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于樞草書《石鼓歌》手卷,書法史上享有盛名的珍稀墨寶

元代鮮于樞草書《石鼓歌》手卷,縱44.9釐米,橫459.9釐米,作於元大德五年(1301),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藏。其草書的《石鼓歌》用筆中鋒直下,稍斂毫芒,圓勁豐潤,渾雄朴茂而凝重,淋漓酣暢中蘊含著森嚴規矩。是在中國書法史上享有盛名的珍稀墨寶。

鮮于樞草書《石鼓歌》手卷,書法史上享有盛名的珍稀墨寶


鮮于樞無疑是元代一位傑出的書法大家。然而今人寫的書法史不過匆匆一筆帶過,好一點的,最多介紹千餘字不關痛癢的文字,也算提及了。這大多源於誤解。


鮮于樞草書《石鼓歌》手卷,書法史上享有盛名的珍稀墨寶


一般人認為鮮于樞比趙孟頫小,又死得早,留下的作品不多。其實鮮于樞長趙孟頫8歲,其書作,一直受到趙孟頫的推崇,鮮死後,其兒子鮮于必明持父所臨鵝群帖請趙題跋,趙跋曰:“僕與伯幾同學書,伯幾過僕遠甚,僕極力追之而不能及。伯幾已矣,世乃稱僕能書,所謂無佛處稱尊耳。” 趙跋時間為至大三年(1310年),其時趙孟頫57歲,此跋絕無虛假的客套。鮮于樞此墨跡猶在,其水準可印證趙的評語。


鮮于樞草書《石鼓歌》手卷,書法史上享有盛名的珍稀墨寶


通常認為,趙孟頫是元代書法復古的第一人,其實,在之前,鮮于樞就在提倡晉唐古法了,他說:“書家之有鐘王,猶儒家之有周孔。今之學者口惟雲二王,而不言鍾,猶稱孔子、孟子,而不言周公也。”他批評張旭草書不守古法:“張長史、懷素、高閒皆名善草書,長史顛逸,時出法度之外,懷素守法,能多古意,高閒用筆粗,十得六七耳。至山谷乃大壞,不可復理。” 這說明,鮮于樞的書法思想也是走在時代前列的。他的書法實踐是其書法思想的體現。鮮于樞的書法,用筆圓勁豪健,法度嚴謹,行草書雄放恣肆,一如其鮮明的個性,淋漓縱橫,氣勢雄壯。

鮮于樞草書《石鼓歌》手卷


鮮于樞草書《石鼓歌》手卷,書法史上享有盛名的珍稀墨寶


鮮于樞草書《石鼓歌》手卷,書法史上享有盛名的珍稀墨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