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为什么很多老师都很反感这句话?你怎么看?

一葦3950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为什么很多老师都很反感这句话?

一、我们先来看看这句话的原意。

1、这句话的出处:“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最早是老教育家陈鹤琴说的,陈鹤琴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儿童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

2、陈鹤琴先生的教育理论是:主张教育孩子要“活教育”,即“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也就是在教学中也要学习,边教边思考,这样才能进步,以达到更好的教育水平。在这种教育理论下,陈鹤琴说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是对教师的一种激励——激励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水平,也是作为教育者的严于律己的表现,而并非一种教育评价标准。

二、分析很多老师反感这句话的原因。

1、这句原意是一句激励的说话,但传着传着就变味了,变成一些人评价老师的教育标准。

2、这句话误传中被过分解读,句意也有扭曲的成分,意思变得片面,也过于夸大老师的作用,忽略了一些主要因素:例如家庭教育、学生素质及一些外在因素等等。

3、过多的指责让本应专心教学的老师们承受了一些不必要的心理压力,所以老师反感这句话也是有道理的。

4、评价一个老师的教得好不好不应单凭一句话就简单作判断,何况何谓好?何为不好?本身就不能用一个标准作判别。难道只有成绩好的学生才是好学生?那体育好成绩稍弱的学生就不是好学生吗?那些成绩差但却乐于助人的学生就不是好学生吗?非也!所以评价老师教得好不好应该看多方面,不能单以成绩好坏而论。

三、简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的可能性。

1、“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简单来说,可以概括为: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管不管用?管用!有的学生语文好、有的数学好、有的爱天文、有的爱地理、有的爱画画、有的体育方面很好、有的动手能力强,更有的各项全能。就算以上各项均不会,每个人也会有属于自己的优点,正所谓天生我材必有用,老师因材施教,鼓励引导学生发挥自己长处,也会收获很好的效果。

2、按“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而论,老师们都因材施教,不断提高教育水平,那是否所有学生都能成材呢?那也未必。因为正如俗话所说:一样米养百样人。吃的同样是饭,但养出来的人却各种各样。何况不同起点,不同智商,不同学习能力的这么多学生,谁能保证个个都成才呢?

简单的来说,老师在讲台上讲课,同样的授课方式,一节课下来,有的学生吸收了100%,有的学生吸收了50%,有的吸收了1%,而有的人思绪始终在九宵云外,滴水不进。这该怪老师还是怪学生呢?

3、“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可以作为教师的教育评价标准吗?不能。原因很简单,有一句话同样熟悉“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作为父母肯定都是用心教自己的孩子的,但身边例子所见,未必个个孩子都肯按照父母安排的路走。

所以“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只能作为一种激励,一种参考,但不能作为一个标准评价老师。我认为用心教学,爱护学生,对学生认真负责的老师都是好老师。


十安育儿


我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故事。

这是1991年的事情。

在我的老家,有一个邻居,家里条件很好。两个儿子,两个姑娘,都是生意人,而且他们的生意都很大。每年的总收入可以达到上百万!唯一的遗憾是:有个孙子学习不好。 1991年的冬天,我这个邻居哥哥,宴请学校全体老师。他说:我这个孙子,从上了二年级以后,再没有学会写一个字,在座的老师,不管是谁,只要能教我孩子学会一个字,付款100块钱,会写10个字,给1000块钱,依此类推,可签字画押,说话绝对算数!!

好多老师跃跃欲试。在那个年代,这可是绝对的高收入,高诱惑!!

可惜,一年后,我回老家过春节,问起当地老师,没有一个人能教会一个字。

我估计,不管哪一个自称的专家,请他来试试,都是扯淡!!!


bilutang


这句话是对的,每个学生的性格都不一样,学习方法也是不一样。所以老师就要去了解他们,帮助他们去往学习的道路。不要认为这学生学不好就放弃他,这样学生就会走更弯的路。我以前的老师打,骂,罚都没用,只会更佳气。等到六年级的老师才鼓励我,抓严我。明天老师早上提前在早读时,抓我们几个成绩差的来考背读,后来才知道读书读那里。也希望中国教师能学习日本教师一样,认真,细心去教好每个学生。不用老师本事有多好,只要老师能掌握每个学生都在认真学习路上就好,别让学生掉下学习路,造成他们走歪路,你就是最好的老师


东I方O之G勇


教不好的学生也分类型的。

第一种是实在是有点笨,怎么教都没用的。

比如我姐,小时候头一天在家教会数学,第二天考试同样的题还是不会,这种真的没法。

有一次我给她讲店面面积计算的,她自己开店,人家的设计案不合心意,装修一半了她要改,要算摆放完冰箱各种东西后还剩多少面积,我在纸上画图,还实际拿东西摆给她看,各种能用的办法都用上了,她还是听不懂,大半夜她非得要我跟她回店里,实地算给她看,泪奔。

第二种是智商够但没心思读书不听管教的。

这种爹妈自己都教不好,你指望一个老师?

一个班最少有30号人,多的五六十人,那么多门课,平均到每个老师手上,还剩多少课时?除去正常的讲课时间,还剩下多少时间来一一辅导学生?

再说了现在的家长学生跟以前的一样吗?不能说、不能骂、不能罚、不能打,想教好得多难?

全中国最顶尖的几所高中,什么北师大附中、衡水中学、黄冈中学都还有成绩不好的呢,这些老师难道没好好教?他们教学水平不够吗?

所以永远别说教不好学生的老师不是好老师,

教与学是个双向过程,老师卖力教,那学生也得愿意学且智商这方面够才能学好。

一个人要愿意学,那他得有个动力,中国很多学生缺乏动力,对未来不清晰,根本不知道未来要干什么,迷茫,没有目标,这样怎么去学好?

很多人要说,目标不就是考高分考好的大学吗?

那这目标可真模糊,具体考什么学校考什么专业什么都不清楚的目标叫目标?

一些国外高中生他们高中的时候就有机会去各个大学参观,还能试课,甚至还能高中就修大学的课程。

我这里说学国外,主要是认为让高中生了解到各个大学的信息,有些什么专业,具体专业都是干嘛的,都修什么课程,未来往哪就业……这些都能很好的鼓励学生去学习,如果让他们实地参观,甚至去教室里体验课程是很好的。

但真实的现状是中国的大学太水了,有的教室里可能上课的没几个人,还可能枯燥无味,如果去985、211参观那可能好点。

当然目标越大越清楚越具体,不是越有动力么。

另外:我敢说中国的大学生里面有一大部分都后悔他们报了XX专业,还有很多是工作后后悔大学学了XX专业。还有无数人工作几年后觉得现在的工作真心不喜欢,想转行什么的。

辛辛苦苦学三年,轻轻松松混四年,一毕业就转行,这是中国无数大学生的真实写照。

这也可以看成是一种信息不对称吧,高中生和大学的信息不对称。

但是很多家长、学校都没意识到这一点,成天让孩子学学学,没个清晰的目标学什么学?

建议有经济能力的家长还是找机会多带孩子去各大学转转吧,多让他们了解下社会各个行业,不要总把自己以为的强加到孩子身上,多问问他们吧,未来的路是他们有走,不是父母在走。

前段时间比较火的流浪大师不就是真实例子吗,父母觉得都给孩子安排好了,可他们有真的问过孩子吗?孩子真的想这样过吗?

偏题了,懒得删了


牧年之荆


一般说这句话的都是领导,而且是没有在教学一线待过的领导。 我在一所技校工作,有一个很典型的案例和大家分享一下。一位在一家国企担任高位的领导,后来以为企业倒闭到我们学校,担任分管学管的负责人。常常把这句话放在嘴边。有一年这位领导,也想体验普通班主任的日常工作,同时怕自己忙又配了一名副班主任,开学报道后学生不分时间场合,打电话或者直接找他,不到一个月他快疯了。那个班级变成哪一届最差的一个班级。 最后他坚持了一年,给普通老师带了。 后来他再也没有说过这句话。 还有,另外一个观点。什么是好学生,什么是差学生。我们如何评价,如何定位。例如,一名学生考80分,在重点高中和技校。老师们的评价标准,绝对不一样。 有一位老教师说过一句话,我觉得很在理。他爸妈教育了10几年,没能教育好,指望我几个月就能教育好?


醒狮1阿德


这不是反感。我不是教师,但我年令大了,通过我对子女、孙子女的教育情况得知:先天决定的。我的两儿子我都对他们的学习没怎么操心,成绩都优秀,退休后看孙女,按书本上的教育方法教,把我的全部精力都用在了她身上,但並不优秀。在一个院里我观察玩耍的小孩,我就能预知他价将来学习怎样,同样玩土盖房,有的孩子一定要盖好盖成,放心这孩子将来一足学习好,若盖子半截去干别的或盖不妈就放弃,这孩子将来学习不会好。这只是举了一个例子,有始有终一走要达到目的这样的孩子一定学习好,半途而废没恒心的将来学习也不好。所以不能把学习不好归结到老师那里是不对的,有的老师的孩子也学习不好,难道他没用心教自己的孩子吗?


海浪139634508


我想到我读高二的时候,楼下差班有个男孩子成绩特别差,特别特别差的那种,老师上课也完全不听,但他打游戏特别厉害,当年玩球球大作战打比赛打到了全国前十,后来就辍学去上海做职业游戏主播

正好当时我们班班主任是他班的历史老师,和我们说这件事的时候他就说“当时看他就和别人不一样,别人上课打游戏边打边说话,边搞小动作,他就一个人安安静静的在那打游戏,我也不去打扰他,让他打。”

我班也有很多老师就说了,你读书不好没有关系,你可以去学一门手艺,家庭条件好的可以去当艺术生,找工作也特别好找,以后混的不比那些读书出来的差,什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那是把教育的责任全部推给老师,这是及其不合理的,一个人学习习惯的培养是长期的过程,与父母的习惯息息相关。

我高中的政治老师给我们讲到了他朋友的一件事,他说“他朋友小时候读书特别棒,比他邻居的孩子强多了,高考后考上了一所很不错的学校,毕业后光荣的加入了高中教师的队伍,他领居家的孩子高考甚至都没有考上大学,考了一个专科,但是他深受他父母思想的影响,学无止境,一直考研考博,最后出来每月工资是他的十倍以上。”在教育中,习惯的养成家庭因素占主要


北巷小美女


我之前对这句话不了解,后来读大学了兼职做过一段机构老师觉得这是三观最歪的一句话。我觉得,说这句话就是个智障,绝对是没教过学生或者说为了取悦领导大众的,有些学生是真的教不会,不管你怎么教他就是不会。而且有些学生思想根本不会用在学习上,我曾经教过一个小学生,我问他3+4等于几,我知道他知道答案,但是他就是说错,绝不是故意的,你来说说这个学生怎么教。你不管是耐心的给他讲还是说严厉的给他讲他就是不会,而且家长在孩子教育上有很大的责任,当时我只是周末去给孩子上一节奥数课。有些家长送孩子来的时候说自己孩子成绩怎么怎么不好,哪些地方有问题,叫老师多负责。看起来很认真负责的样子。其实孩子在家的时候并没有对孩子付出足够多的关心!往往只去关注成绩。我每周都会给我的学生布置作业,每天一道题也不多,同时我也会把这些作业情况通知学生的家长。但是总有几个学生完不成作业!所以说,学生成绩不好全怪老师是特别荒谬的!


哪里有我哪里就有许昕


上学期间我曾特别推崇这句话,刚参加工作时也把这话奉若真理!

工作两年后,接触的学生多了,就特别反感这句话,心想这是哪个混蛋提出来的混账理论!就后面的学生,每天上课不是睡觉聊天就是看课外书,通知家长希望家长能协助老师教育,家长来一句:我娃在学校只要乖乖不惹事就好了,不学习也无所谓,反正现在大学生出来也找不到工作!甚至有人说家里房子都盖好了就等着高中毕业回家娶媳妇了!这样的学生成绩怎么可能好的了?

再后来,见到的各式学生和家长也更多了,反而对这句话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以前对这句话只是从成绩层面来理解,自然对它厌恶至极!现在却觉得"会教"未必只是说能教出好成绩!能发现学生的特长并鼓励学生朝着这方面发展将其学好,这也是"会教"也是"教的好"!


milan_vivi


很多年前就知道这句话,这句话也不是出自吃瓜群众,而是一个桃李满天下,优秀的资深特级教师。他是以自己多年教学经验而得出的这个结论。他的名字我忘了,后来他有很多讲座,还上过电视。他是给老师上课,教老师如何去教学的人。

对于这句话我是绝对赞同的。因为当年我遇到一个好老师。一个多月,改变了我的一生。不得不说,遇到他是我的福气。

听说后来他被评为市级特级教师。不得不说他的教学经验和责任心都是非常棒的。所以提问里那句话一点错没有,误人子弟,不就是说那些庸师嘛。而觉得戳了肺管子的,不也是那些人。把这句话给优秀老师看看,他们会怎么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