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教育形勢大盛,在學校教育中更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3月29日下午,教育部最新公佈2018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呼聲極高的人工智能專業被列入新增審批本科專業名單,全國共有35所高校獲首批建設資格。此外還有101所高校獲批“機器人工程專業”,203所高校獲批“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25所高校獲批“大數據管理與應用”專業……可以說,人工智能教育建設已經掀起熱潮。

人工智能教育形勢大盛,在學校教育中更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相比較於高校的人工智能專業建設,中小學階段的人工智能教育更偏向基礎應用,需要融合中小學的學科進行建設,並開創低幼化,實踐性強,趣味性強的課程,才能吸引青少年參與,並形成有效的教育價值。

人工智能需要有紮實的編程、算法、數學基礎,還需要與其他學科知識融會貫通,甚至還需要有一些天賦。因此,從小抓起,搭建人工智能人才的培養體系十分重要。此外,人工智能的真正意義在於對各行各業的滲透和影響,即使不從事專業的人工智能領域,青少年也需要對其有認知、有感覺,才能具備未來人工智能時代的基本素養。

人工智能教育形勢大盛,在學校教育中更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老生常談,教育領域應提供從幼兒園到高中不同階段的人工智能教育整體解決方案。全學段課程配備學習APP和智能學具,富有挑戰性的課程設計,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基於AI技術的學生能力評估系統。學生每次實踐後,系統能夠根據大數據分析,評估出學生在動手、編程以及其他方面的能力表現,並給出學習建議。

在開源製造課程中,基於Arduino主控板及擴展板、傳感器、功能外設、麵包板、應用編程軟件完成創新開源項目的製作,應體現創新思維。

人工智能教育形勢大盛,在學校教育中更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學校應幫助青少年學習人工智能的基礎語言Python的基本語法,瞭解人工智能的概念與主流應用,掌握視覺識別、語音識別、步態算法等模塊的使用,根據制定場景和需求設計AI應用,融會貫通的理解人工智能在我們生產生活中的應用。

通過完整課程體系的建立,開闢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的新型道路。不同於將AI作為學習輔助工具的熱門機構,真正將AI作為可學習的,可實踐的內容傳授給兒童與青少年,真正培養屬於人工智能時代的主人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