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不對孩子發火?

75715215


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現在隨著生活節奏的日益加快,無論大城市還是小城市的家長,都活在了緊張的情緒之中,也許,工作的問題已經使你心力交瘁了,偏偏回到家裡,孩子不聽話,繼續他的惡作劇,勞累一天的你終於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對孩子吼了起來,有的甚至打罵孩子.......

工作生活的壓力,更容易讓心情起伏不定,因此有的父母難免把情緒帶到家中,但是父母有沒有想過,自己難以平復心情,把怒氣撒到孩子的身上,孩子就成了父母發洩的受害者,也被捲入壞心情中。

孩子對父母的情緒是十分敏感的,誰都有情緒不好的時候,有情緒可以理解,但是父母不能常常把情緒帶回家,以粗暴的態度面對孩子,時間一長,孩子對父母的熱情會減淡,甚至有些敏感的孩子在父母面前會變得唯唯諾諾,再也沒有了孩子應有的天真爛漫。

發脾氣是缺少辦法時採取的辦法,是一種無能的表現,那麼面對孩子不聽話,我們怎樣控制自己的脾氣,心平氣和的教育孩子呢?

1,向孩子直接說明

如果父母的情緒很糟糕,不妨用商量的口吻告訴孩子:“爸爸(媽媽)很累,需要休息一下,你能一會再過來找我嗎?”不要以為提前告訴孩子自己的情緒變化,就等於拒絕了孩子,這其實比你對著孩子發火要好的多,這種拒絕會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她的尊重,提倡這種真能量,如實表達父母自己的情緒。

2,發火前自己先照照鏡子

誰都知道生氣不好,尤其那張“臭臉”,沒有一個人會喜歡,所以在對孩子發火之前不妨照一下鏡子,也許鏡子中扭曲的面孔會讓自己嚇一跳。

3,主動向孩子道歉

情緒有時候真的很難控制,如果真的控制不住對孩子發火了,事後一定要跟孩子道歉,也許你拉不下面子,那麼就採取書信的方式,向孩子說聲“對不起”,用網絡聊天等現代化方式,取得孩子的諒解。

孩子之所以和父母說話,歸根到底是對父母的信任,如果父母總是帶著情緒跟孩子交流,就等於放棄了了解孩子的機會,不瞭解孩子又談何教育呢?

家,是溫馨的港灣,是堅固的避風港,要珍惜這種溫暖的氣氛,給孩子帶來良好的成長環境,所以父母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給孩子帶來傷害,讓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長。

如果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涵妮媽媽育兒經,瞭解更多關於兒童成長教育中遇到的問題,一起努力做不吼不叫,育兒有道的媽媽。


涵妮媽媽育兒經


養育孩子是一件充滿挑戰的事。在我們很累,對孩子的問題束手無策的時候,都特別容易對孩子發火。

以前,小樣媽也有忍不住,對小樣發脾氣的時候。特別是哄睡,哄了很久小樣還興奮地爬來爬去不肯睡,想著自己已經陪了他一天,還有很多工作沒完成時,我就很容易對小樣發火。

不過近一、兩年來,隨著育兒知識和方法的積累,我對小樣幾乎沒有再發過火。下面和大家分享2個實用的方法。

1、學會求助,給自己解壓

和爸爸相比,我們做媽媽的在照顧孩子時會更細心、耐心,所以不知不覺中,很多媽媽把養育孩子的事都一股腦地攬在自己身上。

吃飯要媽媽喂,衣服要媽媽來穿,洗澡要媽媽洗,讀繪本、玩拼圖、上興趣班,全部都是媽媽來。

不僅如此,媽媽還要承擔很多的家務活,職場媽媽則要兼顧好工作上的事。

事情多,休息少,壓力大,媽媽的脾氣怎麼會好呢?

有些時候,我們發火甚至不是孩子的錯,只是因為我們積累了太多的負面情緒,所以孩子的一個舉動就輕易地激怒了我們,成了無辜的受氣筒。

所以想要保持情緒的平和,我們一定要懂得為自己解壓,不要把自己當成超人媽媽。

覺得累了,就讓老公、家人多管管孩子。

想要發火時,就回房間冷靜一下,別急著教育孩子。

不管是工作上,還是對孩子的照顧和教育上,把要求放得低一點,不要事事求完美。

每週給自己留點放鬆的時間,出門散散心,約朋友聚一聚,做點自己喜歡的事。

把自己的狀態調整好了,面對孩子時才會更有耐心,更包容。

2、多學習育兒知識

這些年,小樣媽最大的感受,就是學習育兒知識能讓養育孩子變得簡單很多。

一方面,對孩子各個年齡段的發展特點多一些瞭解,我們就能提前預知孩子可能會出現的“問題行為”。

比如小寶寶會吃手,1歲左右會扔東西,2歲的時候會迎來“糟糕的2歲”。

在很多大人眼裡,這些都是不乖的表現,但瞭解孩子的生長髮育特點後,我們就會明白,這些都是孩子的正常行為,自然就不會對孩子生氣了。

其次,學習育兒知識,尤其是兒童心理學方面的知識,還能讓我們在養育孩子的時候更有方法。

比如孩子愛扔東西,我們不會粗暴地制止,而是給他建立規則,告訴他什麼能扔,什麼不能扔。

小樣媽寫過很多讓孩子“聽話”的文章。我們可以用替代的方法,告訴孩子軟球可以扔,食物不能扔。

可以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假裝看牙醫,來讓孩子配合地刷牙。

可以用身體接觸的方式幫助孩子平復情緒,和他一起找出不用發脾氣也能解決問題的方法。

還可以有效地給孩子建立規則;用科學的方法獎勵孩子,激發他的動力;用提供選擇的方式讓孩子按我們希望的去做。

總之我們學的越多,辦法越多,就越容易讓孩子學會合作。孩子配合了,我們也就沒必要發火了。

這個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但隨著學習和成長,我們會變得越來越厲害,和孩子的關係也保持融洽,真正成長為一個睿智、平和的媽媽。

我是小樣媽,專注分享育兒知識和早教遊戲,喜歡就關注我吧。


媽媽沒時間



麻麻滴超級宇宙無敵新小酒窩


怎麼控制自己的“火”🔥呢?孩子多無辜啊!每次跟孩子發完火,就萬般無奈與自責!印象非常深刻的一次是,我給孩子榨了果汁,孩子出於太興奮了,出手不小心打翻了正在出汁的榨汁機,我一下子慌了,孩子看我慌了,連聲道歉,“媽媽,對不起!媽媽對不起!”可是我竟然還窮追不捨,生氣,批評!孩子後來哭著道歉,我心裡明明知道應該停止生氣與責備的,而且小孩子,這些個不小心也是難免的!但是追究著!自從這件事後,我深深地自責了一遍又一遍,孩子真的是無辜的,緊接著我開始各種理論學習,學習怎麼當一個不發火的媽媽!每每情緒上來的時候,我會先“壓壓火”或離開“現場”,或“從一數到十”,冷靜分析原因,找自身的原因,孩子的原因,而更多地往自己身上找原因,孩子那麼小,他們不會故意去犯錯,即便他們錯了,也是自己教育不當引起的,應該受到批評跟教育的是自己!


Carnation的小晴空


第一,時刻記得自己就是個陪她長大的看護人,她是個孩子.是人都會犯錯,何必糾結於一定要按照我們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和要求孩子了?所以情緒不佳時,自己主動的去緩解下.比如告誡自己冷靜,冷靜不了,就看看周圍景物和自己身上穿什麼顏色的衣服等,數顏色,數多點兒,慢慢平靜下來。

第二,冷靜之後,解決問題,莫讓情緒控制了自己.我們應該做情緒的控制著,而不是說讓情緒控制了我們.

第三,平時多和孩子溝通,多讓孩子明白如何和家人溝通,學著引導孩子怎麼做事情,怎麼很好滴表達自己.


伊人如畫貳


孩子不聽話,家長很多時候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會對孩子發火。我也一樣,我剛剛還因為我女兒做作業速度慢的事情惱火了,對她大聲說話。雖然我自認為自己平時做的還不錯,勁量對孩子不發脾氣,但是有時候還是忍不住,特別是生理期前的那段時間,脾氣會大,遇到孩子不順自己心的時候,會衝孩子說話聲音很大。真正做到心平氣和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只能加強自我修煉,我也一樣,我的脾氣一年比一年平和,發脾氣的概率也越來越低,但是還是有控制不住的時候。繼續多看書,擺正好心態,對自己不對的地方經常反省,讓自己的素質更高。


陸妍如


風呼呼地吹,猛烈地吹,結果路人把身上的衣服裹得很緊了。太陽笑眯眯地出來,用溫熱的陽光照耀,路人覺得很熱,很快就把衣服脫下來了。/<font>

  我們都要意識到,內心的改變才是真正的改變。要改變內心,就像風和太陽比賽如何脫掉一個人衣服。呼呼的北風只能讓人把內心的衣服裹得更緊。發脾氣其實是關緊內心大門的方法。/<font>

  當你要跟孩子發脾氣的時候,馬上提醒自己一下:發脾氣永遠不解決問題的,是無效的,影響親子關係的。你的怒火會降低一半。/<font>

  發脾氣的兩個惡性循環/<font>

  一是形成惡劣的親子溝通模式。我們經常看見,孩子越頑劣,家長脾氣越大;家長越是氣急敗壞孩子越難管;父母發脾氣升級的同時,孩子的壞行為也在升級。/<font>

家庭管教經常陷入奇怪的慣性,比如,朝孩子怒吼一通之後,發現孩子的壞行為並沒有改變,於是家長就會想,既然怒吼不行,下次就打一頓,打十下不行,那就打二十下。家長常常以為是自己的“力度”不夠,其實是方向反了。/<font>

  我建議所有奉行“孩子就是要打一頓才記得住”的家長,請你們有好奇心和實驗精神一些,來試試“給孩子犯錯自我修改的機會”的方法,多一些耐心,多一些寬容,多一些信任,多給孩子一些時間。/<font>

  我知道,看著孩子犯了錯誤而不馬上糾正、教訓,其實是非常考驗家長的心理承受能力的。但是,也請相信,孩子有自我糾錯的能力,甚至,孩子的學習和成長本身就是一個不斷自我糾錯的過程。所以,我們要尊重孩子享受這個過程的權利。/<font>

  有了這種心態的調整,自然也就減少了發脾氣的源頭。我們經常會發現,很多好脾氣的父母,他們的小孩常常乖得不需要動一個手指頭,說一句重話。/<font>

  第二個惡性循環是遠期的。原生家庭的相處模式很可能會帶到孩子成人之後的家庭中去,惡劣相處模式變成了“代代相傳”。所以,我們會看見,有些家族總是對孩子溫言暖語,孩子也悄聲細語知書達禮;有些家族則總是怒火萬丈,每個人都氣鼓鼓地充滿負能量。/<font>

  孩子是父母的鏡子,父母是孩子第一個學習對象。孩子都不喜歡被訓斥、打罵,但卻沒有選擇的權利。所以他儘管感覺很受傷,但往往自己成年後也會深深相信“孩子不打不成器”,很可能會把這種惡劣的親子溝通模式,從原生家庭,帶到自己的新家庭,形成“家族傳統”。/<font>

  發脾氣打罵不但無效,而且會傷害親子關係。很多讀者朋友告訴我,他們現在已經成年、為人父母了,老不願跟自己的父母相處,一打電話就吵架,其實根源是在童年時代的創傷。而且,我相信很多父母在打罵完孩子之後非常內疚和難受——其實打罵和之後內疚耗的精氣神,比其他耐心的方法更劇烈。/<font>

  我建議父母永遠不把發脾氣打罵作為管教孩子的選擇。因為只有這樣,你的心才會打開,你的注意力自然就會轉向尋找真正解決的方法。/<font>

  控制情緒:夫妻互為心理醫生/<font>

  如果是家長在家庭之外有情緒了,怎麼能不帶給孩子呢?/<font>

  最好的方法是夫妻互為“心理醫生”。我的一位閨密跟我說,她的脾氣非常好,原因是因為家裡有一位“心理醫生”,那就是她的先生。/<font>

  每次她在工作上遇到什麼不快,甚至跟朋友相處出現了嫌隙,她總是選擇跟丈夫傾訴。有了“心理醫生”的處理之後,她的情緒往往能歸於平靜,不再把負能量帶到孩子面前去。/<font>

  其實,要給愛人當心理醫生特別簡單,那就是耐心地傾聽,在聽的過程中肯定對方的情緒(請注意,不是肯定行為)。比如當愛人講他們老闆如何“壞”的時候,你不必跟著下評判,說老闆實在太壞了,更不能煽風點火,說“那咱們辭職吧”,也不要忙著去獻計獻策,只需要肯定對方的情緒:“你一定氣壞了!你太生氣了!”只需要重複對方的感受即可以讓他的情緒得到宣洩。/<font>

  你會看見你的愛人在吐槽的過程中慢慢平靜下來,甚至自己已經理清思路,找到了解決的方法。這種方法,在心理學上叫做共情。/<font>

  是的,親愛的朋友,在愛人氣得發瘋的時候,只需要給他一個結實的擁抱,並且耐心傾聽和肯定他的情緒,就可以給他帶來前所未有的“被理解”之感,你的愛人會永遠珍惜你這位“知己”。/<font>

  同樣的,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父母的第一件事情決不是講道理,而是傾聽和肯定情緒,當孩子把內心的垃圾倒出來之後,才裝得進你的教誨!/<font>

  怎樣控制自己的情緒/<font>

  經常發脾氣的朋友,如果你耐心地發會兒呆,回憶一下你每次發脾氣的過程,你會發現,每次發脾氣的“程序”幾乎是一樣的。/<font>

  當你內心風平浪靜的時候,就像播放光碟一樣,在腦海裡面播放你發脾氣的整個過程。現在,我們就像我們自己生活的劇組,你就是自己生活的導演,你可以隨時按暫停,你可以任意修改劇情,讓演員重新按照你的要求重新演繹,剪輯師按照你的心意重新剪輯,重新調節你的情緒,用其他方式代替憤怒……直到你滿意為止。/<font>

  然後,我們再在頭腦裡面播放這個完美的電影,用心體會你每個環節處理方式——你的話語、你的語氣,你的肢體語言……把這些新的行為程序寫入你的大腦吧。/<font>

  這個播放光碟的方法其實是一種催眠治療方法,看上去很像我們做完一個重大項目之後開的總結會。這種催眠治療方法非常安全,效果也很顯著。這種方法也非常適合去改變那些每天都是氣鼓鼓的孩子,他們動不動就發脾氣,發完脾氣之後受到同伴的孤立,自己也非常後悔。/<font>

  控制情緒的第一個技巧:腹式呼吸/<font>

  控制情緒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腹式呼吸。腹式呼吸又叫橫膈膜呼吸,腹是讓橫膈膜上下移動。由於吸氣時橫膈膜會下降,把臟器擠到下方,因此肚子會膨脹,而非胸部膨脹。為此,吐氣時橫膈膜將會比平常上升,因而可以進行深度呼吸,吐出較多易停滯在肺底部的二氧化碳。/<font>

  腹式呼吸是瑜伽、心理催眠等經常運用的一種呼吸方法。我把腹式呼吸看作一種萬能的情緒調節開關,20次深呼吸足以把一個滿腔怒火的人調到冷靜的節奏。/<font>

  人一平靜下來,很多不經大腦就出口的話,現在都有時間經過大腦,經過心靈,然後溫柔敦厚地流淌出來了。腹式呼吸同時也是一種養生的方法,每天腹式呼吸15分鐘,對健康也極其有益處。/<font>

  注意的要點如下:/<font>

  1,呼吸要深長而緩慢。/<font>

  2,用鼻吸氣用口呼氣。/<font>

  3,一呼一吸掌握在15秒鐘左右。即深吸氣(鼓起肚子)3~5秒,屏息1秒,然後慢呼氣(回縮肚子)3~5秒,屏息1秒。/<font>

  美國催眠協會主席湯普森博士是兒童心理專家,她介紹了引導2歲大小的孩子做腹式呼吸的方法——悠悠球方法。/<font>

  那就是讓孩子平躺,家長和孩子都假想有一個悠悠球在孩子的肚子上方,家長牽著這個悠悠球,孩子的肚子把悠悠球頂起來,又落下來。然後,再假想用剪刀把悠悠球的繩子剪斷了,現在,讓孩子自己來控制把悠悠球升起又落下。這個方法是專門給2歲左右,還聽不懂腹式呼吸概念的小朋友的。/<font>

  控制情緒的第二個技巧:積極暫停/<font>

  積極暫停是個體心理學的一種方法。那就是當怒火一觸即發的時候,從現場離開,到一個自己覺得舒適放鬆的地方呆一會兒,然後再繼續解決問題。/<font>

  我在一個心理工作坊裡看到一個有意思的例子。一個同學扮演一位連續三天半夜兩三點才回家的丈夫,另外三位同學扮演他的妻子。/<font>

  第一位妻子的處理方式是堅決不開門,進行冷戰。老師問扮演丈夫的同學,你下次還會晚歸嗎?“丈夫”回答:還會;/<font>

  第二位妻子打開門之後對丈夫大吼大叫竭嘶底裡。老師又問丈夫,答案還是:還會晚歸。/<font>

  第三位妻子跟丈夫說:你連續幾天這麼晚回來,我很生氣,我去書房安靜一會兒再跟你談。扮演丈夫的同學說,她這樣子,使我意識到我自己的行為對她影響非常大,在她去書房的時候,我也打算好好想想以後應該怎麼辦。/<font>

  第三位妻子使用的方法,正是積極暫停方法,她去的書房,就是積極暫停角。/<font>

  積極暫停適合所有的人使用。要注意,積極暫停不是一種懲罰,而是一個情緒轉換的方法。積極暫停角,可以是書房、可以是臥室,也可以是陽臺……家裡的任何地方都可以。/<font>

  但那個地方最好是一個專用的角落,要佈置成自己特別喜歡的樣子。最好是雅緻溫馨,賞心悅目,比如放置一些鬱鬱蔥蔥的植物、美麗的花朵,還可以用一些讓你身心愉悅的精油。/<font>

  控制情緒的第三個技巧:發洩與轉移/<font>

  據說有些壓力山大的公司,會給員工準備一個出氣室,裡面擺上沙包假人,供員工痛打一頓。一個火山爆發的員工出來時候已經雷雨轉晴,變得笑眯眯了。/<font>

  繪本《生氣湯》裡面的媽媽提供了一個非常有趣的方法。男孩霍斯一天遇到了好幾件讓他氣憤不已的事情,媽媽煮上了一鍋湯,他們朝著湯尖叫、吐舌頭,用湯勺乒乒乓乓敲打鍋子,然後還噴了一口“火龍氣”,然後,霍斯笑了,媽媽也笑了。/<font>

  霍斯媽媽用的,就是“出氣筒“方法。那鍋熱氣騰騰的湯,把霍斯的所有負能量都轉移了。媽媽們除了煮一鍋生氣湯,還可以把收拾一遍家裡的垃圾,把生氣全部都扔進垃圾袋,然後捆得嚴嚴實實的,扔進小區垃圾桶。想象你有那麼大袋生氣給扔掉了,心情會立刻舒暢起來。/<font>

  還有一種心理調節的方法,就是你躺在床上,想象自己躺在沙灘上,海浪將你的生氣通通帶走,衝向最深最深的海底去。這樣的想象是自我催眠治療的一種,非常有效。/<font>

  最後,祝願每位父母都有好脾氣,每個家庭都有好氛圍,每個孩子都有好心情。/<font>


伊寧玄雪


父母都知道正確的育兒方法,發脾氣不好,對孩子影響也不好,但就是說到做不到,依然會偶漏猙獰,對孩子大喊大叫,問題本身不是問題,應對問題的態度和方法才是,當我們擁有了越來越強的接納力時,我們才會不經意發現孩子也擁有了讓自己持續幸福的能力,即幸福力。接納力是需要練習的,如何練習簡單說說1.教育孩子需要先教育自己,明白孩子成長的規矩,給孩子留出足夠的空間。2.拂塵,及時清理自己,恢復清亮的自己,接納孩子前要先接納自己的情緒,就像六祖大師說的,“要時時輕拂塵,勿使惹塵埃”。3拆臺,每個人臺的地方不一樣,惹塵埃的地方就會不同,專注拆臺時留意每一個情緒的信號,每一個信號都是一個禮物,每拆臺一次就是自由一次。接納力得練。


飛燁媽媽


孩子需要發洩情緒的,大人也需要發洩情緒,我們可以在生氣的時候,默唸一,二,三慢慢的念。

你也可以告訴孩子,你現在有情緒,你想離開一下,你可以自己到房間裡面去,安靜會兒坐一會兒,等你的情緒平復之後,再去跟孩子討論剛才發生的事情!

我是急性子,我有什麼就說了,我也覺得有的時候自己情緒比較激動,覺得對孩子也不是特別好。我也需要改正!說是挺容易,做起來還挺難的,共勉!

有時候我們難免把不需要的情緒發洩在孩子身上!他們幼兒園老師跟我談話說,有小朋友上了小學後說班主任像個瘋子,把一些根本跟他們沒有關係的情緒都發洩在他們身上。

我覺得孩子的感受,還是挺重要的,所以大家還是注意一下自己的情緒,我自己也是。!


小獸Time


當孩子惹怒我的時候,一般我會選擇讓自己離開,熱問題,冷處理。遇到發怒時就不要急於處理問題,此時容易不理智,也容易遷怒於孩子。平時的話多看些情緒管理類的書籍,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也可以多學習些育兒知識,通過育兒知識瞭解到孩子正處於哪個階段,這一階段每個孩子都會出現哪些情況,那麼就可以給自己提前打預防針,即使遇到這樣情況也做足了心理準備,應對起來要沉穩多了。沒事多帶孩子去戶外活動活動,緩解一下壓力,舒緩一下緊張的情緒,這對控制情緒也會有好處的,一個人心情好了自然就不會發脾氣。也可以約幾個朋友出來坐坐,聊聊天,暫時把孩子拋諸腦後,逃離一下也未嘗不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學會換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一下問題,比如說他為什麼調皮,多從他的角度看問題,多理解一下他,可能就有好的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