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球:宜章縣四大舉措推進產業扶貧促脫貧


王建球:宜章縣四大舉措推進產業扶貧促脫貧


縣委書記王建球走訪貧困戶

湖南宜章是羅霄山片區扶貧攻堅縣。近年來,宜章堅持把產業扶貧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基礎、關鍵和重點,按照省委“四跟四走”產業扶貧思路,結合實際,提出“面對市場選產業、選準產業找能人、找好能人幫窮人、能人窮人共發展”的扶貧路徑,成功走出了一條“我脫貧、共發展”的產業扶貧路子。2014—2018年,全縣實現18484戶71457名貧困人口脫貧,退出貧困村80個,貧困發生率下降到0.87%。全國產業精準扶貧現場觀摩會、全省產業扶貧現場會先後在宜章召開。

做大縣域經濟“強支撐

近幾年,我們堅持“產業主導、全面發展”戰略,加快推進縣域經濟發展,著力讓“縣域經濟大車”拉動脫貧。在農業方面,依託優勢產業,先後投入獎補資金1億多元,扶持壯大了臍橙、茶葉、油茶、烤煙、生豬等五大主導產業,宜章成為全國臍橙優勢帶建設重點縣、全國生豬調出大縣、全國茶業百強縣、湖南省重點產煙縣,被認定為首批“服務精準扶貧國家林下經濟及綠色產業示範基地”。在工業方面,以創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為統領,加快產業承接園和氟化學工業集中區調區擴區步伐,著力做大做強園區經濟,目前園區以氟化鋁、風電、電梯、LED液晶顯示屏、生物製藥為代表的五大新興產業蓬勃發展,入駐企業達到313家,其中世界500強企業6家。在現代服務業方面,依託莽山景區,引進中景信公司投資30億元,加快莽山國家5A級景區和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創建,以大莽山旅遊帶動鄉村旅遊、農家樂、古村遊發展,20個村列入了全國鄉村旅遊扶貧重點村。去年完成GDP231.23億元,同比增長8.4%。縣域經濟的快速發展,為產業扶貧奠定了良好基礎。目前園區吸納貧困人口務工1.5萬人,人均月工資2600元左右。

選準產業對接“全覆蓋

2016年,我們跳出農業抓扶貧,利用“評企業信譽度、評企業主社會責任感、評企業發展潛力、評群眾對企業滿意度”的四評機制,從農業、工業、三產業中評出112家發展前景好、信譽程度佳、帶動能力強的優質經濟實體,按照“政府風險補償、優質經濟實體、扶貧小額信貸、電商+貧困戶”的“4+1”的模式,與4.4萬名貧困對象建立結對幫扶關係。針對產業覆蓋不夠的問題,2017年我們又從財政涉農資金中安排12379萬元,從優質經濟實體中遴選16個重點扶貧產業項目,再精準幫扶5.9萬名貧困人口,實現產業幫扶全覆蓋。為解決產業項目同質化、不均衡的問題,去年7月,我們又制定出臺《關於進一步深化產業扶貧的實施意見》,積極探索推進產業扶貧“政府+市場主體+貧困戶+基地+金融保險”的五位一體模式,培育省、市、縣農業龍頭企業89家,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990家,產業基地覆蓋全縣所有行政村,與11880戶貧困戶建立利益聯結機制,實現了村村有項目、有產業、有合作社。

創新利益聯結“促增收”

我們積極探索委託幫扶、股份幫扶、扶貧車間幫扶等利益聯結方式,確保貧困戶持續穩定增收。比如,在委託幫扶上,和宜莽山紅茶公司實行“公司+貧困戶”方式,共聯結帶動貧困對象2810人,貧困對象將財扶資金和小額信貸資金委託給公司經營,通過利益聯結機制,實現貧困戶每人年均增收1020元。在股份幫扶上,莽山鄉跳石子村由貧困戶參與組建的跳石子合作社,與經濟能人何勇的土裡巴吉公司,共同成立土裡巴吉跳石子生態農業公司,雙方各佔50%股份,農戶負責養殖“莽山黑豚”,公司負責統一收購,使每戶貧困社員年淨收入達8000元。跳石子“從他覺到自覺”的實驗路徑,在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2018年會上被重點推介。在扶貧車間幫扶上,百捷利包裝印刷公司和貧困戶共同投入1206萬元,建立資產收益扶貧生產專線,幫助117名殘疾人和168名貧困人口就業,月平均工資在2500元左右,貧困戶自願將結餘工資、小額信貸、扶貧專項資金的收益逐年留存公司,成為長期股金。此外,該公司還作為縣重點產業對接幫扶貧困戶10880人,實現每人年均分紅500-800元。目前,全縣共建設“扶貧車間”111個,吸納貧困人口就業務工2961人。在建立完善利益聯結機制的同時,加大扶貧產業市場風險防範,創新經濟實體反抵押機制,建立“資金封閉運行三方監管機制”,縣財政足額配套風險補償金4500萬元,投入100餘萬元為烤煙、茶葉、福鵝、生豬等種養產業參保。

激發內生動力“可持續”

我們創新產業發展模式,大力支持貧困戶自主創業,積極推行以“自有產業、自主經營、自願組合、共同發展”為特點的貧困戶自願抱團發展模式,有效激發貧困戶內生動力。同時,注重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創新開展“送政策、住農家、促幫扶”“訪民情、聽民聲、解民憂”活動。在全市率先啟動好人之城創建,19個鄉鎮、265個村(社區、居委會)分別成立好人協會分會和好人工作站,通過發揮好人在產業發展的“傳幫帶”作用,帶動貧困戶自主發展產業。創辦“基層大講堂”,廣泛宣講“產業扶貧政策”和“脫貧勵志故事”。實施“家門口就業幫扶工程”,重點對有勞動能力和就業願望的貧困勞動力開展扶貧培訓、就業服務、穩崗就業,累計培訓22900人次。每年開展“志在脫貧十大先進典型”評選表彰活動,用身邊人身邊事激發貧困群眾的致富願望。目前,41741名貧困勞動力就業率達95%,人均工資達到2200元。

(作者系中共湖南省宜章縣委書記 王建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