为公爵。

第七个、侯君集

他的功劳完全不低于长孙无忌、房玄龄这两个人,后面还平突厥、征高昌,到后期可以说是这十人中功劳最大的,但是最后却觉得李世民对他不公平,想要造反,所以李世民也只能将他杀了。

第八个、高士廉

长孙皇后的舅舅,因为能力出众,在朝中威望也比较高,虽然没有什么大错,但是却小错不断,所以还是会收到一些责罚的,之后也和长孙无忌一起协助太子,但是他却比长孙无忌要幸运,因为死的早,所以没有得到武则天的迫害。

第九个、独孤彦云

玄武门事件后,突厥来犯,所以独孤彦云便领命前去抵抗,但却不幸战死,所以就没有得到什么封赏。

第十个、刘师立

也是跳槽过来的,后来成为李世民的心腹,玄武门政变之时也是出了不少力,所以也是得到了不错的赏赐,就连有谣言说他想要造反,李世民也只是笑着对他说,让他不要放在心上,这都是有些人嫉妒他而造谣的。

总的来说,这是个的结局还算好的,比较李世民没有屠杀功臣,只有一个侯君集想要造反被杀,一个独孤彦云死的太早之外,其他的都是得到了不错的封赏的。


羽评郡主


参与玄武门之变的人,《旧唐书》里有详细的记载:“月四日,无忌与尉迟敬德、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等九人,入玄武门讨建成、元吉,平之。”

政变成功后,诛杀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秦王李世民得到了太子之位,不久在李渊的禅让下,又顺利地登基继位。那么,参与政变的10个人,他们的下场又是怎样的呢?

(长孙无忌)

一、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和李世民的关系很不一般,一是他自幼便和李世民要好,二是他的妹妹嫁给了李世民,他是李世民的郎舅。这也是为何在发动玄武门政变之前,他便一直极力鼓动李世民先下手为强的原因。可以说,在李世民的身边,没有谁能比长孙无忌更懂他了。

长孙无忌不仅为李世民出谋划策,还亲自率兵把守玄武门。最重要的是,他还拉上妹妹长孙氏为政变的士兵鼓劲。可以说他是铁了心把身家性命都押在了李世民身上的。

李世民政变成功后,当然忘不了长孙无忌为他做的这一切。所以将长孙无忌定为功臣第一,进封齐国公,其封邑多达1300户,并有具有出入李世民寝宫的特权。至于官位嘛,由于他是功臣,又是国戚,再加上他能力卓越,在朝中自然位高权重。

李世民去世前,又任命长孙无忌为托孤大臣,辅佐李治。

李治能成为皇帝,脱不了长孙无忌的扶持之功,所以李治对长孙无忌尊崇有加,在许多事情上都听从他的建议。这样一来,长孙无忌不像过去那么谦逊了,反而指手画脚,独断朝纲。

然而,长孙无忌却因为废立皇后的事情,得罪了武则天,最终落了个“谋反”的罪名。有意思的是,李治也不与他对质,便把他革职削爵,流放黔州。

不久,长孙无忌在武则天的逼迫下自尽,他的家产悉数被抄没,家人充为奴婢。

(尉迟敬德)

二、尉迟敬德。

尉迟敬德是降将。他作战勇猛,数次救李世民性命,尤以“忠直”的特性,被李世民器重。

当年李世民势大,太子李建成想要瓦解他的势力,第一个策反的,就是尉迟敬德。只是面对满车的金银珠宝,尉迟敬德拒绝了李建成的拉拢。

在鼓动李世民发动政变这件事上,尉迟敬德和长孙无忌一样积极。

在政变中,李世民杀了李建成,在杀齐王李元吉时,不小心跌下马来,被李元吉反杀。就在危急时刻,尉迟敬德赶到,一箭射死了李元吉,再救李世民一命。

随后又是尉迟敬德阻止了攻打玄武门的东宫和齐王府的精兵,并提着武器找到李渊。不光告之实情,还美其名曰,是李世民安排他来护驾。其实就是来控制李渊,“逼迫”他封李世民做太子。

李渊见大势已去,知道李世民已得势,若是再不能审时度势,那父子之间想必也就难堪了。所以,先封李世民为太子,随后又将帝位禅让给他,从此做起了太上皇。

尉迟敬德在政变中的作用实在是太大了,所以李世民把他和长孙无忌并列首功,进封他为鄂国公,食邑1300户,另外还把整个齐王府都赐给了他。

尉迟敬德自负功高,不光对长孙无忌等人多有嘲讽,还因在宴会上有人坐在他上位而不服,把人家差点打瞎了一只眼。

种种行为,让李世民好生不满,给他敲了敲边鼓。

尉迟敬德何等聪明,马上就收敛起行为,并辞了官。从此做起了不问世事的逍遥翁,直到74岁平安去世。死后尽享哀荣,荫泽子孙。

(侯君集)

三、侯君集。

草根出身的侯君集也是李世民麾下一员不可多得的猛将,他一生干过几件可圈可点的大事,其中之一就是参加了玄武门之变。

侯君集和尉迟敬德一样,在鼓动李世民发动政变这事,没少磨嘴皮子。

政变过程中,他一直不离李世民左右,替李世民除掉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身边不多的随从,为李世民的政变,节省了不少时间。

所以李世民继位后,他被进封为潞国公,并被封为右卫大将军。后来,又被提升为兵部尚书,参与朝廷议事。

可以说,一个草根混成这样,理当知足。但侯君集本是草根里的混混出身,他身上的毛病很多,比如他在攻灭高昌后,不光把没有罪的人流放,还心生贪念把高昌国的宝物据为己有。

所以,他虽然立了战功,却被李世民囚禁起来。后来有人为他说情,李世民顺势才把他释放了出来。

但侯君集自恃功高,不光认识不到错误,反而还对李世民心生满,在朝中拉帮结派,四处鼓动人谋反,太子李成乾受他蛊惑和他共谋造反之事。

事泄后,李世民想着侯君集有定国安邦的功劳,所以迟迟下不了杀他的决心。还是在群臣的谏言下,才诛杀了侯君集,于是侯君集成了第一个被诛杀的功臣。

(张公谨)

四、张公谨。

张公谨在玄武门之变中有功:一是李世民在举事前磨磨叽叽,搞什么龟壳占卜问吉凶,他把龟壳一把扔了,并坚定了李世民政变的信心;二是在政变时,东宫和齐王府的精兵冲到玄武门时,他把玄武门大门给关上了,这样阻断了精兵的进攻,为李世民政变成功创造了条件。

所以,李世民继位后把他进封为定远郡公,并升为左武侯将军。

后来,张公谨在平定东突厥的战争中屡有表现。

公元632年,张公谨因病死在任上,卒年39岁。

五、刘师立。

刘师立本是李世民身边的侍卫,由于他在政变中协助李世民诛杀李建成有功,因此进封为襄武郡公,并被封为大将军。

在李世民执政时,曾被怀疑谋反,查实纯属子虚乌有后,对刘师立更为信任。

刘师立一直做守卫京城的工作,也曾参与过攻打吐谷浑和小莫门川的战斗。

后寿终正寝。

(公孙武达)

六、公孙武达。

公孙武达颇有豪侠之名,早在李渊起兵时,便投靠了李世民。

在数次征战中,立下战功无数,因此深得李世民器重。

玄武门政变成功后,被封为监门将军,随后出任肃州刺史。

在平定突厥的战争中,公孙武达有不凡表现。后来他死在任上,死后陪葬昭陵。

七、独孤彦云。

独孤彦云是鲜卑人,早年追随李世民南征北战。玄武门政变后,封为幽州都督,进封历阳郡公。后在平定突厥时战死,死后陪葬昭陵。

八、杜君绰。

杜君绰曾参加过农民起义,李渊父子起兵后,追随李世民,在讨伐刘武周等军阀时立过大功。

玄武门政变后,杜君绰被进封开国县侯,食邑400户。

后来率35万大军攻打高句丽,斩首3万班师回朝。

戎马一生的杜君绰,死后陪葬昭陵。

(杜君绰)

九、郑仁泰。

作为玄武门政变先锋之一的郑仁泰,由于地位不高,在历史上并没有留下太多记录。

李世民登基后封他为游击将军,食邑200户。

郑仁泰在讨平铁勒的过程中,由于出师不利,他率领的一万四千人在还京时,只剩800人,因此被人弹劾降职。

后来,郑仁泰二次讨伐铁勒叛乱。虽说洗刷了第一次的耻辱,但在当年他便病逝了,陪葬昭陵。

十、李孟尝。

李孟尝早年为盗匪,在他归附李渊后,被李世民收为麾下为将。

玄武门之变后,进封县侯,后因平定突厥有功,进封郡公。

高宗年间,74岁的李孟尝暴死在府中,陪葬昭陵。

看完这10个参与政变的人最后的结局,我觉得李世民在对待功臣的问题上,还是非常温情的。

(参考史料:《新唐书》《旧唐书》)


张生全精彩历史


公元626年,秦王李世民与太子李建成矛盾逐渐激化,在与李建成相争一直没有实际性进展的情况下,李世民决定先发制人,在长安城太极宫的玄武门发动了一次流血政变。



在这场政变中能够取得成功,李世民自身运筹帷幄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他还有一些得力帮手,显然肯定是不止十个人,十人为主差不多。

这些帮手的记载有很多种,有两种是最为常见的说法。

一种来源于《旧唐书·太宗本纪》:是为长孙无忌、尉迟恭、房玄龄、杜如晦、宇文士及、高士廉、侯君集、程知节(程咬金)、秦琼、段志玄、屈突通、张士贵等人。

还有一种来源于其他史料得:以长孙无忌、尉迟恭、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十人。除了长孙无忌,另外九人被誉为“玄武门九将”!

但不管哪种说法,可以确定的是大唐名将李靖和李勣并没有参与其中。居然题主点名说十人,那应该是指第二种说法的十个人吧!


长孙无忌

李世民曾说过:“我有天下,无忌之力也!”他是长孙皇后的哥哥,属于外戚。李世民继位后,论功行赏,他任吏部尚书,进封齐国公,后改赵国公。他被定为李世民继位的功臣第一,即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排行第一。

即便是李世民当了皇帝,对他仍是当兄弟看待,甚至让他自由出入自己卧室。由于他的鼎力相助,李治成为皇子。后来李世民更任命其为太子太师,辅助太子李治。

李治登基后,长孙无忌成为辅政大臣,一时间权倾朝野。但由于不支持李治废后,引起了武则天、李治的不满。

最终于公元655年,李治在颁布发表废弃王皇后立武氏的诏书后,立马将长孙无忌与褚遂良这两位重臣贬谪,长孙无忌最终在流放途中自缢而死。他的儿子也被除名罢官放逐岭南。


尉迟恭

这个大家都很熟悉,演义里有主要讲他,我们家里贴的门神也有他。

在玄武门之变后,官至右武侯大将军,封为鄂国公。之后还参加了破突厥、征高句丽等战役,因其忠义无双,加上骁勇善战,也很被李世民看重。

在征高句丽后,他回家养老,执着于仙丹研究,偶尔学点乐器,自娱自乐,自此不问世事。公元658年,他在家中病世,享年七十四岁,善终!

侯君集

大唐名将,玄武门之变后,被封为左卫将军、潞国公。在此后,参加过平突厥,讨伐吐谷浑、灭高昌国等战役。

但此人居功自傲,在灭高昌时私取宝物。东窗事发后,被下过大狱,因此对太宗很是仇恨。后为了报复,劝太子李承乾谋反。谋反计划暴露后,最终被处死,家人则流放岭南。

张公谨

玄武门之变后,论功出任代州都督,封定远郡公,之后改封邹国公。在此后还跟随李靖征讨过东突厥。但在讨伐东突厥三年后,张公谨就因病去逝了,年仅38岁!

刘师立

玄武门之变后,因功封为右武候大将军。后曾率军打败过党项、吐谷浑。公元640年,因病去世。善终!

公孙武达

早期跟随李世民的将领之一,曾跟随李世民讨伐过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玄武门之变后,出任肃州刺史,封东莱郡公。李治继位后,任右武卫大将军,最终死于岗位上。善终!

独孤彦云

此人是鲜卑人,一说为独孤谋。因功任幽州都督,封为历阳郡公。但后来在唐与东突厥的战争中不幸牺牲。

杜君绰

玄武门之变后,封开国公,任忠武将军。后率军出征过高句丽。高宗年间,拜左戎卫大将军。最终于公元662年,上朝时突然发病,最终去世!

郑仁泰

此人是玄武门之变的先锋之一,后因讨平铁勒叛乱战败,而被降职为左武卫将军,之后以凉州都督之职屯兵西部,防备吐蕃。之后一直在这个岗位上,直到病逝!

李孟尝

玄武门之变后,被封为汉东郡开国公。之后参与过破东突厥之战。高宗年间,任右威卫大将军。最终于公元666年,突然暴毙于自己府邸,终年73岁。

总的来看,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都论功行赏了,大多得以善终。没善终的,除了长孙无忌死的有点冤后,其他的都是自己作死!


夏目历史君


其实参加“玄武门之变”的远不止十人,除了我们通常所说的长孙无忌、尉迟恭、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等人外,秦琼和程咬金等都参加了玄武门之变,只不过表现得并不突出。

长孙无忌,是秦王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的第一功臣,尤其是在房杜二人被逐出秦王府之后,长孙无忌更是成为了李世民最为信任的人,而且他还是李世民的大舅子,他的亲妹妹就是李世民的长孙皇后。

长孙无忌也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号称大唐开国第一功臣,李世民继位后封赵国公,宰相,高宗李治时期作为宰相的长孙无忌因为反对立武则天为后,同时得罪了帝后,被流放,随后被迫自尽。

尉迟恭,秦王手下大将,随李世民南征北战屡立战功,太子李建成曾多次想收买尉迟恭都被严词拒绝,玄武门之变中,李世民落马为李元吉所制,幸亏尉迟恭及时赶到救下李世民,并射杀了李元吉。

李世民登基后,尉迟恭被封为吴国公,60岁高龄还随李世民远征高丽句,晚年的尉迟恭难免有些持功自傲,显庆三年在家中病逝,终年73岁。

侯君集

侯君集的结局算是比较悲催的,玄武门之变后侯君集也受到了封赏,得到了重用,但是由于牵连了太子李承乾的谋反,侯君集罪无可赦,虽然李世民念及侯君集的功劳想要赦免他,但是群臣的口水最终淹没了侯君集,贞观十七年侯君集被处死。

张公谨

玄武门之变后被封为定远郡公,曾随李靖平定突厥,得胜归来后不久病逝,终年39岁。

刘师立

本是李世民的亲兵,因玄武门之变功劳逐渐晋升被封为襄武郡公,贞观十四年去世。

公孙武达

李世民继位后任肃州刺史,在边境抵御突厥,领军四处征战因功封为晋封东莱郡公,永徽年间去世。

独孤彦云,最终死于抗击突厥的战争中。

杜君绰,因被功封为开国县侯,曾随太宗远征高丽句,662年去世。

郑仁泰,曾担任右武卫大将军等职,后因作战中军机涣散杀伐太重,激起反抗而被降职,不过最终也算善终。

李孟尝,玄武门之变后封武水县开国公。后又因为破东突厥之功,封为汉东郡开国公,666年去世终年七十四岁。

像秦琼等人,虽然也参加了玄武门之变,但是表现平平,以秦琼的功劳最终排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最后一名,恐怕也是玄武门之变减分了。

总体来说李世民对于和他一起打天下的人还是比较照顾和重用的,尤其是在玄武门之变中有不错表现的诸多亲信,他们其中绝大部分都得以善终。


一点点历史


玄武门之变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由当时唐高祖李渊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长安城(今陕西省西安市)大内皇宫的北宫门——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流血政变。


在起兵反隋的过程中,李氏兄弟二人配合仍算默契,直到唐朝建立。

唐高祖李渊即位后,李建成为太子,常驻宫内处理事务,为文官集团代表。李世民为秦王,继续率领武将集团带兵出征,功劳也最大。

太子自知战功与威信皆不及世民,心有忌惮,就和弟弟齐王李元吉联合,一起排挤和陷害李世民;同时李世民集团亦不服太子,双方持续明争暗斗。

经过长期的斗争,李世民集团逐步占上风,控制了局面,最终李世民设计在玄武门杀死了自己的长兄皇太子李建成和三弟齐王李元吉,据传李世民逼迫其父唐高祖李渊立自己为新任皇太子,并继承皇帝位,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

公元626年七月二日,建国仅仅只有九年的李唐王朝的皇宫的玄武门外,发生了一场兄弟相残的惨剧,整个事件所牵连的人命高达数百人,甚至动摇了唐朝在河北的统治。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玄武门之变”。政变主角李世民率长孙无忌、尉迟恭、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一共十个人发动了玄武门之变。那么这十人最终结果如何,李世民又待他们怎么样呢?



长孙无忌,李世民的大舅哥,同样也是李世民的发小,一直追随李世民,立下汗马功劳。在玄武门政变之后任职宰相,他同样也是李世民最信任的人,所以李世民临终将李治和朝权托付给他。


尉迟恭,其实很多电视剧对尉迟恭的演绎是不正确的,尉迟恭骁勇善战,为李世民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玄武门政变后位高权重,晚年选择闭门自守,善终。

侯君集,这个人很早就跟随李世民了,玄武门政变后更是四处征讨,风头极盛,但却扶持李乾造反,所以被杀。

张公谨,是他促使了李世民下定决心发动政变,在后来他随李靖攻灭东突厥,不久后便病逝了,李世民亲自哭送。

李师立,他平定罗艺叛乱,先后打败党项和吐谷浑,贞观十四年去世。有人曾今告他造反,李世民问他,刘师立说,臣在隋朝做官不过六品才能低下,不敢奢求富贵。现在位居将军想想已经到头了,怎敢造反?李世民笑了,朕知道这是胡说八道,你不要放在心上。

公孙武达,这个人以豪爽著称,玄武门之变后多一直担任长安城的保卫工作,李世民也很信任他,他一直活到李治永徽年间去世。

独孤彦云,他比较悲惨,在玄武门之变后便在与突厥的战斗中死去了,李世民都没来得及封赏,有点可惜了。

杜君绰,玄武门之变后一直担任玄武门和各大皇宫的安保工作,李治即位担任李治的安保工作,跟随李勣攻灭高句丽,上朝时猝死于禁庑之中。

郑仁泰,玄武门之变后实封二百户,曾跟随李世民征讨高句丽,李治期间与薛仁贵征讨铁勒失利,不久病死。

李孟尝,玄武门之变后跟着李勣征讨突厥,李治时期担任长安城守卫,后暴病死于长安静安坊府第。

总的来看,这些人在李世民活着的时候都过的很好,除了其中一个造反被杀,其他的李世民都对他们封赏。很多朝代的君主过河拆桥,灭杀功成的都很多,而李世民没有这么做,与大家共富贵,由此可见李世民不愧为一代雄主。


青松5698


玄武门之变这么大的事情,为什么会排除掉秦琼、程咬金呢?

虽然历史上玄武门十大功臣确实是众说纷纭,有好几个版本,但不管如何,都不应该排除掉秦琼、程咬金。

玄武门之变最大的功臣是谁?

除了文臣、谋士以外,玄武门之变最大的功臣就是尉迟恭。在玄武门之变的危机关头,尉迟恭不仅多次救了李世民的性命,更是亲手了结了齐王李元吉。

太子李建成这个最大的对手,更是被李世民亲手射死,所以最大的功臣就落到了尉迟恭头上。

在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曾短暂地封为太子,这一短暂的时间论功行赏,尉迟恭被封为太子左卫率。

同样在玄武门之变后,被李世民封为太子右卫率的程咬金,为什么成为了“局外人”呢?

如果程咬金没有在玄武门之变立下大功,绝对不会得到李世民的认可,更不会与最大的功臣尉迟恭并列。

所以,将程咬金排除在玄武门功臣之外,这是完全不合理的。

而后世之所以是秦琼与尉迟恭成为李世民的“门神”,当然也不是空穴来风,而是两人真的得到了李世民的信任,担负守卫李世民的任务。

关乎李世民与秦王府众将,前途命运的一战,秦琼与程咬金怎能缺席?


历史公元


玄武门之变是秦王李世民为争夺皇位继承人,于唐高祖武德九年即公元626年7月2日在玄武门附近起兵发动的一场血腥政变,这场政变中,李世民干掉了自己的大哥太子李建成和三弟李元吉,为他的继位扫清了障碍。

在这里不讨论李世民起兵造反是否合法,兄弟相残是否太无情,单就这次政变的影响来说,在历史上产生了非常巨大的影响。

玄武门政变转变了唐朝政局的未来走向,也将李世民推向了大唐江山的领导者之位,具有雄才大略的唐太宗李世民,上位之后,广招贤才,励精图治,发展农业,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的“贞观之治”,贞观年间国泰民安,为后来的开元盛世打下了坚实的政治和经济基础。

换句话说,没有“玄武门之变”就没有李世民的继位,也就没有后来的“贞观之治”,甚至开元盛世或许都不会出现,所以“玄武门之变”未必就是一场兄弟间的相互残杀,历史有它的安排。

跟随李世民参与玄武门政变的主要有十位将领:长孙无忌、尉迟恭、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

李世民成功夺得政权后,这十人全部封功有赏。但是他们最后的结局如何呢,且来看看:

1、长孙无忌,这十人中,属长孙无忌跟李世民的关系最亲近,他们不仅是好兄弟,又是郎舅关系,长孙无忌的妹妹便是唐太宗的文德皇后。

“玄武门”政变后,长孙无忌功居第一,进封齐国公,位至宰辅,在凌烟阁功臣中排名第一,深得李世民的倚重。李世民去世后,长孙受先帝之托,以国舅、太尉、顾命大臣身份辅佐高宗。

然而,他因立后一事,令武则天怀恨在心,武则天坐上皇后宝座之后,便授意许敬宗诬告长孙无忌谋反,高宗听信之,将长孙削爵流放黔州,最终自缢而死。

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国舅大人,在太宗时受到万般厚待,却在侄子高宗手上没有得以善终,不得不说令人心寒。

2、尉迟恭,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李世民的得力助手,在玄武门之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亲手诛杀了李元吉。后官至右武候大将军,封鄂国公,晚年迷信方术,谢绝宾客,闭门不出,死后谥号“忠武”,陪葬昭陵,善终。

3、候君集,凌宵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玄武门之变后被李世民委以重任,任兵部尚书,立下了赫赫战功,立下战功后人也开始膨胀,因太子李承乾是其女婿,参与了皇室内部的夺嫡之战,企图煽动太子李承乾造反,后因受牵连被李世民处死。

4、张公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玄武门一战,张公谨独守城门立下大功,后随李靖征讨东突厥有功,进封邹国公。贞观六年,张公瑾病逝,时年39岁,追赠左骁卫大将军,谥号襄,后改封剡国公,善终。

5、刘师立,玄武门兵变将领功臣之一。后罗艺叛变,刘师立任检校右武候大将军,又任命为检校岐州都督。先后在边疆打败党项和吐谷浑,改任始州刺史,贞观十四年(640年)去世,谥号“肃”,善终。

6、公孙武达,屡次征讨突厥,以功封为东莱俊公。唐高祖永徽年间升为右卫大将军,任上去世,陪葬于咸阳昭陵,善终。

7、独孤彦云,玄武门兵变功臣之一。玄武门事件发生不久,突厥到来,他在与突厥的战斗中死去,属于为国捐躯。因去世太早,生时没有享受到封官加爵,死后续图于凌烟阁,供后世瞻仰,属善终。

8、杜君绰,玄武门兵变功臣之一。秦王府嫡系,玄武门之变后担任玄武门和各大皇宫的安保工作,上朝时突发身亡,李治下诏追赠为使持节、都督荆、硖、岳、朗四州诸军事,荆州刺史,谥曰襄公,陪葬于昭陵,善终。

9、郑仁泰,玄武门兵变功臣之一。曾入右武大将军、减校右卫、右领大将军事,曾跟随李世民征讨高句丽,李治期间与薛仁贵征讨铁勒失利,不久病死,善终。

10、李孟尝,玄武门之变后跟着李勣征讨突厥,李治时期担任长安城守卫,后暴病死于长安静安坊府第,李治下诏追赠为使持节、都督荆、硖、岳、朗四州诸军事,荆州刺史,谥曰襄公,陪葬于昭陵,善终。

十位将领大多都是善终,由此可见太宗李世民的贤明和胸襟。他并没有像其他帝王那样,在登基之后,担心一同打天下的功臣功高盖主而诛杀。

在李世民政期内,只要不是居功自傲,做出出格之事,都能同富贵,被善待,从而善终,这在善于玩弄心术的帝王之中确属难能可贵。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

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玄武门之变是唐朝统治阶级内部的政治斗治,是权利的斗争。李世民夺取了皇位,开启了“贞观之治”的历史新局面。

《旧唐书·卷六十五·列传第十五》记载:“六月四日,长孙无忌与尉迟敬德,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等九人,入玄武门讨伐李建成,李元吉,平之。”这十人最后的下场怎样呢?

鄂国公尉迟恭,字敬德。玄武门的主角,亲手杀死了齐王李元吉,拥立之功第一人。天下安定后无用武之地,晚年不出门,得享天年,谥曰忠武。

侯君集封陈国公,凌烟阁24功臣之一,贞观17年(643年),依附太子李承乾谋反,事情败露被诛。

张公谨封郯国襄公,贞观元年,拜代州都督,后助李靖伐突厥,擒颉利,屡有战功,封邹国公,贞观六年四月辛卯(初八)日,(632年5月2日),在襄州都督任上,张公谨病死,时年三十九岁,谥曰襄。贞观十三年,改封郯国公。

襄武郡开国公刘师立,参与诛杀李建成有功,升至左骁卫将军。贞观十四年(640年)卒,谥曰肃。

东莱郡公公孙武达,后奉太宗命令率军进击灵州突厥可逻拔逻扈部,以功封东莱郡公,唐高宗永徽年中,升为右卫大将军,卒,赠荆州都督,陪葬于昭陵。

历阳郡公独孤彦云,独孤彦云在与颉利可汗与唐对峙中牺牲。

怀宁郡公杜君绰,唐高宗朝官至左戎卫大将军,封怀宁县公。

同安郡公郑仁泰,(601年一一663年),贞观二十一年三月,李绩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右武卫将军孙贰朗,右屯卫大将军郑仁泰副之,率营州都督兵,繇新城道以进。

汉东郡开国公李孟尝,乾封元年五月三十日(666年7月7日)暴病死于长安静安坊府中,年七十四。

长孙无忌与李世民是郎舅关系,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率长孙无忌,尉迟恭,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么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埋伏在玄武门,成功诛杀李建成,李元吉。李世民继位后长孙无忌任左武候大将军。贞观元年长孙无忌任吏部尚书,功臣第一,进封齐国公。同年拜长孙无忌为尚书右仆射,长孙无忌担心富贵带来灾祸,辞去相位,改任开府仪同三司。贞观七年(633年),唐太宗拜长孙无忌为司空。贞观十一年(637年),唐太宗封长孙无忌为世袭刺史,改封赵国公。贞观十六年(642年),长孙无忌进拜司徒。贞观十七年(643年),长孙无忌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画像第一位。唐太宗任命长孙无忌为太子太师。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唐太宗任命长孙无忌为检校中书令,并主持尚书省,门下省事务。显庆四年(659年),许敬宗指使人向唐高宗呈奏密章,称长孙无忌图谋造反,唐高宗让李勣许敬宗审长孙无忌谋反案,许敬宗命中书舍人袁公瑜到黔州审讯长孙无忌谋反罪状。袁公瑜到黔州后便令长孙无忌自缢。长孙无忌死后,家产抄没,近支亲属都被流放岭南为奴婢。


沐容剑秋


跟随李世民参与了玄武门之变的共有十个人,分别是长孙无忌、尉迟恭、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另外还有一说,与这十个人不一样,我们就只说这一说的十个人的后面的下场吧。

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凌烟阁功臣第一人,公元649年,唐太宗逝世,死前令长孙无忌与褚遂良辅政。公元654年,唐高宗想立武则天为皇后,怕大臣不从,就与武则天一起到长孙无忌家,对长孙无忌各种赏赐,暗示长孙无忌要支持,但是长孙无忌给拒绝了。


公元655年,李冶不顾大臣的反对,最终还是将武则天立为皇后,武则天也因为长孙无忌不肯支持自己,对其怀恨在心。

公元659年,许敬宗向李冶密告,说监察御史与长孙无忌,意图造反,李治最终令长孙无忌自谥于家中。

尉迟恭

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尉迟敬德被陈为宣州刺史,改封鄂国公。

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尉迟敬德请求告老回乡养老,李世民命尉迟敬德开府,仪同三司,五天一上朝。

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尉迟敬德随李世民出征高句丽,回朝后,尉迟敬德就回家养老了,不问政事了。

公元658年,尉迟敬德于家中去世,享年七十四岁,谥号忠武。

侯君集

贞观十七年,侯君集劝张亮与李承乾造反,后来李承乾失败,侯君集被人告发,李世民本不想治侯君集死罪,但是群臣说侯君集之罪必斩不可,所以李世民最终将侯君集处死,但是赦免了侯君集的妻子和儿子,仅将他们迁到岭南。


张公谨

贞观元年,张公谨出任代州都督。贞观三年,上书建议讨伐东突厥,并随兵部尚书行军总管李靖讨伐,张公谨担任副总管。东突厥平定之后,进封邹国公。

贞观六年,病逝于襄州都督的任上,享年三十九岁。

刘师立

罗艺叛变,刘师立因为与罗艺关系不错所以获罪除名,后来起复为岐州都督,在小莫门川打败了吐谷浑,改任始州刺史,贞观十四年去世。


公孙武达

贞观初年,担任肃州刺史,于张掖河打败了几千突厥兵,升任左监门将军。盐州突厥叛乱,公孙武达斩其统帅可逻拔扈,封东莱郡公。永徽年间死在了右武卫大将军的任上。

独孤彦云

后来因功进封幽州都督,历阳郡公,在与颉利可汗的战斗中战死。

杜君绰

李世民称帝之后 ,杜君绰封为怀宁县开国公,公元661年任辽东道经略大使,击败高句丽军,斩首三万,以功陈左领军大将军。公元662年,死在上朝的路上。

郑仁泰

率军讨平铁勒叛乱,大败而归,后征高丽,也是大败,所以被降职。

李孟尝

贞观四年,李孟尝随李世勣大破突厥于啧北阴山。

贞观五年,封食邑两千户,封汉东郡开国公。

贞观二十年,任黔州刺史。

公元666年,病死于长安家中,享年七十四岁。


历史简单说


玄武门之变是大唐政治格局的重要转折,李世民剑走偏锋,以背负后世之骂名,对兄长李建成痛下狠手,当时随他起事的是长孙无忌、尉迟恭、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等十人,毫无疑问,这些人在当时也是进行一场豪赌和政治投资,事成后,得到的回报自然丰厚,且李世民是中国历史最为大气的君主之一,这十人,大多得以善终,实为难得。

长孙无忌:长孙无忌是整个玄武门事件的幕后谋划人,玄武门事件后,也成为李世最重用的心腹,官至右仆射,爵至赵国公,后来李世民凌烟阁封臣,长孙无忌居第一位,足见其在李世民心中的地位.

不过花无百日好,李世民逝世后,高宗上台,长孙势力成了武则天的心腹大患,在武氏的枕边风下,长孙无忌被流放,后自缢而死。

尉迟恭:虽然是从刘周武阵营跳槽过来的,但尉迟恭很受李世民重要,玄武门事变的表现更是让他成为李世民的第一爱将,后来也被封为凌烟阁24臣之一,不过虽受宠爱,但晚年却很低调,深谐君臣相处之道。

尉迟恭于唐高宗显庆三年逝世,高宗为此罢朝三日。

侯君集候君集在玄武门之变后被李世民委以重任,任兵部尚书,并率军在对外作战上立下赫赫战功,但不幸却因为得意忘形,参与参与夺嫡战,并企图煽动太子李承乾造反,最后被李世民赐死。不过几年后,在凌宵阁二十四臣也加入他的名字。

张公谨:玄武门一战,张公谨独守城门立大功,后来又作为李靖副手平定东突,后来也进了二十四臣。并得以善终。

下面六位是未入凌烟阁的。

刘师立:刘师立当日玄武门起兵时是李世民亲身侍卫。事成后官至左骁卫将军,封襄武郡公,后来有人告其谋反,李世民未信,善终

公孙武达:栎阳人,以侠名闻世,玄武门事变当时在秦王府当右三军骠骑,随李世民入玄武门,事变后升任检校右监门将军,肃州刺史等职,封东莱俊公。

独孤彦云:隋汝阳郡公益州总管独孤楷的儿子,当时随李世民玄武门起事,后来李世民还将安康公主嫁给了他,后来战死在大唐与东突的对外战争中。

杜君绰:最初在隋末投义宁义军,后在李世民帐下效命,后以玄武门之功封开国县侯,任忠武将军,在初唐战争中很活跃,高宗时期征高句丽,斩首三万,归国封左领军大将军。善终

郑仁泰:当时是秦王府的一个游击将军,以玄武门之功一路高升,贞观十三年升迁中郎将,李世民亲征高句丽,郑仁泰负责胜州道行军,战后检校右武侯将军,加上柱国,贞观二十一年,郑仁泰为右屯卫大将军。成为大唐官职最高的武将之一,高宗时期任铁勒道行军大总管讨平铁勒(薛仁贵其实是副手),死后陪享昭陵。

李孟尝:李孟尝来自王君廓的义军,归唐后被李世民招入府,以战功封上柱国(勋章),玄武门事变杀死建成元吉的就是他,事后以功被授为右监门副率,在贞观时期官最高做到右屯卫将军,黔州刺史,高宗时期右监门大将军,七十四岁逝世,陪葬昭陵。

可以看出,李世民为给他卖命的十兄弟,除了造反的候君集,其它的还真不赖,史上能做到同甘苦,共患难的君王,真不多。

答疑人:今日头条年度历史自媒《夜狼文史工作室》主编夜狼啸西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