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寫給新婚妻子的一首詩,150字無一個情字,卻字字都是真情

每個人都有一顆八卦的心,對大詩人同樣不例外,許多人都非常好奇,大詩人們的感情生活是怎樣的,他們跟妻子私下相處又會是什麼樣的情形呢?關於詩人們私下的感情生活,通過白居易的這首《增內》可以窺見一二。

贈內

唐 白居易

生為同室親,死為同穴塵。他人尚相勉,而況我與君。黔婁固窮士,妻賢忘其貧。冀缺一農夫,妻敬儼如賓。陶潛不營生,翟氏自爨薪。梁鴻不肯仕,孟光甘布裙。君雖不讀書,此事耳亦聞。至此千載後,傳是何如人。人生未死間,不能忘其身。所須者衣食,不過飽與溫。蔬食足充飢,何必膏粱珍。繒絮足禦寒,何必錦繡文。君家有貽訓,清白遺子孫。我亦貞苦士,與君新結婚。庶保貧與素,偕老同欣欣。

白居易寫給新婚妻子的一首詩,150字無一個情字,卻字字都是真情

《贈內》中點名了寫作的時間,比較特殊,是白居易和妻子新婚時候寫下的。一般來說,新婚燕爾,都是非常甜蜜的時刻,但對白居易,好像有點感覺不一樣。

白居易少年成年,16歲便憑藉著一首《草》“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揚名天下,很快在京城站穩了腳跟。但是,在古人普遍早婚的社會背景下,功成名就的白居易卻成了一個非常特殊的例外,他的婚姻大事遲遲沒有提上日程,在白居易三十六歲的時候,他才娶了楊虞卿的從妹楊氏。

白居易寫給新婚妻子的一首詩,150字無一個情字,卻字字都是真情

關於白居易為什麼這麼晚才結婚,是因為年輕時候的白居易本來想要結婚的對象是鄰家之女湘靈,白居易給湘靈寫了許多詩歌,“娉婷十五勝天仙,白日姮娥旱地蓮。何處閒教鸚鵡語,碧紗窗下繡床前。”白居易和湘靈青梅竹馬,卻因為讀書和前程不得不和她分離,白居易在途中寫下了《寄湘靈》“淚眼凌寒凍不流,每經高處即回頭。遙知別後西樓上,應憑欄干獨自愁。”

相識相戀十多年,白居易29歲考上進士後,曾多次向母親要求與湘靈結婚,但都被封建門戶觀念極重的母親堅決地拒絕了。蹉跎到了36歲的白居易,終於經人介紹與同僚楊虞卿的妹妹結了婚 。

白居易寫給新婚妻子的一首詩,150字無一個情字,卻字字都是真情

《贈內》便是白居易寫給妻子楊氏的一首五言古詩,詩歌中傳達了詩人願意與妻子相濡以沫、共度一生的願望,有人認為這樣平平淡淡的夫妻生活才是真正的深情真摯。

但相比於新婚的甜蜜來說,白居易此詩中更多的卻是一種對妻子的諄諄教導、循循善誘,借用了古代許多賢惠妻子的故事來教育妻子,要同自己一起安貧樂道、同甘共苦,過好清貧的生活,字裡行間充滿了倫理教條,卻沒有多少新婚的浪漫和感情波動。

白居易寫給新婚妻子的一首詩,150字無一個情字,卻字字都是真情

夫妻之間生是生活一起的,死後還要葬在一處。其他人都能互相關懷勉勵,何況你我們還是夫妻?

戰國時齊國隱士黔婁不願出山做官,他的妻子邊心甘情願跟著他過窮日子。春秋時一個晉國人以種田為生,妻子對他卻是相敬如賓。陶淵明隱居世外,妻子瞿氏燒火做飯操持家務。東漢隱士梁鴻拋棄官職,妻子孟光隨其隱居穿百姓布衣。

白居易寫給新婚妻子的一首詩,150字無一個情字,卻字字都是真情

雖然你書讀的不多,但也應該聽過這些夫妻之間感人的故事。蔬菜就能填飽肚子,何必奢求山珍海味;絲綿衣被就能禦寒,何必再奢求綾羅綢緞。比起物質生活的享受,高尚的品格才更重要。我是一個堅貞刻苦的人,與你結婚後,希望你能與我一起過清貧的日子,就這樣白頭偕老。

雖然白居易詩歌裡都是非常現實的說法,講的道理也是讓人不可辯駁,不過想象一下新婚之夜,聽到的是丈夫這樣一篇古板的諄諄教誨,那心情也實在是非常複雜。希望與妻子白頭到老,可以說是深情,但希望妻子與自己天天粗茶淡飯的過苦日子,又有點無情,畢竟誰也不想嫁個人,就跟著他一輩子吃苦,這簡直是讓新婚的妻子看不到美好生活的希望。

白居易寫給新婚妻子的一首詩,150字無一個情字,卻字字都是真情

本想與自己的初戀湘靈結婚卻不能實現願望,36歲的年紀才勉強與門當戶對的楊氏結婚的白居易,此時此刻,可能比浪漫愛情更多的,確實是希望妻子能夠與自己一起柴米油鹽醬醋茶,平平淡淡過好一生的願望。

不過,這並不代表白居易就真的不解風情,此後,白居易也曾為妻子寫下過“莫憑水窗南北望,月明月暗總愁人”這樣深情的詩歌。湘靈是永遠無法忘懷的初戀,妻子是陪伴自己一生的伴侶,他們都是白居易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