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统之争,佛教的传承谱系,佛学学习笔记第5天

法统之争,佛教的传承谱系,佛学学习笔记第5天

昨天我们说了缘起性空,是佛陀的原创思想,那么他又是怎么能让自己的思想,可以正确的传承下去呢?而历史上的佛教是不断演变的。而佛教的佛法和法统并非从一部佛经就开是记录在案。今天我们要说的是,在一次灭佛运动之后,汉传佛教的法统,是如何被一位信奉佛教的皇帝确立起来的。

说佛教传承,就必须说一部《杂阿含经》,因为他是最早集结的佛教经典之一,虽然成书已经是佛陀涅槃之后几百年,但是如果我们要寻找佛教在早的教义,必须从这几部阿含经典入手。

佛陀曾经讲过一个“阿能坷鼓”的故事,大致是说,以前有一个鼓,名字叫阿能坷鼓,声音很好听,声音四十里外都能听到。于是人们天天敲他,渐渐的皮鼓的皮膜敲坏了,人们就换了新的牛皮上去,渐渐的鼓边木头坏了,人们又换上新的木头,就这样修来补去,鼓虽然还是原来的样子,但是声音已经跟以前不同了。

把佛法比喻成阿能坷鼓,佛陀看到佛法就像世间万事万物一样,都有着成,住,坏,空的过程。随着时间的流逝,不同人对佛法不同的理解喝传承的偏差,造成了佛法的破损,而对佛法不停修补的过程,虽然让佛法表面依然光鲜亮丽,但是佛法还是当初的佛法吗?

那么又该如何让佛法保持本来的面目呢?这就要说另一部佛教经典《付法藏因缘传》。

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四次大规模的灭佛运动,合称“三武一宗灭佛”,“三武”的第一位是北魏的太武帝。当时道教势力为了争夺地位,怂恿太武帝灭佛。太武帝在灭佛诏书中把佛教称为“鬼道”,还说佛法是一个大骗局,是汉人刘元真,吕博疆那些无赖用胡人的荒唐话,由用老庄哲学参杂附会而来。这个骗局太大,难以撼动,但太武帝说:“有非常之人然后行非常之事,非朕孰能去此历代之伪物。”具体的方案就是,佛像全砸,佛经全烧,和尚全活埋。

但是太子却是个赤诚的佛教徒,于是上表劝谏,虽然没能阻止皇帝,但是赢得了时间,和尚能逃的逃,佛经能藏的藏。可是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全国寺庙无一幸免。

后来太武帝驾崩,太子登基,这就是著名的北魏文帝。新帝执政佛教很快就兴旺起来。僧人昙曜和吉迦夜就是在这种政治气氛下编译了《付法藏因缘传》。之所以说编译是他们根据现有的材料编撰翻译,针对太武帝对佛教的污蔑,给佛教正名,向世人说明,前不久的灭佛运动,是无端迫害,佛教有着完整的传承谱系,这在注重传承的古代,有着稳定人心的作用。

最重要的事项,就是是理性了佛教传承的谱系。

佛陀涅槃之后,有大迦叶和阿难。阿难的身份是佛陀的堂弟,后来一直追随佛陀修行,称为十大弟子之一,他的特点就是博闻强记,佛陀讲过什么话他都记得一清二楚,号称多闻第一。佛陀涅槃之后大家有什么问题都要去请请教他。

佛陀传人第一代接班人大迦叶,主持大家聚在一起,整理佛遗教。史称“第一集结”。有因为参加集结的有500名僧侣,称为500罗汉,又称“500集结”,这次集结佛经的部分都是由阿难背诵出来,大迦叶问500罗汉是否承认阿难背诵的内容,500罗汉都说“跟佛陀当年说的一模一样”。

大迦叶完成了历史使命准备涅槃了,就指定阿难为接班人。

说起阿难,要说一个故事,话说一天阿难去到竹林散步,听到一个小和尚在背诵佛法揭子:“若人生百岁,不见水老鹤。不如生一日,而得睹见之。”意思是说,人如果见不到水中的老仙鹤,就算活到一百岁也没意义,还不如只活一天但能减到水中的老仙鹤。普通人听到估计会觉得高深莫测,去思考意义。但是阿南可是佛陀传人,马上就跟他说:你念错了,应该是:若人生百岁,不解生灭法。不如生一日,而得解了之。意思是说如果人不懂佛法,就算活到一百岁也没意义,不如只活一天底能领悟佛法。

小和尚听完就跑回去跟他师傅说了,他实付说:阿难都那么大年纪,老糊涂了,老是说错话,不要听他的就按照我说的背。小和尚就坚定了信心继续念“水老鹤”去了,还把师傅的话告诉了阿难。阿难听完无可奈何,说了一大段独白,觉得再活下去也没意思,不如今天就涅槃把。

阿难涅槃之前,指定了商那和修做接班人,商那和修后来又指定了忧波菊多,还预言了忧波菊多回找一个叫提多迦的人传承,传承脉络清清楚楚,佛陀正法这个谱系里传承完整。

话又说回来《付法藏因缘传》给出了二十三代传承,这个传承到底是否真的那么可靠,这个很难说,但是又总比没有强把,只要没人存心挑刺也够用了。

这本书对佛教有着深远的影响,隋唐之后的天台宗,净土宗,禅宗,这些大门派都是在这本书里确认自己的法统,把传承引到自己的宗派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