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女博士嫁黔南,人在草木间,真爱创事业!还把父母都接来

海归女博士嫁黔南,人在草木间,真爱创事业!还把父母都接来

【新贵漂·追梦人】邓燔:海归女博士的“黔茶”情缘

提要:“当我第一次到贵定县云雾山,呼吸到新鲜的空气,看见醉人的贵州绿、喝到醇香的都匀毛尖茶,我沉醉了。”邓燔说,她喜欢这种触手可及的自然。

学霸、高学历、农学博士、茶专家……在“海归”博士邓燔身上,贴着许多靓丽的“标签”。

她足迹遍布30多个国家,会说一口流利的英语、法语、丹麦语。

国内硕士毕业后,她先后在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和法国巴黎高科攻读硕士,花6年时间获得另外两个硕士学位和一个博士学位。

顶着“博士”“海归”的光环,她放弃城市生活,回归茶山,扎根茶产业。她学以致用,用知识的力量为贵州茶产业注入新活力。


海归女博士嫁黔南,人在草木间,真爱创事业!还把父母都接来

法国农科院教授指导邓燔(右)做实验

“爱上他,也爱上了茶”

在奥胡斯大学获得博士学位、顺利拿到丹麦绿卡、获得当地高薪工作机会……2013年6月,对邓燔来说,是人生中值得纪念的一月。

同样,这也让她再次走到了十字路口:“留下、还是回国?”去留之间,难以抉择。

很多“海归”都说,出国之后会更爱国,对邓燔而言,体会更加深刻。

“我隐约听到祖国和亲人的召唤。”邓燔说,留学期间参加我国驻丹麦大使馆文艺汇演,《我爱你,中国》旋律响起,眼眶竟然湿润了……

邓燔所说的亲人除父母外,还有她牵挂的爱人。

7年前,还在丹麦读博的邓燔,经好友牵线,认识了远在贵州的徐泽菓。

同样,80后的徐泽菓,从高中毕业就立志创业,做过广告、卖过图书、开过餐厅,屡败屡战,最终选择种茶。

两人学历悬殊,却成就美好姻缘。

“当我第一次随爱人到黔南贵定县云雾山,呼吸到新鲜的空气,看见醉人的贵州绿、喝到醇香的都匀毛尖茶,我沉醉了。”邓燔说,她喜欢这种触手可及的自然。

在邓燔看来,贵州的生态优势尤其适合发展山地绿色农产品,能为她钻研的课题提供理想自然条件,她要将欧洲最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理念用于实践。

爱情、事业双丰收,她欣喜地告诉父母:“我要在这片纯净的土地上种出最干净的茶。”

这个自我觉得挺好的决定却遭到家人强烈反对:“山里人都在千方百计走出大山,而你却想走进大山?”

的确,对于一位30出头的“海归”青年来说,选择可以有很多种,去北京、上海,去沿海发达城市,或者回到家乡广东,都是很容易实现人生梦想的地方,而她偏偏选择扎根贵州山区。

邓燔理解父母的担忧,她专门把父母从广东韶关接到贵州黔南,让他们感受这里的天蓝、地绿、水净……耐心为父母讲解自己的目标。

获得了家人的支持,她与徐泽菓于2015年结为连理,立志用平生所学,打造一个高端、中端和低端的全产品链优质生态茶基地,塑造一个现代化茶业农场。

“选择茶,却顾不上家”

海归女博士嫁黔南,人在草木间,真爱创事业!还把父母都接来

邓燔(左)和丈夫徐泽菓在茶园摘茶

邓燔(左)和丈夫徐泽菓在茶园摘茶

微信朋友圈大部分发茶动态、常常查阅与茶相关资料、结交对茶有研究的人……

邓燔的生活,几乎都与茶有关,她把自己看成是在草木间行走的“茶人”。

“茶”字拆开,就是人在草木间,这是喝茶的最高境界,也是这个“茶博士”一直在追求的状态。

“每天喝8克茶是种状态”,因此,邓燔和丈夫商量将公司命名为贵州8克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成立公司之初,一切都是从零开始,他们在惠水开辟了近7000亩新茶园,接着收购云雾镇鸟王村马坡茶场一片2000多亩的老茶园。

刚开始,这片近万亩茶园的草长得很快,当所有人都建议使用除草剂时,邓燔却毅然坚持人工除草。

除了杂草,茶树依旧有病虫害的问题,怎么办?

起初,邓燔想利用害虫的趋光性,使用黄板来吸引飞蛾类的害虫除之,不料将一些益虫也捕获了。

“根据生物多样性,茶园太干净反而不好。”邓燔利用害虫益虫相生相克让其共生,并采取春夏秋三季嫩芽刚发就采摘,从而避免让害虫叮咬。

到了冬天,由于茶园普遍在海波1100米海拔以上,温度在0摄氏度以下,足以杀灭害虫。

这样坚持了5年多,终见成效:茶园种出的茶叶通过欧盟464项农残检测合格,公司所有基地均获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茶叶远销欧美。

做好茶,更要传承茶文化。

当了解到都匀毛尖早在1915年就获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大奖的历史却没有有力的证据支撑时,邓燔心急如焚。

她得知所有关于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的资料都存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图书馆,得到州政府大力支持后,与工作人员飞赴美国找到了那份遗失的历史,使得这段历史得以佐证。

“国内、国外两边跑。”

“早上忙于打理茶园、下午忙于接客、晚上忙于科研。”

“准备要小孩,却一直没准备好。”

…………

在丈夫看来,邓燔没有不忙的时候,语言里没有抱怨,而是默默支持她。

“归来,是为更好出发”

海归女博士嫁黔南,人在草木间,真爱创事业!还把父母都接来

邓燔(左)和外国友人在一起

在员工眼中,邓燔博学、睿智、质朴。

员工李聚丰、龙世民民评价说:“工作中,她的严格要求,让我们一路成长;生活中,她的体贴入微,令我们甚是感动。”

在丈夫眼中,她很耿直。

正是这样,她对科研精益求精:短短两年时间,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大学生创业创新重点立项项目1项,主持并完成黔南州委重大调研课题1项。

在朋友眼中,她豪爽、开放。

豪爽、开放的性格使得她开展工作得心应手,她将多年来积累的海外人脉资源汇聚贵州,挂牌成立茶产业博士工作站,利用自己国际土壤学会成员、中国茶叶学会成员等身份,积极牵线搭桥,探索国际合作交流新途径。

2016年3月,都匀毛尖与茅台酒、镇宁波波糖一起,被国家质检总局选送参展。位于北京的法国大使馆内,身着海葩苗服饰的邓燔用娴熟的外语向“老外们介绍都匀毛尖,获得了他们的点赞。

在村民眼中,她又是带领他们种茶的“致富能手”。

“刚成立公司那会儿,把村民工资发了就剩600元过年。”邓燔说,看到村民拿到钱买年货,心里特别开心。目前,公司解决了惠水、贵定两县3500人就业。

宁静、从容、疏朗、干练,这是邓燔给记者的第一印象。

她边品茶,边向记者讲茶的未来。


海归女博士嫁黔南,人在草木间,真爱创事业!还把父母都接来

邓燔(右一)和科研人员一起做茶分析实验

邓燔对茶产业理解很深,她希望把茶基地发展成集茶园种植、生产加工、贸易合作、文化旅游、茶保健品结合的绿色产业,让其成为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

“从左往右,有茶文化体验中心、民宿区、母本园、茶产业园、智慧茶园。”她一边拿着茶园规划图,一边向记者耐心讲解。

对于智慧茶园,邓燔想运用互联网技术与现代科技,在云雾山茶园开展试点测试,以测土配肥、水肥自动化一体、机械采摘为主要手段,做到茶业“高质、高产、高效”。

归来,为了啥?在贵州新锐茶人路演峰会上,邓燔演讲了《归来是为了更好地出发》,她希望更多留学生如她一样,学成归来服务乡梓、报效祖国。(邱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