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曾奉旨剃头,为中国人剪了数百年头发,如今在农村都极为罕见


在乐山周边一些城镇,你依然能够看到上个世纪“土刀修面”的传统手艺。而如今在这个遍地都是连锁品牌理发店下,老一辈的手工艺变得越来越为稀少。

剃头这个手艺是有自己的历史,几百年前清朝入关,为统治汉人清朝颁布“剃发易服”的政策,无数剃头匠受皇命号召,穿梭大街小巷奉旨剃头,见到一个就给他剃一个“阴阳头”,一时之间民间剃头匠地位一时无两,历史上人们也称其为"待诏"。

建国之后,剃头匠仍是一门出的来钱的手艺。在那个年代,剃头的老师傅们包里装上工具,就可以出门找活。一天下来,就有不菲的收入。

到80年代就有固定的理发店,老师傅们也用起了新的工具,剃头的效率就更高了。90年代更时尚的发廊发屋出现,年轻人有了更多的选择,"土刀修面”的手艺开始面临危机。

到今天你能够看到的这门手艺,在城里已销声匿迹,就连四五线城市下的农村都极为罕见。而从事这门手艺的,大都是从那个年代走到现在的老人。

从几毛钱到几块再到今天最多十几块,这门传统老手艺一直走着“物美价廉”的路线。对于城里动则上百元,多则千元的理发,许多老师傅们都很难理解。

但更多的是一种无奈,大型的理发店有专门培训,洗头还给顾客按摩,现在还流行会员制,剪发还分资深,总监,职位越高越贵,但剪完发现其实都差不多。一位老师傅表示,剪个发难道还分“三六九等”?

曾经一把剃头刀走天下的岁月消失了,老一辈们只能操着刀与念旧的老朋友,在简陋的屋子里边聊边剃头。当老去的人们再也拿不动,老朋友的逐年离开,曾经剪断了中国数百年头发的老手艺或许会将此划上句号。

这是最无奈的结局,也是无法阻挡的结局。旧的事物终将被新的东西代替,传统未必能够适应新的时代。【摄影:胡东进,四川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就职于四川省乐山师范学院。图片为胡东进独家授权去驴行,禁止转载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